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想见到鲁迅 假如我见到了鲁迅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我见到了鲁迅》

我最讨厌写作文了,每当老师留作文我就发愁,就是不知道怎么写。

一天,我正看着一片空白的作文本发愁时,突然我面前出现了一个很漂亮,长着翅膀的女孩你好,我是幸运女神,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愿望她说。那你就带我去见鲁迅吧我说道。说完我就被带到了一个书房里。

我一抬头看见有一个人正在书桌前写文章。我仔细一看这不是鲁迅吗,我怎么会在这里呢,我不是在写作文吗?

我急忙转身向外走去,这时,鲁迅从小屋中走出来热情的接待了我还跟我谈了话鲁迅先生您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我问。是因为我看到日本人那么欺负中国人,而咱们中国人却不敢反抗还这么让他们欺负。这时我才知道中国人的精神意识是那么浅,于是我就弃医从文,用文章改变人们的精神意识。我深深的点点头,又好奇地问:那您的文章怎么写的那么好呀,为什么我就写不好呢?鲁迅先生笑着说:这还不简单,只要多读书但是千万不要囫囵吞枣得读,不然你读多少也记不住。还有在写作时,一定要带着回忆和感情,抓住中心和重点,把你心里想的全部写出来,这才是一篇好文章。谢谢你,鲁迅先生。

说完,我就被妈妈的手机铃声吵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啊。可不知为什么这场梦过后我就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我真得好好谢谢鲁迅先生。

篇二:《我见到了鲁迅》

我见到了鲁迅

我最讨厌写作文了,每当老师留作文我就发愁,就是不知道怎么写。

一天,我正看着一片空白的作文本发愁时,突然我面前出现了一个很漂亮,长着翅膀的女孩“你好,我是幸运女神,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愿望”她说。“那你就带我去见鲁迅吧”我说道。说完我就被带到了一个书房里。

我一抬头看见有一个人正在书桌前写文章。我仔细一看这不是鲁迅吗,我怎么会在这里呢,我不是在写作文吗?

我急忙转身向外走去,这时,鲁迅从小屋中走出来热情的接待了我还跟我谈了话“鲁迅先生您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我问。“是因为我看到日本人那么欺负中国人,而咱们中国人却不敢反抗还这么让他们欺负。这时我才知道中国人的精神意识是那么浅,于是我就弃医从文,用文章改变人们的精神意识。”我深深的点点头,又好奇地问:“那您的文章怎么写的那么好呀,为什么我就写不好呢?”鲁迅先生笑着说:“这还不简单,只要多读书但是千万不要囫囵吞枣得读,不然你读多少也记不住。还有在写作时,一定要带着回忆和感情,抓住中心和重点,把你心里想的全部写出来,这才是一篇好文章。”“谢谢你,鲁迅先生。”

说完,我就被妈妈的手机铃声吵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啊。可不知为什么这场梦过后我就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我真得好好谢谢鲁迅先生。

哈七十六中五年级:刘思思

篇三:《我见到了鲁迅先生》

我见到了鲁迅先生

一天夜里,我在回忆教师讲的课文<我的伯你鲁迅先生>在朦朦胧胧之中出现了一个小天使,她对我说:”你想见到鲁迅先生吗?我当然想了,于是她就把我带到了20世纪.

我们来到了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小天使把我带进客厅,就消失了.在客厅我见到了鲁迅先生,他正在埋头写着一部作品.鲁迅回过头,发现了我,便对我说:”小朋友迷路了吗?我摇摇头说:”不,我是从21世纪来的一个小学生.他说:”哦,是这样啊!那就请进吧!”我问鲁迅先生您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呢?他说:”这个简单,我把别人喝下午茶的时间都用来看书了,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你们是21世纪的青少年,一定要为我们的国家打好基础啊!我又问:”您用鲁迅这个笔名有什么含义呢!鲁迅先生回答我说:”用这个名字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我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还有一方面是我的母亲姓鲁.”我接着问:”您为什么弃医从文了呢?他回答我说:”因为我觉得文学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黑暗,还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精神,我自己死了没关系,主要是为了让人民打倒反动派.”我再向鲁迅先生提问题时,突然,鲁迅先生消失了,一个强劲的大手把我带到了自己家中,这次经历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篇四:《我所知道的鲁迅》

我所知道的鲁迅

说到鲁迅先生,我们应该都不陌生。每每提到他,大家会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会想到“民族魂”,还会想到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及革命家。

可是很少有人会想到,他曾经是学医的,并且专业成绩十分优异。他曾经试图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所以,他选择了医学。后来,他发现,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思想上的麻木和病态远比身体上的严重得多,要拯救中国,就得从唤醒中国人的觉悟开始。

还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每读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最开始都是读不懂的。如果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往往看不到他那些文章所包含的深刻的含义。而这也正是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什么都说得那么直接,那么明白,恐怕就要遭受迫害了。所以,先生的文章大都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只有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背景,才能读懂他的文章。同时,通过先生的文章,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当时的那个社会,人民充满了奴性,许多人都不敢反抗,却一直遭受着封建社会的“迫害”,先生用笔为武器,启发着中国人的觉悟。

这是我所知道的鲁迅——能医能文,思想深刻,爱国忧民。

比起先生那些革命性的文章,我更喜欢读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许是我们读到的最早的一篇先生的文章,小时候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肯定更有感觉,我们也能体会到鲁迅幼年时对“百草园”的不舍以及最开始对“三味书屋”的陌生。但是他从小就很懂事,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再迟到,这种精神应该激励了不少学生。不过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同学,学着小鲁迅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个“早”字,却仍然会经常迟到,这不仅破坏了公物,也没有学到人家的优点。其实,很多事情,不用做太多表面文章,说太多信誓旦旦的话,而应从思想上进行深刻地认识,并且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先生描写绍兴美丽风景及乡村生活的文字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时读《社戏》的时候,就很想回到那个年代,与他一起感受那种宁静优美的生活。所以,当我第一次来到鲁迅故里,看到里面有真人在唱社戏的时候,不由得就想起了那篇文章,想起了那个年代

这也是我所知道的鲁迅——充满童趣,乖巧懂事,亲切浪漫。

读了他这么多的文章,听过许多关于他的事迹,每每想到他,他那伟大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先生并不高,才1.61米,但是每个人都觉得他很高大,那是因为他灵魂的高大。人的一生,外貌、身高是父母给的,但是思想、观念却多是后天形成的,看一个人不应当以貌取人,而应注重他的内在。是的,身体是不可以永存的,但是伟大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将永远留存在人间。先生走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前奋进,他的作品和才学也将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青年学生。

篇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我想见到鲁迅}.

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节选自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2、“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3、“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这段话表现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

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

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节选自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

2、“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鲁迅先生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

3、“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当时的社会局势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

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抨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

5、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蔑视当权统治,不怕挫折,不惧迫害,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十三){我想见到鲁迅}.

阅读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 )( ) 枯瘦( )( ) 详

细( )( )

爱戴( )( ) 惊异( )( ) 慈

祥( )( )

2、成语填空

囫( )吞( ) 张( )李( ) ( )经 风( ) 北 风

( )( )

一 目( )行 一 知( )解 ( )痛 哭( )

( )然 大(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

④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阅读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高深)(简单) 枯瘦(瘦削)(丰满) 详细(详实)(简

单)

爱戴(拥戴)(反对) 惊异(惊诧)(镇静) 慈祥(慈爱)(凶

暴)

囫(囵)吞(枣) 张(冠 )李(戴) (饱)经 风(霜) 北

风(凛)(冽)

一 目(十)行 一 知(半)解 (失)(声)痛哭 (恍)

然 大(悟)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 ① 笑谈水浒 ②笑谈碰壁 ③ 救助车夫 ④关心女佣

(2)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

己想多少。{我想见到鲁迅}.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

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yí tǐ(遗体)躺在万国殡仪

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zhūi dào(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wàn luán(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 aì fǔ(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2、片断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伯父鲁迅先生得到了很多人爱戴?

答:①前来吊唁的人多 ②送挽联花圈的多 ③来吊唁的人很悲伤

3、用“画出一句写人们心情十分悲痛的句子。

4、写人们送来的挽联多的词语是(数不清)和(挂满)。 写人们送来的花圈多的词语是(堆满)和(大大小小)

(片断二)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zhēng 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

传 ( zhuàn) 》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 ( 概) 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

枣 (zǎo ) 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guān 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kuì ,又悔恨,比挨打(i)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在括号里把不正确的读音和字去掉。(2分)

2、用波浪线划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1分)

3、用横线划出具体写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1分)

4、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简单( 复杂 ) 认认真真( 马马虎虎) 模糊(清楚)

5、

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6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

8、写“我”读书态度不好的成语是:囫囵吞枣,写“我”读书方法不对的成语是:囫囵吞枣, 写“我”因读书态度和方法造成后果的成语是:张冠李戴

9、鲁迅先生关心后代的成长,非常亲切、和蔼和委婉,你看他的动作:摸 ,神态: 笑 ,语言:“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10、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的意思是:(③ )

①鲁迅在夸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记性还这么好。

②鲁迅在取笑小周晔的记性不如他好。

③鲁迅表面是夸自己记性好,其实是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11、用“画出一句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12、伯父的话有没有让“我”受到教育呢?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答:有。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3、临走时,伯父送“我”两本书,说明伯父对“我”的“我”还保存着,说明“我”对伯父的怀念之情。

(片断三)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跟你爸爸的一样__,也是又高又直的__。

“那怎么 ”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写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

2、给片断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3、用“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改: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4、“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先生受到“几次”说明了他

篇六:《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

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谢谢您!”是你教会我如何去学习,如何珍惜时间,时间好比性命,无端的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句名言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原来我一回家就开始玩,玩个一两个小时才写作业,妈妈老是批评我,但我都没听话,因为妈妈说的话太俗套了,但看了您的话,我顿时羞愧万分,从此不在边做作业边玩了,我也把课余的时间减少了,改成了看书,连唠叨的妈妈都夸我呢!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我们后人的是那么大的一笔财富呀!您那不朽的精神,作品流传至今,我们都很喜欢读,你是我们的好榜样!

鲁迅,我想对您说

鲁迅先生 ,我想对您说:“您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你有爱国爱民的精神;你有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你有对读书的思考;你有对时间的感悟;你有不朽的作品”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从‘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中我可以看出,你是对时间有非常深的感悟的人。我小时候总是不珍惜时间,总是让时间就这么的从我身边慢慢的流去。现在,只有读了你的课文之后,我才慢慢地体会到时间的珍贵。你不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你还不浪费他人的时间。因为您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民的。”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从《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中,您和您的侄女周晔在谈《水浒传》时,我可以感受到你对的侄女的关心。您的您的侄女在谈‘碰壁’时,我体会到了您的斗争精神。从您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中,我体会到你有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我十分认同您说过的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没错,您是名副其实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您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您从来没有虚

度光阴,浪费时间,甚至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您珍惜时间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不但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您和别人聊天时,从来都是长话短说,如果别人邀你赴宴,您只有早到,从不迟到。您用‘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谋财害命’表现了一切!”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我以前做事马马虎虎。晚上老师布置大量作业,可我依然看电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浑然不知。爸爸妈妈不知骂了多少遍,我也改不了这个坏习惯。自从在书上学习了您的故事,我奇迹般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懂得了珍惜时间。”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对时间的感悟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好好珍惜时间的,谢谢您!人总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我想见到鲁迅}.

己拥有的时间里跑快几步,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干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了。”

篇七:《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鲁迅》

主题: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鲁迅

主讲:温儒敏

时间:2012年5月17日晚{我想见到鲁迅}.

主办:北大研究生院“才斋讲堂”

编辑:陈芳

温儒敏,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198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199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1998)、《中国现代当文学专题研究》(合著,2002)、《文学史的视野》(2003)、《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2005)等。

精彩摘要:

1、鲁迅的地位

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到今天恐怕还是新鲜的。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是第一人,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中国人还要发现?是要发现的。鲁迅的眼光不一样,他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些问题、弊病,现在还大量存在于社会中。

鲁迅的出现是个艺术,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流砥柱。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帕斯捷尔纳克、布罗斯基这些思想家,是同一水准的。

把中国的病根看出来了,这是鲁迅的伟大。

2、鲁迅的批判

鲁迅对人性的了解也是最深的,很敏锐,有时候会觉得他批判性太强,说话很难听,甚至有点过,但有一条,读鲁迅能让我们读懂中国,知人论世,了解国情,了解国民。如果保留点历史感,放在特定的语境来讨论,就会发现鲁迅虽然很偏激、很尖锐,但还是有的放矢,而且只有鲁迅这样,才能更一针见血,深入骨子,打到痛处。

鲁迅永远在严厉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充满了麻木人心的“僵尸的乐观”,他是很反感的。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尊重人的,中国文化最大的弊病是对人的压抑,对个性、对生命、对创造力的压抑,所以要猛烈地攻打,要冲破这种传统束缚。

3、中国人的劣根性

鲁迅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批判中国人的奴性、面子心理、看客心态、马虎作风,中国人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但他的批判是建立在自省和自剖基础上,也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带有一种悲悯和无奈。

大多中国人不出声,沉默,中国人共同的疾患久矣,我们司空见惯了,见怪不怪,麻木了,但鲁迅却要真实地说出来。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个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容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鲁迅)

{我想见到鲁迅}.

“中国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力争做奴隶的时代,一个是坐稳了做奴隶的时代。”(鲁迅) 以下为演讲实录:

温儒敏:站这里心里有点不安,你们要是听累了觉得没多大意思,悄悄走就是了。今天这个题目,应该请我们中文系的钱理群老师来讲更好,我也想试图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鲁迅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我还是想讲讲,觉得说不完的。

{我想见到鲁迅}.

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 读鲁迅其实在了解我们自身

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到今天恐怕还是新鲜的。

现在社会上,包括学术界,对鲁迅、对五四开始有一些批评,一些颠覆,一些否定。鲁迅当然可以批评,问题是批评要有根据,不能因为鲁迅名气大,你批他就出名。

另外一个倾向是完全把鲁迅生活化。鲁迅以前被搞成神话,现在把他拉下来,说鲁迅跟某人差不多,关心的也就是吃饭、穿衣、抽烟,说他跟许广平算不算包二奶。以前确实把鲁迅摆得很高,现在有意识让他回到“人间”。但如果把鲁迅完全当做普通人,他做的也是平常生活里的那些东西,那我们就不需要鲁迅了。

我选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针对性,也是回应上面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还需不需要鲁迅?也希望在座的,多少读一点鲁迅,了解一下鲁迅,系统读一些鲁迅的东西。为什么?我是这样看的,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是第一人,

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中国人还要发现?是要发现的。鲁迅的眼光不一样,他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特别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些问题、弊病,现在还大量存在于社会中,所以鲁迅的眼光、鲁迅的精神是没有过时的。

读鲁迅,是为了了解我们自身,了解我们这个民族,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中国人。鲁迅有一个特点,他的文章并不是知识层面的,而是带有自己痛彻的感触,从生命的体验中总结出来的,读鲁迅可以带给你真正的文化体验。

鲁迅对人性的了解也是最深的,很敏锐,有时候会觉得他批判性太强,说话很难听,甚至有点过,但有一条,读鲁迅能让我们读懂中国,知人论世,了解国情,了解国民。

当然,作为一个作家,鲁迅也并不是完美的。鲁迅的过去,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利器,在心理学家看来,不一定是很健康的,鲁迅的心理特征有时候不见得好,可以说鲁迅很悲观,对很多事也很悲观,有时甚至绝望,在某些问题上他多少还过于敏感、多疑,有点“病态”。作为一个文艺家、一个哲学家,最高顶端的那个人往往会带一点“病态”,他跟普通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可以说他是有些“病态”的。之所以这样,他在文学上才能够发酵,才能够做出精品。

所以鲁迅现在成为我们的重要遗产,而且弥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中国人精神和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我们小学就开始读鲁迅的作品,我们应该珍惜鲁迅思考的方式,鲁迅的智慧,以及写作中对语言应用的灵活、辩证、锐利。40多年前,我刚上五年级,一个老乡跟我说,你读鲁迅就学会写文章了,确实是这样。但学习鲁迅会碰到一些障碍,今天我就讨论这些障碍。

怎么看鲁迅批判传统的偏激 鲁迅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

第一个问题,怎么看鲁迅批判传统的偏激?

现在我们感到精神滑坡,学术界有一部分人,开始找原因,就找到“五四”,认为“五四”有非常大的缺陷,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而鲁迅他们这一代人在反传统上的偏激,也是造成中国文化断裂的一个原因,所以导致今天精神滑坡、信仰失落。他们认为中国有两个“断裂”:五四断裂了,接着文化大革命“断裂”了。

现实生活中道德的滑坡,是不是可以简单归咎为“五四”时期造成的“断裂”?这是值得探讨的。中国一百年来的文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不能那么简单化,一定要有充分的历史感。

首先,我们说鲁迅是不是偏激?我认为确实是偏激的,他有时候就是要走偏锋,把话说得很死,非常绝对,到头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批评是非常厉害的,断然的态度,简直要推倒一切,不容商量。我们看他很有名的一句话,也经常被人所引用的,“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华盖集·忽然想到(五至六)》),他说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复杂的形态,全部踏倒他。这样的语言,如果抽出这么一句来看,肯定认为鲁迅是非常偏激的,对传统文化怎么能够这样呢?

又譬如鲁迅最受人非议的是1925年,他给青年开书单的时候,说到这么一段话,“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人生离开;读外国书——除了印度——时时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与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与厌世,所以主张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句话遭到很多非议,“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句话偏激不偏激?非常偏激。

结果鲁迅就被人抓到了,这个问题提出来,鲁迅说这些偏激话语的时候,写这些偏激文章的时候,语境是什么?他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说这句话的?他的批判所指是什么,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我们不能否认鲁迅对传统的批判是激进的,而且鲁迅的思维跟通常人思维有很大不同,他往往有逆反的心理,大家都这样看,他偏那样看,他容易使人惊愕,所以不习惯,但又觉得是一种提醒,别开生面。鲁迅的文章都带有这样有意的逆反,他采取不合作的精神,这大概就是鲁迅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如果保留点历史感,放在特定的语境来讨论,就会发现鲁迅虽然很偏激、很尖锐,但还是有的放矢,而且只有鲁迅这样,才能更一针见血,深入骨子,打到痛处。所以我们读鲁迅,应该放到历史语境下,同时不要把鲁迅看成是在做国学论证,他在写杂文,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一种整体的认识。

我们现在这些颠覆鲁迅的人,往往用摘记法摘一些句子,抽掉历史感,不考虑语境,也不考虑鲁迅为什么采取一种逆反的思维,就抓到一些偏锋的话,把鲁迅看做一个非常不负责任、非常损、非常苛刻的老头,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鲁迅。

现在这些年,我们开始强调传统,认为鲁迅、“五四”造成了文化的断裂,说他们激进,搞“文化决定论”,因此中国这一百年这么坎坷。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你不能把文化大革命算到胡适、鲁迅那一代人身上。我们现在很多事都是“事后诸葛亮”,用后设的观念去想象历史、剪裁历史,这样是不公平的。

那些把鲁迅说成是对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和偏执狂,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鲁迅曾经说过“不要读中国书”。鲁迅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人家请他写书单,他就说了这么偏激的话呢?那是1925年,“五四”已经过去了,但“尊孔读经”回潮的现象非常厉害,当时是代表守旧的一种观念。鲁迅对当时复古的思潮是不以为然的,所以他不开那个书单,要冲破这种限制,要青年得到思想解放,所以针锋相对地提出“你们不要看中国书,要多看外国书。”这是一个历史背景,他是有针对性的,认为中国当时不是搞国学的时候,而是应该怎么开放,打破思想僵局,让中国文化走进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

另外鲁迅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国学论文,是杂文,他是谈自己的感觉,鲁迅指的中国书、外国书,是有象征意义的。鲁迅是读了太多旧书的人,那是他一种整体的感受。鲁迅永远在严厉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充满了这种麻木人心的“僵尸的乐观”,他是很反感的。这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整体感觉。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尊重人的,缺少活力的。我认为鲁迅的观点大致不差,我们传统文化里有非常优秀的一部分,但也有它的弊病,有不适应当代人的。{我想见到鲁迅}.

鲁迅为什么反感那些做法?那时传统还没有打破,现在我们不太感觉到中国传统那种束缚,现在每个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尚未被打破,它阻碍着社会的进步,所以鲁迅要冲破这个“铁屋子”,他认为当时中国是很闷的,就像一个用铁做的、没有窗户的屋子,里边的人都在闷头大睡,他要冲破这个禁锢,所以鲁迅只好采取断然的态度,大声的呐喊,甚至是矫枉过正。

鲁迅把所谓的中国书、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批判,他对传统文化的封建性、落后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想见到鲁迅 假如我见到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