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第一篇:《《游山西村》改写作文》
《游山西村》改写作文
有一天,我骑着我的老伙计——小毛驴出发去京城。
在路途中,我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就连伙计小毛驴也是有气无力的。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十分疲劳的我在雷声和大雨中找到了一个山洞。里面很安全,我便拉着小毛驴进字山洞去避雨。
雨停了,我在这里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里山峦重叠、水路弯弯,看上去似乎已经无路可走。
当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带着老伙计在山中拐了一个弯时,就闻到了一阵淡淡的香味。除此之外,我还听见了鸡、鸭、狗等各种动物的叫声。
当我走进这个山村时,便看见了一位老人在树下乘凉。那位老人也看到了我,就过来问:“这位客官,看您风尘仆仆的样子,一定是从远到而来吧?”我说:“是的,我要赶路去京城,正巧路过这里。”
“既然您远到而来,一定累坏了吧。请到我家休息一下,喝点茶,吃点饭吧。”那位老人对我说。我听了连忙跟着老人回了他的家。
在家里,老人拿出一个酒瓶子,把酒倒在碗上,对我说:“这是我们农家自酿的酒,虽然浑浊不清,没其它的酒好,但也可以喝,请客官品尝。”接着,他又拿出饭、菜、汤等食品来招待我。我感觉我的心一点点地被温暖了。 我品了酒,觉得有点甜。这让我对接下来的路充满信心。
吃完饭后,我对老人说:“谢谢您,您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我无以报答,只能在此写下一首诗。再见。”说完,我便从包里拿出纸和笔,写下了一首《题西林壁》便去赶路了。
第二篇:《改写《游山西村》》
改写《游山西村》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改写: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陆游骑着他的小刀牌电瓶车,在小镇的郊外晃悠。两旁是茂密的树,草地上开着美丽的花儿,不时传来小鸟的歌声,空气中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
走了好久好久,前面又是一座山,陆游无奈,只得向前进。
又是走了好久好久,前面是一条河,唉!又要找桥。
还是走了好久好久,陆游不经意的往前看了看,天!又是山!算了,管他继续吧
又是山,又是水,让陆游烦透了,他大叫:天啊!走到什么时候才走完?陆游不管三七二十一,抛下他的电瓶车,坐在一旁休息咯
陆游左看看,右瞧瞧,发现那边的柳树旁好像有一个洞。陆游好奇,走过去看看,突然,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儿,走到尽头,出现了光明。
这里又是一个小村庄,这里的村民一见到陆游,就热情地说:来来来!尊敬的客人,欢迎来我们这儿,去我家吧!不,去我家。还是我家好,什么都有。陆游惊呆了,没想到当地人如此热情,便和村民走到家中,准备用餐。
嗬!这儿的菜还挺不错的!肥猪、烤羊、美酒,香喷喷的,陆游的鼻子都要跑到菜那儿了。一位村民拿来了女儿红,大把大把的喝了起来,喝的脸红红的。陆游也不甘示弱,喝啊喝啊,喝完了一瓶!
吃饱喝足,陆游起身,准备告辞。众人纷纷与他告别。
陆游出来了,感触深刻,便写下了这首激励人心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四年级:董益铭
第三篇:《陈邦柱作文,游山西村》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白话文改写《游山西村》
——陈邦柱 林海樱
有一天,我去山西村游玩。
饭点到了,农人田家摆出腊月自制的米酒款待我。米酒虽然看着浑浊,味道却相当好。下酒菜是农民在丰收年景储存在家里的鸡、鸭、猪等丰盛的佳肴。我被山村主人的热情好客深深感动了。
酒足饭饱之后,我依依惜别主人,又上路了。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我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景象,眼前又是一个山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我明白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游山西村,我真是不虚此行!
第四篇:《诗歌扩写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正月里的乡下可热闹啦!人家穿着干净简朴的衣服走街穿巷地吹箫击鼓,结队往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见面总是问声:“过年好”。
这时狭长的街上走来一位身穿长衫的学者模样的老爷爷,他鬓发斑白,留着长长的胡子。他笑呵呵地和山西村的乡亲们打着招呼。笑的时候,眼角的鱼尾纹像微风吹过的湖面波光粼粼。山西村的人们欢呼起来:“陆游爷爷回家乡了!陆游爷爷回家乡了!
好客的山西村村民争着请陆游爷爷到他们家做客。陆游爷爷刚坐下,主人就恭敬地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家乡茶,“请喝茶。”主人微笑着说。陆游爷爷忙说:“谢谢你。”看着碧绿的茶叶在开水中争相开放,闻着那扑鼻而来的清香,陆游爷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顿时沁人心脾,精神抖擞。陆游爷爷因为被贬官而苦闷和激愤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开心地说:“家乡的茶真好喝!”
刚喝好茶,主人说吃饭了,他们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鸡、鸭、鱼肉等等都端了上来,满满一桌子丰盛的好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直流口水。他们给陆游爷爷斟满了自家的酒,那酒虽然浑浊,但清口香甜,回味无穷。吃着美味的佳肴,主人一脸幸福地和陆游爷爷聊起了家常:去年又是个丰收年,土豆个大又多,苹果又甜又脆,鱼儿肥,鸡鸭壮、、、、、、看着他们那充满喜悦的笑脸,陆游爷爷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陆游爷爷在乡村民们家轮流作客很多天了,他受到了乡村民最热情的款待。今天他要离开家乡了,陆游爷爷在村民的欢送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往前走,他看到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茂盛,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柳暗花明,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陆游爷爷顿觉喜形于色,开心极了!他挥手和乡亲们依依惜别,他是多少想在村里再逗留几天啊,因为山西村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第五篇:《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5、古诗两首
木耳小学 水梅霞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现在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两首古诗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两首古诗进行比较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游山西村改成作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2.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游山西村改成作文}.
体会苏轼在赞美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同时,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
体会陆游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策略
提示诱导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资源
PPT课件 语文课本 拓展材料{游山西村改成作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改成作文}.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分钟)
1、(PPT课件)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从视觉上给学生留下庐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
热情。】
二、讲解(17分钟)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
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6、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
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
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师检查背诵情况。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从远处望,庐山 ;
从近处看,庐山 ;
从高处俯视,庐山 ;
从低处仰望,庐山 ""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
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10、总结
师:思考: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
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三、拓展阅读 (10分钟)
自由阅读资料书第 页的内容,背诵你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四、拓展写作 (10分钟)
把《题西林壁》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作文,用上你积累的优美词句,使文章形象、具体。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察效果{游山西村改成作文}.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第六篇:《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29游山西村》
河南2008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景色 ○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20.○
共2分)
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21.○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路,进入新的天地。 ○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江苏徐州2008游山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