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物消息的标题 人物通讯标题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消息稿标题导语》

消息稿的标题、导语

一、标题写作:

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凝炼和生动。

(1)准确

准确是消息标题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二是要准确评价事实;三是运用语言要准确。如:

A、武汉出现一内脏裸露婴儿

此乃产妇孕期与宠狗接触所致

B、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校2000余名新生入学

C、不恋“天南海北”主动申请到“新西兰”

以上标题A为事实概括不准确,因有关专家只是推测与孕妇接触宠狗有关,而并未确证。标题B明显对事实意义的揭示太夸大了。标题C中,谁也想不到“天南海北”是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新西兰”是指新疆、西藏、甘肃。

(2)鲜明

鲜明即指标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揭示和评价,表现出来的对事实的态度立场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也包括态度、立场的正确性。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肯定的态度,如歌颂、赞扬、支持、同情等;二是否定的态度,如怒斥、揭露、嘲笑、讥讽等;三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如:

A、伊拉克总统说伊朗的进攻被击退{人物消息的标题}.

伊朗说收复三百多平方公里失地

B、壮哉教师于元贞勇斗窃贼身亡

悲哉数百围观者竟无一人相助

C、竟敢敲诈两会代表

一路边店遭严厉惩处

以上标题A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立场,是合适的;标题B对事实有肯定有否定,态度鲜明。标题C则态度含糊,不鲜明。

(3)凝炼

就是要简洁明了地传达出消息的内涵。要用点晴之笔,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准确的信息。试比较下面两个标题:

A、节省处事经费节省时间精力

我国礼宾改革已有一定成效

国宴规定四菜一汤,仪仗队鸣礼炮使欢迎仪式更隆重

B、我国续作礼宾改革

国宴实施四菜一汤

以上标题A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信息应是“四菜一汤”,但却被啰嗦的语言冲淡了。而标题B则突出主要信息,要言不烦。

(4)生动

消息标题要力求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故应讲求生动性。方法很多,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或名言警句、方言民谚等。请看下例:

A、一窝“油老鼠”落网

B、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

C、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

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竟是“分配基本合理”

D、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青岛会议知多少

请看会议一览表

以上标题A、B、C分别用了比喻、回文、对仗方法,D则引用名言,故而生动耐读。但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恰当、贴切。如“中国黑姑娘远嫁阿根廷”这一标题,看了正文才知是指中国煤炭销往阿根廷,实在牵强。“九辆汽车搞死亡之吻”这一标题,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说得如此轻佻,实不可取。

1、运用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力求新颖。

例如:《九江大桥坍塌一周年 明年可望“伤愈”上岗》。“伤愈”这一新颖的修辞就比较容易吸引读者注意。《战术让篮球“听话” xx队逆转xx队》

2、采用“双行题”。{人物消息的标题}.

{人物消息的标题}.

例子:盈盈一池水,亭亭数枝荷(虚题) ——记全国短池游泳赛的三位新秀(实题)。虚题有利于吸引读者,实题有利于概括内容,虚实结合,这样的效果往往更好。

3、句式对仗。

例子:《新生夜修多缺席 领导视察保秩序》、《“园丁杯”烽火重燃 篮球赛酣战不断》{人物消息的标题}.

4、活用名词。 例子:《“音”梦相约 携手寻梦》

拟写新闻标题要必须注意几个具体的问题:

1. 关于时态的问题。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新闻消息中的“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的时间,在标题中一般是要省去的,目的是增加新闻的新鲜活泼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少数新闻报道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标题中一般用“将”字表示,即表示未来的时态。

2. 关于语态的问题。一般采用主动语态而不采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主动语态便于从正面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

3. 关于标点的问题。引题末尾(指最后一个字的后面)可用问号、叹号、冒号和破折号;主题末尾,可用问号和感叹号;副题末尾可用感叹号和问号。

二、导语写作方式归类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人物消息的标题}.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

篇二:《人物消息》

人物消息

所谓人物消息,即对人物的主要特点放大和再现,对人物进行集中突出的描绘,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在选材上,则抓取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二个场面,一、二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描绘比较细腻,感染力强。在结构上,既不同于一般新闻,也不同于一般人物通讯,而是取二者之长,常常用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读者看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在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仔细观察局部特征,选择一个侧面加以报道。 〈实例〉 发生在宝鸡一客车上的怪事 两记者制止车匪抢劫遭毒打 司乘人员不予相助反说多事 编者按:正义与邪恶,勇敢与冷漠,在这一个小小的车厢里对比得如此强烈和鲜明。宁丽君和刘斌是两位优秀记者,他们面对暴行,立即拿起手中的武器——相机;他们是优秀的公民,他们不仅在新闻媒介上呼唤正义,而且在危险时刻,挺身维护正义。与此相对照,这两位司乘人员的行为多么令人不

齿。 社会治安,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维护。当歹徒行凶之时,只有勇敢地挺身而出,才能为社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配合。犯罪分子在心理上是虚弱的,只要上下一心、群策群治,我们就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

境。 本报西安3月26日电一伙歹徒在长途汽车上公然对乘客搜身抢劫,两名记者挺身制止遭到毒打,而车上司乘人员不帮助记者还埋怨他们“多管闲事”。这是日前发生在陕西省宝鸡县境内的一起怪事。 3月12日,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和这家报社的青年记者刘斌乘宝鸡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的一辆长途大客车外出采访。上午9时半车行至西(安)宝(鸡)南线公路宝鸡县钓渭乡附近时上来9个人,他们拿出两根红蓝铅笔行骗,引诱乘客参与赌博。见无人理睬,这几个人便公然对乘客搜身抢钱。当他们围住一位老农强行搜身时,记者刘斌起身怒喊:“你们干什么?!同时迅速按下照相机快门。这时歹徒中有人喊:“抢他的照相机!打死这个爱管闲事的!”三四名歹徒围住刘斌拳打脚踢,女记者宁丽君拚力阻拦并怒斥歹徒:“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两名记者一边奋力保护照相机,一边与歹徒搏斗。一歹徒抓住刘

{人物消息的标题}.

斌的头发将其后脑勺在车厢上连续猛撞,一块车窗玻璃被撞碎。另一名歹徒则用拳猛击刘斌面部,致使其鼻血喷涌而出。此时,车上其他乘客却都沉默。歹徒见此更加肆无忌惮,大喊停车;车停后,几名歹徒跳下车从公路旁抄来钢筋、木棒和铁锹,上车后让司机继续开车接着行凶。两名满身鲜血的记者拚力抓住铁锹把,歹徒便用钢筋、木棒在记者身上猛戳乱打。上午10时许,在一个村庄附近歹徒大喊“停车”,随后扬长而去。 在这近半个小时里,车上近20名乘客大部分在中途停车时夺路而去,对歹徒的行为,两名司乘人员也不上前阻拦。当记者疾呼“司机师傅请把车开到派出所”时,司机不予理睬,而歹徒喊停车司机就停车,喊开车司机就开车。歹徒下车后,客车开到宝鸡县蜀仓乡附近路口,两名记者要求司机将他们送往距公路约两公里的乡政府或乡卫生院,被司机拒绝。记者只好互相搀扶着下车。此时,大个子男青年售票员却忽然大喊:“你们别走,赔我们的车玻璃!”客车司机也说:“谁让你们多管闲事?” 刘斌伤势严重,当天被送往宝鸡市住院治疗。经医生诊断,他被打成脑震荡,面部、头部、腹部、腰部等多处软组织挫伤。宁丽君身上有多处青肿。 这一事件发生后,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市、县公安机关在案发当晚根据记者奋力保护的照相机中拍下的歹徒抢劫作案现场照片,在宝鸡县幕仪乡擒获7名歹徒,另有2名歹徒在逃。经初步审查,这个9人犯罪团伙仅今年春节就在西(安)宝(鸡)南线公路班车上连续作案5起。两名记者勇斗歹徒保护群众的事迹和两名司乘人员的行为在陕西省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安启元等和许多群众到医院看望慰问记者,高度评价他们见义勇为的精神,同时希望司法机关依法严惩歹徒,要求有关方面对司乘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贤良 边江 刘鉴 孟西安)

篇三:《人物消息》

所谓人物消息,即对人物的主要特点放大和再现,对人物进行集中突出的描绘,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在选材上,则抓取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二个场面,一、二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描绘比较细腻,感染力强。在结构上,既不同于一般新闻,也不同于一般人物通讯,而是取二者之长,常常用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读者看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在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仔细观察局部特征,选择一个侧面加以报道。 〈实例〉 发生在宝鸡一客车上的怪事 两记者制止车匪抢劫遭毒打 司乘人员不予相助反说多事 编者按:正义与邪恶,勇敢与冷漠,在这一个小小的车厢里对比得如此强烈和鲜明。宁丽君和刘斌是两位优秀记者,他们面对暴行,立即拿起手中的武器——相机;他们是优秀的公民,他们不仅在新闻媒介上呼唤正义,而且在危险时刻,挺身维护正义。与此相对照,这两位司乘人员的行为多么令人不齿。 社会治安,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维护。当歹徒行凶之时,只有勇敢地挺身而出,才能为社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配合。犯罪分子在心理上是虚弱的,只要上下一心、群策群治,我们就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本报西安3月26日电一伙歹徒在长途汽车上公然对乘客搜身抢劫,两名记者挺身制止遭到毒打,而车上司乘人员不帮助记者还埋怨他们“多管闲事”。这是日前发生在陕西省宝鸡县境内的一起怪事。 3月12日,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和这家报社的青年记者刘斌乘宝鸡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的一辆长途大客车外出采访。上午9时半车行至西(安)宝(鸡)南线公路宝鸡县钓渭乡附近时上来9个人,他们拿出两根红蓝铅笔行骗,引诱乘客参与赌博。见无人理睬,这几个人便公然对乘客搜身抢钱。当他们围住一位老农强行搜身时,记者刘斌起身怒喊:“你们干什么?!同时迅速按下照相机快门。这时歹徒中有人喊:“抢他的照相机!打死这个爱管闲事的!”三四名歹徒围住刘斌拳打脚踢,女记者宁丽君拚力阻拦并怒斥歹徒:“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两名记者一边奋力保护照相机,一边与歹徒搏斗。一歹徒抓住刘斌的头发将其后脑勺在车厢上连续猛撞,一块车窗玻璃被撞碎。另一名歹徒则用拳猛击刘斌面部,致使其鼻血喷涌而出。此时,车上其他乘客却都沉默。歹徒见此更加肆无忌惮,大喊停车;车停后,几名歹徒跳下车从公路旁抄来钢筋、木棒和铁锹,上车后让司机继续开车接着行凶。两名满身鲜血的记者拚力抓住铁锹把,歹徒便用钢筋、木棒在记者身上猛戳乱打。上午10时许,在一个村庄附近歹徒大喊“停车”,随后扬长而去。 在这近半个小时里,车上近20名乘客大部分在中途停车时夺路而去,对歹徒的行为,两名司乘人员也不上前阻拦。当记者疾呼“司机师傅请把车开到派出所”时,司机不予理睬,而歹徒喊停车司机就停车,喊开车司机就开车。歹徒下车后,客车开到宝鸡县蜀仓乡附近路口,两名记者要求司机将他们送往距公路约两公里的乡政府或乡卫生院,被司机拒绝。记者只好互相搀扶着下车。此时,大个子男青年售票员却忽然大喊:“你们别走,赔我们的车玻璃!”客车司机也说:“谁让你们多管闲事?” 刘斌伤势严重,当天被送往宝鸡市住院治疗。经医生诊断,他被打成脑震荡,面部、头部、腹部、腰部等多处软组织挫伤。宁丽君身上有多处青肿。 这一事件发生后,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市、县公安机关在案发当晚根据记者奋力保护的照相机中拍下的歹徒抢劫作案现场照片,在宝鸡县幕仪乡擒获7名歹徒,另有2名歹徒在逃。经初步审查,这个9人犯罪团伙仅今年春节就在西(安)宝(鸡)南线公路班车上连续作案5起。两名记者勇斗歹徒保护群众的事迹和两名司乘人员的行为在陕西省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安启元等和许多群众到医院看望慰问记者,高度评价他们见义勇为的精神,同时希望司法机关依法严惩歹徒,要求有关方面对司乘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篇四:《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闻标题对于吸引、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和记者(通讯员)制作新闻标题的侧重点不同,编辑制作新闻标题要着眼以打动读者的心,而记者和通讯员则是要着重展现报道的精华以打动编辑。有时一个标题就可能决定一篇消息的命运。编辑部每天会收到大量稿件,编辑不可能一篇一篇全部细读稿件,他们通常是先看标题,再看导语,然后看结尾,标题通不过,这篇稿子就有可能被“毙”掉了。(兴牧富民陈旧,差点被毙,换了题目)。

新闻标题分为主题、引题、副题三种。主题是标题最主要的部分,它所用的字最大,不可或缺,用以点明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和观点。引题位于主题的上方,又被称为眉题或肩题,字号比主题略小,用以引导、说明、烘托、渲染主题。副题是位于主题的下方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对主题起补充、注释的作用。例如:

钞票“铺”不了路, 匕首吓不到人(引题)

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题)

又如:

印厂通宵赶印,书店专柜销售(引题)

市民竞购十七大报告(主标题)

本市两天销售单行本13.2万册(副题)

制作标题时要注意主题、引题、副题三者的虚实关系。制作一行标题时,主题必须是实题。制作二行题,即主题+副题或主题+引题的时候,二者必须有一个是实题,另一个可实可虚。(所谓虚题,就内容比较抽象含蓄,以说理为主,侧重说明某个原则、愿望、道理)制作三行题时,必须有一个实题,其余可实可虚。一般说来,引题为虚题,副题为实题,主题可实可虚。

制作标题要注意三个原则:1、要贴切传神;2、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的新闻要素;3、要简练生动。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消息都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分为讯和电两类。讯是通过邮寄或书面的形式发送给报社的新闻报道。若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采写的本埠消息,就表明“本报讯”,若是外地发来的,还应表明时间和地点。电是指通过电报、电话、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发送给报社的新闻报道。现在一般通讯社的新闻稿件都会采用以下形式,称为“电头”。电头一般由发布新闻的单位名称,发布新闻的地点,发布新闻的时间和发布新闻的形式这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组成。

消息头有四个作用:1、使消息区别于其他问题;2、是“版权所有”的标志;3、标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作出判断;4、消息头标明了采写的媒体,消息的质量与否,也就关系到媒体的声誉,有利于促进媒体提高报道质量,谨慎对待每一条消息。

新闻导语也是消息的标志,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例如,假如你乘旅游车去郊外游览,正在过铁路之际车子抛锚于铁轨之上,而火车正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过路群众奋力将你的车子推出了铁轨。化险为夷之后,你要把这件新闻告诉别人,如果从自己怎样梳妆打扮、如何鱼贯上车说起,肯定无法一下子就抓住人的注意力。你如果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差点被火车轧死”,听众的好奇心肯定会一下子被你给高高掉了起来。

新闻导语担负着三项使命:1、以极俭省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使读者一见即知其主要传递的是何种信息;2、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导语的写作往往直接影响到新闻其余部分的写作方向和舒展程度;3、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大家先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导语:

一是1865年4月15日纽约先驱报的报道:今晚大约9时半,在福斯特剧场,当总统正在同林肯夫人、哈里斯夫人和罗斯本少校同在私人包厢中看戏的时候,有个凶手突然闯进包厢,

向总统开看一枪。

二是1963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的报道: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第二篇新闻导语就这么一句话,但比第一个导语要好得多,这就是“立片言以居要”的魅力所在。

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五点: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一些好的新闻导语往往别出心裁,一上来就抓住读者。例如新华社记者郭春玲写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鲜花、翠柏从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度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这条导语打破了以往追悼会消息的传统格式。以往追悼会消息大概是所有报道中最刻板沉闷的品种,其导语往往是“某月某日某某人的追悼会在某地召开”,几乎千篇一律。郭春玲这条导语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鲜花、翠柏从中……金山同志的遗像。邻人身临其境,给人以生动、深刻的印象。{人物消息的标题}.

2、抓住新闻事实的精华和核心,突出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人民日报有一条关于“换房集市”的消息,导语颇有意思:一个商品不露面,顾客却整日熙熙攘攘的集市,6月15日在北京第二次出现,这里交换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住房,所以被称之为“换房集市”。这则导语如果直通通的说“北京市第二次换房集市于6月15日举行”其魅力就会顿失。

3、要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就要做到:1、报道的内容要新,要提供新的信息,要讲人们闻所未闻的东西;2、要讲究时效和契机,在导语中突出最新的时间要素。这就要寻找新闻由头。新闻由头就是在时效和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物消息的标题 人物通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