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写作指导 zuowen 3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联系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诵读、直观再现、指导分析、迁移拓展

学生学法:讨论法、辩论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唐人将诗书写得如此完美,以至宋人感到无法超越,他们转而探索词这种文学形式。于是,我国艺术长河中又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今天,让我来学习著名豪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识积累

学生简介他们所了解的苏轼及写作背景,教师小结,见多媒体。

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2.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感受一下这首词的豪迈,《念奴娇·赤壁怀古 》被誉为“千古绝唱”,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品,词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征?我们又该如何来诵读这首词?

2.学会诵读,读出蕴味

请同学诵读,其他同学评价

老师范读 点拨: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四.整体感知

1.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所见 大江、赤壁、 乱石、惊涛

所想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点拨: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2.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

所忆 雄姿英发 周郎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慨 多情善感 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点拨: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解说:激情诵读,初步感知词风——在读中赏。字面是理智的,声音才是情感的,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之后就指导学生放声朗读全词,从自己有情感的声音中初步感受这首词的风格。]

3.学生思考讨论:(1)能否将开头三句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

(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如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着江水出神。江水滔滔,后浪推前浪,气势磅礴。孔子、屈原、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曹操、诸葛亮、周瑜,依次随波浪高低而后移。人物渐渐虚化,消失。)

(2)这三句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论语·子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如有其他名句,则随机板书)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这些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些名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但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

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解说:在形象的镜头启发下,让学生较好地领会:“浪”字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一个“淘”字,形象地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4.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几个字的妙处,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江边悬崖上现出两个大字:赤壁。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

点拨: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海与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5. 思考讨论:辛弃疾曾唱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苏轼为何偏偏只想起了“公瑾”,而且是小乔初嫁的“公瑾”?

点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

苏轼之所以偏偏只想起了“公瑾”,而且是小乔初嫁的“公瑾”:一是周瑜娶小乔的事实人所共知,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弃我去者”,周瑜小乔不可追;“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诗)。长江滚滚东入海,这一对英雄美人也被“浪淘尽”了啊。但这江上的月,今日照着我,过去也曾照着他们。这也是作者之所以“偏偏只想起了‘公瑾’”的原因。

6.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学生讨论:见仁见智)

点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拨形式。(张翼语)

“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 “入世”——渴望建功立业

[解说:含英咀华,反复诵读——在赏中读。通过激情诵读,学生初步把握了这首词的气韵,这首词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磅礴的气势?词人借描绘的形象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其中的词句美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研读、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地把握词的意境,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总结:俞文豹《吹剑录》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五.拓展延伸

赏析《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拨: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跟他的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而王弗不幸早逝,故有此作。上片先说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次说孤坟相隔千里,欲话凄凉而不可得;末说由于自己变得苍老,即使能够相逢,对方也认不出来了。如此层层推进,自然引出梦中相逢一节。下片前五句述梦境,夫妻重聚,一切宛似生前,而又相顾无言,泪落如泻;后三句写作者梦醒后浓重的哀思。情词凄切,感人至深。

背诵并赏析《江城子》

1.“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是

说: 。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梦幻虚境,作者这样写意在表现什么?

3.试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不超过150个字)

[参考答案]1.十年来活着的和死去了的隔绝在两个世界里,谁都不知道谁怎么样。2.极写十年生死之“凄凉”痛苦心情以及双方怜爱的夫妻感情。3.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感情。语言质朴,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揉进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能将夫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婉而真挚,感人至深。

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结尾总结全文

在《苏东坡突围》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

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六.板书设计

上阕:(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

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 多情善感

风流潇 早生华发 才华横 人生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把诵读与鉴赏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去赏析,在赏析中去诵读,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自己去体悟诗歌的内涵,避免课堂上游离于学生感受之外的毫无诗味的理性分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运用CAI让学生将开头三句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篇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科研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宋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迥异。第四模块的第二单元所选的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融景物、感喟、哲理于一体,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境界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要反复吟诵,努力传达词人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其声律之美。知人论世,加深对词人及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从炼字的角度引导大家进入词的境界,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鉴赏诗词的语言美,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学会深入探究文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品味词的意象意境;熟读背诵。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

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

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与处理:

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题材,诗人们通过这些诗词向读者展示

了许多人生感怀。怀古诗词有许多共通之处,本课将以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境,感悟诗人深沉的思考,从而学会如何鉴赏怀古诗词。在教学中把朗读和鉴赏重要词语和句子放到中心环节,以读带动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已具备鉴赏诗歌的初步能力,但是对语言的感悟,诗歌意境、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把握还很薄弱。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杰出才

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苏轼的崇拜感。)他是一个不可救

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

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

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他是谁?

二、读 过渡语 :让我们怀着这种崇拜的心情一起去拜读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

娇 赤壁怀古》。有人说读苏轼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 读诗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朗读诗歌的最高

境界是吟读诗歌,吟读诗歌就是要求读的味道更足,情感更浓,意境更

美,慢而有拖音。

1、 学生按要求先自渎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

2、 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 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如音乐一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时而平缓,时而急迫的高低变化,感悟在波澜起伏中蕴涵着诗人纵横跌宕的情感。

4、 学生齐读一遍。

三、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

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

1、感受上片意境之美:(用文中的短语概括眼前之景;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品味语言之美。)

问题1:同学们从文题看文本是一首怀古诗,那么怀古诗一般的写作思路怎样? 讨论后归纳总结(眼前之景—-所思之人—-抒己感想)

问题2:苏轼如何写眼前之景的呢?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问题3:诗人笔下的景色美吗?你认为那个字最有表现力?(引导学生鉴赏“穿 拍 卷”感受诗歌语言的精妙。)

问题4:那否用词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画面特征?{《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答案:江山如画

2、体悟下片情怀之美:(概括英雄事迹及英雄特征,探究作者有那么多的英雄可以怀念,却为何只怀念周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呢?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1:地灵方能人杰,面对如此江山美如画,作者想到了哪位俊杰?

周瑜

问题2:诗人写了周瑜哪些事?请用原文回答。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问题3:这些诗句写出了周瑜哪些特点?

答案:风流 儒雅 功成名就

问题4: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为何周瑜成了诗人笔下的主角?(此问难度较大,可以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周瑜的相关历史材料从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来分析,让学生感知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的失意)

问题5:诗人借眼前的江山如画 ,想到历史上风流儒雅的周瑜难道仅仅是抒发被贬的失意吗?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包含的深意。(难度较大,需知人论世,可结合苏轼思想探讨。)

答案:学生自圆其说,能扣住“旷达”,言之成理即可。

四、悟

拓展延伸:“苏轼我想对你说”(苏轼这样一个历经磨难而仍能保持自我,昂然而立于中国历史之上的大词人,不让你感动吗? 如果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苏轼飘然来到你的面前,你最想对这位大词人说点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

2、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 奴 娇赤 壁 怀 古

苏轼

写景 壮美

思人 风流

抒情 旷达

篇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 案 设 计》

教 案 设 计

课 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授课教师: 赵志丽

教 材: 高一语文课本

授课对象:__ 高一学生_______

课时:__一课时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⒈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⒉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⒊ 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己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不错,我们今天就学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苏轼及写作背景(3分钟)

1、苏轼的情况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在文坛上

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79),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已四十七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事业无成,时不我待。

(三)、朗读作品,疏通文字:(7分钟)

1、老师范读,正音。

纶(guan)巾 强虏(lu)华 (hua)发 酹 (lei)

2、齐读,感受文章。(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来)。1、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2、念奴娇:词牌名。后人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其代名。

3、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4、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5、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6、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7、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鉴赏(30分钟)

分析与赏析:(采用提问、讨论、讲解的方法)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

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6)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

“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周瑜时年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7)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

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8)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9)学生齐读

五、作业:(2分钟)

背诵默写这首词。

篇四:《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牛 芳

教学设想: 本词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鉴赏诗词的能力,也熟悉了古诗词鉴赏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并让他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疑自答。教师适度指导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实现“少教多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生平和思想,了解该作品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学生通过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历史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呢?

(学生讲述历史史实)

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

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

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二、明确目标

1、《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大家说说鉴赏词我们应重点探究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与教师在讨论中明确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指名学生以口头形式设计本堂课的学习过程。

三、相关知识准备

(一)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