【 – 写作指导】
第一篇:《夯实基础 快乐作文》
龙源期刊网 .cn
夯实基础 快乐作文
作者:钱明珠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4年第05期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于永正老师也说过:“教语文,没那么复杂,就三件事:读书,写字,作文。这三件事做好了,语文不好也难。这三件事做不好,语文要学好也难。”可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关注教学中的细节,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注重学生写作方法的引领,拓展个体习作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一、注重积累,增添学生作文的底气
叶圣陶先生指出:“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畏惧写作文,教师不愿意教作文、改习作。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应有的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的素材,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提起笔来总觉得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只有课本,疲于应付一些抄词的作业,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犹如井底之蛙,没有一定生活实践体验积累,没有拓展性的阅读积累,作文能写什么?
教师要引领学生留意自己的现实世界,学会捕捉作文的素材和养料。大自然是活生生的教材。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踏青、调查、访问等活动。让他们切身体验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真实有趣。最近,我和学生一起开展了家乡一日游活动,借助于看一看、比一比、问一问的形式,学生对农村的发展和变化有了具体的认识。厂房林立,工厂内工人的生产活动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在采访企业负责人的时候,学生学会了用数字说话,年纳税额达到5000万,职工年收入4万多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自己搜集的素材。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加强指导,发展学生习作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包括多个层面,比如写前指导、作中指导和作后评讲等方面。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作文前的指导是必需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是什么、怎么写还不太清楚明了。有些教师作文课前没有布置学生先准备习作素材,课堂上习作指导只是让学生读读习作训练要求,自己举几个例子就让学生写,学生怎么能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习作来呢?
第二篇:《夯实写作基础 应对高考作文》
龙源期刊网 .cn
夯实写作基础 应对高考作文
作者:封士亮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04期{以夯实基础为话题的作文}.
【摘 要】
如何在高考中写出一篇理想的作文,不仅需要学生平时夯实写作基础,还要在临场中充分发挥。文章从提升文化积累、纠正立意偏差、形成写作思路、提高思维品质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应对高考作文。{以夯实基础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
高考作文 教学 发挥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压轴大戏”,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考试时间紧迫,环境紧张,有些学生平时又疏于练习,想要写出一篇文质俱佳的文章极为不易。考场上形势千变万化,意外情况难以预见,就连平日里文采好的同学也难说可以妥善应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呢?
一、重视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积累
纵观当下的教育环境,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条的教学手段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丧失了课堂魅力,学生听得味同嚼蜡,昏昏欲睡,失去了上课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得不到锻炼,情操得不到陶冶,境界得不到升华,自然也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出来。平时的教学急功近利,作文课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优秀作文”的模板,号召学生照葫芦画瓢,结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如果不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文学功底的积累,只是为了分数而写作,为了考试而考试,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如初甚至不升反降,考试中作文也得不到理想的分数。例如,有的学生思维狭隘,认识浅薄,在作文中批评屈原太过高傲,不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与其投江自尽不如投降秦国;指责文天祥“不识大体,狭隘的个人民族主义”,阻碍元朝统一全国。还有的学生明显文学常识贫乏,作家和作品张冠李戴,为名人乱戴帽子,各路名家“穿越时空”……这些看似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是平时的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后果。
二、注意临场发挥,纠正立意偏差
低分作文的一个普遍通病就是立意偏差。由于考场上的时间压力,考生要快速的读完题目,弄清文章的立意要求,所以考生在理解上难免就会出现偏差。一旦立意出现错误,那么下面的行文也就自然越偏越远,整篇文章南辕北辙,与正题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考生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就要想办法进行补救。出于考试剩余时间和文章整体美观的考虑,此时不应当
第三篇:《提前写话,夯实基础论文》
提前写话,夯实基础
作文“难”一直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从识字到写作,从说到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如何消除学生谈“作文”色变、害怕“作文”的心理?如何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个精彩的世界?如何让学生乐于写、勤于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如何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下,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夯实基础为话题的作文}.
一、积累阅读,培养语感能力
古人在这方面确实很有见地,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文自工”等都指出了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以夯实基础为话题的作文}.
(一)注重积累
不断的语言积累是获得语感的基础。
1.课内积累
教材的语言形质兼美,表达规范,意韵隽永,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极佳材料。
2.诵读积累
引导孩子诵读,像唐诗、宋词等意韵优美、朗朗上口的经典,积累民族语言的精华。
(二)大量阅读
第四篇:《夯实基础步步为营快乐作文》
解开学生心灵绳索 展示教师自我魅力 打造智慧活跃课堂
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常常抱怨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任何问题提出后,不论难易程度,学生都以沉默应对,而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现状无疑让课堂对话的实现陷入困境,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也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但在小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叫他回答问题;到了初中,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已经没了小学课堂的热闹场面;为什么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思想的成熟,口头表达能力的加强却越来越不爱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造成高中课堂沉闷,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明显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很复杂,笔者认为跟学生的成长、心理、学习状况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高中阶段,学生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开始在意自己的言行,开始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不爱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课堂发言,一方面,说错了怕被别人笑话,说对了怕被别人嗤之以出风头,好表现;另一方面,存在懒惰依赖心理,总认为这个问题我不回答,总有别人回答。相反他们更愿意在课后与同学闲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仍采取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没有机会,但随着语文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然而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并不容易。种种诸如此类的原因造成了高中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沟通交流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要想打破这一局面就关系到如何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等一系列问题。高中语文课堂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刻不容缓。
一、解开学生心灵绳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这种“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更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与课后的沟通与交流中逐渐建立的。
1、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尽量转换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贴近学生的心灵,去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学生的任何一个想法必定有他的理由,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看法,更不能因此而否定一个人。好多教师在教学中拘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轻易否定,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甚至态度冷淡,这也间接影响了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应当试着想想学生的想法有没有其合理性,或者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来加深教师对学生
想法的认识。其次,对于羞于回答、怯于回答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没关系。”“你的见解很独特,真好!”对于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试着用用“老师曾经跟你有同样的想法”“你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来安慰学生。真诚的鼓励与理解,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彻底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必能激发他下一次主动、积极回答的勇气。
2、课后,教师首先应尽量利用一些机会与学生接近,走进学生中去,更多的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听听他们的对课堂某些问题的认识,乃至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等的认识。因为在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把老师当成是一种权威,不敢提出异议,但如果在课后,教师以朋友身份通过抓住走进学生寝室,跟学生一同用餐等机会让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交流中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学生的想法比你想象中的深刻得多、多得多,教师可以对学生没能在课堂上表达想法表现出可惜,但也要流露出对学生的期待,甚至可以在下堂课中对学生的看法向其他同学介绍,对学生进行鼓励。其次,对于课堂上爱嘲笑同学的个别学生,可角色换位和情感引导的教育让他认识到嘲笑同学是一种不友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做好这些既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让学生彻底甩掉回答问题的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见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交流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与课后的教师与学生的理解与沟通,建立这种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二、完善教师自我
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他的课堂是不会沉闷的,而这种魅力从何而来,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
1、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已的性格,以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
天才型的语文教师很少,人的性格也各有差异。但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四平八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老学究怎么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已性格中与本学科教学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已的性格开朗、外向,以求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2、语文教师应完善个人品德、拥有渊博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位品德低下、个人修养极差的教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在对其人格否定的前提下,怎能接受其心口不一的说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自已的人格尊严,让学生在对你人格的认可中,认可和接受你的教育。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
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信手拈来,那么你的语文课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怎能不活力四溢;如果你能说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高韵深情、清秀隽永的粉笔字,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语文课,自动会不“抄”你的课堂笔记;如果你在讲《渔歌子》时能顺手画一幅“春江垂钓图”,在讲《红楼梦》中张口背一段黛玉的诗,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受到艺术的熏陶,课堂气氛怎能不活。且不说语文教师具备以上的素质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单从学生对教师的崇敬这一点来说,已具有相当大的教育魅力。
3、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育人的才能。
只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授学生以“渔”,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而,教师应具有更多的育人才能,了解新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尊严,人为的划上师为师、生为生的界线,造成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及师生人格上的不平衡。这不仅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更不能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能被逼处于被动地位。但如果教师试着改变角色,不再是充当一个权威者、答疑者而是变成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激励者。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与困惑,敏锐地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全面的互动学习中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分析探讨问题的锲而不舍的动力。而在此阅读过程中,教师已经不是纯粹答疑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应自觉地充当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推动者。教师要结合阅读文本,设计出能解答文本核心内容的“钥匙”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从而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空间。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才能让学生体验在兴趣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观点中阐述自身的阅读体验。试着与学生平等相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和热爱,使其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变得活跃。
四、转变教学方式
中国古代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语文教学的情景,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
1、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于教师对课文的解读程度和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他们关注的问题的掌握程度。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文本更要备学生,通过对学生认识水平,关注问题等的了解,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在讲送别诗时可以鼓励学生谈谈“最喜爱哪首送别诗”,“为什么喜爱”,激发学生对送别诗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在理解送别诗的常见意象与情感时可以通过播放歌曲《长亭送别》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在课堂上,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实际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索问题的机会和阐述问题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踊跃发言,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真正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2、实现多维互动的模式。打破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的格局,促进师生、生生互动。课堂上,充分运用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还可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讲一讲。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单纯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满堂灌式的"一言堂"当然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的“你问我答“式的“问答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必须要有对话。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就通过这种互动表现出来。没有互动就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就没有师生间的深入探讨和交流,也就没有所谓的合格的语文课了。
3、采取课堂活动方式。借助学生的主题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展示、表现、交流中发现知识,主动学习、探索、实践,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比如在课前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调动语文学习热情;上完阅读课,设立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阅读所得、阅读所感,学生思维互相碰撞,不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学完议论文单元,可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举行辩论赛;学习诗歌单元可举办诗歌朗诵会;学戏剧单元,可让学生编写、表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他们由衷的爱上语文课。
综上所述,一堂真正能让学生投入、喜爱、有所收获的课是要通过教师课后、课堂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完成的,教师只有在不断的了解学生与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摸索出调动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
第五篇:《以片段作文夯实语文写作教学的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成败。然而,写作教学又是现实语文教学中非常薄弱的一环节。古人云:“文无定法”,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就采取教师少讲、学生多写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此而很难有较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才能较好地解决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笔者认为,以片段作文的训练为突破口,就是夯实语文写作教学的基础。
一、片段作文训练的作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篇完整的文章,其主体部分实际上就是若干个片段。如果把这些片段写好了,写精彩了,一篇作文的主体也就精彩了。其实,古今中外的很多作家,他们所写的很多作品,就是靠平时的很多片段积累而成的。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就很注重对平时的生活素材的积累与整理,他的很多作品当中就有朋友或乡亲为他提供的许多素材,而这些素材其实就是文章中的片段。因此,片段就是一篇文章的砖和瓦,片段作文的写作训练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石。
同时,片段作文的训练,可以养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思多想、字斟句酌的好习惯。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在写作过程中就一味地凑数字,空话废话写了一大堆,写作水平因而得不到提高。平时多做片段作文的训练,一方面因为字数少,学生没有对作文的畏惧感;另一方面由于片段作文主体具体明确,
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如果教师再教其一定方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以运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使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的写作习惯。因此,平时多加强对学生片段作文的训练,其效果要比传统的“大而化之”的作文教学方法更为理想。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片段作文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这一训练教学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教学实践,认为主要需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片段的比较让学生切实感受。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是差作文?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一整篇作文涉及立意、布局、语言等多种因素。对同一篇作文,有些专家的评价意见都不尽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就更不用说鉴赏水平有限的中学生了。而片段作文由于文字少,篇幅小,意思内容较集中,水平的主低常常是一目了然、一读便知的。因此,以片段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去进行优劣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好文章,进而思考这样的好文章好在哪里,自己能否学习借鉴等问题。
比如,同样是描写“我给母亲洗脚”这样一个情景片段。第一篇泛泛而谈,看似面面俱到,好像什么都写到了,而实际上却空洞无物,不能感动读者;而第二篇却着重于对母亲的“脚”的描写,以此来表现母亲所经历的艰辛与赞扬母爱的伟大,进而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激、愧疚之情。两相比较,学生自会明白孰优孰劣,也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作文要“以情感人”的真谛了。
(2)结合片段作文进行方法的讲解。当然,所谓;文无定法”,写作文不能用方法来限定。但作文写作教学,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讲解一定的方法,这就好比写字作画,到了较高的境界可以;无法而为”,但作为初学者还是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练习。因此,在学生感受到了何为好作文,何为差作文,并由此而开始思考自己能否学习借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讲解一些写作的方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