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描写男子外貌的词语》
描写男子外貌的语句-写作素材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貌似潘安
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高八斗貌似潘安,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人送绰号玉面小飞龙
表堂堂、西装革履、 高大魁梧、眉清目秀、相貌堂堂 玉树临风 风流倜傥 英俊潇洒 英姿飒爽
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园、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眉清目秀、容光焕发、美如冠玉、冰清玉洁、明眸皓齿[耽恋免费资源站-写作素材]
他单独面对你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慈爱样子,同时不停地摇晃脑袋,远看像漂浮着的一个大 灯笼。他的眼睛,你知道吗?大大的,灰黑色,很深邃,长在那张马脸上显得非常病态,他说话时喜欢对所有人乱飞媚眼,小心别让它撞到你,那会使你魂飞魄散 的。他的胳膊啊腿啊细得像竹竿,衣服酷似床单披挂在身上,飘忽飘忽的,特别有神秘气质
"道骨仙风"..描写瘦弱男子的最佳手法..
强健的男子一般不需要太多描写..描写他的身高就可以了… 不要强从外貌去描写..尤其忌描五官..应当适当给读者想象空间…尽量从动作上去阐述…
小可生搬硬套一些…
"端的那男子自有关爷之勇.浩浩中不失文雅秀气.九寸身躯足以顶天立地.令各位风尘女子望尘莫及.待字闺秀拂面难望"… 纯属自创硬作..仅给看官心灵领会.重点在于"画虎画皮不画眼..描人描骨不描面.."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
那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初生的枝条在雨中显得朦朦胧胧。肃王府内,身着青衣的男子独坐于赋闲亭中。
那人正饮酒独酌,如瀑的青丝凌乱地洒在身后。男子有着一双极好看的眉,眉角微微向上扬起,勾人心弦。狭长的风目牢牢盯于亭下的水面,若有所思。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篇二:《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上起清末,下至解放初期,着力刻画了一个变动的时代、社会中
人的处境及其人性弱点,尤其是对父权体质的颠覆。美国社会学家约翰逊曾说过:“男权社会,就是男性中心主义社会,指一个社会由男性统治,是认同男性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男性始终是社会的核心,是力量和兴旺的象征,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支配权。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以“主角”的身份存活在作品中,而且他们的“主角”地位相当坚固,从而也引领着整个文学作品的方向。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男性角色精彩纷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封建没落家族的遗老遗少;[二]新旧兼杂的都市男人形象;[三]混迹洋场的绅士。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对待女性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探究作者塑造这些形象的内在动因。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的小说和散文历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传奇》中大致存在的三类女性形象: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每一类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觉醒程度深浅不一,但是都折射出作者明确的女性意识。她在批判男权社会予以女性的苦难的同时,更多的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她所关注的女性自身,去挖掘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和“奴性意识”,对男权社会的荒淫腐败进行嘲弄和贬抑。这些都体现出张爱玲警示女性和消解男性权威、解构男权社会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字:张爱玲;男性世界;心理积淀;童年经历
引 言
张爱玲在他的小说中无可保留的剥去了男人们冠冕堂皇的外衣,以坚定的态度将父权排挤在文本之外,让众多女性家长在传统男性父权缺席的情况下霸占着张爱玲小说大量的文本空间,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对于男权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起挑战,对父权社会进行了否定与颠覆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一贯以另类的笔锋,真实、细腻的写作方法去描写那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来自于不同阶层,有着不同样貌与性格的形色各异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在形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均是猥琐﹑坠落﹑无能、丑陋的。张爱玲作为女权意识的代言人,她在的小说中以坚定的态度将传统宗法光环下男人们冠冕堂皇的外衣一件件脱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对于男权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起挑战,对父权社会进行了否定与颠覆。他笔下的男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精神残障、一无所能、神行猥琐的封建遗老遗少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生活着一群形体残疾、精神残障、一无所能、靠吃祖宗遗产,并沉溺于“醇酒妇人和鸦片”中旧文化背景下的遗老遗少。他们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最为鲜活,也最具有象征意义。他们几乎全是猥琐虚伪、软弱无能、自私自利、贪婪冷酷而又残暴无比、荒淫可笑的。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是一个充斥着死亡气息,并且正在走向死亡
的国度。在这个死亡国度阴沉、肮脏的环境里,充斥着一群形体残缺、精神残障、一无所能、靠吃祖宗遗产、昏庸儒弱的旧文化背景下的遗老遗少,这也是日后张爱玲在小说中最乐于塑造的一类男性形象。这些“垂死挣扎”着的男人们不是身体残疾、毫无人气之流,就是吃喝嫖赌一应俱全之辈。他们从不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而是专门喜欢用女人的钱。如《花凋》中是“哄钱用的一等好手”的郑先生;《金锁记》中的姜季泽更是用虚伪的爱情去哄骗被黄金枷锁捆绑的情欲极度缺乏的嫂子,想以此来骗取钱财供自己挥霍,足可称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之徒。此外还有《创世纪》中的匡霆谷,《多少恨》中的虞先生等人亦是此类人物。
1.1. 封建没落家族中从肉体到精神都残缺萎靡的遗老遗少们
可以说这一类群体的数量最多。有《金锁记》里毫无人气的软骨病姜二爷、吃喝嫖赌一应俱全的姜三爷;《小艾》里蓄娼养小、骗太太钱财、做无耻汉奸的席五老爷;《倾城之恋》里“狂嫖滥赌,玩出一身病来”,又骗光妹妹钱财的白三爷、白四爷以及已逝的、把白家带入破落境地的白老太爷;《茉莉香片》里暴戾冷酷、专制残忍的聂介臣;《花凋》里“自民国纪元起就没长过岁数”在“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郑先生;《琉璃瓦》中自私自利,为金钱、权势以女儿的幸福作筹码的姚先生等等。
《金锁记》里的姜家,曾经是簪缨望族,如今家道败落,全靠祖宗遗产苟延残喘。如果说姜家的二爷是“没有生命的肉体”,那么三爷姜季泽则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季泽是个结实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脑后拖着一根三脱
油松大辫,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下坠着一点,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穿一件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小坎肩。[1]
健康的体魄,英俊的外表,光鲜的衣着。可在这样一副好皮囊遮盖下的却是不务正业、声色犬马、靠变卖祖产的荒淫生活。
对于姜季泽来说,与七巧的调情是他擅演的风流戏之一。张爱玲将其描绘得入木三分。当七巧哭诉自己非常人的生活时,“他仍轻佻地笑了一声,俯下腰,伸手去捏她的脚道:‘我倒要瞧瞧你的脚现在麻不麻!’”
[2]一个肉欲至上的人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可是这样一位风流轻佻的封建遗少还是有其“原则性”的。
季泽看着她,心里也动了一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他
早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何况七巧的嘴这样敞,脾
气这样躁,如何瞒得了人?何况她的人缘这样坏,上上下下谁肯
代她包涵一点?她也许是豁出去了,闹穿了也满不在乎。他可是
年纪轻轻的,凭什么要冒这个险?[3]
家里的女人归根到底是保证“纯种”的工具,一旦惹火上身,躲不掉,踢不开;要风流快活,外面的女人多得是,犯不着为了七巧跟家里过不去。权衡左右,姜季泽为了自身利益,扼杀了七巧的爱情。他说道:“二嫂,我虽年纪小,并不是一味胡来的人。”[4]冠冕堂皇的一句话将他自私自利的本性揭示地尤为深刻。作者在这里直逼姜季泽的内心,把他
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象展示给读者的同时,将其丑陋、虚伪、自私甚至恶心的一面暴露无遗。
拒绝了七巧爱情的姜季泽却拒绝不了黄金的诱惑。十年之后,七巧终于独享一大笔钱的时候,穷困潦倒的姜季泽带着“满面春风”来向七巧倾吐他的所谓的“爱情”。
季泽把椅子换了个方向,面朝墙坐着,人向椅背上一靠,双
手蒙住了眼睛,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七巧啃着扇子柄,斜瞟着他道:‘你今儿是怎么了?受了暑吗?'季泽道:‘你哪里知道?'半晌,他低低的一个字一个字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跟家里的那个不好,为什么我拼命的在外头玩,把产业都败光了?你知道这都是为了谁?'七巧不知不觉有些胆寒,走得远远的,倚在炉台上,脸色慢慢地变了。季泽跟了过来。七巧垂着头,肘弯掌在炉台上,手里擎着团扇,扇子上的杏黄穗子顺着她的额角拖下来。季泽在她对面站住了,小声道:‘二嫂,……七巧!'[5]
多么精彩的一个场景。姜季泽不愧是风月场上的高手,他知道此时此地应该做些什么,应该说些什么。一句“七巧”,唤起了被黄金锁着的七巧的情欲,在幸福的晕眩中,差一点丧失了警惕,听信了季泽。当七巧得知季泽是哄她的,是为了她的钱而来,暴怒的七巧用团扇打走了这个曾经爱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6]的男人,也打走了作为女人的七巧的最后一点温情和期盼。七巧开始了一种更为变态的生活。七巧这种歇斯底里的阴暗心态与姜季泽不无关联。“是谁毁灭了七巧?是黄金,更是那摧毁七巧一生幸福,让七巧无法成为女人、无法信任、无法
篇三:《体现形象的外貌描写》
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
(一) 人物的外貌,也叫肖像描写。
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如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和表情(喜、怒、哀、乐)。
外貌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仅仅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外貌描写容易出现的问题:
1、看下面的例子,思考存在什么问题。
例:“我的同桌吕永刚,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子,圆圆的脸蛋""”; “李秀云是我的同桌,她,大眼睛,圆脸盘""”; “陈冰,高高的个儿,浓眉大眼""”;“秦伟新的眼睛大极了,炯炯有神""”
2、常见问题:
问题一:外貌描写千人一面
有些同学描写人物的外貌,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外貌的个性特征。如写美人,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写教师,都是“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梳着羊角辫”,“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怎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呢?
问题二:外貌描写太多太细
例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的肖像描写:
“这位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矮矮的身材,胖胖的体态。上着深灰茄克装,下是蓝色西裤,脚蹬一双双星牌中老年旅游鞋。头发已经花白,向后抿着;脸上刚刮过的络腮胡子茬儿青乎乎的;宽阔的前额上,皱纹清晰可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环视了一下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著名作家老舍说得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所以,写得过多过细,是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的。
3、探究方法: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话:
A. 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B. 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得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1)找出A、B两文段中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
(2)这两个文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3)B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4)你受到什么启发?
4、总结:(1)观察人物的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
这是整体的观察。再抓住最突出的独特之处,有重点地观察。
(2)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选择、有重点,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特征来写,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5、需要注意的两点:
(1)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外貌,从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状态。由于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会在表情、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这段外貌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轻视劳动人民、好吃懒做、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2)外貌描写要注意顺序。外貌描写往往是多方面进行的,写作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来进行。赵树理的小说《老杨同志》中的肖像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点。“他(老杨同志)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同志的生活俭朴。作者进行肖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清楚:它是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地写的。
(三)、外貌描写的方法:
1、外貌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例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的外貌描写。
例2:“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例3:""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背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鲁迅《药》)
2、运用修辞手法。
例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例2:审判官史太勒先生是一个极其出奇的矮人,却又那么胖,所以仿佛他只有面孔和背心似的。他用两条小小的变了形的腿摇摇摆摆滚也似的走进来,庄严地向律师们鞠了个躬,他们也向他庄严地鞠了躬,他就在桌子下面放了小小的桌子,在桌子上面放了小小的三角帽子,这么一来,所能看到的审判官史太勒先生就只剩下了一双古怪的小眼睛、一张阔大的粉红的脸和大约半副又大又很滑稽的假发。(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3、侧面烘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法:
①对有关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通过天险、气候恶劣、敌人嚣张、索桥高悬等各个侧面的描写,突出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而红四团与敌人激战两个小时,就夺下泸定桥,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说明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险,所向无敌。
②对有关人物的描写。这是对与主要人物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并没有正面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写“我”首先想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把火扑灭,或者“我”跳过去也能救出战友,但这样就会被敌人发现。接着写“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以及“我”不忍朝他看又忍不住看,盼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勇于自我牺牲的顽强毅力和崇高精神。
又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③对他人言论的描写。通过别人的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的议论和评价。这里的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的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4、描写不同时期的肖像,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变化。
例1: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体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