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作文,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呢?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很努力的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特别是作文的批改工作,更是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师生们都感到无奈和烦恼。
一、作文训练的困惑
古人云:写作要使学生“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然而,许多教师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为了所谓的“不跑题”,一味地以“标准”要求学生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也可谓细之又细,如何开头,如何承接,如何结尾,都有规矩;如何写事,如何写人,如何写景,都有格式。再推荐大量的“优秀作文”作为仿写范例。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他们经常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一些材料按一定的格式组装起来,形成立意相似、构思类同、表达接近的“孪生”作文。这些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套作”,尽管非常规范,但毫无生气,很难令人产生共鸣,使本该充满灵气的学生作文成了一种“机械”产品。
二、学生写作的困惑
总体感觉如今的孩子缺乏一种精神,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写作文没激情,如此心态好的作文怎么能产生?学生对写作文一直抱着不很主动的态度,仿佛写作文一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检查,二就是糊弄
家长了。很多同学还存在辞不达意,句式错乱,层次不清楚,不知所以然的现象。怎么能让孩子把作文当成述说心里话的好朋友呢?有事情就想对他倾诉,把自己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写日记我是考虑过的,但如果这个日记老师要看的话,孩子的很多话就要选择着说了 ,也不能完全真心的表达,我还尝试过写即兴作文,就是作文不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讲。
三、教师指导的困惑
写作无非展示你的思想和愈加与语言能力以及谋篇布局的技巧。 老师的任务,就是应该提升学生的思想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更缺乏立足长远的大语文意识,使得师生缺乏思想,缺乏思想的作文能有多大价值?而对语感的培养似乎也没落到实处,因为教材在这方面的习题也很欠缺。二者都很欠缺的语文教育怎么提高能力?
四、评价阅卷的困惑
如今的作文,内容和表达,这两个方面是衡量作文水平永远不变的标准,它们已经包含了发展等级里的内容。如何在内容方面训练学生,如何在表达方面训练学生,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阅卷有重形式、技巧,轻思想立意的倾向。给那些有思想有优势的作文没给相应的高分,对那些思想平庸形式新颖的作文也能给一个高分。学生的感觉是学语文得不了高分,还不如去学数理化。所以也挫伤了师生这方面的积极性,挫伤了学语文的积极性。
五、批改作文的困惑
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处在矛盾而又彷徨的境地中,不知如何从作文的批改中解脱出来,既为学生的作文现状着急,又怕学生写了作文,自己不能及时地批改出来。
六、新旧指导思想的困惑
今年第一次接触到作文的起步教学。一个月下来,却碰到了不少难题,其中最让我困惑的是传统作文教学中的“立意正确、内容健康”的要求,与新课标要求的“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之间的矛盾冲突该如何处理,也就是说对一些不大中听的真话、实话,我究竟是袖手旁观,听之任之还是横加干涉,以正视听呢?例如:一学生写自己跟着爸爸去已故奶奶坟头上香的事。他说:“我坐在汽车上,高高兴兴地去给奶奶上香。”文末又说:“如果每天都去给奶奶上香那该有多好啊!”看了此文,我心里很是别扭,但人家确实是写出了真情实感,我能如何呢。最后,我只能在总评上写道:“假如能写出对奶奶的怀念就更好了。”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令我这个做老师的无比窘迫,无比困惑。我真不知该拿它们怎么办。该不该要它们朝我所希望的方向改;倘若加以干涉,是不是就等于扼杀了孩子们说真话的欲望,而迫使他们说假话、套话、空话呢?唉!如何为自己的误人子弟、为自己的做假而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呢?
做老师难,做语文老师更难,作文教学难上加难。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水平、兴趣的瓶颈,以上困惑需要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拜读完《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一文,好一句“写作无非展示你的思想和愈加与语言能力以及谋篇布局的技巧。”我想到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暂时只知道就一个题目写一篇作文,还不知道谋篇布局,但略微知道遣词造句,充其量用些好词好句,至于上下文或是前后句如何衔接,如何承接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写作最终就是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每一个字都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表达可以检验你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思维的缜密性。另外,当我读到“总体感觉如今的孩子缺乏一种精神,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写作文没激情,如此心态好的作文怎么能产生?”我想到这些初中、高中的孩子对学习,对写作已经没有激情,没有信心,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三年级语文教师更要反思和顿悟,通过一周的反思,我觉得唯一能让孩子喜欢学习的好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感动!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感动都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有了热爱,就有可能产生激情!产生灵感!产生写作的火花!至少孩子们都爱写作。
篇二:《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作文,长久以来都是困绕师生的一个难题。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从事了两年多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后,对于作文教学,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写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困惑一:学生厌烦写作的情绪严重
每次一上作文课,就会看到有许多学生皱着眉头,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毫无兴趣,一节课下来只写了寥寥几笔,拖到最后草草上交,应付老师。学生并非出于自愿,似乎都是老师“逼”出来的。比如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老师们在开之前就要求孩子们认真观察,为写作文做准备。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影响了写作的兴趣。
困惑二: 多数学生生活中缺乏观察,写作素材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写作要求,很多同学迟迟不肯动笔,问其原因,答曰:“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作文题目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却感觉无内容可写,更有甚者天马行空,胡说八道,乱写一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提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认真观察一种植物。上课时,我花了很长时间把写作的顺序,注意事项板书了一黑板,结果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十分简单,一看就知道是瞎写的,没有进行认真观察。
困惑三:作文内容空洞,题材陈旧
批改学生的作文,深感现在的孩子言之无物,小题大做,无病乱呻吟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文章单薄,语言缺少美感;例如一个学生在《美丽的公鸡》作文中写道“公鸡非常的可爱。它身上毛的颜色很多,很亮。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轻轻一碰,它的眼珠会动。”作文时,尽管学生抓住公鸡身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但是,描写时,没有一些优美的词语或修辞进行描写,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鸡”,沦落为呆头呆脑的“死鸡”,自然,这样的公鸡也就谈不上可爱。如此的描写既没有生活美,也缺乏语言美,导致了作文的了无情趣。学生作文内容上千篇一律,对于“题材新颖”的要求差之甚远。比如有一次布置写“妈妈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多数学生写的都是“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晚上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醒来了妈妈却累的倒下了。”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此之外,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假话多、空话多,没有真情实感等等诸多问题让老师们在对待作文教学上倍感棘手。尽管如此,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还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寻找作文教学的新出路。
我希望在本次学习中在农村小学如何运用触摸技术,整合教学,很好的完成{我的困惑作文}.
作文教学
篇三:《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心头的一道坎,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可以说是困惑与问题同在,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效率低下,广种薄收,学生埋怨,老师兴叹。
我自己觉得,作文教学已成为我的一个薄弱点和软肋,作文怎么写?怎样批?如何评?这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犹如鸡肋一般,“弃之不可,食之无味”,使我非常苦恼和困惑。我想借这个研讨的机会,跟大家谈谈我的想法和思考,也希望各位给与指导和帮助。
一、作文教学方面的困惑——有心栽花花不开
1、怎么写
基本上每两周一次,一周写,一周抄美文。周五布置,下周一上交,要求学生周末完成。主要问题:
(1)大多数学生抱着任务观念,应付、敷衍了事,质量普遍较差。
(2)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普遍抄网上的)。{我的困惑作文}.
(3)每次不写、迟交、忘带的总有一些。
我对本学期第6次作文《伸出你的双手》,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两个班字数不足的有13人,不按题目写的有3人,偏题、离题的有21人,未交的有2人,其他问题的(字迹潦草、胡乱写一气的等)有5人,不管作文的具体质量,明显存在问题的作文一共有44篇,占到41%,真正优秀的作文两个班不到20篇。
2、怎样批
批的主要问题:
(1)持续时间比较长。要全部批完一般至少两个星期,有时仓促或突击批改,一天完成,几乎没什么质量和要求,效果极差。
(2)评语简写或干脆不写,直接打个分数。
(3)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归纳和整理。
(4)缺少及时反馈和个别指导、交流。
3、如何评
讲评的问题:
(1)不会评。缺少好的讲评方法,无从下手,难以组织和展开。
(2)程式化。一般是按“总体评价——指明问题——推荐范文——布置任务”的程序讲评,过程单一,效果非常不理想。
(3)即使要讲评,也是蜻蜓点水,东拉西扯,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作具体、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4)学生对讲评课不太感兴趣。
二、作文教学方面的尝试——咬定青山不放松
作文教学虽然步履维艰、任重道远,但我还是坚持我的信念,不放弃不抛弃,在一些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写的方面
(1)重视写前的指导。明确写作要求,提醒审题事项,简明扼要,点到即止,
留有空白。
(2)坚持当堂作文训练。我个人认为当堂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最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切合应试作文的相关要求,而且简单易操作,效果最佳。每学期坚持练5——6次,按考试作文的要求进行批改(分值、书写分、简评等)。
(3)布置随机作文。遇到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可随机布置。如运动会可以写一篇《精彩瞬间》,军训可以布置写《我的“军旅”故事》,突遇下雪天可以布置写《2010年的第一场雪》,期中考试、月考可以写《成功的喜悦》或《我的遗憾》等,这类作文大多是学生亲身经历或印象比较深刻,他们往往有话好说,有东西可写,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比较高的质量。
2、批的方面
(1)尽量不要突击批改,要有计划。每天批一小组或15本左右,边批边作好记载,以便讲评时反馈、总结。批的时间不宜过长。{我的困惑作文}.
(2)以简评为主,尽量详评。简评不等于不评,详评也不是面面俱到。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3)坚持面批面评。每次有意识地挑6——8篇(每班)进行面批,问题突出者优先。面批以详批为主,或肯定优点,或揭示问题,或指明修改方向。面批的效果往往比集体讲评要好。
(4)尝试让学生“互批互改”。要明确评改的步骤:自己评改——同桌互改——二次修改——教师批改。明确修改的要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住重点(开头结尾、结构层次、详略安排等),关注细节(拟题、点题、照应、字数、卷面等)。
3、评的方面
(1)及时讲评。时间不宜拖得太长,最好是即批即讲。一有问题及时反馈、点评,趁热打铁,效果往往比较好。{我的困惑作文}.
(2)坚持两周一次的讲评课。准备充分(问题与不足、范文推荐等),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实实在在。
(3)重视考试作文的讲评与分析。对于每一次考试作文都要充分利用,认真对待,不能一言带过或忽略不计,而要全面分析,突出重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可以对考试作文进行二次修改或提高。
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我是困惑颇多,一筹莫展,无从着手,希望各位给予指导和帮助。{我的困惑作文}.
附: 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
我觉得语文教学中最难的是作文教学,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我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辅导的过程中有很多困惑,特在此提出来向各位同仁求教:
困惑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现在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害怕写作文。我们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喜欢上作文, 从写作中找到乐趣呢?
困惑二:作文是在课堂上写,还是回家写呢?如果规定时间同时完成作文,作文交上来后,除了卷面(因为卷面不好,作文本是交不出去的),其它方面都很糟糕。如果不规定时间完成作文,让学生课外或双休日回家写,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写来,结果就会出现抄袭的现象。可现在九年级上新课的任务艰巨啊!
困惑三:作文课上,如何照顾到全体同学呢?学生程度不一样,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少数语文优秀的学生,能写出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生动的文章;中等学生,文章会写得勉强合格;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只会写出一段话来,或者紧紧开个头,不能成篇;个别学困生甚至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写?面对这些情况,作文课上,老师面向全体授课时,如何照顾全体学作呢?
困惑四:如何指导学生写出让评卷老师赏心悦目的作文来?现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分值所占比重很大,要想语文考试得高分作文不可小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好作文来尤为重要。
困惑五:如何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农村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校没有图书馆,有的家长不愿意为学生买课外读物,因此获得素材和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许多学生腹中空空,囊中无物,写起作文来不知从何下笔,只能是大话空话连篇,“无病呻吟”。同时,他们缺乏观察能力,对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作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不会归纳,抓不住事物的特征。
困惑六:作文批改怎样最有效呢?是老师全批好呢?还是教给学生批改方法,指导学生批改?
面对全班五六十本作文,老师详详细细仔细批改每一篇作文,这样一来,老师几乎所有时间都会用在作文批改上。文章批的是不错,把学生的错字,病句,作文的毛病都找了出来,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部分学生只看个成绩,是优还是良,至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可能无暇顾及;部分同学会仔细看,看后会知道自己作文所存在的问题,会下定决心改掉,但由于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印象总归不会很深刻,时间一长,又忘掉了。总之,老师的精批细改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果老师指导着让学生来改,学生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印象很深刻,到了自己写作文时会改正,通过改作文,学生知道作文中都会存在哪些问题,那么今后,就会尽量地避免。这就叫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这样一来,老师就会有偷懒的嫌疑。作业自己不改,让学生来改。学校领导也不会愿意。 岂不知,在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在不停地指导,不停地教。从眉批到总评,从错字到错句,从一个标点符号到整篇作文都会一一细细地指导学生看到,注意到。
篇四:《我的困惑【作文练笔】》
我的困惑
依稀记得在某年的某台晚会上,某位大爷为全国观众表演了一节反映农民竞选奥运火炬手的小品。最终,这位山大爷光荣地当选,并且还感了言:“感谢政府,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感谢××TV,感谢××TV,将来还有可能感谢××TV。”
当时我蓦然感到一阵恶心泛滥心头,不过,我还是追随大流笑开去。这段被经心设计的“感言”毫无疑问地虏获了全国观众那颗娱乐的芳心,但谈即小品内在的教化意义时,却因这段“感言”而大打折扣。就在这近乎“愚”的笑声中,国人的大脑被无情地灌输着凡感谢无不党好,政府好;无不国家好,政策好的“大好”理念。
诚然,难道党和政府不应受到人民的感谢么?能领导全国人民得解放,奔小康的党和政府,是值得身
为百姓的我们去深深感谢的。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知恩图报的传统民族心理是朴素的,我们是否应该用这朴素的民族心理去感谢党和政府呢?“感谢”本身就没有对错,然而,一旦“感谢”被人为地贴上了爱党爱国的标签后,那种朴素的民族心理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口头上、形式上、程序上的阿谀奉承之劣风!
前些日子,我很“幸运地”重逢了如此雷同的“历史性”的一幕,还是那个台,却在另一套节目中,一位老伯在“闯关”(节目中的有奖竞赛游戏)成功后,按节目要求说一段“感言”,这位可爱的老伯坦言道:“感谢我媳妇,感谢我的亲戚、朋友一直以来这么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观众们无不被老伯质朴的话逗乐,纷纷哈哈大笑。然而,还没等老伯感言完,那位姓毕的主持人立即打断他,并要求道:“你不感谢××TV吗?”很显{我的困惑作文}.
然,这位老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只好犹犹豫豫,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地把××TV“感谢”一番。这似乎并没能让节目主办方满意,老伯又只好“倾诉”出诸如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
老伯感谢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真情流露,我们为之动容,因为那是来自老伯心里最真切的想法,但却不被节目主办方认可!其实,有谁能否定老伯心中的那份朴素的情感呢?既然如此,又有谁能否定老伯的朴素的情感中所包含的对党和国家的感谢?老伯来自人民群众,从某种角度上就是在代表人民,难不成某些人要公然否定人民吗?节目主办方的虚假在“感谢党,感谢政府”这种标签式的感言中暴露无遗,为心净者所唾骂,所鄙夷。而这种标签式的感言愈多,只能愈发助长一场“虚”!
我又想起了周洋“感谢门”事件。2010年温哥华冬
奥会上因夺得两金而一举成名的周洋赛后激动地说:“我觉得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首先肯定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家贫出孝女,了解周洋的人可能都知道,周洋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周父周继文和周母王淑英腿部都有残疾,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夫妻俩仅靠给别人打短工挣得的血汗钱来维持着这个家庭。周洋这一番真诚而又实在的话,着实让人感动不已,却被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批评:“运动员获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此语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恶评倾潮而来,而周洋也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
随后,周洋在接受专访时说:“我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有
这么好的条件去征战奥运会,也要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感谢教练,感谢工作人员,感谢我爸妈。”这次,“爸妈”二字不仅被置于末尾,居然还在“工作人员”之后!我没有批评周洋的意思,周洋是孝女,老天看得清楚,所以,这句话根本就不可能是周洋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这句话显然是被于副局长等一帮子自认高明的“人”经心安排的。周洋并没有错,是人都明白,说假话套话得向于副局长看齐,否则就要挨批!
我想说,当周洋默默训练时,是她的父亲用那辆旧自行车载着她去,载着她回,一路风雪;在她训练完回家时,是她的母亲炖着那锅热汤,在家里等她……还记得市领导在3000米接力冠军失而复得时前倨后恭的丑态吗?将心比心,我们凭什么要去感谢他们!如果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知道感谢的人,他能感谢国家吗?相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又怎会不感谢国家?
篇五:《作文教学的困惑》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快乐是生命最初的需要。而作文,让我们恒久地与外界保持最美丽的交流与沟通。
写作本来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我的学生反馈给我,在他们那里得不到这样的心理体验。每每布置一篇作文,对一些学生来讲如临大敌甚或是一种精神的惩罚。看到学生痛苦的神情,我很困惑······
从教十年来,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这段不算太短的旅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自己在写作这一块其实下的功夫太少了,实感惭愧。
前几天,有位女学生问我:“老师,我的作文咋也写不出特点与新意,咋办?”我看了她的作文,是一篇写内心体验、个人成长的文字,感情真挚,但读完记忆感动不多,我觉得缺少写作的技巧性,同时我也告诉她:积累的优美句子太少了,文章语言平淡。对生活的观察也不够细致与独到。我这样泛泛而谈、无关痛痒的话,其实对那位学生根本起不到“疗效”。我下去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困惑,把它整理出来。
困惑一:内心体验与表达效果的短层
这种困惑其实就是上面说的那位女同学的情况。对于一个情感细腻、内心丰富的人来讲,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那是必然的,但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里边需要的既有构
思上的技巧也有语言上的生动与个性。还有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捕捉能力。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所以学习作文写作的一些技法,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对我们的写作都会有很大的 帮助。我也常告诉学生:当我们不会创造的时候那么就从模仿开始吧。对于写作无从下手的学生我们不妨建议他们从仿写开始。之所以仿写,是我们看到了别人作文的妙处,不禁心生效仿之意,产生写作的冲动。仿写,不是千篇一律完全的照搬,我们要活学活用。
“困惑”二: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断层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校创办了文学社,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学生对写作不怎么热心,但令我吃惊的是,有二十几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文学社。每位同学都写了一篇稿子让我修改,我很意外同时也为他们作文里的出彩而骄傲。真心地讲他们比平时的作文要认真的多。一方面可能是平时的训练与他们心理的预期有落差,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是他们愿意写的,所以带有消极的抵触。而这次文学社没有限制,写自己想写的,所以学生积极的想表现自己。这次文学社的创办,我班确实有一批写作方面的好苗子,而且一位男同学还荣升了校文学社社长一职。 毫无疑问,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如果你让一个关在教室里的十几岁的孩子去谈论国家大事、谈人生的感悟都是不太现实的。他
们没有那样的阅历也没有那样的体验。同时一个生活安逸、经历平平的人;一个麻木冷漠,没有激情的人,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就我们学校而言:白天安排七节正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晚上还有三节晚自习。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时间。这样单调的生活,叫他们到哪里去体验生活的丰富;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如何获得写作的激情?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疲劳战的猛烈进攻下,除了个别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且特别多愁善感的学生外,其余的大都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写作和生活断层,如何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
“困惑”三:写作与所学内容断层
我们现行的高中语文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篇目选得都很好,都出自大家经典的作品。无论思想性还是情感价值取向上对中学生都是一种陶冶与提升。然而现实的遗憾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无法触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神经。我不明白是书中的生活离学生的实际体验太远还是出于一个人内心的麻木?我还记得我们开学初学习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字,它和亲情有关估计学生
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作者的凄苦与不幸。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觉的作者的真情和悲苦的经历与他们有何关联。还有在学习《论语》单元时,有同学觉得孔子的做法可笑,觉得我们学习这些和高考关系不大。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写得确实好,我实在学不来,对你不“感冒”。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课文就是例子”的主张,但这个“例子”难以举一反三,语文课的“例子”永远只是“例子”,使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长久的困惑。
“困惑”四:写作与批阅的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需要自己努力去写,也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有时一句精妙的评语,会象一座明亮的灯塔,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有时一处恰当的改动,又会象巨石投湖,在学生的心里激起难以消失的涟漪。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也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和教师都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试想,一个语文教师,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50,这样,他布置一次作文,就得批改100篇文章。100篇的文章,光看一遍就会使人晕头转向,何况还要在上面画圈画线写评语。这是一项大大地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教师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曾经在《语文学习》上看过
一篇文章,说是某教师有写长批语的癖好:每看一篇作文必写下大几百字、甚至洋洋千字的批语,并能以此为乐事,长久地坚持下去。我对这个教师表示深深的敬佩,而且不但从心里敬佩,也从行动上进行效仿。然而惭愧得很,我没有能力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晚上下来,即使加班加点到深夜,也只能批上那么三五本的作文。如此批改,质量是有了,但数量呢?何况我们没有办法每天晚上坐在灯下批改作文至深夜。我不知道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何时才能解决。
呜呼!写作面临的困惑可谓多矣,要写好一篇作文何谓难矣。
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来的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就教于同行们。
一、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生活枯燥,而这恰恰又是写作之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轻松愉快的氛围。而营造氛围的方法很多,我常用到下列几种,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曰点缀课堂。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
篇六:《在作文教学中我的收获与困惑》
在作文教学中我的收获与困惑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作文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与困惑。
一、进行作文教学的几点收获
作文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令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内容。自进入课改以后,教材的改革引起了教师教法的转变,从而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结合教材,激发习作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有题目也行,没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习作当中。
(二)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情实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而新教材以学生为主,在这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编排的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从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在这样好的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对习作的要求,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用积极的评价,引
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三)建立学生写作小档案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成就感,我结合教材的提示,发动学生给自己建立写作小档案。教材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如“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等等。这样,学生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欣赏、互相评比、你追我赶的写作氛围。小档案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其中除了保存学生自己认为很满意的作品、习作比赛的获奖作品及老师在全班面前读过的作品之外,还包括老师及同学对本人写作的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记录。这样能够比较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二、在语文课改实验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一)学生程度不同,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当收音机,坐久了有可能开小差,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如何解决这少数的动,而多数不动的问题?
(二)如何做到教学收放自如?课上质疑的引导,使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使得他们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敢问,而缺少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如当问到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词语时,好些同学都将一些很容易理解的词语都一一搬出,使后面的教学任务很难按时完成,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思维价值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放收自入?
(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时常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收集资料等,大多数学生只是流于形式,这些资料是家长帮找来的,他们有些只是粗粗的看过一遍,这样有成效吗?对于一些基础差的更是成为了沉重的负担,但也有一部分确实有所得、有所获,如何调动全体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篇七:《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
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解决
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作文写不好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深刻;选材不感人,不新鲜;内容空泛,缺乏文采,没有真情实感,中心不突出;写法不新颖。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源于兴趣。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作文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文命题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们还须蹲下来拿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对学生的习作要多挑大拇指,多褒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文章也是夸出来的。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你是才女” “你的文笔犹如一股清新的小溪奔流而下”“文如其人,你的文字是那么机灵睿智”来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而写作兴趣的持久浓厚又依赖于写作成功感的获得。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可在班上开展作文展览,交流写作经验念,可编成集子传阅,让大家阅读作文内容,学习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自觉参与与借鉴,增强写作能力。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达到激励效应,激发中学生写作热情。
二、广泛阅读积累词汇
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还往往因为语言不生动,缺乏个性,没有穿透力。北大教授王尚文先生说:“人在语言中发展,人在语言中提升,人在语言中创造。”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摘抄积累、感悟和运用,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得到相应提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数量,就能形成语感,积累了丰厚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