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邓稼先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两弹元勋》阅读答案》

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关于《两弹元勋》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阅读题:

1.文中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2分)

2.对邓稼先给予高度评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2分)

3.第一段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格?(2分)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

5.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两弹元勋

3.热爱祖国。

4.结尾点题,属点睛之笔。

5.略

这篇由查字典语文网整理的《两弹元勋》阅读答案,供大家练习,希望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有所提高。

篇二:《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 知

1.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表现。

2.“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千万英雄人物的生活准则,也是少先队队礼的含义。 情 感

敬佩邓稼先等以“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生活准则的英模人物。

行 为

1.搜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先进事例。

2.敬好队礼。

3.从小处开始,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

板书设计

邓稼先 (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 服从祖国

(博士)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需要,为人

(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 民建功立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业,无私奉

献自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教学过程

一、运用直观 引入新课

1.出示投影10-1-1(原子弹爆炸图)。并用录音配上音响效果(爆炸声,人们欢呼声);有条件的也可用原子弹爆炸的录像。

2.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今天要介绍的是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3.出示投影10-1-2(邓稼先像),介绍人物:邓稼先(板书),(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板书),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解放前一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氢弹(板书)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所以,人们称邓像先为“两弹元勋”。

4.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解释元勋——元,是第一的意思;勋,是功劳、功勋。元勋即立下第一位大功的人。)

二、学习课文 晓之以理

1.读第1节。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

(①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②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立足,条件好,待遇高,

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回国。欣然——很愉快的意思。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2.读第2小节,邓稼先在1958年初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为什么说,这项工作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美国在1945年就使用了原子弹,而13年后的中国还未研制成原子弹,说明,中国国防落后了,“落后是要挨打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的威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要造出我们的原子弹。毛泽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侮,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祖国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安宁,中国应有自己的核武器,使中国国防走向现代化。)

板书:服从祖国的需要。

3.邓稼先接受这项任务对个人来说,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核武器研究是国家高级机密,不能让外国人知道,要绝对保密,所以参加研制的人员,对家属亲人不能说,必须离开温馨的家庭,还要隐姓埋名即不在公众场合出头露面、暴露身份,不能著书立说,不能公开发表文章,不能出国交流。而著书立说,作学术报告,出国考察等等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名有利的事。为了祖国的利益,邓稼先放弃了这些个人利益,这是爱国胜过爱自己,把国家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重的崇高精神。)

4.读第3小节,师参照教参,讲述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过程和成果。

板书——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我两弹元勋}.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和战友们进行了顽强的技术攻坚战:

①在毫无资料的情况下,描绘出原子弹的轮廓。

②在艰苦的数据验证中,解决了原子弹的理论推导。

③在极艰苦的贫困、边缘山区,极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1964年10月18日,在我国大西北罗布泊,邓稼先亲自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在试验场上,一个橙红色的火球冉冉升起,天崩地裂的惊雷滚过长空,接着蘑菇云遮天蔽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特大喜讯传遍全国各个角落,传遍全世界各地。

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但美国和苏联已经相继爆炸了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氢弹。

中国不能落后,中国必须急起直追。于是,邓稼先随即,再一次离开那正需要他照顾的家庭,回到核武器试验的基地,马不停蹄地率领战友们投入了氢弹的试验。1967年6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一消息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目前,世界上能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等极少数国家。同这些国家相比。从原子弹到氢弹爆炸成功,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我国只用了2年多。这是邓稼先和他的助手们为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

(板书:为人民建功立业)

我国政府多次声明,中国拥有少量的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我们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通过谈判早日达成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以及最终彻底消灭核武器目的。

5.读课文第4小节。为什么魁梧健壮的邓稼先会病倒了?

(①自然环境的恶劣②长期工作的劳累③核试验对人体有影响。)

6.读读《想和做》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我们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人民”。看看邓稼先临终前的表现,谈谈自己体会。

(邓稼先为了向党和人民作最后的贡献,拒用昂贵的令人嗜睡的药物,以便使大脑清醒。用最后的心血给党中央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化国防的建议书。这说明,邓稼先“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了人民。”)

板书:无私奉献自己。

7.归纳:邓稼先服从祖国需要,为人民建功立业,无私地奉献自己,他真正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板书: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8.读课文5,6小节。“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切,指哪些?

(个人的收入,个人的家庭,个人的名利,个人的地位)

“无条件”又指什么?

(不计较个人的收入,不计较长期离开家庭,不计较个人的名利,不计较个人的地位,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

9.说说队礼的含义。

(队礼五指并拢表示五爱,高举过头,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们每天敬队礼时,就要想到学习英雄们,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三、举一反三 加深认识

1.其实,在我们伟大的国家里,有着千千万万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生活准则的英雄人物。能举例说说吗?

2.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述教参中李国安、吴天祥等人的事迹。

3.请学生在听了李国安、吴天祥的事迹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4.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千千万万英雄的生活准则,也应该成为我们少先队员的生活准则。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做起呢?

5.对,我们要从小处做起,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

篇三:《两弹元勋邓稼先》

8.“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精讲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崭zh n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n 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r 苦: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吃。

蓦m 地:突然。

浩瀚h n:形容非常广大。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x n:立大功的人。

汗马功劳:指战功显赫。{我两弹元勋}.

二、相关背景:

1、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我两弹元勋}.

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我两弹元勋}.

2、关于作者

顾迈南,新华社记者。

{我两弹元勋}.

【整体感悟】{我两弹元勋}.

一、谋篇立意

文章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使命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和扎扎实实搞研究的严谨作风;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

二、文章脉络

按文章标题,文章有三个部分。

{我两弹元勋}.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

写他接受使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

第二部分,写他的艰苦创业,在艰苦条件下,“一切从头干起”,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突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和扎扎实实搞研究的严谨作风。

第三部分,写他组织参加并圆满完成氢弹的设计,突出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

三、重难点导析

⑴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邓稼先试制“两弹”可歌可泣的事情很多,但文章只选取几个片段。开头,插叙邓稼先冲破阻挠,回到祖国,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这是他此后一切行动的思想基础。接受了试

制核武器任务后,对妻子只说调动工作,体现了他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此后,他离开小家庭,一头扑入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的筹建工作当中。条件艰苦,没有资料,邓稼先带领一批年轻人,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一切从零做起。他“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次”,“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他不知疲倦,把实验场当战场。一次,竟因疲劳过度,昏厥过去。文章就是从他的报国之志、为“大家”而舍“小家”、对工作的专注和严谨、忘我的工作热情等方面精心选材,表现了邓稼先的爱国热忱和献身精神。

⑵文章用小标题将全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中心内容,但又被“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贯穿起来,成为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布局匠心独具,适用于那些内容较多的文章,值得我们学习。

【类文品读】

早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日,中国政府就郑重声明,我们的目的在于打破核垄断,保卫世界和平,我们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超级大国的核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我们也不能停步不前。美国人先后进行了900多次核爆炸,达到了目前的水平。我国20多年间只进行了30余次核试验,这既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发展核武器上的克制态度——只进行有限的必要的核试验,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科学家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自强不息的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投资少、突破快、效益高、事故少的成功之路。

为此,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多少心血、饱尝了多少甘苦、做出了多少牺牲啊!

自从投身这项事业,邓稼先就告别了安定的家庭生活。他挚爱孩子,但在孩子幼年时,他因更钟情于原子弹而忘记了上夜班的妻子的嘱托,使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夜蜷缩在楼梯口相偎入睡;“文革”时,妻子受冲击,他顾不了家,孩子没人管,女儿不到15岁上山下乡,他这个慈父所能做的,只是在一次出差的归途中,下了火车,坐上送粪的牛车去女儿那里,把节省下来的两听肉罐头送给女儿……

同另一种牺牲相比,这只是细枝末叶。他和同事们为这个事业贡献的,毋宁说是宝贵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我国已经进行的32次核试验中,邓稼先亲自参加和组织指挥的有15次。有人称他为“福将”,因为凡他主持的重大决策,无一失误。可是这“无一失误”的记录是怎么得来的呢?28年的秘密历程是“心提到嗓子眼上”过来的啊!特别是担任更高的领导职务后,邓稼先从理论设计、工程结构设计、加工组装、实验测试到定型生产,都是尽量深入第一线,亲临现场指挥、处理问题。这是千军万马为之奋战的事业,他不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

每次试验前,他吃不好,睡不好,惦记着那比蜘蛛网还复杂万倍的控制、测试和监视系统的电缆以及仪器

设备的成千上万个环节,惟恐哪一处有什么问题。零时前,心跳从每分钟70多下加快到130下,血压直往上蹿,高得头晕。因为从核弹总装、检查,到准备发射签字、放飞,一举手一投足,都任重如山! 只要到了现场,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无论是否需要他亲自出马,无论是不是他的责任,他都感到义不容辞。他已超然物外,不会权衡自己的利害得失,常常忘却自己是一个大科学家,是举足轻重的院长。他只想着弄清疑点,查明事故原因,解决问题。

在一次试验中,为了查清事故原因,邓稼先独担风险,亲自前往吉凶难测的中心地点查寻;情况调查清楚了,而他却不幸遭受到难以数计的放射铁钚的辐射!

数日后,邓稼先在医院进行了体检;化验表明,他的小便里有放射性。

妻子知道后,跺着脚向他询问关于放射性钚的知识。邓稼先像背书一样介绍:放射性钚,自然半衰期2.4万年,由于它的又衰变速率极高,极易被骨髓吸收,能长期存留在人体内。在人体内,它的半衰期是200年,即1克放射性钚,200年后人体内还将剩下0.5克。……

1.第三段中的“为此”指的是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强调了 ,该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3.为何有人称邓稼先为“福将”?这一称号是怎样得来的?

4.“他不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是个 句,句中的两个成语意为 。请用横线画出能表现此意的句子。

5.当化验表明邓稼先的小便里有放射性时,妻子和他的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

6.文段表现了邓稼先的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1.为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投资少、突破快、效益高、事故少的成功之路。 2.排比;科学家们付出之多;总领下文 3.因为凡他主持的重大决策,无一失误。28年的秘密历程是“心提到嗓子眼上”过来的,每一次都亲临第一线,小心谨慎,一丝不苟,这是他成功的秘诀所在。 4.双重否定;情况紧急,小心谨慎的样子从“每次试验前”到“高得头晕”。 5.妻子是跺着脚着急地向他询问有关放射性钚的知识,而他却像没事一样背书似的介绍情况。因为妻子担心他的身体状况,而他自己却没把身体健康放在心上,一心只有工作。 6.为科学事业甘于奉献,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篇四:《两弹元勋钱学森简介》

两弹元勋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