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为写而读·时文佳作】这条小鱼在乎》
这条小鱼在乎!
《 人民日报 》
①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地铁上,瞧见无座的老人孩子很想让座,一看他们不像很疲惫的样子,想想自己一天班上下来也挺累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着不动;大街上,看见有人带着孩子求助,心有同情,却因疑心这是拐来的孩子,便什么事也没做走开;马路上,听见有人在问路,想插嘴相助,转念一想“何必多此一举”,又若无其事地经过……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但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把善念变成善举? ②善念如花,善举似果。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就此而言,善行比善念更重要,行动比观念更重要。{作文;这条小鱼,续写}.
③有这样一个启人深思的故事。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以行动为导向,把善念化成善举,涓滴又何尝不能汇成大海?倘若总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的犹豫中延宕,我们往往就错过了让一条小鱼重返大海的机会。{作文;这条小鱼,续写}.
④当然,止步于善念,也有现实的无奈。前段时间,有朋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消息,呼吁关注一名生活困难的儿童。然而,当地人得知后去寻找,却发现孩子的情况并非如此。朋友忙不迭发更正、发说明,浇灭了道德热情,更让人情绪有些沮丧。的确,不对称的信息、不规范的求助,往往给爱心添堵。从扶起跌倒的老人需要“立此存照”,到救助街头的乞丐却发现他们有的月入上万,这些坚硬的现实,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拉长了从善念到善举的距离。“一臂之力”“一步之遥”,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举棋不定的两难选择。{作文;这条小鱼,续写}.
⑤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纵然有过“流血又流泪”的极端案例,但是崇德之心不能因此止步、向善之行不能就此裹足。有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诚然,保护善念的环境还需要涵养,托举善行的制度还需要完善,但对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让自己心中的火熊熊燃烧。{作文;这条小鱼,续写}.{作文;这条小鱼,续写}.
⑥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
有悲悯之情、乐善之意,可是否伸出这只手、迈出这一步,却成为平庸与高尚的分界线。“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让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让善行善举少一些无奈,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善念在路上,我们也不能让善行迟到。
( 2015年04月03日 04 版)
【写作一法】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①段):摆现象,提问题,引发思考: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但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把善念变成善举?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②③④段):分析为什么{作文;这条小鱼,续写}.
第②段: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
第③段:总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的犹豫中延宕。
第④段:止步于善念,也有现实的无奈。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第⑤⑥段):分析怎么做
第⑤段: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
第⑥段:不做旁观者,善念在路上,我们也不能让善行迟到。
推荐人: 福州三中 陈健
篇二:《看图写话两条小鱼》
两条小鱼
小鱼高高和兴兴生活在小河里。小河里的水又清又甜,小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美丽极了。
朋友们都喜欢来小河边玩。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河面上得垃圾越来越多。小鱼高高和兴兴再也高兴不起来。高高说:“水里真闷啊!”兴兴说:“小河里的水真脏啊!”
远处走来了一群拿着竹竿和网扑的小朋友,他们三下五除二就把河里的垃圾捞上岸了。
小河又变干净了,小鱼高高兴兴地浮出水面,对小朋友点点头说:“谢谢你们!”(陈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