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大学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调查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大学校园流行语论文》

大学校园流行语论文

摘要:语言形象生动是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大量网络语言,使得文章语法逻辑杂乱,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语言啰嗦且没有实际意义,这会严重干扰阅读,让人不知所云。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时,我们要怀有审慎的态度。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群体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1]

在流传较广的是Player Killing,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的“十佳歌手”、“非常新生”、“闪亮新主播”等比赛都运用了“PK”赛制,选手通过“PK”决出胜负。

2.1.3大学生在贴吧、论坛以及私人空间、微博等使用网络语言来抒发情感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被称为甄嬛体,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大学生们也在各种公共以及私人空间运用“甄嬛体”。例如《学外语版》:方才察觉自己未来的英语水平再提升空间极是微小,私心想着下一步得大力提高一下汉语能力,从而定可中外兼修,方不负恩泽,对于学贯中西想必也是极好的!大学生通过这

篇二:《大学生流行语调查》

大学生流行语调查

摘要:本次调查针对我校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流行语的起源,影响范围,学生使用频度广度,极其反应的内在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流行语 大学生 差异 校园 原因 功能

背景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通过传播,广为流行的,使用人数多,频率多,范围广的词汇。大学生流行语是指在在大学校园内广为使用的,被大多数大学生接受的特殊流行语。不同的专业,年纪,地区的大学流行语不尽相同,当然也有很多流行区域相当广泛甚至影响到几乎全部青年人,或者被列入词典内的流行语。

大学生流行语发展迅速,更新速度快,而且词语表面意思和其内容不一定有多大的联系。如:宅,腐,弯的,雷人,囧等等。常常使人一头雾水。其实大学流行语是大学生这个独特群体的一种独特文化表现,也反应了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研究大学生流行语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 调查数据

由于地区限制,本次调查对本校(北京邮电大学)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0份问卷,收回50份问卷。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人群中,76%的人经常使用流行语。且在这76%的学生中有21%的人是大学以后才大量接触流行语且广泛使用的。并且在网络交流(包括聊天工具,交友网站,博客等)和生活中和同学交流使用最为频繁。8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中流行的词汇有好有坏。对于一些反应社会现象的流行语,如:我爸是李刚,被保研等是否有一定社会作用的调查中56%的被调查者认为作用不大。在流行语对中国传统语言的影响的调查中3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积极的影响,34%的认为无影响或影响不大,30%的认为有消极的影响。在和老师或家长等长辈交流时对流行语的态度选择中,5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刻意避免使用在校园里使用的流行语;36%的表示会使用一些没有贬义或者不是过分粗辱的词语,并且会解释其意思;6%的表示会毫无顾忌地使用流行语。调查还显示,34%的被调查者使用流行语是受同学的影响;34%受网络影响;28%受娱乐性节目和杂志影响,4%受广告语影响。并且男生觉得女生不应大量使用流行语的人数多于女生。调查显示,流行语也有明显的性别区分。84%的男生不知道“傲娇”(腐女专用词)是什么意思,100%的女性不知道“推塔”(dota专用词)。

总结分析

起源:从调查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流行语多来自网络,如今流行语的“泛滥”和快速的更换正是由于网络发展快速的原因。也是由于现代人生活速度加快,流行语简洁,快速,粗暴简单,更合适现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现代大学生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特点。而且由于流行语有一种时尚的特质,也使得学生在使用时有新鲜感,同龄人件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青年人的一种特征体现。

作用:从查询资料可以得知,流行语有很多不同功能。首先,流行语具有情绪功能。

流行语能起到表达个人情绪的功能,如“我去”表示惊讶,“被雷到了”表示对某一事物难以置信等。有的词语所表示的情绪已经无法用其他词语表示。接着,流行语有描述功能,能够描述自己对其他人或者事物的看法,如“太囧了”,“赞”,“你太二了”等等。流行语还有委婉功能或者说是代指,“特困生”指上课爱睡觉的同学,“宅男”指老呆在寝室的男生,“大喜之日”指集中洗衣服的那一天。

对传统语言的影响:对于流行语对传统语言的影响社会上总是分为两种声音。反对

者,尤其以年纪较大的语言研究者认为“流行语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对名族语言的戏谑”。也有教育家指出,流行语中负面词太多,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支持者,大多数为年轻人认为,流行语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再者语言本来就是用来描述生活所用,不懂生活的语言智能说明语言学家的失责,这么反过来指责“污染”?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站在支持者这方。

总结: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

且不失幽默。流行语应该被看做是青年人活力的象征,也反应了青年人的创造性,它还可以潜在地消除压力。但是也要合理使用,内容含义不可太过粗俗不堪,或者辱骂性过强。只要使用得当,相信流行语的使用是利大于弊的。

参考文献:1百度

2吉大新闻网

3 《青年时代》网络流行语:汉语的殿堂还是坟墓

附录

关于大学生流行语的调查表

1. 你是()?

A 男生 B女生

2. 你使用流行语的时间()

A大学以前就开始大量使用 B大学后开始大量使用 C不常使用

3. 你在什么场合使用流行语最频繁()?

A网络 B和同学交流 C 随时都使用

4. 你认为流行语有好坏之分么()?

A 有 B 没有

5. 你认为流行语对社会有影响么?如:我爸是李刚()

A很有影响 B影响不大 C没有影响

6. 你认为流行语我国传统语言有怎样的影响()?

A 积极地 B 消极的 C没有影响

7. 你和长辈交流时会使用流行语吗()?

A 不会 B 会使用一些不太粗俗的并且会向长辈解释其意思 C会

8. 你所知的流行语来源是()?

A 同学 B网络 C娱乐性节目或杂志 D广告语

9. 你觉得女生使用流行语好么?

A 好 B不好

10. 你知道“傲娇”是什么意思么()?“推塔”呢()?

A 知道 B 不知道

篇三:《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大学流行语}.

龙源期刊网 .cn

{大学流行语}.

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作者:吴佳烨 徐昕燕 纪玲云 房萍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的一个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自然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力军。网络语言对于大学校园流行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校园流行语影响启示

中图分类号: G206.3文献标识码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群体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1]

在流传较广的是Player Killing,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的“十佳歌手”、“非常新生”、“闪亮新主播”等比赛都运用了“PK”赛制,选手通过“PK”决出胜负。

2.1.3大学生在贴吧、论坛以及私人空间、微博等使用网络语言来抒发情感{大学流行语}.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被称为甄嬛体,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大学生们也在各种公共以及私人空间运用“甄嬛体”。例如《学外语版》:方才察觉自己未来的英语水平再提升空间极是微小,私心想着下一步得大力提高一下汉语能力,从而定可中外兼修,方不负恩泽,对于学贯中西想必也是极好的!大学生通过这些网络流行语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2.1.4大学生通过网络流行语来进行自我定位

在大学校园内“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矮矬穷”等词广为流传。大学生们也通过这些流行语对自己进行定位。大家常常用“高富帅”来形容周围那些又高又帅又有钱的男生,这些男生往往对女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而“白富美”也是众多男生追求的对象,这些女生往往皮肤好、家境良好、相貌出众,有足够的吸引力。而“屌丝”则是指那些集自卑、辛酸、自嘲、恶搞于一身的人。

2.2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2.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篇四:《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和特点》{大学流行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浅论

摘要:流行语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中的反映。校园流行语作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是一种词汇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论文主要对大学校园中的流行语进行探讨,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主体主要是大学生,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因而流行语的来源也很广泛,可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则有心情、情绪类,网络词语、影视词语、生活词语、人际交往用词和爱情词。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感,喜欢丰富多彩的有趣味的生活,因而他们的流行语也新颖奇特、风趣幽默、简单快捷、形式多样。然而,校园流行语的存在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论文将从社会和大学生心理两方面对其进行探究。针对校园流行语的一系列特征,笔者认为其有很大的语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应对其加以规范。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 个性时尚 文化内涵 社会 大学生心理 语用价值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buzzwords Abstract: The buzzwords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an era and it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social life . As a mirror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life, Campus buzzwords reflect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ot only a vocabulary phenomenon but also a special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explore the buzzwords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The main users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buzzwords are college students. They are knowledgeable and their vision are open. As a result, the campus buzzwords’ origin is very extensive. They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ource, the mood and emotional words, the network words, the television word, the life words,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ords and the love words. As young people, college students are always curious about new things and they tend to like colorful and interesting life. Thus the campus buzzwords are often peculiar, humorous, quick and easy and in various forms. However, the campus buzzwords’ presence is not by chance, but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e will explore it from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two aspects . Finally, for a series of features of the campus buzzwords, we think it has a great pragmatic value. But there are also deficiencies in these buzzwords, so they should be regulated.

Keywords: universe campus buzzwords; personalized fashion; cultural connotations; sociology; students' psychology; pragmatic value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含义及成因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表达思想情感和彰显个性。流行语通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点、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大学校园流行语则是指在某一时期大学生在校园口语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话语形式,属于一种大学生自己创造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思想,从90年代的“I服了YOU”到最近的“杜甫很忙”无不反映出了校园流行语的即时性与多元文化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文化多元化等形势的影响下, 大学校园已成为一个展现青春活力, 引导时代潮流, 突出自我价值的区域,现代大学生,大都是“80 后”、“90 后”,

他们身上总是有意想不到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从外在服饰装扮到内在思想,处处闪烁着个性的光彩。他们在生活上追求个性,在语言上则体现在他们追求时尚, 热衷于运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 随之校园流行语作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方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流行语随时代而变、随潮流而变,都是一定时期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反映,体现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几乎涉及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不被常规与传统束缚的个性[1] 。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

(一)心理、情绪词语。

这一类词语在流行语中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郁闷”、“晕”、等。“郁闷”一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似乎已经成为高校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反映了部分高校学生在现实中所承受的压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压力和烦恼日增,需要宣泄,“郁闷”一词在此情况下,开始频频出现。它既表达了一些大学生心中的情绪,又体现了社会上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网络词语。

网络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生自然不肯落后。网络上“MM”(女孩)、“GG”(男孩)、“杯具”(悲剧)、“神马”(什么谐音)、“打酱油的”(路过)、“汗”(被吓到)、“顶”(支持)、“给力”等,都是网络常用词语。网络以其丰富多彩性、快捷互动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而上网反映了新的通信手段的优势,也成为大学生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另外由于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丰富,“上网”逐渐成为消遣娱乐的形式[2]。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大众化,一些网络词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大学生容易接受新奇和独特事物,思想无阻碍,所以网络流行语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推崇和喜爱。{大学流行语}.

(三)影视台词。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影视小品的台词也为校园流行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历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学会了“忽悠”、“你太有才了”、“那是相当的”、“做人要厚道”等词。近几年来,电影与电视剧里的台词,也颇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如《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分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等被称为影视经典的语言,因其具有趣味性、独特性的特点,影响力正逐年上升。

(四)生活用词。

许多大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语言创新。如:“点名”、“特困生”、“挂科”等词,把大学生活动中心戏称为“大活”,这些都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它反映了大学生对抗压力和追求自由的情感。相对于课堂的枯燥乏味,外面的世界却丰富多彩,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这样的词语便应运而生。在课堂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简称为“思修”,高等数学简称为“高数”,无不与大学生的学习课业紧密相连。而“考碗族”、“啃老族”、“毕婚族”等词语的出现,表现的是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出路与未来的调侃,是大学校园独特的产物。{大学流行语}.

(五)人际交往用词

人际交往是青年学生学习之外主要活动,也是为踏上社会所做的必要准备。人际交往的流行语表现在多个方面,有的是特定称谓语,如:“老油条”、“作(坐)家”、“枪手”(替考的人)。有的是反映男女朋友交往的词语,如:“拍拖”、“理工男”、“Dating”等;还有一些反映打架斗殴、骂人的流行语,如: “猪头”、“2B” 、“围

炉”等。

(六)爱情词

爱情在大学生中间是个永恒的话题, 从高中时代的朦胧到大学时代的狂热, 大部分学生都体味过爱情的种种滋味。因此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有大量描述爱情的语言。如“甜蜜一下”、“晒月亮”是男女朋友约会的代名词。男生追女生被称为“钓花”,女生追男生被称为“钓虾”。映恋爱结果的有“修成正果”、“比翼双飞”、“毕业以后我们一起失恋”。既有得不到爱情的沮丧后对女生的反面嘲讽: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要在大学找。不仅数量比较少,而且质量也不好。”也有得到爱情的甜蜜与慰藉:“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真好”、“5201314” (我爱你一生一世)等。

三、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征

(一)新颖奇特

当今社会的用语推崇创新、追求个性。校园语言在大学生们求异心理的支配下, 也日益追求标新立异,张扬自我。校园流行语的显著特点就是富有创造性[3]。校园流行语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创造新词语,二是旧词赋新用。青年学生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这种心态促使他们去积极创造新词,以彰显个性。如:“校花”(大学、学院里最漂亮的女生)、“班草”(班里最笨的男生)、“知本家”(以知识为谋生手段的人)、“网虫、书虫”(对电脑或书很痴迷的人)、“表酱子”(不要这样子)等。这种心态使很多学生纷纷效仿,都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如:“史努比”(死路边)、“后起之秀”(起床较晚的同学)、“s”(很拐弯抹角)、“大喜(洗)之日”、“情剩”(情场上剩下的)等等。另外就是旧词赋新用,有一些词语本来就存在,但却被大学生们移花接木,赋予新的含义。如:“青蛙”( 指相貌丑陋的男生)、“恐龙”(长得丑的女生)、“特困生”(特爱困的学生)、“孔雀”(自作多情)、“研究生”(烟酒不离身的学生)、“情圣”(情场上剩下来的)、“黄昏恋”(下午锻炼)、 “神童”(神经病儿童)、“可爱”(可怜没人爱)等等。

(二)风趣幽默

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不仅在生活中,而且在思想上更为自由洒脱,桀骜不驯,因而校园流行语也表现出了这些特征。他们运用所学的反语、比喻、别解、正义反用、反义正用、仿拟等修辞手法, 使一些旧词的含义被歪曲甚至与本意完全相反。或者利用把汉字的每个词语拆开,赋予每个音节不同的意思,组合成新的含义,赋予其嘲讽意味,使交际语幽默、诙谐、风趣。例如:你真是个“天才”,貌似是赞扬,其实它的意思是:你是个天生的蠢才,创造者认为利用“反语”表达本意,更能增强话语幽默讽刺的意味。如两人见面的问候说一句: “哥们, 还活着呢?” 同学过生日送上一句“猪(祝)你生日快乐!”。

另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校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采用中英文并用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思想趣味。这种语言风格, 在汉语传统表达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的味道, 是一种很时尚的校园流行语言。其中有些是汉语语法加上英语单词,如“ I服了YOU”, “好cool” ,有些是汉语词和英语单词混用,如“Hi,大家好! ”,“哦, my god! ”等等。有的是直接运用英语单词的直译,如“秀”是英语show 的音译, 意思为表演, 由此又产生了一些新词,如“做秀”(make show)、“脱口秀”(talk show)等。在大学生中还流传着一些中西合璧的歌谣,如“The river向东流啊,天上的star擦北斗啊。说go咱就go啊,你own我own全都own啊”,叫人忍俊不禁。

(三)简单快捷

1、校园流行语使用字母词[4]。

{大学流行语}.

字母词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学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