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想要夸赞毛笔字写的好的语言谢谢 怎样写好毛笔字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

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

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笔画的运笔方法,学生掌握起来真的很难。起笔、运笔、收笔,学生很难完全做到,像各种钩点的写法,学生不会出钩,更有的学生把“钩”写的特别大,成了主笔,从而忽略了“点”。

握笔姿势,学生还有些不习惯,或者握笔姿势不正确;一个难处是写字的坐姿,写着写着头就贴近了本子。

一定要从基本笔划入手,让每一个同学掌握每一种笔划的行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些基础上再进行结构练习。

第二篇:《书写知识-怎样写好毛笔字》

怎样写好毛笔字

一、书写姿势很重要

初学书法,必须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它一仅直接关系着字的好坏,对不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若养成了不良姿势的坏习惯,还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开始学写毛笔字时,应该坐着写,而且全身各部位都要自然、轻松。因此,应该记住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坐书桌椅的高矮要合适,椅子要坐稳,头可稍向前倾,但不能左右歪斜。胸要挺起,右肩自然下垂,腰脊要直,前胸一可靠住桌边。两臂展开,右手按在桌上,但不可承受身体的重量;两腿自然分开,脚要放平。正确的书写姿势,不是短期能掌握的,必须随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已经形成的不正确姿势,按照正确的要求下功夫纠正。

二、正确的执笔方法

要学写毛笔字,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执笔姿势,前人流传下来的执笔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大多数人主张采用的五指执笔法。“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内钩四指顶;五指托助帮四指,动作协调来动笔”。这顺口溜说的就是“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顾名是五个手指都要发挥作用的方法。五个手指的作用可用(掖)、押、钩、格、抵五个字来说明,掖:讲大拇指的作用,拇指前端要稍斜而仰,紧贴笔的内侧,作用的方向是由内向外;押:讲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一节指弯处从外向内和大指相对提住笔管,作用方向是由外向内;钩:讲中指的作用。中指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在笔管的外侧,加强食指的力量。作用方向由外向内;格:讲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背,用内格连处顶住笔管,作用方向主要是由右向左外;抵:讲小指的作用。即托在无名指的下面,起辅助作用。小指不要挨着笔管。用这种方法执笔书写,每个手指各有其位,各尽其能,即有配合,又有轻、重、主、次的分工,挥笔自如,然而,同样是五字执笔法,由于手指弯曲的角度以及执笔的深浅与松紧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势。只要在书写时手指,手腕能灵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法。

掌握正确的执笔之后,还必须掌握要领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悬腕法,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

除上述外,执笔还有松紧,高低问题。执笔的松紧及用力与否,对于初学者,只须了解写大字执笔要松些,放得开;写小字要稍紧,落笔比较准确,若均走极端,必然导致失误。应该时紧时松,似紧似松,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最终达到“手随意行,笔与手会”,心手两意,翰逸神正的境界。另外,执笔的高低一般是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决定,写小楷字执笔要低,高、中、大楷字则执笔高一些。一般执笔离笔头的根部约二寸左右为好。

三、用笔法

毛笔的运用,简称“用笔法”。用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一般原则。用笔,广义的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是指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用好毛笔的重要目的首先在于写好基本笔画,而要写好基本笔画又必须用好毛笔。让以用笔的广义所指和狭义所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它们的理解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要学好书法,用笔是关键。一般说来,笔锋着纸后,准备动笔之时为起笔,笔锋着纸后在纸上行走叫行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未端取回锋作收是收笔。笔法有方笔,圆笔两种,也可方、圆兼用。书写起来一般运用藏锋、露锋、逆锋、中锋、转锋、回锋、提、按、顿、驻、挫、转等不同的处理技巧,方可写出不同形态的笔画,只有掌握了笔法才能随心所欲进行书写,在进行书写时还应牢牢掌握中锋用笔的原则,极力追求笔书

的效果。在熟练地掌握了中锋行笔以后。才可以练习和运用侧锋行笔。书写时还要努力避免病笔。

“永”字八法。自古以来,初学写字的人如何用笔往往以“永”字八法学起。什么是“永”字八法呢?就是“永”字中的八笔。分别代表八种笔法。(即:侧、勒、努、 、策、掠、啄、磔)永字八法意在说明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的形态特征和方法。说它是基本笔画,因为在一个“永”字中很难概括汉字的全部笔画的写法。“永”字八法之所以成为历代写书的楷模。据说“永”字的结体概括了一般字的所具有的笔画,只要掌握了这几种笔画的用笔,就可以贯通一切笔法。

四、楷书入手是基础

首先,楷书是通行和一种规范字。它结构规范,笔画标准,笔顺先后有定规,书写工整,它所包含的笔画是最丰富的。所以作为书法的基础,学习好楷书的基本笔划是非常重要的。

初学笔画要力戒急燥,务使心平气和。要多想少写,宁慢勿快。少写,不是说一天只写几笔或三五天写一次,而是强调每写一笔之前要认真读帖,要认真琢磨,每写一笔后,要认真对照字帖,发现差距,想出新的尝试方案后,再去写第二遍。“慢”也不是说动作慢,是说要“且慢下手”看清了字帖,记在脑子里,想好了如何用笔再下手去写。如能做到每写一笔,每写几笔就有收获,进步一定非常显著。

初学基本笔画,难免有写不好的情况,写坏了的笔画叫做“病笔”或“败笔”要尽力避免出现病笔。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监习要认真审视帖本笔画的形状,神态,体会笔的起止,使转、运行、提按以及用笔的力度和速度。书写时要意在笔先,下笔果断,笔笔力到。

楷书是一种基础字体,青少年学习书法,先楷后行、草,是循序渐进的学书门径,从楷入手,打好基础,只有这样,书法艺术的高楼大厦才能稳固地耸立起来。

五、临摹

初学书法方法很重要,学习毛笔楷书,在初学的时候,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事,如果选择方法对路,则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得当,往往就会事倍功半,白白浪费了学习时间,还容易走弯路,那么,学习书法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呢?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临摹,指的是“监书”和“摹书”两种不同的学书方法,摹书有描红、廓勾填墨、映写等几种形式,临书也叫做“临帜”就是照着字帖的样子,学着去写。

临摹这两种学习方法各有特点,“临书”易失古人的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较易,“临书”较难,或者说,摹书“思想劳动”的强度小,临书“思想劳动”的强度较大。

有人误以为摹书只是适合儿童学习的方法,其实这样方法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对于具备书法基础或书法基础差的人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高中学生,初学时也应该有这样的过程,但是可以很快地通过这个过程。例如摹写几十个或一、二百个字,在对毛笔稍稍熟悉以后,便可以与临帖穿插进行,每当遇到临写困难的时候,就用摹的方法去“理解和体验”一下。

与摹书相比,临书是学习书法过程中更为长期和经常的方式,认真得法的临帖也是初帝者速见成效的唯一经验,临帖不仅是初学时的方法,也是今后广泛,深入学习的最重要的过程,我国历代爱书法者,即便到晚年也乐此不疲地临写碑帖,许多功成名就的书法大家,在创作的同时,仍孜孜不倦的通过临帖汲取着历代名家所长,临帖既是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也是初学者稍有体会之后的至为乐趣的事情。临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书的最终结果。

有初学者可能认为临帖的方法太死板,不打算走这条路,这是一定不可以的,多少年来,尚没有一例不通过临帖吸取前人经验,完全靠个人摸索和创新而获成功的。

临帖的要求可大体分为四步,一求位置,二求笔意,三求形神兼似,四求遗貌取神。这四步循序渐进,既体现在学习书法的全过程中又体现在每一类新的学习内容周期之中。

临帖要多读、多思、多临、多对照、多读,就是多看,看每个字的字形之美;多思,就是边读边琢磨每个字的用笔结构特点;多临,就是细心观察和动脑思考之后,有了较深的印象要做到意在笔先,心中有数,然后才能落笔临写,要锻炼书写每一个字,一气呵成的习惯,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容易把字写得松散无神,字形不准确,多对照,说是每临写完一个字后,就把帖当作一面镜子和写出来的反复对照比较,查找用笔和结构方面较差的地方,然后再反复临写几个同样的字,一直到满意为止,使每个字达到形象,神似。

总之,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主要方法,初学者应该逐渐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既不可能一概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临摹成果,甚至可能产生“回生”的现象。

总而言之,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是艰巨的,但如果方法得当,初学者完全可以在轻松的心理条件下度过一个个具体过程,在学书的道路上不断告别昨天体验到的只是愈来愈浓厚的兴趣。

我们学习书法,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只要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一管在握,俗虑全消,书法过程的心灵活,完全是对真、善、美的体验和追求。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树立远大理想,有信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写好毛笔字。

第三篇:《教您如何写毛笔字》

教您如何写毛笔字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行书口诀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隶书口诀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魏碑口诀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楷书口诀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草书要决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 全章一起要贯通 有气有神是精品 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 狂草要决{想要夸赞毛笔字写的好的语言谢谢}.

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 点线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畅意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

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

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 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点:任

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想要夸赞毛笔字写的好的语言谢谢 怎样写好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