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理想的风筝仿写合集》
谈《理想的风筝》一文的写作技巧
读完《理想的风筝》一文,我深深的被刘老师的故事感动。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作者以自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通过娴熟的协作技巧,运用刻画主人公现实和内心世界矛盾冲突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形象。并通过风筝,这一具有深刻含义的事物,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升华了主人公的思想境界。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借鉴。
文章首先描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讴歌生命、自由的心情中破题——“一只只风筝“““让自己的心情也飞上了云端。”这时候,作者回忆起了自己的老师——“一个年过半百、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爱放风筝的刘老师。”
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情景,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知识丰富、感情丰富、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老师。字里行间透漏着对刘老师无比崇敬的心情。
接着,作者笔锋陡转——“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文章中,对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作了细致的描述,“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通过把刘老师上课时的老师形象和放风筝时的“少年”形象的强烈对比、身体残疾和远大想像的强烈对比、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强烈对比,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完美塑造。同时,把作者对刘老师崇敬心情推到极点,也紧紧地揪住了读者的心。文章最后,以联想的方法再一次追忆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杖”,寄以美好的嘱咐,无限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以下是例文:——————————————————————————
爷爷
又是一个秋天,天空像往常一样升起无数个各式各样的风筝。有蜈蚣的、蝴蝶的、小蜻蜓的看到这些,我就想起了我慈祥的爷爷。
从小,我就与爷爷生活在一起。在我们这些小孙子中,爷爷最疼爱我了。
每逢到了秋天,爷爷总会用旧报纸或是些大挂历帮我做风筝。那一个个风筝,虽然在外人的眼里显得破旧不美观。可在我看来,却是非常的珍贵。每当爷爷做完一个风筝,我总会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它意味着爷爷将会带我一起去放风筝。
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爷爷和我来到那片放风筝的沙滩上。我双手举着风筝,爷爷使劲地擎着,向逆风的方向跑去。“一、二、三、放手。”当我听到爷爷的口令时,便放开了手。风筝随着风飞上了天空,越飞越高!这时,爷爷问我:“你知道风筝为什么能飞得这么高吗?”我摸摸脑袋瓜儿,摇了摇头。 爷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看,风筝飞得这么高,它是借以风力而飞起来的。其实,风筝也象征着人类远大的理想。当你飞得越高,理想就越大。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这种远大理想,才能使你跟上时代的步伐。”
爷爷的这番话,使我受益匪浅。这席话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我们从小应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不懈地努力。
风筝飞得更高了,我用剪刀把风筝线剪断了。因为我放飞了理想的风筝。
爷爷去世的那年,天空不像平时那样蓝了。但爷爷的那番话,却始终记在我心中。
如今,每当秋天的到来,天空仍旧升起无数个风筝。
姜老师
宽大的前额,满布皱纹的脸和已经开始花白的两鬓,这就是我们的姜老师的肖像。
她是,教我六年级的老师,她是深受大家欢迎的老师,她是待人友善,大公无私的老师。.老师在上课时讲课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山涧的清泉缓缓流过我的心田。因此同学们完全被她的讲课吸引住了,都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头含笑。她照顾我们,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栽培着我们这些稚嫩的幼芽。
有一次,我有道题不会作,忽然,在我脑海了闪过了一个念头,“去问老师”。于是我去了,在去的路上,我想:夜幕以至,老师会不会早以入眠?老师会不会不在家?正当这两个问题还一直徘徊在我的脑中时,我发现我已到了老师家门口。门并没有关,我透过门缝看见有一丝微弱的光线,原来是老师还在改作业。于是我敲了敲门,可老师没听到。
我想:可能是老师疲劳过度睡着了吧!要不就是在很认真的改作业。于是我又敲了敲门,这次,老师出来了。我告诉她我有一道题不会,于是她叫我进去。到了老师的家,我发现老师有两个书架,全都是书,而且旁边还有放不下的,可见老师学识渊博。还有一张桌子,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写字台了吧!放眼一看,写字台上有好几堆作业,这些作业就犹如几座大山一样,压在老师身上,使老师熬夜伤神。
我把这几个题目告诉了她,她给我认真讲解了一番,并且叫我自己再做一遍。之后,她又回去改作业了。霎时间,我发现老师的头发已被粉笔灰染成了白色,老师的脸上以明显看得出被岁月压出的皱纹。在回去的路上,我不断的想,不断的对自己说:老师已被岁月侵蚀的很深了,可是为什么还有同学说老师不好呢?
是啊,这就是老师,这就是为了我们呕心沥血的老师啊!
风筝 (作者: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
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记忆中的人
“沙沙沙,沙沙,沙”从路边传来了有节奏的推土声。又是他——那个养路工。
每次经过路口,我总会看见他,但是每次我想看看他的脸,都不能如愿以偿,因为他总是低着头干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翁。
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雨后的早晨,我又在路上见到了那个养路工,当他抬起头时,我终于看清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深浅不一的皱纹。他用力的推着长柄刷子,吃力地向路中间推土,一下一下,他额上的汗珠滑落下来。他一抬头,看到了我,便微微一笑,关心的问“:你在这不嫌热吗?小心中暑”
“老爷爷,您每天在这工作,不觉得烦吗,不累吗?
我一口气把这几天的疑问都说出来了。“这份工作是我的职责。”短短的一句话,现露出养路工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生活的道一路千万条:有的泥泞不堪,有的让人痛苦难受,可是,不正是因为有了像养路工那样的勤劳执着的人,才使生活充满阳光吗?
记忆中的那个人
记忆如同蚌壳里的沙砾,在时间的磨砺中最终变成光滑圆润的珍珠,而他,用自己的品质与内涵,给我记忆的珍珠添上了更精彩的一笔。
我一直都叫他哥哥,有时候也会叫他的大名,他是我妈妈的同学的儿子,比我大几岁,幽默风趣,又贪玩好学,更重要的,他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我们很小就在一起玩耍,大几岁的他总是在我面前卖弄他的“博学多识”,不过,这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向往。他贪玩却也好学,总是能在玩中拿到很好的成绩,小学的我对他有无数的羡慕,我总是希望自己长大也能像他一样。但我忘不了他,还是因为那件事。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周日,他妈妈和我妈妈准备去逛街,顺便把我们带到昆吾园玩,那时我还是个小孩子,一听到“昆吾园”就激动的不得了,迫不及待的就出发了。早春的天气还带着些许凉意,我们就那样漫无目的的游荡,最后,我把目光停在了路边卖小鸡的小摊上,我总是特别喜欢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每次来都央求妈妈给我买两只,妈妈总是不答应。这次有那么好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 我轻轻的却又迫不及待的把他拉到那的小摊旁边,可他却皱起了眉头,当时的我并不懂这紧皱的眉中包含的些许怜悯与无奈,只是一个劲地说我喜欢这些小鸡。他蹲下来,轻轻地摸了摸那些叽叽喳喳却永远不知疲惫的小鸡,又转身对我说:“我们不买行吗,我带你去吃棉花糖”“不”没等他说完,我就撅起了小嘴,不高兴了。“唉!”他轻叹了口气,仿佛是在责备我的不听话,又说:“这些小鸡买会去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死掉的,它们离开了自己的妈妈,已经很可怜了,我们既然养不活它,那就不要再让它们和自己的伙伴分开了,好吗?”
他说话的语气很轻,似乎是在恳求我,但仔细思索,竟觉得这些话是那么的不容抗拒,一瞬间,我就想带了他帮我给很久没有照顾的花草浇水的情景;给路边乞丐自己零花钱的情景,还有他说的那句话:“不论他是不是真的乞丐,我只知道,他也是迫不得已。”这些是让我更佩服起这个善良的哥哥。相比之下,我以前是多么自私啊,口袋里有钱,舍得买玩具也不舍得给乞丐;买来昂贵的花草玩弄过后却丢在一边
我最终还是没有买那些小鸡,不仅因为自己担不起那些生命的重量,更因为他在我心里埋下的善良的种子。
记忆的珍珠依然在时光的蚌壳里越变越美,我知道,最亮的那个光点是已经长大的越变越美的善良的萌芽。
篇二:《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南谯区汪郢小学 张志鹏
学习目标:
1、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要自信、乐观,要热爱生活。
2 、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写板书 追、放风筝
3、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 这节课我们就去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自主探究 感悟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出相关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事例一:笑谈腿疾 —–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
1、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一位怎样的老师?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
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试读、指读)
2、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出示 课件) 注意这些红色的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出示课件)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出示课件)
(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事例二:写板书
1、读这一部分。
2、抓住刘老师的动作。
3、关键词(几个小时 急速 半百 多少次)(出示课件)
4、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令学生激动不已。(出示课件) 事例三:放、追风筝
1、师:这一切都另作者难以忘怀,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出示第六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作用?(出示:承上启下)(出示课件)
2、用心读第七、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3、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放风筝(热爱生活、童心未泯)(出示课件)
追风筝(充满活力、自信)(出示课件)
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么?(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出示课件)
这一切怎能不令年幼的我——感动呢?(板书:感动)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
(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 (出示课件)
4、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可作者没有想不开,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风筝。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再读“他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课件)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五、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你喜欢的语段。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作文。
篇三:《仿写作文》
龙源期刊网 .cn
仿写作文
作者:张建中
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5年第03期
摘要: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本文立足于语文课本,对如何指导小学生仿写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文 仿写 小学作文
叶圣陶说:“文章就是例子。”茅盾也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有利于小学生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除去古典诗词,都是可以称得上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如果教师能够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中逐步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常常挖掘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