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美好的生活离不开? 离不开你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

摘要:生活即作文,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只要细心挖掘现实生活就能事半功倍。本文就作文如何紧密联系生活作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 生活 写作能力

一提到作文,学生往往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密切联系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写作也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只要细心挖掘现实生活,就能事半功倍。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始终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圈子。

1 联系家庭生活作文

爸爸妈妈风雨中的等候、爸爸妈妈省吃俭用帮助孤寡老人的无私精神、爸爸妈妈的争吵、爸爸妈妈与孩子的争吵、我第一次洗碗等家庭生活的事件与风波,都是作文取之不尽的原材料。家庭中的有幸与不幸、磕磕碰碰、悲欢离合等,信手拈来,皆可成文。

我家最有低碳意识的是妈妈,别看平时从周一到周五妈妈都是开车上下班,那是因为每天要赶时间,可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妈妈接送我去上英语补习班,都是带着我走路,妈妈说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平时没有时间锻练身体,周末出去我们尽量步行,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汽油,而且还可以锻练身体,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还有就是在节约用水上妈妈做得也非常好。妈妈会将水储在浴缸里,洗完澡的水妈妈先用来泡衣服,剩下的水用来拖地或是浇花。妈妈说现在地球上很多地方的水资源都特别匮乏,我们不能让白花花的水就这么浪费掉,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妈妈还很有节约用电的意识,她也非常注意节约用电。

在她的影响下,我家的每个成员都知道从生活细节中懂得去如何节电和节约用水。首先说爸爸吧,以前爸爸的手机充电时,不管什么时候充,他都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将手机从插座上拨下来,可现在一充完电,他一刻也不敢怠慢,立刻将插座拔下。我家最逗的就是奶奶,奶奶说虽然她年纪大了,但也要为“低碳”尽一份力。现在是夏天,奶奶将饭煮熟后不再像以前一样让电饭锅一直烧着,而是将插头拔下,这虽是举手之劳,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奶奶一样,那么也将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现在我家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随手关灯,尽量做到节约用电。

我们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别看我年纪小,但我在全家人的感染下,也要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来,作为中学生,我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上学生的作文让一家人的低碳生活跃然纸上。

2 联系学校生活作文

篇二:《写作兴趣离不开生活》

写作兴趣离不开生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不出作文,关键是没有兴趣,缺乏素材,通过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寻找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写真﹑写实。

【关键词】写作兴趣 体验 生活 素材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还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的表达。”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亲身经历,从生活中摄取素材,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敢兴趣。试想一下,一件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 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应多体验生活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生活是提供写作兴趣的场所。可以说,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不吃葡萄哪知道葡萄是酸,还是甜。只有历尽生活的艰辛,才能尝到酸﹑甜﹑苦﹑辣的滋味。有了生活的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

所以,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通过观察﹑分析﹑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义。做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时一定会感兴趣的。也可让学生捡一片树叶,摘一朵小花,拾一颗石子 ,捧一把泥土等。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像我们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游记﹑观察日记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而写出 文章具有说服力,感情真挚,感受深刻。

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生活的结果。没有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对历史的考察,哪有宏骗巨著《史记》的问世;马克思亲身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哪有《资本论》的出现;没有高尔基的流浪生活,哪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流传。可以说,体验生活是兴趣的需要,是写作兴趣的源泉。

2.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寻找写作的原动力

自然是伟大的,自然是神奇的,它将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留给我们

篇三:《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是写作要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骨架”,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作文美好的生活离不开?}.

方法归纳为:一、观察比较二、实践体验。三、读书感悟。四练笔投稿

一、多观察,多比较。

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

{作文美好的生活离不开?}.

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

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较与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过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题目,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三、多读书,多感悟。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小说,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

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但是也有家长向我反映,说:“我的孩子看书是真爱看,每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没了,可就是作文水平不见提高,写来写去就那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就跟我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相违背吗?其实不然。读书的效果并不是看读了多少,读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能用多少。所以,读书并不是“捧着书一直看”。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1、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3、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4、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

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四、多练笔,多投稿。{作文美好的生活离不开?}.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不能单靠课程安排的每学期八次习作,更不能指望老师对孩子有多么多的“单独辅导”,家长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1、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您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就会写给您一个回复。

2、请孩子帮忙书写一些“文件”。例如,过节了,让孩子给朋友写张贺卡寄过去;爷爷奶奶过生日了,让孩子写一段生日贺词读给老人听;给远方的亲人联系时放弃使用电话、电脑等工具,用书信这一系列的“文件”可是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写作是很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起书写的兴趣。

3、投稿。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比赛或征稿,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这样,孩子就能够在竞争中衡量自己的水平,体会失败的痛苦或胜利的喜悦,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或再接再厉。

4、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刚起步时,引导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这两只手同时用力,牵着学步。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之后,才可以慢慢放开家长的这只手,然后是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不依靠别人自己走,并放手让他自己走。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篇四:《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

黄许小学 李代强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写作过程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的处理过程。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亲身实践的以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这就是“生活作文观”,这一观念应体现出:一、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挚友,有了苦闷,向它倾诉,有了烦恼,向它表达,有了高兴或痛快的事,它也高兴、痛快,当你要把说的都说出来,都写在纸上,你就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得到一种超脱。二、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享受父母的宠爱,聆听父母的教诲,感受父母的辛苦,熟悉家里的环境,了解家庭和邻居及其他家庭的来往,了解社会发生的行行色色的事件,这样一种自觉的观察体验,实际就是一种生活。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下面一些尝试:

1、创设情景作文: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窄小,加上过重的作业负担蒙蔽了孩子们的眼睛。为此,老师应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不断的提示并强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并让这些情境生成无数细微的画面,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成为他观察、思考的参照物或者材料,更多的时候,是把学生的一些生活情境通过综合取舍,形成新的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指导学生写作,成为作文的题材和指导学生做人的范例。每学期刚开学,学生发了新书都有包书的习惯,但有的同学是靠父母完成,有的同学尽管包了书但不爱护书,尤其是不爱护学校图书馆的书。为此,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情境:艾书同学刚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渴望已久的新书,回到家,亲自给书包皮。然后让学生来表演这一情境,体会一下艾书同学包书的细节。学生表演的十分成功,文章也写得具体生动,同时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掌握包书的基本技巧,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做了一些有益的引导。

2、多作生活练笔:首先让学生写一句话,把生活中有感触的内容用一句话写下来,看到太阳出来了,写“太阳象个大球”;看到树叶落下来了。写“黄蝴蝶飘舞”;自己吃雪糕时树上掉下一颗水珠,写“树在流口水”。只要是有感而写,不在长短,实在没有感受,可以收集听到的精彩的一句话。不断总结,提出新的要求,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时记下一瞬间的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写生活小练笔,考试前写写自己是如何准备的,心情如何;受到老师表扬,写写老师是怎样表扬的,自己的心情如何;上学的路上有什么奇怪的举动;购物时是怎么和售货员交流的;天气突然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一下怎么变的,雨、风有什么特点,雨中的行人及风景如何等。

3、利用课文学习作文:课本的文章既是学生学习的范文,通过它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又提供了练习材料。向课文学习,做到读写结合,既密切了读写的联系,又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做到读写相长,不断提高。课文选材广泛,寓意深刻,对学生作文的

启示和引导是各方面的。学生学了《放风筝》一课,然后指导学生练习扎风筝,再写《扎风筝》,借鉴书中关于风筝的外形描写,降低的难度,学生在学中动手,动中练写,以课文为基础,又强化了对课文的学习,练笔效果十分好。学了《鸟的天堂》要求学生想象一下鸟的天堂里鸟儿是怎么生活的,写一篇童话。

4、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性:现在的作文教学,大多是老师固定题目,即使是些发散型作文题,老师总会提出自己的思路来固定学生写作方向,这样促使学生选材千篇一律。作家郑渊洁说过一件事:有个教师要学生写下雪,结果一个学生写因为下雪,不能出去玩,就在家里把玩具摆好,搞了一个玩具总动员,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本来是一篇非常贴近生活的好作文,因为没有按老师的意图写打雪仗、堆雪人,被退回来重写。这样的事,在我们日常作文教学中最常见,许多老师总是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如果不按老师的思路去写就是离题,不注重学生的独特性,次数多了,学生的灵感被麻木了,写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干巴巴的。所以我们作文教学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性,对有独特见解的作文要大加赞赏,激发学生去挖掘生活中平凡的经历个别特异点,作文就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思想内涵,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篇五:《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美好的生活离不开?}.

十里塬中心小学:郭央央

小学作文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布置完习作内容后,学生们个个发呆,无处下笔。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作文反映的是生活,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内容的作文是单调的、乏味的。因而,作文离不开生活,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

一、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在指导《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这一习作时,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建议学生,“看一看”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闻一闻”闻闻花的清香、闻闻泥土的气息。“摸一摸”摸摸树皮、树叶、树杈……“听一听”听听流水潺潺,听听鸟语花香,听听大地的呐喊。课堂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 引导学生积累生活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需要帮助,因为“人”字的结构相互支撑,只要用心去体验,才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故事。这次作文绝不能凭空想象,要有真实的素材。我布置学生搜集这方面的

资料,可以是发生在朋友身边的,可以是发生在家人身边的,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有了充足的素材,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文章,把故事完善起来,尤其是对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描写,切合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三、 组织学生体验生活

社会实践是写作文的基础,有实践就有写作的内容。在写“环保建议书”的习作前,我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走一走,看一看,与老师、群众交流,了解周围存在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例如:污水、垃圾、噪音、废气、化学用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饭厅里被丢弃的面包、米饭、哗哗的流水……调查结束,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对症下药,以书面的形式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书。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但让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习作内容。

四、 鼓励学生练习生活

“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一件件工艺品琳琅满目,你们呢,也多才多艺,今天,我们就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吧。可以是音乐、舞蹈、制作、画报……”简单的几句话,我便引导学生开始了新的习作话题“介绍身边的艺术”,课堂上我组织大家回顾学校的“六.一”汇演的欢乐,手工课上一件件变废为宝的模型,美术课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鼓励他们用笔反映生活

中妙趣横生的艺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用心引导学生挖掘素材。把作文呢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给他们说话的空间,说说大自然的生物是怎么生活和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们的习作水平肯定会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篇六:《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谈小学的写作教学

[ 关键词]: 生活 作文 美好

[ 内容摘要]: 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小学生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向度、文章结构单一,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路数、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由于片面地割裂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课外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因而写作语言的表现能力发展迟缓,相应地笔下也无法表现出同生活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复杂多样的情感。辞不达意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大而无当的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既而单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向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者老师所给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语)。在这种极端的形势下,对小学生的写作倾向、作文质量又能抱多大期望呢?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其实不然,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阅历却并不少。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

那么,如何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那么,我们说: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以及其人生阅历!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

(1)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作者用诗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教学时,如果教师仅限于从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可能浮于表面,感受不深。为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爬山、郊游,来感受大自然里的奥秘,从而引出主题。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

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觉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此外,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致力于把学生写作向文学创作的高度引导,而不是像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敷衍、应付的层次,引导他们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彻底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地介入生活,并且要走进生活,自觉地联系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个性鲜明。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可把他乡认故乡”

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写勤奋总是离不开牛顿、居里夫人;一开讲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就是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小时候;一提起身残志坚就忘不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文本上更有大量的学生让焦裕禄、李素丽、黄继光等走上前台;屈原、杜甫、白居易也从历史中走来,有些材料使用起来也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背诵,生搬硬套的学习现状——这种膏药似的写作套路与现阶段小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十分复杂敏感的心灵是极为不对称的。

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或媒介,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媒介的重要基石。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观察不仅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灵性的,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

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必须融入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必须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外在事物的相互渗透,它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它不是生活的完整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形态。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寓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感悟的文章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创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大作文所反映出的个性以及闪光点远不及小作文(或片断描写),而后者的总体水平又远不及随笔。这是因为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在随想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兴趣浓厚,创作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理因素因而得以伸张。大家在作文中都能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空话、假话、矫情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遏止;在随想中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消极被动的作文观念得到有效的校正,大家更能够自觉而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与角落。

三、“创新须有立异志,个性出自自由心”

提倡个性化作文,鼓励创新能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负担,特别是现在开放性、个性化的话题作文,更让同学们尽情尽兴有话可说,这有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整体水平的提高。 那么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

高扬个性的大旗,在写作内容上就要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即拥有主体之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与自在之趣;语言上要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言说形式,即拥有主体的自由之笔。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而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其在各个方面表现的亦是无限多样的。如人或隐忍,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或冷峻,或典雅的气质一样,文章的

风格也应因人之不同而摇曳出五彩斑斓的风采。

我们认为,在创新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重申道德标准,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符合实际的创作原则。首先,应该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探究人性之美、人性之爱,逐步培养学生重视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全身心拥抱生活,体验生活,那么,他们才能在写作中体现真性情,才能体现出作文应有的个性来。其次,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人生而带有深刻地历史的、民族的烙印,这也是促使个人向上、前进的精神动力。只有这两个方面能够紧密结合,创作才能凸现为文的个性,才能达到与传统文论殊途同归的目的。

综上所述,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作 者:韦 娜

单 位:赣榆县金山小学

篇七:《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1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1200字)作文

我们的童年充满快乐;我们的童年充满幸福;我们的童年充满活力;我们的童年五彩斑斓。我们的童年生活幸福美好,但我们却不知道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要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有一个生活在穷苦人家的女孩儿,那个女孩儿只有七岁,他还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弟弟。在这一年冬天,这个女孩儿的爸爸得了哮喘,咳得厉害甚至呼吸困难。女孩儿的妈妈眼睁睁的看着女孩儿的爸爸受罪心里也不舒服,但还有一个离不开身的孩子呀。于是女孩儿妈妈就让女孩儿去村中的卫生室请医生给她爸爸打针。可是荒谬的是村中的卫生室没有蒸馏水了,必须用蒸馏水和青霉素溶解在一起才能输入人体。于是,女孩儿又急匆匆地跑回家向家中要钱,去附近的村庄买蒸馏水。今天正巧是一个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日子。这个女孩儿匆匆的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脖子瑟缩着;紧紧的攥着手中的钱。当女孩儿走到阴森森的树林时即使心中忐忑不安充满惧怕,但女孩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爸爸在等着我;等着药。药早一分注射到爸爸的身体里爸爸就少受一点苦。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女孩儿来到了附近的村庄。正巧遇见了女孩儿以前朋友。女孩儿焦急地问她那个朋友,说:你们村的卫生室在哪?哪个好心的朋友告诉了女孩儿。女孩儿知道这个村中有一个精神失常的疯子,并且这个疯子专门欺负小孩打小孩。所以,女孩儿心惊胆战,面前只有一条路女孩儿虽然非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美好的生活离不开? 离不开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