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第一篇:《小学作文要扎根于现实生活》
小学作文要扎根于现实生活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的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我们试把学生的圈子分为三大块: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中有幸与不幸;有盆盆罐罐,磕磕碰碰;有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有希冀,有得失。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有仰慕、敬佩、尊重;有讨厌乃至憎恨。以上这些,信手拈来,皆可成文。
学校的环境、纪律、校风、校训及教师等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碰撞每个幼小的心灵,迸出种种火花。如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性格、工作、讲课如何,对学生怎样,衣着是否考究,何其丰富。学生呢,优秀者清高孤傲,落落寡欢,低劣者畏首畏尾,自卑自贱,或有的孤芳自赏,自怜自爱,性格或热情如火或冷漠似冰,或活泼好动或喜静独处,或深沉或直率;细细道来,多如牛毛。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小到花草虫鱼,邻里锁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学生自身的苦乐喜忧,爱恨歌泣,娓娓诉来,一部洋洋
第二篇:《扎根生活,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人生需要扎根}.
(冯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我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演员。{人生需要扎根}.
从革命、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广播艺术团一路跟党走,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通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49年录制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电影乐团正式成立。之后录制了新中国国歌和《东方红》。说唱团成立了第一个相声改革小组,对传统相声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民乐团确定了民族音乐交响性,开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席位制。1958年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六十多年来,中国广播艺术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优秀的传统。以说唱团为例,1951年,在侯宝林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对旧相声进行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净化了语言,提升了格调,与时代相融合;改编了《关公战秦琼》、《改行》、创作了《夜行记》等作品。马季老师从基层生活中摄取灵感,一生创作了三百多段相声,如《找舅舅》、《打电话》、《五官争功》,似匕首如投枪,对形式主义进行了批判。李文华老师的“德艺双馨”,堪称楷模,他几十年如一日,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把做卫生、送报纸、打开水、接电话等当成了他的分内工作,至今还为全团上下所称道。这些艺术家们至今都为人们所喜爱,从他们的言行中,我总结出了几句话:“没有天赋干不了,没有勤奋干不成,没有文化干不大,没有人格干不长”。
在他们的引领下,三十多年来,我也不断走向社会、走进观众,公益演出五六百场,在为观众演出中不光奉献了艺术,更多的是收获了营养,得到了感悟。 一是领略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1985年,我随团前往新疆马兰21基地,慰问国防科工委的科学家和解放军官兵。马兰基地是中国核试验基地,是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的地方。我在那里呆了17天,表演了十几场。我真切的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和解放军指战员为了国防科研事业,为了国家强大、人民安宁,现了终身献子孙,前赴后继地坚守在大漠边关、隔壁荒滩,做出了巨大牺牲。几十年过去了,在那里还能够见到他们的身影,我至今难以忘怀。
二是体会到了年轻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
山西灵丘是团中央的对口扶贫单位,当地条件艰苦,特别是十二月份,温度低,风沙大。我随团去灵丘演出了几次。有一次狂风大作,黄沙漫天,当时舞台正好朝西,西北风迎面而来,风一刮满嘴都是沙土。我们说相声的还好,能够闭合些嘴演出,歌唱家们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唱功演唱时,就难以幸免了。演出结束后,当地主办单位招呼大家吃饭,一位男高音半开玩笑地说道:“不吃啦,已经吃饱了”。
虽然如此,我觉得我们才去了这么一两天,而扶贫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去那里一待就是一两年,和他们相比我们有很大差距。
2012年,我们到甘孜慰问演出。甘孜是川藏咽喉,藏汉交汇中心。那里除了铁路,还有一条电力天路。我们降落在海拔4200米的康定机场,到海拔2600多米的康定县城演出完,紧接着前往4400多米的“新甘石”电力联网工程施工现场,为建设工人表演。当地空气稀薄,两个小时的演出,完成的非常艰难,殷秀梅、魏金栋等艺术家都病倒了。但是想到电力工人常年坚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崇山峻岭、雪域高原,挑战生命极限,用生命和汗水铺就了电力天路,我们深受触动,思想得到了洗礼和生活。
三是学到了同行的执着敬业精神。
90年代初,我们去三亚榆林基地演出。之后准备去西沙,大部分人依依不舍离开了。有个别同志留了下来,坚持上岛为官兵演出。听回来的同志讲,他们坐着船,晃晃悠悠去了西沙,演出完又晃晃悠悠回来,来回7天,基本上都是晕船的状态。即便上了陆地,还是觉得眩晕,一时无法适应。有个朋友风趣地说,我虽然把胆摘除了,似乎感觉能吐出胆汁来,同行坚持到最后,令我敬佩不已。
四是感受到观众的热情与真诚。{人生需要扎根}.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40周年的冬天,我们到丹东演出。演出前,我们沿着鸭绿江走,走到一半,一边的耳朵冻着了,灰了。我们赶紧往回走,结果另一边耳朵也灰了。当地人让我们赶紧拿雪擦擦。演出时。主持人上台打趣说,“话筒粘在手上了”。台下一片笑声。
但我想,我们演员才在台上演出二十分钟,台下的观众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谁更冷?当然是观众。我们要感谢观众,那么冷的天,还等在那里看我们表演,多么不容易。
有一次我们到宁夏固原演出。结束后我们正在上大巴车,有一个小男孩走过来说:“冯巩叔叔,您给我签个名吧!我说好啊,问他签哪。他说他找张纸去。结果他一转身的功夫,司机催着大家上车,车很快开走了。车刚刚停到招待所旁边,我们发现孩子追了上来,足足跟着跑了两公里多。不光我跟着签了字,全团的人都跟着签了字。领队的同志说:“好啊,这孩子可不是一般的追星,他追出了民族团结的情感”。
去年,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向导,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感到,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切重托。
是啊,扎根生活,扎根人民!
我们慰问演出,不光是奉献作品,更重要的是汲取了营养,丰富了创作。树高千尺离不开根,老百姓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滋养了我们的艺术创作。
这些年来,我把基层生活的感悟放在了艺术创作中。比如,城镇化进程中,不是楼高了、路宽了、灯亮了、人多了,而是一种文化城的过程。第一代农民工进程背着编织袋,为了穿衣吃饭。第二代农民工进程拎着造革包,为了挣钱。现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拖着拉杆箱,是为了尊严。昨天的农民工为了追逐梦想来到城市,渴望着“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今天的农民工想家的时候希望感到“太阳出来罗伟喜洋洋”。明天他们暮然回首,更希望这里有一个“我热恋的故乡”。这就需要文化的干预与助推。这些年来,我在春晚上创作表演了《公交协奏曲》、《陪着媳妇当保姆》,就是为了反映农民工的意愿和诉求,为他们呼吁,为他们代言。
相对文艺舞台,政协这个舞台更加广阔,更具有影响力。当了政协委员后,我经常回到曾经演出的地方,在当地进行调研,特别是围绕着农民工问题进行调研,写成提案。在广东调研后,写了《积极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和《关于重视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提案。去年又到深圳宝安进行调研,写了《促进农民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的提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到贵州毕节调研后,发现许多农民工没有经过培训,“身无
一计、只身闯南方”,很难融入南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回乡之后又没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不如就地就近经过培训,为家乡的城镇化建功立业,于是我写了《让南飞的孔雀变回乡的凤凰—关于吸引农民工在小城镇就地就业》的提案。{人生需要扎根}.
习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一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为今后文艺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多少生活,就有多少作品。今后我们要坚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放歌。
第三篇:《扎根基层演讲稿》
扎根基层需先坚定信念
在滇西保山市施甸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民谣歌颂的就是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退休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的先进事迹。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那大山深处的一颗小树苗,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在帮助你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抵御山洪泥石的威胁?我认为是“根”!一棵树只有将根扎得深了,才能历经沧海桑田而不同动摇,最后生长成高耸的参天古木。杨善洲老人就是这样,他将服务基层、无私奉献的信念作为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了凉山的大山深处,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荣人生。
信念,一个崇高又令人向往的词。我们常常说,人要有点精气神,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活着就是一个酒囊饭袋,就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尤其是我们先在所处的市场经济时代,社会上物欲横流,不谈理想抱负,只讲实惠的例子比比皆是,重“利”而轻“义”的新闻不时的触动着我们的神经。殊不知,人没有了理想信念,没有了精神追求,只注重物质利益的话,最终也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失去了做人的灵魂。当然,也有人很有“理想”和“信念”,但他们的理想始终围着“我”字打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搞个人主义,时时刻刻想的是我要当多大的官,我要发多大的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择手段,搞违法乱纪的勾当。其结果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聪明误。”胡长青、成克杰、杨达才之流的腐化堕落,就是因为崇高信念的缺失,对此,我们必须要引以为戒,保持高度的警惕。
同学们,我们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学员,在日后的工作中就是要贴近群众,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坚定信念的人,一个没有崇高理想的人,能够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能够在基层为人民无私奉献。这样的的人纵使一时得势,升官发财,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基层工作的经历,没有群众的拥护爱戴,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的人最终也只会像那些落马官员一样,爬得越高,摔得越疼。所以说,我们青年人不但要立志,更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锻炼自己。有的人立志不可谓不高远,但就是不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艰苦奋斗,不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在最需要自己的基层岗位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只有在基层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私奉献,才不至于让自己的理想信念归之于想入非非的空谈妄想。
同学们,我们都是青年人,青春是整个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站,最奇妙的一站,最灿烂的一站,青春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采,去挖掘。请不要虚度光阴,浪费你的青春年华。我们青年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扎根基层,而在基层要能够扎得下、扎得稳则需要先坚定理想。同学们,让我们乘着信念的风帆,先在蜿蜒的江河中搏击浪花,锻炼自我,最后再汇入浩瀚的大洋,恣意远航吧!
第四篇:《人生需要储备》
人生需要储备
——福建警察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李晓菲事迹材料 李晓菲,女,汉族,出生于1993年10月,入党积极分子,公安管理系2013级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学生。担任134区队三班的班长。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院一等奖学金,校运会女子4X100米接力赛第二名,女子4X400米接力赛第六名,个人400米跑步第六名,以及院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称号。
在我的家乡的山上生长有毛竹,毛竹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我坚信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到时机成熟,你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不厚积又何来薄发?
大学学制也正好也是4年时间,在这4年时间我也将自己沉下心,努力储备着。
学习上,认真刻苦,潜心求知。
每学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课程学习中认真听讲记好相关课堂笔记,下课时间抓住时机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探讨课堂中的疑问和心得。知识的魅力在于你努力学习,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越多。所以校图书馆成了我课余时间经常的去处,在图书馆里可以查阅相关课程的资料,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获取有用的知识。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终于取得了院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荣获了院一等奖学金,并成功申请到国家励志奖学金。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取得的这些成绩都已成为过去,在知识的探索中没有尽头,仍需加倍认真刻苦,潜心求知。
生活上,自立自强,热爱生活。
开学的第一天,我就独自一人从农村老家出发,拉着行李箱多次转车奔波后来到这陌生的城市迈进了现在的校园。我为自己能第一次离开家人的情况下独立来到陌生城市报到感到自豪,这是自己成长后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开学后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参加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周末出去兼职,勤俭节约,能省的都省了,体会到了生活上艰辛,更加感悟到要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更加重要的是,在大学的校园里收获了最好的友谊。一天晚上舍友病了,
我们连夜陪着送去医院,寒冷的冬天,深夜的医院显得更加阴森恐怖,历事不深的我们是多么的惶恐害怕,又冷又饿,坐在凳子上双背靠着睡觉,被寒冷所惊醒后只好相拥而抱,互相取暖鼓励,以期盼着黎明早点到来,茫然无助的泪水强忍着在眼里打转。此刻的朋友就是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着你我那寒冷之心,携手互助,患难见真情。生活从不是一帆风顺,人生总有起起伏伏。但是生活里有亲人,有朋友,还有许许多多的爱你和你爱的人。面对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努力追求,面对生活的不幸我们要勇敢的微笑面对。
实践中,脚踏实地,敢为人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良好的品质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之本,立身之基,成功之道。在校期间不断追求,培养良好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有幸参加了党校培训。高举共产党旗帜,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实践和工作中恪尽职守,承担着班长的每份责任,协同区队长管理好区队的各项工作,合理开展各项活动,积极组织班聚,区队游等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感情,让我在其中也受益匪浅,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全面升华。代表大队参加校运会中我刚跑完400米的决赛,心脏还在疯狂的跳跃,呼吸急促而欲窒息,双腿还在抽搐发抖,女子4X400米接力决赛又马上来临,我没有机会选择,没有时间犹豫,毅然的踏上了跑道。当我第一个跑向终点把棒传递到下一位同学手上时,我心中的石头落下了,使命完成了,会心一笑,紧绷着的弦突然断了,我也随即倒下被同学搀扶着。经过一场毅力的拼搏,我们团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大队赢得了荣誉。我们用行动诠释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奋勇搏击,敢为人先!
毛竹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或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也坚持到底的人们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会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认为他们是傻子。但是他们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这就是毛竹的精神,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
第五篇:《扎根山区 奉献人生》
扎根山区,奉献人生
—山西省潞城市黄牛蹄中学教师田忠勤事迹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田忠勤,现年48岁,系山西省潞城市黄牛蹄乡黄牛蹄村人。他扎根山区三十年,默默奉献人生,如今他是潞城市的一名小有名气的高级英语教师,是一位“长治市好人”,是一位“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乡村英语教师”。他1984年太行中学毕业后返回了自己的家乡黄牛蹄乡黄牛蹄村,应聘来到了他的母校—黄牛蹄中学,当上了一名代课英语教师。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誓言: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圆他们的上学梦、走他们的成才路。于是他就安下心来在黄牛蹄中学当一名“代课教师”,直到2002年才转为正式教师。30年来,他一直肩挑学校工作重担,他曾经带过四个毕业班的英语课,当时班容量超过90人;连续数年曾经同时当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年级主任。就现在,他带着一个毕业班的英语课兼班主任,同时还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他一天到晚都很忙,可他的生活很充实。从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学习英语教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研究英语教学方法,改革英语课堂教学,使英语课堂节能高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总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一贯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把“我能行”的激励机制融入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中。多年来,他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先后20次荣获潞城市级“模范教师”、“教学能手”;连续两次荣获“潞城市名师”称号;他的自制教具曾荣获山西省等级奖;1999年他荣获全国中学生外语优秀辅导教师;2001年他的论文《外语学习中的兴趣培养》被评为山西省优秀论文;2008年1月,他应聘担任了《中学第二教材》英语学科的副主编;2008年2月,他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乡村英语教师”;2008年教师节,他再次被评为“潞
城市名师”,同时又被评为长治市政府“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9月,他在《英语辅导报》发表了他的论文《学英语要讲“原则”说“关系”》。2009年10月,他被评为潞城市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0年7月,他被评为“长治市好人”。
在农村中学从教三十年,他是这样做的:{人生需要扎根}.
一、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拥有深厚的知识功底
人常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可是现代的英语教学向我们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有扎实的教学功底,1985年,他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科的广播函授学习,通过三年的学习,校正了他的英语发音,拓宽了他的英语知识。1988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治市教育学院英语系,在这二年中,他学到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懂得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发展,1997年至2000年他又参加了山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本科学习,这又为他的英语教学增添了内燃动力,使他的英语教学成绩连续多年保持潞城市同学科领先水平。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他狠下功夫学习电脑技术,仅用了一年时间,他顺利过了电脑的四个模块,学会了电脑技术的常规操作,能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
二、敬业奉献,勇于探索,探究高效的英语课堂
凡事都要讲方法,科学的方法能让人做事省时节能增效,英语教学更是如此。他喜欢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和成长。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特点,认真钻研《大纲》和《课标》,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要求,把握每
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他继承了传统教法的优点,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新的教学成果。他多次参加了省级培训,开阔自己的眼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教学观念新了,教学方法灵活了,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日渐形成。
他特别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想学”、指导他们“会学”,达到他们“学会”。让学生在对待一个问题时,力争要做到:首先知道答案“是什么”,然后探求解题依据,明白“为什么”,最后懂得“怎样做”同类题,达到“一个问题三个层次”的教学效果。他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他所带的班级班风学风良好。近年来,在农村中学很多班级的人数在减少,而他带的班级人数始终是全校最多的。
三、拓宽英语课堂,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