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海洋世界 图片+文字》
海洋世界、天目湖砂锅鱼头、状元阁
篇二:《海底世界 文本解读》
13 海底世界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类的说明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资源,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说明文的接触比较少。让他们初步了解说明文在写作上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首先,说明文的语言表述很精确。无论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还是在词语的运用上,作者都力求做到准确、到位。
其次,说明文常常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观点。其中,作者选用哪些材料,从哪几个方面选取材料,对选择的材料怎么进行描述,也是很讲究的。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设问句。作者以问句总领全文,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暗示了这篇课文将是一篇介绍“大海深处是这样的”说明文。)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作者用两句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介绍了大海深处的第一个特点——宁静。其中“依然”一词起强调的作用,强调即便海面波涛澎湃,海底跟以往一样宁静。“也”字起转折作用,说明“即使”是最大的风浪,对海底的影响依然很小。)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作者用表示转折关系的两句话,介绍了海底深处的第二个特点——黑暗。乍一看,似乎矛盾。既然“全黑”,怎么会有“闪烁”的光点?其实指代不同:海底深处是黑暗一片,但有些游动着的鱼是有发光器官的。作者将“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置后,目的也是强调。强调了黑暗的海底世界是有光亮的,宁静的海底世界是有动静的。奇异啊!)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设问句的出现不显突兀,因为有了上文游动的深水鱼作铺垫。同时,设问句的出现又以其概括的形式巧妙地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了开启。)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窃窃私语”用得极妙!既呼应了前一句的“一点儿声音”,突出了声音极其细小;又与下一句的“水中听音器”相关联;更是写出了海底动物的发声情况。)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
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hān)。(不同的海底动物声音的举例。象声词的使用是以示现的修辞手法呈现的,作者以读者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介绍了读者并不了解的海底动物的发声情况。)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同一海底动物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其变化的产生与其生活环境、生活状态有关。奇异啊!)
海里的动物,人们已经知道的大约有3万种。(作者的表达极其关注用词的准确性。“已经知道”说明有据可查,“大约”说明数据的统计不能给精确的数字。即便是不确定的数字,也必须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就符合说明文的特点。)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作者将以概括与具体的段式来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这里,句号起到了冒号的说明作用,但为什么用句号呢?因为作者将在下文对各种动物的活动方法作比较具体的介绍。)海参【shēn】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前进。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又是一组举例。关注这些例子,发现作者的选择是别具匠心的:慢的、快的、凭借自身条件的和借助它力前进的,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例子突出了“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不能忽略的是,这些不同的活动方式又都和这个动物的自身条件相关联。)
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介绍了海底有着不同的地貌,真是“景色奇异”啊!又是一个“也”,这里叠用“有”,强调并列,说明物产丰富。)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植物不仅种类多,且颜色各异,真是“景色奇异”啊!与上一句一样说明“多”,但用了不同的句式。)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又一次出现了举例,作者还是选取了最典型的两个,并通过“最小”“最大”“最长”等词给予一个极限。这些“最小”“最大”和“最长”的都在海底,真是“物产丰富”啊!)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蕴藏”和“储藏”的比较应予以关注。)
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句。既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点,又回应了开头。因为有了前文的具体介绍,所以“真是”一词的使用,不仅仅是
情感的一种抒发,更是为了凸现说明文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澎 湃 宁 烁 窃 肌 峡 胞 蕴 储
阅读芳草地
1. 预习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宁静”、“窃窃私语”的意思。
2.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
词句活动室
1.照样子,写一写。
例:蜜蜂 (嗡嗡)
小狗 ( ) 小鸟 ( ) ( )
2.从课文里找到有关内容,并填入下面的卡片中。
语言直播厅
你对哪一种海洋生物最有兴趣?可以搜集一些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同学介绍。
篇三:《海底世界教材理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看到一篇文章,我首先是一个读者,我会去体会作者的感受,领悟在字里行间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意。《海底世界》作为一篇经典的课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它曾经被选入的语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的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的第五册,苏教版的第六册,甚至还飘洋过海,走进了新加坡的教材体系,这也许是当初的作者所始料未及的吧。《海底世界》是一篇介绍海底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能够发现这样一篇好文章,带领大家学习这样的好文章,也确实是三生有幸了。所以,在对教材进行解析时,我们还要做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面对文本,我更要成为编者,看到这样一篇历久弥新的文章,把它选入我们的教材,必然有它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文质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结构相似,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教材。长春版语文教材编排以主题式明线结构,“三维”结合的暗线结构,追求精品文质,注重语文积累。中年段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而在本册教材中又进一步提出来.学习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所以,面对这样一篇几代教育者传承下来的文章,我还应像贾岛写诗一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因为面对文本,最根本的我还是一名教者,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如何通过我的教授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呢,这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内容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
2.基本阅读技能目标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3.高级智慧技能(或策略)目标懂得阅读一般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按自己的阅读要求,有详有略的阅读说明性应用文,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
4.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也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录像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
②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独立学习第四自然段的迁移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说明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的阅读方式。
②对于长句的教学采用了“读范句——照句式写分句——连起来变长句”的训练方式。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段练习,实现学写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通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后五句是围绕第一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来写的。然后再请同学们围绕“保持卫生,大家各有各的办法。”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其实,面对文本,我们还会产生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寂寞,因为,即使是面对一篇文章,也会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面对文本,我还应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审视,去理解文章。在课堂上做到有备无患。
学生的起点能力指他们在学习新课时,他们带到新学习任务中决定新学习任务成败或快慢的原有知识、技能和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海底世界》前,他们已经学会通过查字典,自学生新词(包括熟练的利用拼音符号正音)。这种原有的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方面的准备,属于支持性条件。它们决定新的学习的快慢。三年级学生到过水族馆,见到过海洋中的物植物。这些原有知识对于学习新技能来说,也是支持性条件,同样也是决定新的学习的快慢。《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共500余字。学生见到该课文,发现生字新词很少。学生已经掌握的字词这一起点能力则是新课文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决定新学习的成败。因为不掌握字词便不能学习句子、更不能学习段和篇,所以分析学生的起点应着重分析这些语文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必要前提条件。
另外,还可以结合课后题,让孩子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海底世界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适当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海底世界》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2、3、4、5自然段针对这一问题,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提出“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人以一个整体的印象。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如第2自然段,先讲海底是宁静的,再提出问题:“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然后回答:“也不是。”并且运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反映出海底的奇异。所以说,教材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语言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海是很陌生了,教学中若只让学生借助书中的文字,就在脑海中形成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景象是有难度的。因此课堂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海底世界的录像,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在感观上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
篇四:《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继续巩固理解本课词语,重点理解“巴”、“富含”等词语。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海底世界》。谁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波浪汹涌 宁静 蜜蜂 窃窃私语
伸缩爬行 肌肉 攻击 长途旅行
景色奇异 海藻 遇到 物产丰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的认识了海底世界是一个暗中有光的世界。当海面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生:暗中有光(板书)
师:想不想到这样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呢?
生齐声:想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步入海底世界。(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
3、师:我们参看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 )
好美啊!我还没有参观够呢!没关系,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文字中的海底世界同样让你留连忘返。
二、课文精读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海底很宁静,海底世界是不是就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那海底的动物们在干什么啊?下面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合作提示:
(1)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把它画下来。
(2)“窃窃私语”什么意思?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解释。
(3)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海底还会有那些声音?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补充。
师:你是怎么听到的?(用水中听音器)
师:现在请同学们窃窃私语一下,你们都读到了有哪些声音啊?(生说:)你们读得真仔细!孩子们,那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好呢?(声音小一点,轻一点)好,(抽生读),读得多好啊!
那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生说)(有的像公鸡一
样唔喔,有的像小羊咩咩,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还有的像鸽子一样咕咕……)你还能想像到我们熟悉的动物的声音吗?
能用这个句型完整的说吗?(出示:海底的动物有的像)真不错,那文中还写了哪些声音啊?(吃东西、行进、遇到危险)
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象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
3.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孩子们,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行行色色的海洋动物。海底动物不但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他们各有各的活动特点。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合作提示:
(1)这段写什么?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
(2)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a.填空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世界文字介绍}.
b.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练习朗读
2.学生汇报{海底世界文字介绍}.
师补充:你们能扮演这些海底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活动吗?
刚刚老师看到同学们扮演得很高兴,我也很想来扮演一下(师扮演贝类)。
师:哦,你们表演得真棒!那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活动的吗?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电视、资料)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看来你们知道的可不少啊,可因为时间的原因,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不过你们可以把收集上来的资料编成手抄报,展示给大家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孩子们,不仅海底世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的植物差异也是很大的。出示课件,师引读: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有——还有——海底的色彩就这几种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省略号)还可能有哪些颜色呢?()是呀,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
2.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海藻。原来单单海藻的形态就各不相同,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海底植物吗?(出示:海底的植物真是千姿百态。有的 ——- —– ,有的————- ,有的 ————— )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听老师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把海底世
界的资源用笔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
(3)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4)指名说。
(5)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三 、总结
师:孩子们,请看黑板,今天,我们游览了奇妙的海底世界,这里—生:(暗中有光,静中有声,这里动物多,植物多还有山峰、峡谷和矿物)。那,在你眼中海底到底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
生: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师: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再读!
四、教学拓展
孩子们,(出示视频)师:面对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吗?
孩子们,这堂课,我们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浅的认识,今天的我们打牢基础,等将来你们羽翼丰满后,我希望在座的你们中能有人从事海洋事业,到时能亲临海底世界。去真正领略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
五、作业布置
1. 画一副《海底世界》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篇五:《海底世界3稿》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词。会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4、初步认识“设问”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大海啊 故乡》
1、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一首关于大海的歌曲,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出示图片。看,这是我们的地球,蓝色的都是海洋。你可以想象一下海的大,比全世界的陆地加起来还要大;再想象一下海的深,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放下去,八前多米高的山放下去,山顶都被淹没了。
3、还是这么深,这么大,让我们神往。出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齐读。底是生字,这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和老师一起写。
4、那么海底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地方多读几遍。{海底世界文字介绍}.
(2)第二遍,做到“四不”:不多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特别有趣的词?
在第2自然段中出现一些这样的词:
嗡嗡 啾啾 汪汪
(1)指名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或者是拟声词。
(2)多么有趣的词语,你来读读这些词。(真棒,读得惟妙惟肖)。
(3)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4)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声音?你想听吗?仔细听(播放声音)。听了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3、 出示“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1)指名读,你读得多有趣呀。
(2)在这段话中有这样一个词,“窃窃私语”。几个人在一起演一演。现在你理解是什么意思了?(背地里小声说话)
在什么情况下你们会窃窃私语?你能用窃窃私语来说一句话吗? 像这样的词你还会说出几个吗?出示练习。
(3)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仿照文中句式,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出示练习,练说,指名说。这么多声音一一列举就太多了,所以文中用了一个标点是——省略号。{海底世界文字介绍}.
(4)这段描写声音的文字出现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老师读一部分,同学们读一部分。(师读前三句,生读后面。)
(5)这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海底的声音。让你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你会用哪一句?“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请你用直线划出来。
4、在读课文中,除了第2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描写的特别吸引你?让你特别感兴趣。 预设:第三自然段
(1)这段文字哪里吸引你?动物的活动很有趣。我们来看海底动物活动的两个词语:
伸缩爬行 长途旅行
(2)动作手势理解“伸缩爬行”,伸、缩一对反义词。海参靠什么来伸缩爬行?“肌肉”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伸缩爬行的?蚯蚓、毛毛虫、蛇
(3)观察这一自然段,拿起你的笔圈一圈,写了哪些动物?交流: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深水鱼。谁来读海参的?(指名分动物读文字)学生一起读第一句话。
(4) 这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你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交流。
(5)海底不光动物的活动各有各的特点,植物也很有特色。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有句话特别长,出示
“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藻、甲藻,
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注意停顿,指名读。齐读。
(6)这里出现了几种藻类。出示图。硅藻、甲藻、巨藻。
(其实我们平常吃的海带、紫菜,也是藻类的一种)
生字,甲。平常我们还能怎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盔甲、甲壳虫、指甲、花甲老人。
(7)这句话的停顿读好了,这一自然段读起来肯定没有问题了。老师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男生女生分分工,我们一起合作。第一句师读,植物色彩男生读,植物形态女生读。
(8)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预设:第四自然段
(1)这段文字哪里吸引你?植物的颜色和形态各有差异,有许多藻类。 这一自然段中有句话特别长,出示
“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藻、甲藻,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注意停顿,指名读。齐读。
(2)这里出现了几种藻类。出示图。硅藻、甲藻、巨藻。
(其实我们平常吃的海带、紫菜,也是藻类的一种)
生字,甲。平常我们还能怎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盔甲、甲壳虫、指甲、花甲老人。
(3)这句话的停顿读好了,这一自然段读起来肯定没有问题了。老师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男生女生分分工,我们一起合作。第一句师读,植物色彩男生读,植物形态女生读。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4)海底不光植物差异很大,动物也很奇特。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些动物,圈出来。交流
(5)这一自然段在写动物的什么?“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我们来看海底动物活动的两个词语:
伸缩爬行 长途旅行
(6)动作手势理解“伸缩爬行”,伸、缩一对反义词。海参靠什么来伸缩爬
行?“肌肉”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伸缩爬行的?蚯蚓、毛毛虫、蛇
(7)观察这一自然段,拿起你的笔圈一圈,写了哪些动物?交流: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深水鱼。谁来读海参的?(指名分动物读文字)学生一起读第一句话。
(8) 这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你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交流。
5、出示第2、3、4自然段。观察老师画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这及格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用段落中的句子来概括。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这样概括段意的方法叫“摘句法”。有趣的是,这样的句子不一定在开头,可能会出现在中间,还有可能出现在结尾。
6、请你读一读第5自然段,这小节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思考每一句话写了什么,再连起来。)指名分句读课文。这小节是写海底的地形和矿藏。这种把句子的意思合并起来概括自然段的方法叫“归并法。”
7、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的第一小节,齐读。联系全文,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作者自己故意提出问题,又自己来回答的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我们的思考。
你还能在文中找出这样一问一答的句子吗?交流。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引发别人的思考,就可以用上设问句。
8、课文学到这,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来谈一谈吗?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其实课文最后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了。出示,齐读。
9、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以问句形式开头,自问自答,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的差异、海底的地形和矿产资源这四方面,告诉我们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下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
三、生字
1、途
在这个字中出现了两个捺。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要分清主次。上面的捺短一些,下面的长一些。
旅
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右边,默默地在桌上写一写。注意不要写错。
2、写字
3、交流
四、作业
1、查阅关于海底动物、植物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
篇六:《海底世界设计》
22、《海底世界》(第一课时)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臧明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窃窃私
语”的意思并造句。
3.初步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通过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到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自然生物充满兴趣,对海底世界的神秘充满向往, 渴望通过图象与文字的对应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法,引领孩子走进海底世界;通过欣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层层递进;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小学语文配套光盘,交互式电子白板,海底世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一颗行星,但它独有的淡蓝色光芒却令大多数天体黯然失色。地球的表面有3/4都被海洋覆盖,因此它被称为“蓝色星球”。海洋是宽广而美丽的,当我们来到海边,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2.蔚蓝的大海令人向往,那么深不可测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