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明信片古文 明信片模板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书信、电子邮件、贺卡、明信片的写作》

书信、电子邮件、贺卡、明信片的写作

有人戏言:“这是一个‘言而无信’的时代”。较之写信,大学生们更倾向于短信联系、网上聊天。“有事短信联系”、“加我QQ(MSN),我们上网聊”成为了大学生们的时髦语,这就造成了不少大学生不会写信的尴尬局面。古往今来,许许多多平凡的家书、贺卡、明信片,无不寄寓着写信人丰富的感情世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和民情和民俗,同时也寄托着父母长辈的殷切希望和思念,或游子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往情深,或是一段时代文化的反映,或是一个历史事件的凭证。因此,但凡一封好的家书、贺卡、明信片,它往往集文学、书法、美学、伦理、礼仪、邮政、装帧、纸张等文化于一体,极具收藏价值和阅读欣赏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的瑰宝。

一、书信

(一)书信的概念与分类

书信又称信、信函、信件、信札等,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书信是人们互通情况、交流思想、商量事情的一种应用文。从书信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⒈一般书信。一般书信是指同事之间,亲友之间来往的私人书信。⒉专用书信。专用书信就是具有专门用途的书信。专用书信,一般内容单一,格式固定。专用书信种类较多,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咨询信、推荐信、求职信、公开信、邀请信等;从公私角度分,可以分为公函与私函;从内容角度分,可以分为祝贺慰问类、请托邀约类、表扬感谢类、聘请辞却类、推荐介绍类、事务往来类、联络汇报类、交际应酬类等;从写作形式分,有笺函、邮简、明信片等;从投递方式分,有平信、快信、挂号信等。

(二)书信的作用

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同时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往来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其应用成本越来越低廉,书信文化的固有地位正面临威胁。但是,由于书信所寄托的人类情感,永远不可能被其他任何通信方式替代,所以,书信文化也必将伴随人类社会走向未来。书信能够成为文化的基础,除了在通信中保存下来的文字信息,承载这些文字信息的载体,也是书信文化的产物。书信,经过千百年来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固定的格式、专用的词汇、洗练的文风。精美的书信,本身就是具有鉴赏价值的作品。比较世界,我国的书信文化,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独特的样式,最显著的是格式、敬语和文风等。书信文化,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值得继承和继续光大。书信文化,千百年延续至今,早已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血脉,也为人类文明积聚了宝贵财富,是最值得继承与发扬的传统文化之一。

(三)例文

一封来自抗震救灾前线的家书

希希:

你好!

妈妈和你分开已经有10余天了,这也许是我们母女分离时间最长的一次了。来源:你是不是有些想念妈妈了?请原谅妈妈不能每天都给你打电话,因为这里危重的伤员来的很多很多,每一分每一秒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讲都非常重要,时间就是生命呀!现在像妈妈一样的叔叔阿姨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

听爸爸说,你真的长大了,真的明白了许多道理,已经懂得“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含义了。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还给灾区的小朋友捐了许多文具和书是吗?妈妈很高兴你能那么做,那些灾区的小朋友真的很惨,他们有的身患重疾,有的家园被毁,有的骨肉分离,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啊!妈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工作,这是救治伤员的第一道屏障,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在尽十二分的力量来抢救每一位伤员。妈妈在这里工作虽然有些累,但是我很自豪,能够为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到自豪。女儿,你是不是也为有这样一个妈妈而骄傲呢?!

另外,我还要告诉你在5月24日那天,温家宝温爷爷来华西医院看望受灾的群众和医护人员,温爷爷还和妈妈亲切握手了呢!温爷爷对我们说:“救死扶伤是你们的天职,你们无论如何都要竭尽全力,挽救每一条生命。”当时我们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表示请总理放心,我们会尽心尽力的,场面真是感人呀!

这里虽然总是有余震但你不用担心,告诉老师们也不要为妈妈担心,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应急自救的本领了。快要到“六一”了可能妈妈不能陪你一起过这个儿童节了,但我相信我的女儿长大了,会理解妈妈的对吗?!你也会大声呐喊:“中国加油!四川加油!妈妈加油!”对吗?快要考试了吧?你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你看看灾区的小朋友吧!他们是多么的盼望重返校园呀!

想对你说的话有万语千言,就先写这些吧!代我问学校的老师好,感谢他们在这段时间对你的照顾,谢谢!

爱你的妈妈

2008年5月27日于成都华西医院

选自(天中新闻网

(四)写作要领

⒈书信的构成

信由笺文及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一般书信由信封和信瓤两部分组成。信封是显示于外的东西,信瓤则是信的正文。

⒉书信的写作规范

⑴信封的书写格式

信封分为竖式信封与横式信封两种。现在所通用的则是横式信封。

信封上应准确填写下列内容:

邮政编码。中国国内,除台湾省外,已经开始使用统一的邮政编码。目前的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书写邮政编码时要注意,信封正面左上方空格内应填写收信人所在地邮政编码,而右下方的空格则是发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收信人的详细地址。寄往城市家庭的,要具体写上收信人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城区、路、街(弄)和门牌号码,如果是高层建筑,还应写上室号。寄往农村家庭的,则要写出省、县、乡、村甚至街。寄往收信人工作单位的,不仅要写上收信人详细地址,还应写明单位全称和具体部门。

收信人姓名。姓名要写完,不能省略。应注意的是,信封上不要使用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属称谓,这是因为信封主要是给投递员看的,如写上“×××伯父收”、“××爷爷收”等就有可能引起投递员的不悦。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必须写在信封上,因为当由于某种原因这封信不能寄达收信人时,邮局必须以此点信息退还所寄信件。

上述情况,主要针对邮政信件。如是托人捎带的信件,则应该在信封上方偏左的地方,视具体情况,写上“请交”、“面交”、“烦交”等字样。如捎信人熟悉收信人的地址,则不必写出收信人的地址。写信人的地址一般也省略,只写“××托”、“×××拜托”即可。有时,为了表示对捎信人的尊重与信任,或信件的内容一般,不涉及公私秘密者,信封以不封口为好。

⑵信瓤的书写格式

信瓤是书信的内页,一般分为开头、正文、结尾、署名、附信等几部分。

①开头。开头写收信人的称呼,要单独成行,顶格书写,表示尊重和礼貌。称呼之后加上冒号,以示领起下文。平时对收信人如何称呼,信上也如何称呼。写给长辈的,按长辈称呼,如“祖父”、“伯父”、“伯母”等;写给平辈的,比自己年长的称“哥哥”、“姐姐”等,比自己年幼的,称“弟弟”、“妹妹”等,也可以直接称呼名字;写给晚辈的,可以直接写名字。

②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寄信人要向收信人询问、回答,叙述的内容,都在这里表述。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顶格。根据内容可适当分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单独成行,空两格写起。向收信人表示问候。另起一段,空两格写起。说明何时收到对方来信,表示谢意;或者询问对方情况,表示关怀。总之,应首先谈对方的事情。谈自己的事情。每一件事都要分段写,使对方一目了然。回答对方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可写有何希望、要求或希望再联系的事项。

③结尾。一般是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普通的信多用“祝你健康”、“此致”、“敬礼”之类的祝颂语。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词。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在写完正文之后,紧接着写“此致”,另起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安好”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④署名。是书信的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朋友的,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妹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名字后边,或在名字的下一行右下方,写上发信的年、月、日,以便于收信人查考。

⑤附言。有四种情况:附告详细地址。初次通信或写信人的地址有变动,应把通讯处或详细地址通知对方;托带问候的话。如“请代问××好”。有的是别人托写信人代向收信人问候,如“姐姐附笔问安”;附件说明。信中附有照片、票据等,要加以说明;附加的话。信写完以后,发现还有内容要补充,可以加在后面。为醒目起见,常见“另”、“又”或“还有”开头。或先写附加内容,最后注明“又及”或“某某(写信人的名字)又及”作为结束。

⒊书信用语。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如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五)书信写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次同对方通信时,在信笺文尾要详细、准确地写上自己的地址。邮政编码甚至电话号码,以便对方回信或回电联系。写信用语要尽量口语化,也要尽量用纯净、规范和文明礼貌的词,表达意思要一清二楚。写信时既要细心,又要抓住重点。写信时无论是信笺还是信封上都不能用红笔,因为用红笔写信通常被认为是绝交信,所以一般用黑蓝颜色的毛笔、钢笔来写,不能用铅笔及其他容易涂抹的比种。信笺、信封上的笔迹要工整、清晰,标点符号要准确。字体以正楷为佳。

真诚。真诚是书信写作成功的关键。情真意切,是喜事、愉快的事,要表达出幸福之情;是不幸的事,要流露出伤心和哀痛;是请教、求助,就要有礼貌,写出内心的真诚。不要言

不由衷。写作的内容实在可信才能促进双方的了解与合作,增进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交往。

得体。书信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非常讲究的一点就是规范。不仅称呼、署名等要与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关系等形式素要相配,而且在行文中,字里行间的语气、措辞都要适当。在书信中,不论是称谓或其他用语,普遍采用敬称和谦词。对人恭敬礼貌,述己则虚怀谦抑,处处贯穿着谦恭,体现着尊老爱幼,行辈分明,礼尚往来的礼节。

准确。书信的目的性很强,除了言之有物,把事情说清楚外,还得注意表达上的准确。书信是白纸黑字的东西,遣词用句不当,往往容易产生歧义,导致一些与写信人原意相悖的结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涉及重要问题的书信,更应字斟句酌。

简洁。一般而言,书信不是鸿篇巨制,不是作长篇大论,语言应尽量简炼,切忌冗长、罗嗦,让对方读了半天还不得要领。即使是情书,也不例外,免得让对方产生厌烦情绪。

清楚。文字力求整洁、工整、清楚,字亦切不可过于潦草,若有重大修改,最好是誊清,这是对收信人应有的礼貌。不仅让人看懂,而且让人看着心情愉快、舒服,给收信人以诚实、顺畅、亲切、真挚、优雅之感。

总之,书信的语言书信虽然是一种个人性很强的应用文,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合乎礼仪规范。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

(六)病文分析:

病文:

爸、妈,您们好!

一晃已过了半个学期了。这星期期中考三门(外语下星期、大下星期考),已考了两门,下午考的是现代文学史,我花了些功夫,谁知考题是写篇论文,有关一篇没教过的文章的,于是我白复习了。明天考中革史,老师没说开卷还是闭卷,弄得人心慌慌。

家教因那家小孩星期六整日都要上课,改成星期六晚上,只做两小时。这样一来,月收入只有40元了,本想再找一份,想到爸的“坚决停止家教”,也只好作罢。

我有一件事,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告诉你们:我谈恋爱了。这事,我之所以告诉你们,主要觉得不该瞒你们,否则愧对你们对我的好!而且,妈曾说给:“有男朋友早点说,别到不可分了才来说。”那人就是我提到过的:华××,我俩的关系明朗化是在上星期六晚(4月10晚)。在此之前,我感觉出了他对我有意思,我也觉得我俩的关系不像普通朋友那样简单,但我俩都在别人问起时不承认。

也不知从何说起好,先说说这个人吧。外貌上:怎么说呢?情人眼里出西施,我觉得他属清秀但绝非英俊一类的,他个子不高,不会到1.70米。才气上:这可说是他的优点,他兴趣广泛,书法很棒,文学上也可以,体育样样都会,且水平都不错。他的成绩我不大清楚,

篇二:《走近古诗文,畅享经典美》

走近古诗文,畅享经典美

——古诗文课堂教学浅析

如皋市城南初中 陶久江

中华古诗文历经几千年的积淀,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让一代代炎黄子孙徜徉其中,领略了她的风姿绰约。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语言文字训练最丰厚的载体。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古典诗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激情诵诗、领略诗韵、再现诗境、积累背诗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汉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一、激情诵读,感受节奏美。

古诗词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课堂上,老师要提炼讲解内容,控制自身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多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处理好朗读情感,通过反复的读,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逐步培养语感,感悟诗的韵律美,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开始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兴趣盎然,“老师觉得你们已非常地想读了,那就大声朗读吧!”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自由读起来。然后指名读,适时评价,给予鼓励。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简介苏东坡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听了介绍,再去读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初步理解诗文大意之后,指导学生轻声诵读,慢慢品赏,体验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感悟了诗文的意境;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把握作者思想情感之后,再组织学生欣赏入境诵读;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苏轼,在如此美妙的月色下,你与朋友产生怎样的情感共鸣呢?让我们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表达出来吧!”。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纷纷随乐而诵,

甚是沉

醉。通过激情吟诵诗文,学生不仅感受到汉语的音律美、诗文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丰富了语言积累,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了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领略韵味,揣摩音韵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生动形象,诗人往往秉持“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在语言上千锤百炼,追求艺术境界。甚至“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如大家熟知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古诗一字千金,韵味无穷。教学中,我抓住古诗文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领略语言的魅力。如教学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我抓住“揽”字,引导学生给它换词,学生换上“托”、“抱”等相近动词,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体会“揽”的恢宏气势,揣摩语言的准确性。教学《望岳》,引导学生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揣摩语言的丰富性,并品味五言、七言的语速、语气和韵味,揣摩古诗词的音韵美。

三、再现画面,体味意境美。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本身又往往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因此在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可逐步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凭借想象中的画面再现情境。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而且在想象中还能让学生体味到古诗文语言的美,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水调歌头》时,学生熟读之后,各小组互相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并谈谈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最终感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种境界是何等的开阔。

四、精读诗文,提升语言美。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净化人的心灵,积淀文化底蕴。

1、课内多形式引导巧记妙背

(1)课堂表演背。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想象入境背。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或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创设情境背。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4)娱乐游戏背。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熟记的速度,可以引导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

(5)诵读竞赛背。诵读与竞赛相互交融在一起,各班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利用班队课,定期举行诵读会。

2、课外拓展广泛阅读记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这“海洋”辽阔无边。要在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宽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那么学习的空间更是会无限地扩大。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杜甫的《春夜喜雨》,“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歌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孩子们在古诗文的海洋里遨游,一定能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将古老的文化一览无遗。

五、仿写诗文,促进语言美{明信片古文}.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诗文后,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诵读的古诗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和言谈中,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春天即将来临,请寻找有关春的诗句,开一个“咏春诗会”;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举行诗歌朗诵汇报会,准备那些与“月”有关的诗文,到时来个“赏月吟诗”大比拼;毕业时,收集相关的送别诗,让同学间的友情与诗人笔下的友情相得益彰,通过诵读产生共鸣。又如,节假日到了,我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去远足、去旅游,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作文。学生交上的作文丰富多彩,很多都能恰当地引用诗句,使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有位同学在游泰山之后,写的作文中,就恰当地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收到了言有限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在作文评改时,我针对学生的作文情况,在需要加以引用古诗文的地方给予特别指点。讲评时,对于引用贴切的学生,大加赞扬。另外,在平时的言谈中,我从自身做起,尽量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引用学生能懂的诗句。这样,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魅力。

六、抄写诗文,欣赏形体美

古代诗人流传下来的古诗,或题写在石碑、墙壁,或裱成字画,都是让人欣赏的书法杰作。所以,在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用规范汉字抄写,指导他们欣赏汉字书法的魅力。我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古诗或题写在书本扉页、扇面、书签、明信片上,或裱成字画贴在床头、书桌。学生在积累诗文的同时,还能欣赏到诗文书法的美。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教学实践,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品味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圆月、春节的鞭炮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心里装满了秦汉文章和唐宋诗词元曲,不仅语文功底厚实了,思想视野开阔了,就连谈吐举止,气质作派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走进实验班,教室古趣古韵迎面而来,学生古风古曲出口成章。古诗文语言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传承祖国文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走近古诗文,畅享经典美

——古诗文课堂教学浅析

中华古诗文历经几千年的积淀,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让一代代炎黄子孙徜徉其中,领略了她的风姿绰约。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语言文字训练最丰厚的载体。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古典诗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激情诵诗、领略诗韵、再现诗境、积累背诗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汉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一、激情诵读,感受节奏美。

古诗词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课堂上,老师要提炼讲解内容,控制自身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多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处理好朗读情感,通过反复的读,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逐步培养语感,感悟诗的韵律美,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开始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兴趣盎然,“老师觉得你们已非常地想读了,那就大声朗读吧!”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自由读起来。然后指名读,适时评价,给予鼓励。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简介苏东坡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听了介绍,再去读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初步理解诗文大意之后,指导学生轻声诵读,慢慢品赏,体验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感悟了诗文的意境;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把握作者思想情感之后,再组织学生欣赏入境诵读;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苏轼,在如此美妙的月色下,你与朋友产生怎样的情感共鸣呢?让我们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表达出来吧!”。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

醉。通过激情吟诵诗文,学生不仅感受到汉语的音律美、诗文意境的美、形象的

篇三:《20年字形集锦》

20年高考字形题汇编(100题)

湖南永州一中 刘小忠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

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

其位谋其政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

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

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

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

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鹜远

C.哂笑 自诩 告罄 倍道兼程 D.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以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6.(2008湖南卷)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面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C.他的散文和小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笔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听到带有浓郁山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

思索

C.斑斓 法码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弛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

心动

8.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媒 难以起齿 自诩(yǔ) 闭目塞(s)听

B.芯片 钩玄题要 豢(juàn)养 车载(zài)斗量

C.转轨 众口铄金 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

D.幅射 赋于重任 补给(jǐ) 便(biàn)宜行事

9.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淤积 绿菌场 娇健 独占鳌头 B.联结 抠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C.融资 殊不知 传诵 委曲求全 D.繁衍 冠名权 坚韧 磬竹难书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隐秘 黯然失色 独挡一面 化干戈为玉帛 B.涵养 合盘托出 惺惺相惜 反其

道而行之

C.鼓噪 出神入化 难辞其咎 不登大雅之堂 D.膨涨 抑扬顿挫 不绝如缕 如坠{明信片古文}.

五里雾中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肆业 优哉游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对薄公堂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靡一时 门可落雀 痉挛 部署 B.推心置腹 各行其是 对弈 九州

C.出奇制胜 一枕黄粱 松弛 朗颂 D.一如既往 真知灼见 锻练 蛰伏

1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籍贯 筹划 家具 百废待新 B.翔实 瞭望 暴燥 斐然成章

C.肖像 赢弱 修葺 一愁莫展 D.迁徙 戳穿 针砭 如愿以尝

14.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赠予 授予 予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予共

C.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 毫发 毫无二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荫庇 频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磋商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珠联璧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桑 笑靥 秣马厉兵 篷荜生辉 B.脉搏 涣散 耳濡目染 汗流夹背

C.喝彩 炽热 哀声叹气 恼羞成怒 D.副刊 伫立 青出于兰 察言观色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粹 矍烁 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 B.部署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赋与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1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明信片古文 明信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