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跟语文书对话 我和语文书对话

写作指导 zuowen 1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橡皮和语文书的对话》

橡皮和语文书的对话

晚上九点,小明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了难过的语文书和流泪的橡皮正在叽里呱啦的说着话。

只见橡皮弟弟揉着眼睛,哇哇大哭着。语文书哥哥问:“橡皮弟弟,你怎么啦?”橡皮弟弟边哭边说:“小明用铅笔在我的身上扎洞,像针一样刺痛了我。他用小刀一刀一刀的割破我的身体,将我分成了好几节。我掉在地上,他还用脚踩在我的身上,呜呜……”

语文书哥哥听完也哭了起来,橡皮弟弟问:“哥哥,你怎么了?”“你看,小明把我的衣服撕破了,他还在我的身上乱涂乱画,我变得破破烂烂,他们老师气的把我都丢进了垃圾桶,我的身上沾上了恶心的口水。”语文书哥哥刚说完,橡皮弟弟红着眼看着语文书哥哥,轻轻的说:“我们走吧。”语文书哥哥点点头说:“好,我们现在就逃走。”

突然,小明从梦中惊醒,大声说:“不要走,我不会再伤害你们了。”看见橡皮和语文书安静的躺在桌子上,小明打来一盆干净的水,把橡皮洗干净了。用干净的橡皮擦掉语文书上的一些图画。小明抱歉的说:“我以后会保护你们的。

小朋友们,要做个爱护学习用品的好孩子哦。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二、三课教学设计

《窃读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走遍天下书为侣》

单位:仁怀市中枢一小

姓名:李方艺

邮编:564500

联系电话:15208609515

电子邮箱:510986845@qq.com

1、 窃读记

一、设计思想

“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窃书”的经历与感受。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学时,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课文记叙的线索,体会“我”“窃书”的感受。边阅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积累与感悟词语的精妙。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乐趣,课外拓展阅读,使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孩子的内心。

二、教材分析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跟语文书对话}.

{跟语文书对话}.

(一)、谈话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读)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解“窍读”之含义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

2、检查学情: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教师对一些难点字作适当的引导。

⑵ 交流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3、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补充。

4、读了课文,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呢?(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窍”“记”字,把课题补充完整,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窍”即“偷”的意思,并让学生齐读课题,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窍读”之含义)

(三)、再读课文,结合实际,理解“窍读”之主要原因

1、林海音为什么要“窍读”?

2、你们有过“窍读”的经历吗?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为理解下文作好铺垫。)

3、课文有很多地方写了林海音热爱读书,如饥似渴地读书,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

(四)、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我”是多么地热爱读书,并用“窍读”的方式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下课,老师将与你们共同来品味课文中的我在“窍读”时的百般滋味。

(五)、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跟语文书对话}.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那么,她在窍读时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体会“窍读”之滋味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引导学生在读完后划出最能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即文章的中心句:

2

师: 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再去仔细地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师引导学生汇报。(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表现“窍读”滋味的句子,更进一步地体会“我”的快乐与惧怕以及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

(三)、齐读文章结束语,联系实际,感受“读书”之意义

1、出示文章最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生齐读。

3、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说说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作业

课后综合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

热爱读书

1 窃读记惧怕 渴求知识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根据编者的意图,教学本文主要是让学生把握访谈的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让阅读成为终生学习的载体之一;在教学中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下一步的口语交际、习作学习打好基础。在本课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本文的定位是略读课文,也要突出本单元关于阅读习惯培养的意识,明确阅读对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帮助作用,依托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二、课文分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教学时,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情分析】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跟语文书对话}.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跟语文书对话}.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跟语文书对话 我和语文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