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论语八则(一)告诉我们 论语告诉我们什么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论语》是记录 的言行的书,由 收集编纂而成。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他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统称为“四书”。

4.“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论语>八则》以“ ”为中心,分别阐述了 、 等内容。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如: 、 、 (任写三个)

二、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 .

2.学而时习之: .

3.不亦说乎: .

4.人不知而不愠: .

5.是知也: .

6.是知也: .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9.择其善者而从之: .

10.择其善者而从之: .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4.无欲速,无见小利: .

1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

1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

17.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8.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三、语句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内容理解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阐述了学习的 、 和 。第一句“ ”两个字交代了方法,第二句 “ ”字则点明了学习的乐趣,第三句 “ ”二字告诫的不仅是学习态度,更是为人的胸怀。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是 。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 的境界。其中 “ ”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告诉我们 。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阐述了成为老师的窍门,间接点明了 。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阐述了为学为人的道理,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写“松柏”不畏“严寒”,喻 。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告诉我

们 。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阐述了“ ”和 “ ”的关系,告诉我们 。

第二篇:《《论语八则》复习学案》

初三语文复习之

复习目标:

一、能熟练地对文章进行理解默写。

二、掌握孔子及《论语》的文学常识。

三、能正确对每一则进行翻译。

四、能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去区分文章内容。

五、掌握本文的通假字“说、女”;以及文言词语“之、以、而”的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 默而识.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理解默写

①、《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②、孔子关于“知”和“不知”的正确态度是 ③、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说

④、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⑤、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文中的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⑥、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

中的话: 。

⑦、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⑧、北京奥运会在鸟巢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幕式,演员们在舞台中央高声诵读《论语》,

此时在大屏幕上要出示一句表示对中外友人欢迎的话。你认为用《论语》中哪一句话可

以表达这种喜悦:

⑨、“ , 。 ,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

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⑩、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

子的话:

、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 ______的言行的书,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论语>八则》复习学案 主 备:李 冬 审 核:九年级语文组 时 间:2012-02-23

统称为“四书”。 孔子,名_____,字_____,春秋末期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二、复习过程:

1、 自学指导一

学生自己翻译课文,注意加点的词语的正确理解。

第一则 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第二则 重点词语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第三则 重点词语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则 重点词语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第五则 重点词语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第六则 重点词语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第七则 重点词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八则 重点词语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2、自学检测

指名进行分则翻译,并进行点拨指导。

3、自学指导二

找出文中通假、古今异义、此类活用的现象,并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及用法。

4、自学检测,解释加点的词语,并进行强化识记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由,诲女.知之乎!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 三人..行 是知.也 默而识.之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不耻.下问

5、合作探究{论语八则(一)告诉我们}.

《论语八则》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关注“而”的用法。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由此,我们可以把文言虚词“而”的用法概括为:

{论语八则(一)告诉我们}.

三、当堂检测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至少写出五个)

2、解释下列加点词

学而时习之( ) 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 ) ...

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厌 ( )不悱不发( ) ...

3、翻译句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中考链接

、《<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限四

个字) (99江苏泰州中考题)

、在下面横线处添上相应的句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

___________。”(2006.潍坊)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2006.烟台)

、(2006.遵义)《论语》中,孔文子被称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四则(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

1〉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

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4〉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

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

(2)学而不思则罔 .

(3)可谓好学也已矣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学习时,要虚心求学的一句是______;

(2)在《季氏》中,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道理是___。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1.(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2.(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

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均可)

3.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第②则:择友之道

4.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试题解析:

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字注音 (7分)

论语( )愠( )省( )罔( )殆( )诲( )凋(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

不亦说乎 通 义为 是知也 通 义为

诲女知之乎 通 义为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31分)

学而时习之( ) 可以为师矣( ) 然后知松柏( ) ...益习其声(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庞然大物( ) ...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为知之( ) 温故而知新( ) ...温故而知新( ) 仁以为己任(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学而时习之( ) 子曰( ) 传不习乎(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曾子曰(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松柏之后凋也( ) 学而时习之(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诲女知之乎( ) 己所不欲( ) ...是知也( ) 死而后已( ) 学而不思则罔( ) ...吾日( )三( )省( )吾身 思而不学则殆( ) ....四、填空(31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名,字,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人。

2、文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是 , 。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时,孔子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胡锦涛在接见国民党连战大陆访问团时,引用了《论语》中的“ ,

4、在你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

语》中的“ , ”已给了我们正确

的答案。

5、《论语》中表达要虚心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6、《<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重”和“远”分别

表现在 ,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

是 ,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

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

话: , 。

{论语八则(一)告诉我们}.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至少写出五个)

五、翻译句子(25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三篇:《《论语八则》复习题(1)》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论语八则(一)告诉我们 论语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