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借景抒情咋写 借景抒情写雨

写作指导 zuowen 1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如何写好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借景抒情描写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训练。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如何适时地在自己的文章里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两副图的比较,感受景物衬托人物的效果。

二、知识掌握

景物描写的概念:对山水景色、田园风光、草木鱼虫、风霜雨雪等自然风物进行描绘。

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

展;深化作品主题。

三、名作欣赏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紫藤萝瀑布》

(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羚羊木雕》

(3) 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走一步,再走一步》

(4) 正在迎风飘撒。《芦花荡》

请问:以上各句分别烘托了作者的何种情感( )

A. 悲伤 B.愉快轻松 C.宁静喜悦 D. 恐惧

四方法指导

1. 张开联想、想像翅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 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

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

很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走来争相招徕买主,推销货色,使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看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想象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爱。

(2) 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了探自己红红而朝气蓬勃的圆脸。

将太阳拟人化,日出景象被描写得形象丰富,立体感很强。

2. 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一致,直接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不一致,改造写。反衬的手法是改造景物的最好方法。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A;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

——《诗.小雅.采薇》

(注):A往:指出征时。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B来思:指归来时。思:动词词尾。 雨(旧读(уù):下雪。雨:动词。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讲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中都写到了枫叶,但它所代表的感情却大相径庭。杜牧看了一路风景,陶醉在美好景物中产生了愉快的感情,而经霜的枫叶,层林尽染,如火如霞,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作者愉快的感情相一致。

但是,这一派美景在莺莺的眼里就不那么可爱了。《西厢记》里有一折戏叫“长亭送别”,讲的是相国夫人找藉口要张生赴京赶考,想以此来拆散张生与莺莺小姐的美满姻缘,莺莺送张生上路,在莺莺的唱词中有这么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打枫叶,红得那么醉人,这是可喜的景物,而莺莺只有悲情,哪有喜悦;也就是说,可喜的景物反而引起人的哀情,情景不一致,怎么办?改造一下,把枫叶说成是“点滴离人泪”,这样情与景就一致了。

怎么改造景物呢?告诉大家一个秘诀,运用反衬的手法(点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请同学们对这首诗作简要的分析。

兵士出征时,心里是愁苦的,诗人写道:“昔我往昔,杨柳依依”,杨柳在春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反衬了兵士的愁苦,春天是欢乐的季节,兵士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显得加倍愁苦。兵士回来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诗人写道:“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风雪交加的冬天赶路是艰苦的,用苦来反衬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兵士急于回家,而不顾雨雪忙着赶路,加倍显出心情的愉快。可见,反衬在表达感情上很有力量,可收到加倍的效果。顺便提一下,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典型事例。

3. 酝酿真挚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四、方法探究

思考:B、D段添加了哪些景物,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我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心情格外舒畅。

B、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正如这活泼的秋日,

愉悦而又晴朗。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

C、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着,我的心苦闷极了。

D、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

方法总结:

运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选取和自己心情

有情 协调一致的景物 借助修辞(主要是拟人、比喻)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在景物前加上暗示人物感情的修饰语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六、小试牛刀

1、造句:用下列一两种景物表现对应的心情或感受

如: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 昏昏欲睡 悲伤无助 温暖、感动 快乐、欢喜

2、修改习作《淋浴在阳光中》

要求:在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感情。

① “你下课来我这里!连我的心跳声也可以清楚地听到。“不用说,肯定犯了什么错惹老师生气了”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着。只有我心里清楚,是因为这次考试,50分!从来没有过的分数啊!我的心情糟糕透了

②回家的路上,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妈妈会怎么想呢?

③一进门,妈妈便兴冲冲地问我:“儿子,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让妈妈能接受,因为,连我自己也接受不了啊!鼻头一酸,泪水竟忍不住往外奔,顾不得什么形象,就扑到妈妈肩上妈妈楞了楞,用她那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背,似温暖的阳光倾洒在我的身上。“孩子,你甘心这样的分数吗?”我连忙摇头。“那么,你有决心要改变它吗?”是的,我使劲地点头。 “我想,我不会再这么差的!”“呵呵那还哭什么呢?妈妈相信你!你要做的就是证明给我看啊!不过,证明不了你的决心,我就要生气啦!”

④这就是妈妈那阳光般的爱。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 ,给了我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我必能快乐无忧地成长!

3、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

“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抒情三要求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可以别有凄心。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例如:“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七、小结

“ 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

篇二:《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感情是受到对方的行为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爱、憎等心理,体现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感受是对方的行为或状态影响而生成的一种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更多的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而感受更多的表现的是受对方影响后感觉主体生成的独立心理状态。

一、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

(一)全篇运用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

例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在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写草突出草之嫩、草之盛;写花突出花之繁、花之艳;写风突出风之柔、风之韵;写雨突出雨之缠绵、雨景之美;而作者突出的嫩、盛、繁、艳、柔、韵、绵、美,全部切合华夏文化的审美标准,一个作者对春之喜爱之情,已无需表白一句,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这种表达倾向直接感受出来。

运用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和王维的借景抒情诗。李白生在盛唐,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李白广游名山大川,遍写中华美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王维有“诗如画”的美誉,其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堪称一绝。

例如:《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种类型的借景抒情,作者借助景物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

(二)局部运用

有的文章,作者以叙事为主。随着事件的发展,文中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借助景物来标下当时文中人物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社戏》在经历家人不让我去看戏,后来终于同意“我”去之后的一段描写: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借景抒情咋写}.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这段文字,在叙事过程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加粗),以声音之清越、色彩之明丽、速度之轻快、气味之清香、月色之朦胧、山形之活跃,表现了文中人物“我”的喜悦、急切之情。

穿插在叙事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表达的,都是事件中人物的情感。

二、景物描写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景物和情感之间,人的情感左右着笔下的景物。景物反过来折射着人的心态和情感。

{借景抒情咋写}.

(一)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他们眼中构成景物的事物是不同的

同一个景物,不同心情的人,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

例如下面的景物

心情愉悦的人,看到的是雪野、是大树、是明灯;心情差的人看到的是枯枝、枯叶、是冷风、是漆黑的灯柱。

(二)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

面对同样的雪,心情愉悦的人,会潜移默化地从色彩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在他的眼中,这雪,自然是洁白的;心情压抑、忧伤的人,会情不自禁地从触觉角度去观察、去感受,这雪,在他的笔下,自然是冰冷的。面对同样的树,心情愉悦的人,从高度着眼,他笔下的树,必然是高大的;而忧伤的人,从树叶和树的生活环境着眼,在他的笔下,生成的文字,必然是光秃秃的树、可怜的树。

(三)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主观倾向性不同

面对同样的路灯,感受同样的灯光,不同心态的人,在感受过程中带着绝然不同的主观感受倾向。心情愉悦的人,感受事物主观倾向于美好,因而在他的眼里,这灯光是朦胧的、柔和的、温暖的;而心情沉重、忧伤的人,主观倾向于丑陋,因而在他的眼中,这灯光必然是昏暗的、凄惨的、冰冷的。同样的雪地栅栏,在喜悦者的眼里,是洁白的宣纸上浓淡点燃的水墨画,在忧郁者的眼中,是冰川上禁锢生命的牢笼。

(四)受感情支配,不同心态的人,描绘同一景物,选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心态的人,感受事物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因为在用词上,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上,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差别,人的心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他笔下描绘事物时,更多选择的是褒义词;而心态消极的人,描绘事物时,运用的词语,大多是贬义词。

三、借景抒情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运用

景物的美好,能够表现人物的积极心态,美好的情感;景物的丑陋,能够表现人的消极心态、恶劣的感受。这种关系是互逆的——也就是说,透过作者笔下美好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同样,在写作中,我们要表现一种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心态,也可以通过描绘景物,通过景物的美好来呈现。拖过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借景抒情咋写 借景抒情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