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喜欢的中国节目资料 我喜欢的电视节目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

在7月份,刚放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上海东方电视台制作的叫“中国达人秀”的综艺娱乐节目。它是一档真人秀的节目,参加者个个都身怀绝技,无论是唱歌/跳舞/杂耍/技巧等等,都表演得很精彩,场面很亮丽,使人看了很震撼。而作为表演者的他们就是我们平常生活里面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唱歌的歌声嘹亮,有的仿佛天簌之音,但他们不是什么专业歌手,不是什么合唱团的歌星;跳舞的舞姿奔放,步法娴熟,但他们也不是专业演出团体的舞蹈演员;玩杂耍的手法敏捷,动作轻盈沉稳,但他们也不是专业的杂技演员。。。。。。。他们是菜市场里贩卖蔬菜的小菜贩;他们是普通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他们是草原上的牧民;他们是退役运动员。。。。。。。他们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我看完了他们的总决赛,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下面几位选手。

第一个是桌君,19岁,表演的是街舞。他是广西南宁市郊一个乡村长大农村的孩子,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两年前喜欢上了街舞。从此就迷了上去,通过看书/看碟/上网来学习跳舞。无论是在回村里的小路上,还是在耕作的农田边,还是在休闲的家里,他一有空就对着影子或者对着镜子练舞。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的练习,他跳街舞可以说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笑起来很阳光,很建康,很真诚。他最后获得了总冠军,获得了中国达人称号。

第二个是菜花甜妈,五十几岁,表演的是唱歌。她是个菜市小贩。。。。。。。(此处省略150字)。。。。。。。。。。。。。。。。。

第三个是胡启志,31岁,表演的是杂耍类节目。他是街头艺人。。。。。。。。。(此处省略150字)。。。。。。。。。。。。。。。。。

第四个是乌达木,12岁,表演的是唱歌,他是个蒙古族孤儿。。。。。。。。。。。(此处省略150字)。。。。。。。。。。。。。。。。。。。。

看完这档节目,带给我的不只是视觉的感动。我对他们的表演表示深深的敬意。正如主持人说的:人活着不单是吃饱、穿暖,而是要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人的梦想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相信通往梦想、成功的路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肯努力、坚持、脚踏实地.......一定能走到你理想的彼岸。

篇二:《我喜欢中国》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相信每个中华儿女心里都有这样一句话,而且它已在我心中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中国,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人”。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五帝时期到今天,已是5000多年的高龄,但他仍然鹤发童颜,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有青少年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中国“老”,老得沉着,冷静得没有脾气,不像美国,只有200多岁,就欺负“老人”,毫无半点尊老爱幼之心,天天想着“打架”,恃强凌弱,不务正业。中国的“老”,给“少”的一代留下了不少的好处。华夏文化,犹如宇宙中的一颗恒星,照亮了他人。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哪一不是中国老人留下的珍贵宝物?而“少”的一代呢,学了老人的发明,不但没感谢老人、报答老人,反而用它们来对付老人,过桥拆板,实在可耻。我喜欢中国,喜欢她的“秀”。中国,犹如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婀娜多姿,娇美动人。长城是她身上的游龙,黄河是她的动脉,扬子江则是她的静脉,青藏高原是她的脊梁;故宫是她洁白的牙齿,北京城是她的头顶,海南岛、台湾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和钓鱼岛是她的脚趾;五岳是她的手指,桂林山水是她美妙的长发。美得动人,美得绝顶,美得无法形容。难怪“八国强盗”要把这“美人”解体。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雄”。中国版图像一只雄鸡,自然有“雄”的魅力。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把中国核技术推到世界前列。“东方红”卫星的发射,“神舟五号”的辉煌,“嫦娥工程”的开启,中国在宇航技术方面又名列世界前茅,直逼美、俄两国。中国不再是“雄鸡”,而是一只“雄狮”,一鸣惊人,一跃千丈。我喜欢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篇三:《喜欢的职来职往嘉宾的资料》

杨石头工作经历杨石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1990到1995年参与过CCTV综艺大观、张学友演唱会等项目的美术指导工作,广告作品曾获中国广告节银、铜奖。1996年,他追随原北京奥美总经理创建了著名广告公[1][2]司——观唐,曾负责统一中国总部饮料群(冰红茶、乌龙茶、鲜橙多)在上海、北京、武汉、沈阳四个分区的整体传播工作。 2000年,杨石头服务于梅高(中国)传播集团,历任客户群总监、中国区集团副总。此前他先后服务西门子家电、柯达中国公关、伊莱克斯小家电、三菱电梯、捷安特自行车、法国特福等一系列国际品牌。他所负责的烟台啤酒整合传播案例,获美国纽约广告节创意行销效果奖。

2004年,杨石头任奥美广告事业总监,先后负责长虹集团、伊利、露露、金六福、搜狐奥运,以及红牛功能饮料、恩威制药等客户的品牌传播工作。其中,2005年长虹战略转型的“虹色十月”、“感观**”案例在中国营销节获奖。 2008年,担任2008北京奥组委票务中心市场营销宣传执行顾问、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顾问、新公民学校董事,为北京奥运会的票务营销管理、中国文化公益项目、农民工子女上学项目等提供战略规划与发展建议。 2009年,创办智立方品牌战略顾问公司,智立方的发展趋势将是品牌策略咨询的专业顾问,他是将广告创意和品牌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结合考虑的综合性品牌策略顾问机构,从而带动整个企业走向更广阔道路的指明灯,这一点是众多业内竞争者们望尘莫及的一个高度。 同时,杨石头创办智立方培训学院,开办大学生准就业公益培训事业,“智立更生”项目的建立,将向三方面提供支援:为社会,将用知识和经验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为学生,将提供真正使同学们认识自己、认识工作的训练营;为企业,将培养眼光长远,做事踏实的实用人才。 2009年6月,杨石头在中信出版社出版音像《如何快速创建品牌立体竞争力》,全面阐述在中国市场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精简、快、准”立体打造品牌优势。 杨石头

北京天启一方广告公司媒体总监 ——马丁《职来职往》马丁现场照片马丁,原名马骧。热血新青年,新锐媒体评论员、著名主持人。曾任新浪网商业视频部总监,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讲师,多家媒体时事、职场专栏作者。其形象帅气、时尚,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兼具亲和力和杀伤力。 《职来职往》1995年开始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首都大学生辩论赛冠军队成员。国家二级排球运动员。 2001年7月—2003年月担任清华大

篇四:《谈话类节目》{我喜欢的中国节目资料}.

国内首个大型综艺脱口秀《金星撞火星》3月17日起在星空卫视首播。有人看出金星第一次做这节目的时候好像有点紧张,金星毫不避讳,“我是真的紧张,因为节目不是念流程,要把很多自己的观点放进去。而且这是我第一次主持,我也不是广播院校毕业专门干这个的!”她也表示,节目中她不怕自己说话尺度大。

金星透露,《金星撞火星》的节目是一个制作团队在运作,有一帮人天天在看新闻找资料。在金星看来,周立波的海派青口和《金星撞火星》的脱口秀有很大的区别。“周立波把稿子背下来,再在台上讲段子而已。那时候吴宗宪就很不屑周立波,说他的喜剧是背出来的,真正的脱口秀应该是即兴发挥的。如果我背稿子,不可能那么多新闻点都记得!”

舞蹈家金星担纲脱口秀《金星撞火星》的主持人,听起来未免有些别扭。大家都好奇,金星是如何练出如此犀利的口才,金星笑称,“从9岁到现在,我一直闭着嘴跳了30多年舞,憋了我三十多年,好不容易张嘴了还不让我说啊!”

言辞犀利,尺度夸张,向来是金星的特色,《金星撞火星》给了她“放肆”的舞台,反而让很多观众捏一把汗,只是金星自己毫不担忧,“有争议的人、有争议的事件,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原动力。我想做一个节目说话,能做多久跟我没关系,哪天觉得我说话尺度太大了,节目被封掉了……反正,我没有后顾之忧,不像一般的电视台主持人,他的节目被封掉了还得想重新主持一档节目,这是我的副业。我的主业还是舞蹈。”

3月23日,“毒舌评审”金星在上海录制了一档全新的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在这个脱口秀节目中,金星一人独挑大梁,细数近期发生的诸多事件,并进行麻辣点评。KrM聊城热线 不同于在《舞林大会》上对舞蹈的专业,在脱口秀方面完全是新人的金星,虽然风格依旧,却可以看出有些紧张。说到节目的内容,金星强调自己会关注社会新闻,“那么多电视台天天在关注明星那点破事,我还去凑什么热闹?”当记者追问为何将明星的事称为“破事”之时,金星则解释道,“电视圈和电影圈一样乱死了,和它们比起来舞蹈圈太单纯了。我只要录完节目,就不愿意去听那些电视圈里的事儿,我不想知道这个人有什么背景、后台之类的。”KrM聊城热线 既然是开录一档脱口秀节目,“接地气”就是一个主持人必备的条件。金星在谈到这一点时,也自称“我就是最接地气的一个人,脱掉明星的外衣,我过的日子和老百姓的一模一样。别人总问我,为什么你气场那么强,因为我很接地气,我过得踏实。我从来就不需要人们的前呼后拥给我制造出一个我很重要的现象。”KrM聊城热线 据悉,这档节目将会在近期于星空卫视播出。 《金星撞火星》是金星在上海与星空卫视签约,从2012年起正式推出的大型时尚文化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节目的重点是一个“撞”字,在各种思想和言论激烈碰撞的过程中,由金星担纲主持的这档节目将直击中国人的生存现状,直言中国人的处事方式,直抒中国人的人文梦想。

节目形式

2012年金星主持的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3月17日在星空卫视开播

《金星撞火星》是星空卫视的一档全新脱口秀节目,该节目的重点是一个“撞”字,在各种思想和言论激烈碰撞的过程中,由金星担纲主持的

这档节目将直击中国人的生存现状,直言中国人的处事方式,直抒中国人的人文梦想。

节目关注点是每周发生的一些大事,包括民生和娱乐圈发生的事。金星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关注自己喜欢的话题来做节目。会请一些感兴趣的嘉宾一起参与话题。{我喜欢的中国节目资料}.

昨天上午,舞蹈家金星有了一个正式的新身份——脱口秀主持人,成为星空卫视一档名为《金星撞火星》的脱口秀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将针砭时弊的金星似乎要和娱乐划清界限,直言在家里让孩子们只看新闻,不看综艺节目。

昨天亮相的金星特别穿上了自己多年前在法国出席一次活动时的黑色西服,显得颇为干练。她说,选择这件衣服的理由是,当时在法国,主持人就说她穿这件衣服特别像个主持人,“没想到,这件衣服回来后挂了6年”。金星透露,自己主持的这档新节目将会关注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大事”,但自己不会关注全部,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作出一番讨论。

他拿自己在《东方直播室》做的那期李阳家暴专题作为解释,“我妈看了节目,说我太不专业,怎么没从法律深度来解析,我说:妈,没看我边上有律师吗?有法律专家,我要说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观点”。如今,金星坦言,自己在家里的电视机,几乎从不看其他频道,要看就只看新闻。

至于很多人期望他能登上“达人秀”的观察员席,金星则显得谦虚,“首先感谢网友的提议,但达人秀需要整体化的一个思路,他走的是亲民路线,和我的风格不太复合,倪萍大姐做的就很不错”。至于自己对男选手比较宽容,对女选手则毒舌的现象,金星则巧妙回应:“因为我对女孩子比较直接,对男性则有些保留,有时候男人也很脆弱,不然他们更怕女性,现在的剩女已经够多了”。

昨天,脱口秀《金星撞火星》宣布将于3月17日登陆星空卫视,记者获悉,节目除了会在优酷、奇艺等多家视频网站播出外,还在与全国50余家地面台洽谈播出,以求覆盖全国。

据悉,每期的《金星撞火星》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OPEN和没什么不可以”、“良知和良心”三个环节剖析现实,进行观点碰撞,目前,节目已完成六期录制,探讨了三亚宰客、贞操网等社会热点话题。谈起选择的话题,金星称没有禁区,“我只是把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说出来”。此外,每期节目还会有金星20分钟的脱口秀,女性板块、生活、婚姻、时尚等都会谈及。在昨天播出的预告片里,金星调侃道,“周立波不和我合作,是因为怕我抢了风头”,不过采访时她表示,虽然这只是句玩笑话,但自己的确不怕和《壹周-立波秀》比较,“我没见过他,我们也没合作过,也许一拍即合,但也许也说不到一块儿?我们追求的点不一样,周立波是滑稽演员出身,更多的是讲笑话抖包袱最后博大家一笑。而我不是让你笑的,有的话题谈完甚至让我金星特别纠结咱们社会怎么会这样?”

独家专访

南都讯 记者黄晓雅 实习生何玲怡 余蓉蓉 黄淑卿 “舞蹈里有个动作,一只脚踩在地上,一只脚蹬在天上,叫朝天蹬!”著名舞蹈家、“麻辣评委”金星今年9月经历“被封杀”事件后,曾用这个舞蹈姿势,比喻她的生活状态,“在任何一个环境下我都能找出我的美感、释放点。我可以上到天上去,也可以在地上等着。”

现在,金星又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16日,她在上海宣布与星空卫视签约,宣布从2012年起将正式推出全新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从现代国际舞蹈家,到“2011新锐电视评论员”,再到即将掀起言语风暴的脱口秀主持人,她的每一次跨界都会引来外界的关注。在签约仪式之后,金星及节目制作人徐向东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揭秘金星的又一次华丽转身如何完成,以及节目幕后制作的秘密。

南都专访

心路“被封杀”事件影响不到我

南方都市报:“被封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心态有什么变化?

金星:愤怒是我的态度,但事也过去了,没指望它有特别大的结果。当个体面对公共媒体时,无论是不是名人,个体力量是有限的。我把态度表达出去就可以了,他们的无声就是默认。如果他们真觉得理亏,会站出来维护形象的——他们没有站出来,就得让人处且让人。为什么要争呢?我还要往下走。

南都:会不会担心自己因为“被封杀”事件成为一些节目炒作的噱头?

金星:没有,浙江卫视影响不到我和星空卫视的合作。那是偶尔发生的一件事,我还是比较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人。我觉得自己的存在、风格,让时间和社会来认证是最好的,这个自信我有。通过《舞林大会》的口碑我也了解到市场的认可和期待。我和脱口秀节目的契合点很准确,才走到一起。就跟女孩嫁人一样,要门当户对才能嫁得出去。如果不准确,门不当户不对,这种婚姻好不了,对吧?

契机“星空找金星,金星该亮一亮”

南都:做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初衷是什么呢?

金星:我的舞蹈能感动人,如果电视节目因为我的出现能够稍微有点改变,也是(尽到)我的微薄之力。以前跳舞是用我的肢体和世界、社会无声地交流,现在我一如既往地保持对社会、生命及生活的观点和态度,通过电视这个平台,用语言面对面地交流,辐射面更大,舞台更大了。

南都;从舞蹈艺术家,到评委,再到脱口秀主持人,你跨界的自信来源于?

金星: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经验,来源于我对生活的态度。

南都:你觉得自己和脱口秀节目的契合点在哪里?

金星:个性、生活阅历、经验积累和眼界,这是我的资本。至于主持人的专业,我可能时不时把东北口音露出来一两句,但不怕别人挑剔,这是我最真实的一面。十年前,圈内的朋友都说,金星你去当主持人吧,我说会的,但时候不到。十年之后,电视平台对我有了认可,我也有了积淀。冥冥之中星空卫视找到我,星空找金星,金星该亮一亮。我觉得很有缘分,太合适了,一拍即合,水到渠成。而且咱们的社会环境成熟了,大家需要一个真实、直接的、和老百姓说实话的声音,不要模棱两可的态度和观点。但这绝对不是说教或报告,而是(和观众)一起聊聊生活的感受。

包装“我喜欢百变,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formal”

南都:有了强大的内心,外在你又打算怎么包装?

金星:我争取不穿任何外国品牌的衣服,只穿中国设计师的品牌。我不会自己去找,不要浪费我时间,节目组会去找的,拿来推荐我。我会根据情绪和话题来选择——我这人喜欢百变的,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formal(正式)。也许会很夸张,干嘛不呢?需要好玩的时候就玩一把。

南都:主持方面,你还要做什么准备?

金星:太多了。不过我之前演过很多话剧,所以语言方面的职业素养还不错,觉得没问题。我觉得人一直在补习当中,任何补习过程对你都是有帮助的,只会加分,不会减分。我就是多看多听,看书,接触人,把触角全张开。

● “金星具有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妩媚,她讲话让人解气,但不是毁灭社会。” ——制作人徐向东

● “我绝对不是一个背稿子的机器,中国电视绝对不再需要一个伶牙俐齿的主持人来走流程。”

——金星

——金星

● “我可能时不时把东北口音露出来一两句,但不怕别人挑剔,这是我最真实的一面。”

金星与制作人揭秘幕后

“她是一个美丽 与善良的捍卫者”

从两个多月前,制作人徐向东开始和金星密谋脱口秀节目的策划案。“在《舞林大会》发现了她,在报纸上看到她。我给她的定位是:美丽与善良的捍卫者。她是现代国际舞蹈家,是2011新锐电视评论员。她爱憎分明,说话简单直接;价值观相当主流,很受欢迎;她还懂七国语言……难道不应该找她吗?现在中国就需要有人直接讲话;我们的节目要美观时尚,价值观要提前,不能落后于时代。因为会影响到她的人生轨迹,她慎重考虑了大概两、三个星期,答应合作。”

风格定位:真实、直接、真诚{我喜欢的中国节目资料}.

据悉,《金星撞火星》的定位是紧贴社会民生、时事热点的综艺脱口秀节目,“真实、直接、真诚是金星对节目品质的要求”。狮子座的金星本身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女风范——她的微博九成内容是转发、评论社会民生话题。“属于金星的脱口秀节目,自然要继续贯彻她的风格,从金星独特的观点,站在社会最真实、落地的立场去评说。”制作方表示,“直击中国人的生存现状,直言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直抒中国人的人文梦想”是《金星撞火星》提出的目标。

金星对南都记者表示,“在节目中,我会保持金星的高度,但不会端着,会保持我的语速和真诚。我的话题会包括社会事件、两性关系、生活情趣、国家关系、艺术和文艺评论、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有。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

制作人徐向东则表示,选题都要经过金星来审。“金星具有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妩媚,她讲话让人解气,但不是毁灭社会。她有世界观,但她保守,保有中国的良心,所以她撑得起脱口秀节目。我们跟金星有共同语言,之前出现一些炒作新闻时,我们是保护她的。她也感觉到我们的爱,她也爱我们,和我们在一起。她说:你不容许干别的啊!你就专心做我的节目!我不容许你有婚外恋!”徐向东表示,“我们想把节目做成大卫·莱克曼(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风格的综艺

篇五:《我喜欢的记者》

我喜欢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一 斯诺的生平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一1972),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

1924年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后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第一次到中国,任驻上海记者。

1933一1938年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

1936年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根据地。

1937年写作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最早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的革命运动。

1939年再次访问陕北。

1941年离开中国后,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采访生活,出版了《为亚洲而战》(1941年)、《人民在我们一边》(1944年)等著作。

1959年偕同夫人移居瑞士。

1960、1964、1970年曾3次访问中国,并报道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另著有《河的彼岸》、 《中国巨变》等介绍中国的书籍。

1972年2月15日病逝于日内瓦。按照他的遗嘱,其部分骨灰于1973年10月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未名湖畔。

二 斯诺的新闻传播活动

1924年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后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支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

1935年6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

一二·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12月9日、16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

情况。他给纽约《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在这家报纸上留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

1937年写作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最早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的革命运动。

1941年离开中国后,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采访生活,出版了《为亚洲而战》(1941年)、《人民在我们一边》(1944年)等著作。

1960、1964、1970年曾3次访问中国,并报道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另著有《河的彼岸》、 《中国巨变》等介绍中国的书籍。

三 斯诺的作品赏析

(一) 斯诺的个人作品

《远东前线》、《活跃的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旧译名《西行漫记》) 《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这边》、《苏联的权力结构》

《斯大林需要和平》、《红色中国随记》、《旅行于方生之地》

《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漫长的革命》

(二) 斯诺的文风总结

1 真实地记录事实的真相。 在斯诺的新闻报道中,他向来对真实的追求是孜孜不断的。在斯诺看来真实的记录新闻比起其他因素在新闻报道中更加的重要。在写《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之出,初到陕甘宁边区,周恩来给斯诺安排了一个为期92天的采访日程,斯诺对如此漫长的日程颇为不解:“那里究竟有什么可以看呢?难道红区有这样辽阔吗?我嘴里没有作声,但是心里对这旅程是有保留的。”可是踏上了这段旅程后,斯诺竟马不停蹄地奔波了四个月之久。他采访了延安等许多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斯诺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红小鬼”的一段描写:我坐下来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处的一部分人员一起吃饭,见到了十几个宿在百家坪的青年。他们有些人是游击队学校的教员,一个是无线电报务员,有几个是红军军官。我们吃的有鸡、不发酵的保麸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放量大吃的马铃薯。可是像平常一样,除了热开水以外,没有别的喝的,而开水又烫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饭是由两个态度冷淡的孩子侍候的,确切地说是由他们端来的,他们穿着大了好几号的制服,戴着红军八角帽,帽舌很长,不断掉下来遮住他们的眼睛。他们最初不高兴地看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友善的微笑。这使我胆子大了一些,他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招呼他:“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

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我喜欢的中国节目资料}.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这段文字写的十分准确,因为当时红军中确实存在这样一批“红小鬼”,他们不喜欢别人看轻他们,斯诺在这里用词十分的准确。

2 故事性的写作风格。 在斯诺的文章中常常是故事情节十分的突出。

例如在写到周恩来时他是这样让周恩来出场的:“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周恩来正伏案在看电报。”

这段文字好像小说的开头,先介绍人物的传奇色彩再开始写人物。

斯诺的写作有这样一个大的亮点: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他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细微观察和精巧描述,把本来难免写得枯燥呆板的红区的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也变得让读者感到亲切生动起来。在《红星照耀中国》对周恩来的介绍中是这样风格的体现: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小麦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斯诺的这些写作风格让他的新闻报道具有吸引力,这些风格又是别人想学又学不到的。

(三) 个人性格造就的个性风格

在斯诺作品中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的一些特征。他的家庭出身、教育层次、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造就了斯诺独特的文风。这些因素导致了斯诺的独特风格。 1 密苏里情节

斯诺1905年出生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1926年密苏里大学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密苏里是美国的一个州,在这个州拥有美国第一个新闻学院。在美国有着这样一句谚语“他是个密苏里人”,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他是个诚实的人。在斯诺的文章中处处体现了密苏里情节——对真实的尊重。斯诺1927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在他的新闻作品中处处显示了身为一个密苏里人的特点。

斯诺著名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在斯诺的新闻作品中堪称一绝,可是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斯诺为了坚持新闻公正性的原则,曾经要求在采访完陕北之后,到北平去完成写作。这种对新闻公正的追求使得他成为一名世界知名记者。 2 西方的探险情怀 斯诺的文章很多方面都是他探险的产物,他在远东地区的文章中处处透露出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大概这源于西方从马可波罗时代对东方的神秘描述。他总是对一些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好奇心,无论是前往延安,还是云南等地方。这可能跟他早期的经历有关。在斯诺不满十岁的时候,利用在暑假期间到凯蒂铁路公司当一名勤杂员,并发给他到奥扎克斯去旅行的周末通行证,使他开始对旅行发生了兴趣。这种西方人的冒险精神让斯诺对环球旅行产生了兴趣。 3西方的浪漫主义造就了作品的文学色彩 在斯诺的文章中常常有极富文学色彩的描写,这些描写让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斯诺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报道中,斯诺称赞这场战争是“伟大的表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军事技能,是许多人所没有料想到的。他称赞新四军:最大资产,也许就是他的革命传统,那就是有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他夸奖八路军们:已经成为一种英勇的传说,这传说在它万次战斗的记录中,象征着每一个作战的人都必须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战斗的品质:忍耐、敏捷、勇敢、指挥的天才、不屈不挠以及——也许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战胜。

斯诺文章中常常是有着很强烈的抒情色彩,在《活的中国》中,他写到: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偶尔会出现这样一类人,他是他所处时代的代表,他的一生如同一座大桥,跨越了两个世界,鲁迅是这样的人,伏尔泰也如此只是因为时代接近的关系,人们才随口把鲁迅称为“中国的高尔基”,不过,鲁迅远远超出了这个称号。也许,更确切地说,应称他为“中国的伏尔泰”。但事实清楚地表明,最恰如其分的称呼应是“中国的鲁迅”,因为鲁迅这个名字本身在史册上就占有着光辉的一页。

4 美国人的“天赋人权”的观念

在美国人身上处处体现了“天赋使命”观念。在美国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救世主精神”和“自命不凡的使命感”。这与大多数美国人信仰基督教有关,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有着“天定命运”。虽然很多人批判这样的观念,但是许多美国人仍然坚持这样的观念。其实这样的观念虽然有着它的弊端,但是这样的观念从积极方面考虑这种观念使得美国人身上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这点造成了斯诺对中国人民的关心,他希望能够成为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在斯诺身上体现的“天赋使命”的特点使得他的作品中常常有着一些十分具有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色彩。斯诺对中国人民的抗日行为是这样评价的,他说:“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他们自己解救自己。”

四 对斯诺新闻传播活动的评价

一半属于中国,一半属于全人类

有美国历史学家评价说,埃德加·斯诺是自马可·波罗之后在西方世界认识中国问题上影响力最大的西方人,是新中国领导人唯一信任的美国人。作为一名美国记者、作家,斯诺把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真实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与中国革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留给妻子的遗嘱中写道,“我爱中国,我希望死后有一部分能留在那里”。 斯诺: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中共的声音

斯诺是第一个进入苏区采访的美国记者。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在伦敦出版。这是由外国记者撰写的第一本系统介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的专著,第一次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性质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斯诺影响了几代人。温菲尔德说,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影响了中国人,也影响了美国人。美国总统克林顿到中国出访前,曾阅读了这本书。

用一个西方学者的话来说,《西行漫记》对“红区”的解读“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斯诺的解读对中美关系,对国际政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30年前,中美建交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推动了全球经济流通,我们这个世界由此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秩序。在新时期进行斯诺研究,特别是加强斯诺对中美关系影响的研究,唤醒时代对于埃德加斯诺的记忆成为了当代学者们重要的使命。

篇六:《我喜欢舞台》

我喜欢舞台

我喜欢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参加各种比赛。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省文化馆举办的“全省第26届少儿才艺大赛”,参赛节目是朗诵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每次朗诵,总是不由自主地充满了豪情。别看我外表柔弱,可我内心充满激情,弹古筝时也总是喜欢演奏一些豪迈奔放的乐曲。嘿嘿,人不可貌相吧!

我可是第一次参加省里的比赛,为了表现得更好,我在家反复练习。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早晨,我化好妆,来到合肥。第一场进行的是幼儿组的比赛,等60多名选手表演完,我都有点昏昏欲睡了。少儿组开赛了,我打起精神,随着主持人“请6号选手”音乐声响起,我缓步走向舞台,全身充满了自信,很快进入了状态,完全忘记自己是在比赛,朗诵得有声有色,激情豪迈,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能爆发出那么大的情感,把观众的情感都调动了起来。少儿组比赛结束,我竟然得了一等奖!得知这一消息,我心中的欣喜难以形容,捧起奖杯,我乐得合不拢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认真,坚持不懈,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所以我要勇往直前。

三年级:叶峻峤

篇七:《我喜欢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我喜欢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喜欢的中国节目资料 我喜欢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