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教师正确和家长沟通的案例分析 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董银花

一.案例描述:

吴庙顺是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且基础差,懒惰,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行为习惯也不够好,不承认自己的缺点,他成为了老师们眼里的“问题生”。

二.案例分析

在一次次的与吴庙顺的家长的联系,他们的态度都是挺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吴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每次都不完成作业,并且当老师问起原因,他总是理由充分,要不就是找不到了,要么就是忘家里了,从来不说自己没写。可是作业总是从他杂乱的课本里找到,空白的。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他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的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班里有事我先回班去了。等我回来时 ,他还是态度不对,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决定请他的爸爸过来,每次都是和他的妈妈打交道,他妈妈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我决定和他的爸爸好好交流一下。

三.沟通过程与策略

吴的爸爸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吴一听要请他的爸爸来,有点慌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正如吴的妈妈所说,吴在家还是比较怕爸爸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于是我联系到了他的爸爸,吴爸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吴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吴爸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单叙述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吴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吴的教育工作。他爸爸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吴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他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且对父母也是这样的态度。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吴爸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单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低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忍不住这火,就骂起来有时候干脆打”听得出来吴爸在教育他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

来吴爸补充道:“我每次说他时,他的外婆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小孩自小是外婆带大的,离外婆家又近,弄得我的火气就更大了”我终于明白了,吴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吴爸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上孩子,平时就是跟着外公外婆,老人家都很宠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在儿子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吴庙顺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列举了吴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吴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觉得这个学生还小,他并没有完全一无是处,还是有救的。他爸爸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吴爸爸提出关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吴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3、多看看吴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对问题会于事无补。

吴爸爸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吴叫了过来,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爸爸的谈话简短的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爸爸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爸爸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吴的面色也比较缓和了,但是还是不说话。

四.实施效果

至那以后我发现吴开始按时交作业了,看到我还不好意思的轻轻地问候:“老师好”,期末考试也由原来的二十几分提高到了57分,虽然还是没有及格,但是我还是在班里表扬了他,因为我相信只要他的态度端正了,成绩是会同步的

五.案例反思

我知道吴庙顺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能解决的,他现在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当然他自己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经过沟通,我了解了学生并不只是针对老师的,他在家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习惯,这样便于摆好自己的心态,理智的看待学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谈话,不止让我有所收获,希望对于吴庙顺和他的家人也能有所收获,家校合作,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的理解彼此。让孩子成长的更好些,让老师的教育工作更顺畅些,让家庭更加的和睦些!

篇二:《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德国学者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父母却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生今天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沟通目的:{教师正确和家长沟通的案例分析}.

王少龙是一个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刚入校时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记得一次广播操训练,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到位的进行着训练,但是我却发现王少龙满脸茫然,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似的懒得动弹,我赶紧走到他的身边进行提醒,并看着他做,同时用语言鼓励着他,但是他就是做不到位。至此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也总是表现出一种怠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成为了老师们眼里的“问题生”。

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王少龙的家长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王少龙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每次都不完成作业,并且当老师问起原因,他总是理由充分,要不忘带回家了,要么就是忘家里了,从来不说自己没写。可是作业总是从他桌堂里找到,空白的。哈!这孩子,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它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的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班里有事我先回班去了。等我回来时 他还是态度不对,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决定请他的父亲过来,每次都是和他的母亲打交道,他母亲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我决定和他的父亲好好交流一下。

沟通过程:

王少龙的父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王少龙一听要请他的父亲来,有点慌神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王少龙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父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于是我请他叫家长,王父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王少龙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王父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单叙述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

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王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王的教育工作。王父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王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王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而是有这样的习惯。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王父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单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闷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难免会对他大声地呵斥”听得出来王父在教育王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来王父补充道:“我每次教育王时他的姥爷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王的妈妈也过来阻拦,弄得我的火气就更大了”我终于明白了,王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的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王父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过来王,平时就是跟着姥爷,姥爷很溺爱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在王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王少龙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举了一个王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并列举了王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王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王父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王父提出关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王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3、多看王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对问题会于事无补。

王父是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王叫过来吧,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王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父亲的谈话简短的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父亲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父亲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王的面色也比较缓和了,但是还是不说话。

案例反思:

我知道王少龙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能解决的,他现在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当然王少龙自己的努力也是至关重

要的。但是经过沟通,我了解了学生并不只是针对老师的,他在家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习惯,这样便于摆好自己的心态,理智的看待学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谈话,不止让我有所收获,希望对于王父和王也能有所收获,真希望每次谈话都能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的理解彼此。

篇三:《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德国学者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父母却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生今天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沟通目的:

唐嘉俊是一个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刚入校时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记得一次广播操训练,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到位的进行着训练,但是我却发现唐嘉俊满脸茫然,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似的懒得动弹,我赶紧走到他的身边进行提醒,并看着他做,同时用语言鼓励着他,但是他就是做不到位。至此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也总是表现出一种怠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成为了老师们眼里的“问题生”。

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唐嘉俊的家长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唐嘉俊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每次都不完成作业,并且当老师问起原因,他总是理由充分,要不忘带回家了,要么就是忘家里了,从来不说自己没写。可是作业总是从他桌堂里找到,空白的。哈!这孩子,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它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的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班里有事我先回班去了。等我回来时 他还是态度不对,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决定请他的父亲过来,每次都是和他的母亲打交道,他母亲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我决定和他的父亲好好交流一下。

沟通过程:

唐嘉俊的父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唐嘉俊一听要请他的父亲来,有点慌神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唐嘉俊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父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于是我请他叫家长,唐父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唐嘉俊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唐父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

单叙述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唐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唐的教育工作。唐父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唐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唐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而是有这样的习惯。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唐父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单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闷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难免会对他大声地呵斥”听得出来唐父在教育唐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来唐父补充道:“我每次教育唐时他的姥爷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唐的妈妈也过来阻拦,弄得我的火气就更大了”我终于明白了,唐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的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唐父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过来唐,平时就是跟着姥爷,姥爷很溺爱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在唐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唐嘉俊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举了一个唐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并列举了唐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唐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唐父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唐父提出关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唐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3、多看唐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对问题会于事无补。

唐父是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唐叫过来吧,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唐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父亲的谈话简短的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父亲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父亲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唐的面色也比较缓和了,但是还是不说话。

{教师正确和家长沟通的案例分析}.

案例反思:

我知道唐嘉俊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能解决的,他现在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当然唐嘉俊自己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经过沟通,我了解了学生并不只是针对老师的,他在家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习惯,这样便于摆好自己的心态,理智的看待学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谈话,不止让我有所收获,希望对于唐父和唐也能有所收获,真希望每次谈话都能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的理解彼此。

篇四:《浅谈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论文 案例》

浅谈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很优秀,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出色。当老师和家长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时候,一定会事半功倍的。下面谈谈与家长进行沟通应注意的几点

首先、“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实,很多学困生的家长,因为家长间的互相联系,在他们的内心,也有一种因为子女读书成绩差这个问题而感到自卑的因素。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一年级时所有接送的家长在门口窝成一团,互相间议论学校发生的事。而到了三四年级,有部分学困生的家长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整天听着别人的家长议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当问到自己的孩子时,他说不出口,所以避而远之。而往往这样的家长,他很不愿意和学校老师做沟通工作,甚至有部分家长会因此而觉得老师对他们也有偏见。像这样的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多主动去表扬他们的孩子。切忌见面就告状。

其次、“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家访。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当然,家访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亲自走访外,平时也可以采用电话沟通,联系本沟通,约谈等形式。

第三,营造宽松的气氛,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教师合作。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时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所以,当班上的孩子有一点进步时,我就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他, 或是打个电话给家长、或是发条短信、或是在家作联系本上、让家长签名的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孩子进步的消息,老师把喜讯带给家长,家长就希望老师多跟他联系,甚至还会主动地跟老师联系呢!

当学生在犯了错误要求家长到校时,我使家长能理智地和我一起解决问题。这时,我做到:家长来校后,我不当着他的面训斥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教师正确和家长沟通的案例分析}.

第四、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案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影响深远的。但是很多父母却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多的不俩个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就说我们班的闵国祥吧,他是一个留级生,按理说上过一年级了知道应该好好学习,可是他的表现却令我大吃一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不会学习,作业也从来都不认真完成甚至有时都不做,到学期末直接就不写作业并且找尽各种理由和借口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成了名副其实的“两头骗”。由于不学习成绩是一落千丈,他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生。

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他的家长态度都很诚恳,希望老师在学校严加管教,自己在家里也严格要求,监督他认真写作业、认真读书。但是每次谈完后收效甚微,仍然是作业不写,学习上丝毫没有进步。他也变的越来越懒惰直接不学习,考试竟然0分。看到他的学习毫无起色,我非常着急,决定要跟他父亲好好交流交流。于是对闵国祥说:“把你父亲叫到学校来,我有些事情要跟他谈谈。”

闵国祥的父亲还是非常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到了下午上课果然来到了学校,我吧闵国祥在校学习的情况向他做了详细的说明,他的父亲听了以后

说:“我也知道我们家的闵国祥学习不好,在家里我就发现写了生字后你在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读课文只能是顺口溜,知识不往脑袋里装。有时候我看着非常生气就动手狠狠打了一顿,可是打完后他还是老样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也没有悔改之意。“我听了之后就问:“你经常督促孩子学习吗?”“我 有时间了就管管,看到他不好好学习,我 就收拾他。可是效果却不明显,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管教他了。听了他爸爸的话后,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学习越来越差,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他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问题。他的父亲忙就没有时间管孩子,而母亲有宠爱自己的孩子,不识字也不管孩子的学习。

我当即就劝孩子的父亲: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其实闵国祥身上也有许多优点,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我海华丝很喜欢用他的,并没有放弃他。闵国祥的父亲听了后面色有些和缓,连声说:“谢谢你老师.”这时我就对闵国祥的父亲提了些建议:对孩子要有十足的耐心和爱心,不要老是动不动就打孩子,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你要及时鼓励表扬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不管自己有多忙,每一天都要抽出时间监督孩子学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着急,慢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发现了问题后一定要及时给孩子指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缺点。

其实我知道闵国祥的问题并不是一两次的谈话就能解决的,他现在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闵国祥自己的努力是最重要的。经过与家长沟通交流我知道了闵国祥在家也是不认真学习,有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于是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智的对待他,经常在课下帮助他。经过自己和家长的长时间努力,闵国祥态度稍有转变,能在课上写作业了,但是他还是不认真学习。我真希望自己的每次谈话都能温暖人心,让孩子、家长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篇五:《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案例(1)》

家校合作才能产生共鸣

随州市唐县镇是湖北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大镇,总人口有八万多人,属农村地区。我校虽说现在的校名还是叫唐县镇第三中学,但是近年由于学生人数的大幅减少,原有的初中生都转入镇一二中,我校现在只设两个年级,招收全镇五六年级学生。虽说是个大镇,但却并不富裕,多数是农村孩子。有很多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面打工,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姥爷照看。我们学校称这样的孩子为留守生。对留守生的教育是历年来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事。{教师正确和家长沟通的案例分析}.

我班就有这么一位女生陈思(非真实姓名),独生女,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在家照顾。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倔强,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老师批评她时,她总是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有时还和老师顶嘴。后来,我问了她的奶奶,没想到她的奶奶说:她的爸妈都管不住她,我也没办法,都怪原来太宠她了!我又电话与他的爸妈取得了联系,电话中,父母也表现出无可奈何。最后还说:全靠你们老师了!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农村,有些家长没有多少的文化,也不知怎么教育孩子,对孩子过分的宠爱,百依百顺。等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时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更加的判逆。一般时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而小时候受到溺爱的孩子表现更甚,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陈思就是如此。她的家庭条件较好,一个孩子,父母亲外出打工,平时直接把生活费寄回来给她。多少钱,

由她自己说了算,从不敢少给一个子。所以在其他同学面前就产生了大气心理,长此以往,逆反心理就特别强。而且他的家长长期打工不在家,所以没时间管孩子。过年过节时因为难得见面,也比较宠孩子。使得小孩子养成了娇惯的性格。

本来老师和家长的愿望相同,但由于认识水平、教育方式不一样,又往往造成教师与家长很难沟通。可以说,家长沟通问题是解决学生教育的前提。我们作为教师,面对现实,无法回避,只好研究对策。

第一步就要找到与家长沟通的共同话题,这就是关心学生发展,让家长从情感上接纳你。我就经常在QQ上与家长聊天,向她们介绍学生的真实现状,分析学生良好的发展前景,让家长看到子女的希望。从情感上打动家长,形成一个融洽的对话氛围,是与家长沟通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要矫正家长教育的一些不正确做法。让家长树立对学生的正确看法,平时要多加询问,不仅仅是金钱的支持,更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多加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要对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千万别对孩子失去信心,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的那里,告诉他们,家长与老师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才能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

第三步在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生活计划。让家长明白,怎样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要爱但不要溺爱。之后这位孩子们的母亲答应回家亲自在家陪孩子学习并经常监督{教师正确和家长沟通的案例分析}.

她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孩子慢慢意识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学习也认真起来。由于有了家长和老师的配合,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合作的关系,有时我们老师不仅要教育孩子,还要“教育”家长,要纠正家长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放任自流不怎么关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有的家长脾气暴躁,恨不得一棒子就把自己的孩子打成一个优生;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太过溺爱这一切都不是光凭教师个人的努力就能解决的,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教师要充分与家长沟通,协调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让学生在家校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篇六:《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以诚相待 从心开始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蓝山县三蓝学校 陈张连

德国学者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父母却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生今天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沟通目的:

王少龙是一个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刚入校时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记得一次广播操训练,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到位的进行着训练,但是我却发现王少龙满脸茫然,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似的懒得动弹,我赶紧走到他的身边进行提醒,并看着他做,同时用语言鼓励着他,但是他就是做不到位。至此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也总是表现出一种怠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成为了老师们眼里的“问题生”。

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王少龙的家长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王少龙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每次都不完成作业,并且当老师问起原因,他总是理由充分,要不忘带回家了,要么就是忘家里了,从来不说自己没写。可是作业总是从他桌堂里找到,空白的。哈!这孩子,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它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的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班里有事我先回班去了。等我回来时 他还是态度不对,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决定请他的父亲过来,每次都是和他的母亲打交道,他母亲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我决定和他的父亲好好交流一下。

沟通过程:

王少龙的父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王少龙一听要请他的父亲来,有点慌神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王少龙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父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于是我请他叫家长,王父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王少龙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王父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

单叙述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王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王的教育工作。王父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王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王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而是有这样的习惯。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王父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单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闷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难免会对他大声地呵斥”听得出来王父在教育王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来王父补充道:“我每次教育王时他的姥爷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王的妈妈也过来阻拦,弄得我的火气就更大了”我终于明白了,王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的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王父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过来王,平时就是跟着姥爷,姥爷很溺爱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在王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王少龙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举了一个王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并列举了王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王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王父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王父提出关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王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3、多看王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对问题会于事无补。

王父是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王叫过来吧,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王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父亲的谈话简短的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父亲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父亲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王的面色也比较缓和了,但是还是不说话。

案例反思:

我知道王少龙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能解决的,他现在的行为习惯是长

期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当然王少龙自己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经过沟通,我了解了学生并不只是针对老师的,他在家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习惯,这样便于摆好自己的心态,理智的看待学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谈话,不止让我有所收获,希望对于王父和王也能有所收获,真希望每次谈话都能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的理解彼此。

篇七:《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1]》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德国学者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父母却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生今天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沟通目的:

王少龙是一个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刚入校时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记得一次广播操训练,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到位的进行着训练,但是我却发现王少龙满脸茫然,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似的懒得动弹,我赶紧走到他的身边进行提醒,并看着他做,同时用语言鼓励着他,但是他就是做不到位。至此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也总是表现出一种怠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成为了老师们眼里的“问题生”。

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王少龙的家长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王少龙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每次都不完成作业,并且当老师问起原因,他总是理由充分,要不忘带回家了,要么就是忘家里了,从来不说自己没写。可是作业总是从他桌堂里找到,空白的。哈!这孩子,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它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的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班里有事我先回班去了。等我回来时 他还是态度不对,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决定请他的父亲过来,每次都是和他的母亲打交道,他母亲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我决定和他的父亲好好交流一下。

沟通过程:

王少龙的父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王少龙一听要请他的父亲来,有点慌神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王少龙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父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于是我请他叫家长,王父到了以后,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教师正确和家长沟通的案例分析 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