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有趣的一堂课200字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有趣的一课》

有趣的一课

上语文课时,贺老师对大家说,今天要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大家立刻紧张了起来。贺老师好像看透了大家的心思,亲切地说:“同学们,别紧张,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听说要做游戏,同学们马上来了精神,个个睁大了眼睛望着贺老师。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紧接着,老师在一,二,三大组各请了三名同学上台,都发给他们一张纸,叫一大组的三名同学写“谁”;二大组的三名同学写“在什么地方”;三大组的三名同学写“干什么”。并对他们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得越生动越好,越有趣越好。”

领到纸的同学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写起来。不一会儿,他们都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贺老师又分别请他们按顺序把自己写的念出来,你连做梦也想不到,组成的句子是“小鸭子在海边跑步。”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第二个句子就更搞笑了:“外星人在下水道种花!”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第三个句子居然是“猪八戒在飞机上打拳。”教室里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同学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有的同学笑得捂着肚子弯下了腰

等大家平静了下来,贺老师问大家:“你们想过为什么会发笑吗?”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这些句子本来就搞笑嘛”;“这些句子不合实际”、“不合情理” 贺老师说:“词语搭配不当;写的句子不合实际、不合情理,就会闹出笑话。在你们的写作中可别闹这些笑话哦!”

贺老师又问大家:“这节课有趣吗?”

同学们都说:“这堂课太有趣了!”

“能把这有趣的一课写下来吗”贺老师带着微笑望着大家。

同学们不再紧张了,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大家都开始写起作文来。

篇二:《最后一课读后感200字》

最后一课读后感200字

篇一:最后一课>读后感200字

《最后的一课》的作者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着名的小说家。他一生中,除一部诗集和一些>戏剧外,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集。《最后的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最后的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8月份普鲁士军队深入法国境内,在色当大败法军,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投降并当了俘虏。战后法国和普鲁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将法国东北部的亚尔萨斯和格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最后的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主要反映了在普鲁土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下,亚尔萨斯省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敌汽同仇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篇二:最后一课读后感200字

《最后的一课》在表现其重大主题时,从沦陷区的现实生活中攫取并概括出典型化的生活场景,并从这些场景中挖掘出生活的本质特征,从而收到“以一斑而窥全豹”的艺术效果,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这篇小说把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熔铸于小学校的一堂法文课上,从而使这堂法文课的意义得到了升华,使我们感到这不是一般的课堂教学,而是一次声讨普鲁士侵略者的集会,是亚尔萨斯人民向祖国语言告别的仪式。这样,就给小小的场景和平平常常的情节赋予了深刻的内容。

篇三:最后一课读后感200字

《最后的一课》主题思想的升华和结晶。作者匠心独运,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龙点晴的结尾,对于揭示哈墨尔先生的思想境界,对于表现亚尔萨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不妥协精神,收到了“一目尽传精神”的艺术效果。

高尔基在谈到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时,曾经指出他们的作品“在技巧上是典范的文学作品”。都德的小说《最后的一课》正是这样,它以独特巧妙的艺术构思、高度凝炼的艺术概括、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质朴而富于感情的语言,表现了重大的社会题材,揭示出生活的本质,是短篇小说创作的优秀范例。

篇四:最后一课读后感200字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编的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顽皮不爱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认识到普鲁土军队不仅占领了他的家乡,还要剥夺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权力实行奴化教育,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灵上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有对自己的悔恨、有对侵略者的憎恨,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韩麦尔先生翻开讲义又讲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对自己平时最厌烦的语法,居然“全都懂”,觉得韩麦尔老师“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读完这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小说,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来说,难道从这个>故事中能不有启示吗?

篇三:《中小学生春季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200字》

中小学生春季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200字

今天看完以后,我知道了生命.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如果遇到灾难时,要在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如: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等等,我们必须要冷静处事,听大人的指挥或跑到安全的地方来保护自己,在平时我们要多训练多掌握一些自救与救人的一般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溺水.失火.交通事故等等,这时我们必须要冷静处事,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如果你平时掌握了一些有关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总之,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安全防危教育,让我们学会生存.学会爱护生命.学会安全第一.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也能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爱护生命,安全第一,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

篇四:《第一课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 有趣的声音世界

教学目标: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4.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准备: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能够熟练朗读歌词。

3、会唱《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两种乐器的印象。)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听一遍录音范唱。(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按节奏准确朗读歌词。

6.听唱法学唱歌曲。{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7.分组演唱歌曲。

8.边走步边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唱歌《布谷》设计

第一课《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要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琴、歌片、彩笔、动物头饰。

教法:

听唱、故事、创编、表演、活动尝试。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新学期教育与学生沟通,激励学生热爱音乐。

二、表演《小燕子》

提示:

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吗?那你

该怎么做呢?

1、听歌曲《小燕子》,并为其自由创编舞蹈。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还可以自由

选舞伴来完

2、随琴声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

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带进火热的生活。

2、站学生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忆歌词,体味歌词。

3、师范唱歌曲。让学生默声表演。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

4、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音乐唱歌《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 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

2、 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歌颂辛勤工作,从事地质测量的探矿工作者,用劳动去创造世界.

2、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力度记号 “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和运用“f、p”力度记号.

教具:

课件 钢琴 简谱挂图 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聆听自然音响

1、听一组自然声音(课件)

(1)闹钟声由弱到强.

师:同学们,你们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铃声,声音由小到大) 生答:铃声.

师:听得真仔细.我们再来听一次,听听这组铃声有什么变化.(复听铃声) 生答:声音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 声音越来越大.

师:对,铃声的声音越来{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2)水流声越来越大.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水流声,越来越大)

生答:水流的声音 溪水声

师:很好,这是水流的声音.我们再来听听水流声又有什么变化呢? (复听水声) 生答:声音越来越大 越来越强

师:回答得非常好.水流声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强了.

(3)火车声由远及近.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声音.(播放火车声,由远及近,声音越来越大)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呀?

生答:火车的声音

师:对了,这是火车的声音,那我们又来听听火车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复听火车声)

生答:由弱到强声音越来越大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火车的声音越来越大,是不是感觉火车越来越近了? 生答:是.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几种声音都来自大自然,而且这些声音都有强弱的变化,我们可以用 “强” “弱”来表示.在我们的音乐当中也有表示强弱的符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两个新朋友,力度记号 “强” 和“弱”. (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都认识了它们,那我们又应该怎么来记住它们呢?哦,原来 “强”这个记号长得像我们英文字母里的 “f”, “弱”这个记号呢,长得像英文字母的 “p”.你们记住了吗?

生答:记住了.

师: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画有强弱符号的卡片,让学生记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一课有趣的课200字 有趣的一堂课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