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现代诗的网站 现代诗怎么写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网络诗歌》

网络诗歌

一是自由抒写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享受网络所带来的灵魂自由舒展的快感。而且,网络诗人的写作更多的是基于一种生命力的驱使,一种自我实现的渴望,一种倾诉与倾听的率性而为,充盈着一种自由的精神,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更为独立的品格。二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网络诗歌创作主体的无限性,以及个人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审美趣味的多样性,使当代诗歌的发展更不确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元化特征。无论谁、无论什么流派都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不仅为“先锋诗歌”、“探索诗歌”的出现创造了无限可能,而且也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百花齐放。三是即写即发的便捷性网络诗歌的快捷性、即时性是纸质诗歌无法比拟的。一首诗完成后马上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以发表,而减少了诸多门槛,从而使更多的写作人群参与到诗歌活动中,这是以往印刷品纸制出版刊物无法取代的。四是探讨交锋的互动性网络消解了交流者之间的地域差异、身份差异,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讨论空间,他们在网络上写诗、谈诗,用鼠标和键盘寻找自己的知音和同道,寻找自己心灵栖息的场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加剧。读者可以在网络作品的页面上直接发表评论,作者可以向读者进一步阐释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映调整自己的写作,这种充分的互动性是传统文学无法实现的。而且,网络写作者兼有作者、读者、评论者三重身份,可以在写、读、评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写作的理解,逐步领悟写作的真谛,网络成为提升创作水平的“练兵场”。所以,网络为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平台,因而论坛新作难以计数,点评跟贴热热闹闹,诗歌活动如火如荼,交流聚会比比皆是,为文本交流、情感共鸣、诗艺探讨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平台。五是传播方式的时效性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古人早就认识到写诗要“合”、“时”和“事”,要把握现实生活的脉律,以作者所置身、所面对的社会时事入诗,强调诗文应具有的时效性、鲜活性、现实性。而不少网络诗歌正是以其新闻的时效性反映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如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百年奥运的发生,会立即引发相应的诗歌专题写作。

缺陷

一是诗歌交流娱乐化。网络诗歌在90年代末期的迅猛发展是有着多重原因的。从网络创作与阅读的主体来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近8000万网民中占65.2%的是15-25周岁的城市青年,这必然导致了网络文学读者群体的高度狭窄化。他们的知识程度、年龄特点、审美趣味决定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和样式。情节冗长、意义艰深的作品很难被认可,娱乐性、消费性较强的作品成为当然的主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众文化和新的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和影响以及大众的后现代氛围中的狂欢意识和消费立场。很多时候,网络成了一部分人聊以度日、浪费光阴的场所。这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批评的:“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二是创作过程随意化。由于发言和投稿几乎不受人为的控制,在线性、即兴式、垃圾性、随意性的文字废物就在网络生产线上大批量的生成。网络是作者的匿名化和狂欢化的广场写作,

在随意性的虚拟和类像空间,作者可以用各种新奇的网名、绰号写作、灌水和批评,甚至谩骂和恶毒的人身攻击。

三是创作心态浮躁化现代商业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功利化、浮躁化、平面化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缺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们自觉为之奋斗的共同价值目标,社会机体出现了某种精神障碍,许多人心理失去了平衡,表现为急功近利式的浮躁。商业社会的浮躁、功利心态使然。由于网络论坛流量大、新人多,故此,网络诗人为应得所谓“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唯有以不断写诗和贴诗来提高“出镜率”以引起关注,这就造成了网络诗歌快餐、粗糙、浅薄的现象。四是语言呈现粗鄙化网络成全了诗,也玷污了诗。诗歌网站、论坛的不断刷新与双向互动,不容作者有“两名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式的斟酌与磋磨,也有一些人大肆玩弄起粗鄙化,甚至堂而皇之地提出了“审丑”之类的主张,导致网络堆积了过多的垃圾,它们集蝇散臭,不仅粗鄙,而且肮脏。“一夜情”和“下半身写作”的泛滥成灾,还有粗劣、粗俗、粗陋、粗糙、粗疏等等都是文坛粗鄙化的表现。网络似乎成了一个让人随意宣泄的茅坑,遍地流淌的污言秽语把精致精炼精美的诗歌糟蹋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毫不客气地说,更为严重的是,粗鄙、低俗,乃至色情、淫秽在创作界、出版界已经形成了一股歪风,已经严重影响了阅读环境,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用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话说,想躲开它们去找适合中学生阅读、有人文精神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几乎没有。五是文本阅读表面化网络是这个时代孕育出的挟风带雨、横行无忌的新生事物,它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传播速度,令每一个手握鼠标的人激动不已。但在铺天盖地的网络诗歌面前,面临泥沙俱下,一个读者要从茫茫网海中找到精品之作,亦很不易。何况,大多读者已经习惯于走马观花式、浮光掠影式、蜻蜓点水式甚至游戏调侃式的阅读,快餐式的浅阅读成为时尚,零碎不系统、肤浅不深刻。可以说,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里,那种反复咀嚼、涵咏品味的精读细读是鲜见的,所谓的阅读对大多数人来讲只不过是一种浏览,而仅靠这样浮光掠影式的浏览是积淀不下来几分人文素养的。所以,有人指出,网络世界中的色彩缤纷、琳琅满目,任何时候都无法取代传统的纸媒阅读,无法取代在与文字的亲密接触中细细品味、慢慢思索,享受阅读、延续生命的那种幸福。

语言特点

诗歌语言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一个诗人终其一生,要是能够有几行精美的语言闪烁在诗歌的星空,就很不容易了。分析当下网络诗歌的语言状况,我以为有五:

一是心语倾诉言为心声。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诗是人们心里烧燃起来的火焰,这火焰烧着,发出热,发出光。”诗人的心灵,艺术家的心灵是人类心灵的典型代表。诗歌是心灵的外现,心里有诗歌里才会有;心里没有诗歌里也不会有。据说,当年智利诗人聂鲁达来中国时,诗人萧三曾和他开玩笑说:你的姓在中国是三个耳,为什么我只看到你有两个耳朵?聂鲁达指指自己的胸口,说:另外一只在这里!这就是诗人和普通人的不同。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诗歌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纯真表达,是自我灵魂与外在现实的对话,是作者瞬间的心灵感受。可以说诗歌的本质是心灵的美好之诗意呈现,是情感丰富之诗意表达。一句话,诗歌是表达

心灵的艺术。北大数学学院教授张顺燕认为“美学”有“四大支柱”,“第一支柱是诗歌,它展现了心灵的艺术,表达心灵之美。”[1]正是在这样一个精神荒漠化、文学边缘化、诗意奇缺化的时代,极少数甘于寂寞的诗人仍然进行着独自的心灵跋涉,坚持着他们的精神操守,在价值观念上并不随波逐流。应该说。无论是什么境况下,这些人始终都是诗坛的脊梁,也是时代精神的承载着。对这些坚守心语倾诉的诗意跋涉者,我们充满敬意!

二是口语泛滥语是诗意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诗歌走向大众的最佳通道。但口语诗是有难度的,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似容易却艰辛”。须知,很多时候看起来没什么看头的东西,往往是大有可赏之处的;不过,这需要落在“高手”笔下,才能有功力展现。遗憾的是,当“口语”泛滥,甚至被嘲笑为“口水”诗时,它就将诗歌创作本身降低到只是一种文字形式的组合游戏而已。那种违反诗的规律写出来的文字,然后在这些文字的头上安上一顶“诗”的帽子,字句上徒具诗的形式,而丝毫不具备诗的本质,成为网络诗歌中一朵妖艳的泡沫花朵。管上《谣言》:“温四记说管上死了/和几个知己喝死的/杨二妮说管上死/得性病腐烂死的/管上说:都是好朋友/我还有一口气/你们就把我埋了/大家活的真够哥们。”这是一首所谓“垃圾派”的经典诗歌,口语化、叙事化是其外在的基本表征,而要说价值取向,我们找不到什么深刻的意义或精神内涵,仅仅是对生活现象的摆弄。尤其是这种诗歌风气兴盛之极,放眼望去,皆是这种了无诗意的“口语”,不仅与诗歌语言的精致化、精美化要求相去甚远,且导致诗歌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出现“无难度、无标准、无序化”写作、甚至无论是谁都可以制作几行分行的文字而美其为诗的尴尬局面。一个似乎“人人皆可写诗时代”的到来,让“伪诗”和“伪诗人”甚嚣尘上,也让“真诗”和“真诗人”斯文落地。“假作真时真亦假”啊!

三是私语呢喃一些人错误地把“个性写作”等同于“个人写作”,呈现出“私人化”和“私密化”的倾向,用谁也看不懂的方式了来表达“小我”,晦涩地书写个人的隐秘世界且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形单影只地孤芳自赏。就像评论家张柠批评“女性私小说”时讲的:“浓缩了我们这个时代全部的自恋经验——幽闭在私人居室里照镜、沐浴、做梦、满嘴呓语,写一些只有女性才有的私人经验(性幻想、经期的烦躁不安感等);其作品中充斥着具有深度意象的语言,似乎每一句话都有弦外之音。”虽说诗歌是我们的精神产物,但我们绝不能仅仅运用一些诗歌手法去表达我们琐碎阴郁的个人情感,这样的诗歌使作者的路子越走越窄,读者越来越少,最后这样的作品只能成为圈内诗人们关起门来的自赏品。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关系的日益繁复造成的社会整体心态的浮躁、诗歌个人化话语倾向严重造成的作品过分干涩、苍白,是诗歌开始远离人们生活的重要原因。个人化的作品倘若只写给自己或朋友看,那无可非议;但一旦发在网络上、登在报纸上或印成书,就进入了公共领域,那些哗众取宠、卖弄个人隐私的“伪诗”,还是少一些吧。

四是怨语充斥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舞台。网络恢复了诗歌的娱乐性,网络放纵了诗歌里自由的天才、愤青、性压抑者、厌世者,使得一些人以各种粗俗、肮脏、下流、嚣张、粗俗的骂语,狂荡放纵、寡廉鲜耻、极端不负责任地投入到各个网络论坛,玩世不恭,情绪化的作品太多。遗憾的是,中国的小资多是真小资,但中国的愤青却多是假愤青。 五是秽语描述种种令人难以启齿、不堪入目的语词与乌烟瘴气的色调充满了网络诗歌的字里行间,尤其是“下半身”的许多作品,把粗俗当卖点,把粗俗当个性,把粗俗当技巧,把粗俗当革命,充斥了让人无法阅读的丑恶与肮脏,成为网络时代糟蹋母语、作践诗人、污染大{写现代诗的网站}.

众、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黄毒”。“我是流氓我怕谁”?如果不知耻、不知粗俗为何物,那么会自样呢?网络诗歌的“色诱”就是一场迅猛扑来的汛期,不动声色地将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精神高地淹没,只留下一片不堪入目的洪荒和满目疮夷。所以,我们应强调诗歌的“严肃性”而不是“随意性”,强调诗的“社会性”而不是“自我性”,强调诗的“高雅性”而不是“陋俗性 期待

个性的同时是大众的、激情的同时是理性的、活跃的同时是节制的、真诚的同时是担当的网络诗歌创作状态,才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 1、个性的同时是大众的艺术从来都是强调个性化的。“诗歌是一门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它必须立足于诗人个体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以富于个性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爱憎褒贬,用个性的独特而真诚的感情去影响读者。但网络创作的主体性、隐匿性等,使得一些人把诗只看作是“自我表现”的载体,忽视乃至无视大众的生活愿望和审美要求,使大众疏远了诗歌。所以,必须在诗歌创作中把个人性和大众性努力统一起来,走出孤芳自赏的“个人化”写作,走进读者、走进大众的心灵。

2、激情的同时是理性的诗歌是激情的,网络更是孵化着、催生着人们的激情和创作力,在各种BBS上,在繁荣的表象下,是人们文字驾驭能力的惊人迸发。但激情的喷发时常冲出诗歌艺术的基本边界,而变成一堆发泄的文字。所以,必须使激情在理性的规制下诗意地流动。一个更开放的网络,需要更理性的诗人以更加真切的态度挥洒激情,而不是肆意放纵。而一个真正的诗人,则应理性地、自觉地远离诗坛的噪杂与纷争,让心灵贴近诗歌。

3、活跃的同时是节制的开放的网络空间和现代化的操作手段,让网络诗人们如虎添翼,并成为互联网上的活跃人群。他们期望凭借自身言论的质量和频率,引人关注,引人注目,成为网络诗歌的引导者、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因而,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发言”成为一种“在场”的标志,逐渐导致了网络诗歌创作的高产化、应急化和高频率、无节制。我们的网络诗人必须明确:在任何事情上,节制与适度都是一种公认的美德。有节制才有质量,有节制才有精品,有节制才有未来,有节制才能充分享受生命的舒展和自由。

{写现代诗的网站}.

4、真诚的同时是担当的尽管网络的娱乐性、游戏性是大众的、当然也是诗人的一种需要,但诗歌决不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也不是闭门养眼的花瓶。诗歌应有时代使命感,有厚重的社会烙印。艾略特说得好:“诗歌时刻都在执行着类似传递关于新经验的信息,或者阐述已知经验,或者表达我们用言辞难于表达的那种感受的这样一类职能。因此诗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并磨炼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本领。绝不能忽视诗歌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也起着特殊的作用。”为此,我们呼唤着网络诗人的真诚、责任和担当!

篇二:《有关诗歌 有关网络》

有关诗歌 有关网络

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诗歌。

在这个我们不缺少物质生活的年代,人们生活背后应该思索哪些内容。荷尔德林曾在诗中问到:“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目前我们的社会,应该是精神上的贫穷、灵魂的漂泊无依,而不是生存的首要条件——温饱问题。诗人们应当有理由、有责任写出相对“纯”的诗歌,也完全有能力远离浮躁和不安,让自己真正的平静下来,让诗歌沉稳下来。

从诗歌观念上讲,过去被否定、被抛弃的东西不一定是过时的、陈旧的,或许会有一些闪光的、我们的时代正缺乏的东西。我们迷茫的时候,“人们用火用粮食用歌曲用诗人的生命来长久地活下去,在心上活下去。”我们的海子如是说。

网络让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广度和深度。没有网络的时候,人们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诗歌是非常个人化的产物,在没有形成风气的现代,一直属于默默的潜行者。是网络改变了现状。互联网以迅猛的姿态走进人们生活当中,各种行业或多或少受到冲击。诗歌也开始作为一种网络文化,在那个虚拟世界中真实的演绎。

网上存在的论坛很多,有特专业的也有相对专业,更有综合的。我喜欢的网站是天涯,最早接触的是名叫《天涯》的杂志,后来到这个社区中的时候,一直被它的自由精神迷恋。天涯是个风格差异很大的网站,各种风格流派都可以在这里略知一二,所以喜欢这里。另外专业点的流放地有汤显宗、马永波等一些取得成就的诗人,出路有刀刀、蝼冢,诗歌观点很深入。大河风河南诗人较多,而且域内小有名气的诗人。还有附属在比较大型的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等综合类网站,都有文学版块,自是少不了诗歌。榕树下、故乡、西陆、西祠等文学性质网站,风格迥异,都有自己的特色,诗歌阵容当然强大。网站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好玩,现实已经是够累的了,上网有时为了放松一下,还有SOHO族,当然更少不了网络作为手段。网络掩盖了人在现实中面目,但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达到某种真实,不会有太多顾忌让非自由变成自由。

网络诗歌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开始怀疑的是,诗歌发展到最后究竟会怎么样?网络对诗歌来说是进步还是退步。它延伸诗歌的同时会不会阻挡诗歌的发展。其实好多问题不是想通的,就像我们在写诗歌,在写生活和梦想,做出来,才知道结果。揣测的行为仍是在迷途中前进。现代诗歌有一批忠于它的人,昼夜不分的把关,亲自坐在门槛,仔细的看过往的行人。他们作为写作者遵循着最基本的感情,应该是为了人性本身,那些远离生活之外的飘渺,即使关心了也不会给人影响力。诗歌,永不停息的真实。

篇三:《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写作现代诗。

3、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教学难点】利用意象表情达意。

【设备教具】课件。

【教学步骤】

{写现代诗的网站}.

一、导入:

1、请同学配乐朗诵自己的诗作《晨读》是在这晨读声里走进了春天

是在这晨读声里嗅到了桂花的馨香

有时教室外面飘着料峭的春雨

是清脆的晨读声驱散了湿淋淋的寒意

有时教室里荡漾着清亮的几缕阳光 是热烈的晨读把年少的心渲染得更加明亮 在诗文葱茏的密林里行走

从这个大组巡视到那个大组

竟轻易的从孔子的春秋

跨越到秋瑾的清朝

有时从第一排巡视到最后一排

前面是朱自清的月光下的荷香

后面居然是屈原在激越的吟诵诗行

在讲台上悄悄站定

那个在响亮的背诵的男孩

分明像我十年前的同桌

而那个小女生支支吾吾

不正是我当年背不下去课文时

可怜的窘样{写现代诗的网站}.

2、引导:这是同学写于周记中的一首小诗,同学们听了以后是不是也想拿起笔来抒发自己激情呢?

或许你会问:怎么样写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诗。

二、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创作的特点:

(一)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1.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2.诗要分行。3.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

4.诗需要更多的想象,散文较直接。

举例:.白云(散文)

星期日下午,我做完功课,到郊外散步。看见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好象棉花糖。我的手没天那么高,不然就把那些棉花糖都拿下来吃。

2.白云(诗)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二)诗歌写作指导

.心象+物象=诗。

1、运用意象表情达意

我们学习诗歌时,已经对诗歌意象有所了解。意象就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的结合。诗歌运用意象表情达意,才能避免平铺直叙,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

(2)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表现作用。

①课件播放: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引导归纳: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细节使意象鲜明突出。

②课件播放: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见附录3)

引导归纳:一组或一串意象表现丰富的感情。

(3)练习,启发学生掌握意象的特点及运用:

①如果要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落泊的寂寞的状态、因为某原因放弃写作等,可以选择怎样的意象来表达呢?请将题中左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学生口答然后明确)

课件播放:{写现代诗的网站}.

用线将左边的思想感情与右边的意象连接起来:{写现代诗的网站}.

②讨论然后分组抢答:表现大城市街道的喧嚣,可选用哪些意象?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红绿灯、嗽叭、车铃、霓虹灯、商店里狂吼的流行歌曲、斑马线上提心吊胆的人群

③练笔:1.以“月亮”“星星”“花”想象他(她)们像什么?2.在上面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情意。

1.月亮

天上的月亮,

像母亲微笑的面容。

月亮啊!

请你天天陪伴我

──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2.阳光

阳光 在窗上 爬着

阳光 在花上 笑着

阳光 在溪上 流着

阳光 在妈妈的眼里 亮着

(4)小结:判断诗作有无诗意,关键看有无运用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情意,这也是这所以称散文诗为“诗”的根本原因。同学们如果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写出来的东西就可以叫帮“诗”了。

2、语言讲究韵律,增强诗歌的音乐性: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1)启发:要将诗写得更好,还需要掌握其它一些技巧——讲究点韵律(包括节奏和押韵)和特殊的艺术手法。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韵律的一个方面:节奏。

①播放课件:配乐朗诵徐志摩《沪杭车中》(见附录4)。

引导学生欣赏:该诗一顿或两顿的居多,节奏显得急促,很好地表现乘车看到的景物快速多变的特点,表现诗人由此引起的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归纳:诗歌节奏要符合感情节奏。

②播放课件: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见附录5)。

思考:后两行为什么要分行?

引导理解:合符上文第每行顿三次的停顿;还可提高抒情速度。

归纳:节奏要符合内部停顿。

(3)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的另一个方面:押韵。

①提问:诗歌押韵有什么作用?

明确:押韵有利于音韵美。{写现代诗的网站}.

②引导:诗歌的押韵除了起到音韵和谐的效果外,还影响诗歌的内容。

课件播放:朗诵李清照的《声声慢》、普希金的《致大海》。(见附录6)

学生思考:各押什么韵:表达感情的效果如何:

引导明确:前者押“”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现作者凄婉的感情。后者押“ang”韵,铿锵、悠远、深沉,表达对自由的渴求。

归纳:押韵影响诗歌的内容。

(4)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简略介绍呼告、排比、反复、对偶、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引导学生根据写作内容选用。

(三)总结

课件播放:(本节内容归纳)

运用意象表情达意:(关键){写现代诗的网站}.

语言要讲究点韵律: 注意节奏:感情节奏,内容停顿

注意押韵:音韵和谐,影响内容

运用一些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呼告、排比、反复、对偶

借景(物、境)抒情: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四)作业:写一首现代诗,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反映社会生活。(课外完成)

教会诗歌读写 哺育高雅诗心

(教学体会)

一、读熟——感知诗歌的格律和分行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很多学生有误解,认为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是没有这方面要求的,为了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多的认识,我结合课本有关内容,介绍了世界诗歌发展的基本趋向——从格律诗转到自由体,外国20世纪前的许多诗歌是格律形式出现的,如雪莱、拜伦、普希金的诗歌大量是格律诗。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了停顿、押韵和分行的常识,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诗歌。

1、要朗读好诗歌,要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读时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优美韵律。这是因为作者流沙河以语义为单元作有节奏的停顿来组织诗句。

好的译诗也会注意到语种的区别,尽可能把格律的形式翻译出来。“以顿代步”是最常用的方法(即以语义为单位的自然节奏的停顿代替外国格律诗的“音步”)。《致恰达耶夫》原诗每一行分三个音步,译者弋宝权处理为每行三个停顿,加强译诗的节奏感,如:

并不能长久地/欺诳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通过朗读的比较学生发现,句内按语义节奏停顿的效果比按词语节奏停顿要好,气韵流转,情感呈自然流动状态。

不少学生认为诗歌一句一行,对如何处理分行没有什么要求。为了避免误解,我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这里分行一是合乎每行内部的停顿(每行顿三次),二是合乎感情节奏(两行安排为一行,读起来太拗口,影响抒情速度)。这样,学生强化诗歌诵读获得诵读技巧的同时,也体会了诗歌的感情节奏,很好地为分析内容和领悟技巧作准备。

2、押韵方面,我着重让学生整体读诗的基础上理解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体会出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致橡树》中押“己、藉、仪、起、意、霓、里、地”等字的“i”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达出爱情中的女性的感情;如《致恰达耶夫》中押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现代诗的网站 现代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