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对新闻的看法作文500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对新闻写作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龙源期刊网 .cn

对新闻写作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作者:王瑞丽

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6期

摘 要 本文对新闻写作除了具备“5W1H”要素之外,应该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条件和潜在素质进行了表述。“功夫在诗外”,如何写稿、如何写出打动人的好稿、新闻工作者需要培养哪些素质,作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简要谈了一些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 新闻写作;认识;体会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033-01

但凡掌握一点新闻写作基本知识的人都能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构成新闻要素的是“5W1H”等等。近几年,随着全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新闻报道这个行业中来,这些年轻人有从事这个行业的激情,但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其中一些人认为:只要具备了“5W1H”,再搭配一些好词好句,就能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来。其实不然,新闻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潜在素质。下面,结合在报社工作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对新闻写作的几点粗浅认识与体会。

认识一,新闻写作离不开悟性的培养和辛勤的付出。实际工作中,很多数惧怕写作,认为写作是一件头疼的事。信手翻看《新疆铁道报》,许多基层一线车间、班组的普通职工,发表了一篇篇才华横溢、激情四射的作品,这些文章言语质朴、内容鲜活、带着风沙、沾着泥土、冒着热气、洋溢着真情实感,表明这些普通职工有很高的写作悟性,善于捕捉身边的新鲜事物,具备勤奋的写作作风。先说悟性的培养,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依次培养起感悟能力、领悟能力和觉悟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养成均离不开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给自己充电,涉猎广泛博览群书,放眼四周观察生活,才能对事物发展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正确价值趋向,写出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新闻稿件来。再说勤奋,华罗庚教授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古今中外,关于勤奋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举不胜举。

认识二,文品出自人品,文品与人品同在。《菜根谭》中说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恰好”和“本然”正深刻地说明了做人和作文之间的共通之处,许多好的新闻作品,往往是作者将自己的人品人格、对客观事实的态度和看法赋予其中,从而征服广大读者的。从另一方面讲,新闻媒介肩负着一定的社会使命,这就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应当胸怀宽广、志存高远、心地坦荡,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作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有用之人。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的黄远生,在其《忏悔录》里,就感受到了记者职业的神圣使命,体现出了一个职业人高尚的人品和自我考问的勇气。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例举周总理生前事例,以

篇二:《时事新闻评述类作文指导》

时事新闻评述类作文指导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时事类新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争,可谏可讽,可嘻笑怒骂,也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其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这类材料作文,在写法上既要有评,又要有析;既要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又要有深入、透辟的剖析给予支撑。同时还要有类似现象的联想,或由此及彼加以延伸拓展,以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局限。 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评定事件是非得失,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但又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

一、 感受社会现象类作文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圆明园铜兽首拍卖”事件;2011年课标卷的对“中国变化”所见所思所闻所感,大纲卷的“彩票最诚信业主”;最近,洛阳市期中考试的“时代观念变迁”等。

二、社会现象类作文特点

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三、社会现象类作文写法

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2、分析现象:(为什么?)

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3、如何解决?(怎么办?)

4、小角度切入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叙(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结构。具体结构一般是:(概述材料)——评(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分析评价事件或人物行为的本质或意义、危害)——联(由此及彼,联系相似、相对现象加以延伸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回扣材料,总结全文

四、典题引路:

作文材料: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今年,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苍井空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

看了这些消息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消息内容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审题构思:

1、概括现象: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2、为什么:

由果索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①寻求自身感官刺激而选择低俗

②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

③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

3、反映了什么(怎么办)

健康新颖(高雅正气)的文化形式的缺失,社会信仰的缺失,审美趣味的低迷。

措施:①个人要有健康高雅的追求;②商家要有社会文化责任感, 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③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五、考题回顾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2009年高考江西卷)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对此进行前后分析,才能较准确地把握材料主旨。本则材料的重心是“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而不是对佳士得的行为或者人们的议论发表看法。文章要始终围绕蔡铭超这个人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应抓住佳士得的行为“非法”和兔首鼠首铜像是我国流失国外的“国宝”等证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蔡铭超是“爱国”的、是有“智慧”的、能“巧用拍卖规则,维护民族尊严”等主题,从而对蔡铭超进行褒扬,对其行为进行肯定;抓住“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等关键文字,当然也可以对其有“微词”,写出有关个人“诚信”的主题等。

【优秀范文】

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不

今年3月,在国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将从圆明园非法掠夺的兔首、鼠首铜像进行拍卖。华人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人称他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他恶意破坏规则,而我认为,他只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了一声震惊全球的“不”。

众所周知,兔首、鼠首以及早先的其他生肖铜像,均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非法所得。如今,这昔日的强盗不仅没有原物璧还,还不顾中国人强烈反对进行拍卖,何异于公然销赃?蔡铭超作为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是出于对祖国的热忱,不愿祖国的瑰宝流入他人之手。而事后拒绝付款,则是对不合理的拍卖规则的抗争。试想,你会花重金从强盗手中赎回自家的宝贝吗?于个人,这令人义愤填膺;于国家,这辱国辱民族。倘若蔡铭超真的按照所谓的规则向佳士得拍卖行支付相应的款项,那在别人眼中,中国人岂不成了被打了左脸还把右脸凑上前去的任人欺凌的懦夫?所以,在蔡铭超看似无理的行为后面,其实蕴涵着成熟的思考与对不合理规则的奋力抗争。

中国自古便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训条,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更是以此礼数、规则作为约束人的条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值得不分青红皂白去遵守,否则,人就成了规则的奴隶。昔有爱国志士为抗争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殒身不恤,今有蔡铭超高价拍得铜像后拒绝付款,这些行为,究其本质都是对不合理的规则说“不”,都是对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人类社会基本公理的呼唤。看似无理的闹剧,破坏的是某些人心中所谓的规则,目的却是建立起真正符合真理的规则,如果说蔡铭超此举是向佳士得拍卖行及其无理规则的示威,那么我呼唤更多个蔡铭超照亮那些被不合理规则笼罩的黑暗肮脏的角落!

古往今来,任何一次对不合理规则的抗争都不是一时的冲动与头脑发热,那些看似肆意妄为的不羁后(面)都有理性的思考。李白咏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向浑浊的官场说“不”;苏轼泛舟赤壁,竹杖芒鞋,硬是以洒脱不羁向坎坷的仕途说“不”;沉郁的杜子美以“三

篇三:《《新闻评论》作文训练题》

新闻评论课·平时作业

2012年4月25日{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题目】以刘俐俐与张绍刚“对掐”事件为依据,自拟标题,写一篇

1000字以上的新闻评论文章。

【其他要求】1、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写作,不要抄袭、照搬;

2、用A4 规格纸,word文档形式打印;

3、只标明班级、学号、不署名;

4、两周后(广电班为5月9日,新闻班为5月11日),{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统一交给学习委员;

5、除交纸质版一份,另发送电子版一份给学习委员,

文件命名形式统一为:

“学号:……,标题: ……”。

篇四:《时事评论类作文训练》

时事评论类作文训练

一、写作要领

{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1、就事评事。要点:旗帜鲜明 紧扣事件

2、写出分析和理由。要点:有理有据

3、写好由头。要点:简洁明了

二、时评基本写作模式

第一步:引用材料,摆出现象;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示例题目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热衷西方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方才有的节日,在我们这里也被隆重地庆祝着。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扬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无独有偶,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看了这些消息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消息内容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四、审题思路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两则新闻,事件可分别概述为:十位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教育局严禁学生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题目要求就这两则消息,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必须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赞同,亦可以是反对,但都要求不能脱离材料中所述的事件,论述要有理有据。

五、评分及评分细则(满分60分)

(一)关于内容

1、切合与符合题意:

(1)赞同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反对文化扩张、捍卫传统文化的主体性、警惕圣诞节的商业炒作、娱乐和信仰的关系。

(2)反对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堵不如疏、消除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文化交流是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必然、对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基本符合题意:

(1)提及材料,但论述的重点和材料关系不密切。

(2)只是谈喜欢不喜欢过圣诞节,而不涉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心理、信仰层面。

(3)没有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拓展。

(二)关于表达

1.一般说来,时事评论的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摆现象,提观点,分析证明,类比拓展,结论。文章完全不提及材料判为三等及以下。

2.凡是记叙类、说明类、散文类的文章均为“不符合文体的文章”,判为四等。

{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优秀例文】 论文化战

近年来国内文化界掀起一阵反西化的热潮,央视国学系列一出,百姓不分男女无论老少纷纷群起而响应,声讨笔伐,很是热闹。今又闻大学名校博士生联署抵制圣诞节、当局禁圣之举,又是一番手笔。笔者感慨之余,带点无奈;欣慰之中,略有疑惑,一时百感,今便趁此机会一并谈谈。(引出材料摆现象)

究其圣诞节在我华夏土地上如此猖獗,也不过是商品经济的效应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开门迎宾,和气生财的原则,迎来各路商家。在这商品进门之时,自然也带着

1{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他人文化的风尘。初我国因为国力尚不足与西方相抗,自己的产品在西方成熟工艺下相形见绌,西方商品大行其道,这商品上附着的文化效应也四处横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部分商品的难看而贬值。圣诞节说白了也就是搭乘了圣诞器物及西方商品而来的乘客罢了。每次过圣诞,谁最开心?非过节的人,而确乎是那赚得金银满盆的商家。现在政令“血书”并下,先不说单薄强硬的禁止能否阻挡经济全球化后商品侵入的潮流,就是每年为了给国内国外带来几个亿收益的圣诞器物,商家们也不会眼睁睁让你断了财路。更别说那被完全西化的年轻“哈”族了。所以,单纯的“公车上书”与政令严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发动民众可以,但如今对抗的是金币与贸易潮流,应和者注定是无法成什么气候的。(摆靶立论析根源)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国举目尽赤,满地节假洋鬼子么?不。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故一味蛮干是不行的。清朝的悲剧也说明了仅仅筑一堵高墙不仅堵住别人也堵死了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要战胜之,必先找出症结所在,再批亢捣虚,一举擒敌。一、文化战。要对抗大胡子圣诞老人,必先树立自己的小两口牛郎织女。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价值何仅知识技艺?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向很丰富,只是不知为何如今在法定节日中通通“不合法”了,重拾传统节日,国家包装一下宣传一下便能上战杀贼了,如日本,传统节日“秋祭”是法定放假的。有了法律做后盾,大胡子公公也闹不出大场面。文化最终也只能由文化来战胜。二、经济战。文化入侵实质上就是经济入侵,大胡子们都是乘着商品来的。没有那些影片商品,大胡子们就形如残废。一段时间内,韩国也是遭受了美国“和平演变”的商品文化冲击,但韩国人不傻,迅速在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商品包装后扔掷过去,一声爆响,连着亚洲满地都是《大长今》《海神号》。这还是我们应效法的,单纯学术上的弘扬文化是不够的,还可以商品化文化。迅速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己的品牌,商品化后便可攻可守,无往不利。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已成熟,缺乏的仅是国民对国家文化商品的信任。找准一个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后打入市场,断大胡子们的臂助,用兵之道也。《西游记》、功夫,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扎的根便是范例。(联系古今提做法)

学者们与成都政府其心可嘉,但行事未免稍有毛躁。文化之战并不是刹时能解决的,而须持久战之。巨龙正在腾飞,观夫现在中国传统的热潮形势,相信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是指日可待的。(结论)

【点评】本文起笔高远,文化视野开阔。在开头“摆现象”部分,不仅摆出联署抵制、政令禁圣之举,还联系当今国内文化界倡国学、反西化的热点,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观察思考之深广可见一斑。文章分析较为中肯,评论较为深刻。在分析说理部分,文章通过现象分析了圣诞节在我国“热过”的原因,提出严禁之举齐心可嘉但并不可取后,采用标本兼治的做法,顺势提出要打好文化战和经济战两大策略,其中援引日本规定“秋祭”为法定节日,韩国成功包装本国文化的事例恰切而有说服力。最后以打好文化持久战,让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作结。全文围绕“文化战”分析说理,中心突出,材料充要,结构严谨。本文除了个别词语尚欠斟酌外,文笔较为生动活泼,使人乐于阅读。

【优秀例文】

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入侵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活动。(开门见山,转引材料,干脆利落)

我想无论是名校博士,还是成都教育局,他们抵制洋节的行动都是出于担心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期望借此“禁止令”保护传统文化,其本意无疑是好的。但热衷庆祝西方节日就一定会动摇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吗?我看未必。(说话有分寸,避免生硬和蛮不讲理的谩骂)

前阵子有日本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 2

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但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他们的和服,他们的茶道……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日本人过洋节日与保持传统文化对比鲜明,日本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写得更为具体,有理有据。)

至于年轻一代为什么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而冷落了传统节日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民族节日的内涵逐渐丧失。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诸如此类的,单调乏味。有时甚至还沦为大人们搞应酬、拉关系的籍口,以至于让它们的魅力在年轻一代的心中逐渐褪色。(从反面进一步分析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原因;深化论点。){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所以我认为博士生们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来发表以下文章抵制过圣诞节,以显示自己很爱国。他们更应该做的是思考洋节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对什么新闻的看法 对新闻的看法作文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