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哭泣的圆明园作文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1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命题作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写作导引》

命题作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写作导引

江苏 秦 葆 万春芬

【导语】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语出《战国策·赵策一》),是说不忘记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人虽然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有可能天天面对同过往相同的处境,却不知所措。人生要学会借鉴,正如我们剖析“沉舟”就是为了“千帆过”;我们分析“枯木”就是为了“万木春”中华自古圣人辈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老祖先的智慧,更没有理由否认这些至理名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才能继往开来,不断前行。

【范文引路】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垣断壁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站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许多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晏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姿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间,我有点儿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残破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凡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儿砸了下来,劈头盖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残垣断壁一起落泪哭泣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改)

【赏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才能彰显中华民族的血性;勿忘国耻,历史才不会重演;勿忘国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十年前清寂的圆明园和十年后喧嚣的圆明园,记录着中华民族耻辱的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与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构成了一组鲜明有力的对比,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读来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运用夹叙夹议、对比评述等写法,把感悟与心情融于文字中,因此韵味无穷,魅力无限。

【文题亮相】

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的印记不会因个人的逝去而终结,只要人类尚未灭绝过去的记忆和精神就会代代相传,遥远的过去同样可以影响今日和未来。请记住该记住的历史。

请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一、审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在审题上我们可能会产生以下失误:1、只写过去的人、物、事,彰显其价值,忽略了“后事之师”。2、写成了回忆录,记叙写过去的人事,忽略“后事之师”。

二、思考与选材

1.从读书、做人的角度来谈自己。成功失败的经历中,能否找出经验教训来验证今天的成功失败。成功的辉煌,失败的阴影都可以过去,但其间的经验教训要铭记于心。

2.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谈社会现象,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今社会,少数人为牟取更多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坑蒙拐骗,做出对老百姓不负责的事情。其实,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事件,历史永远不会过时。

黑心商家们一个个前仆后继,一个三鹿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三鹿”站了起来,但它们终究还要再倒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体裁

该题宜写成议论或哲理性散文或,可议论,也可将抒情和哲理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警醒后来人。

【佳作展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文 / 滕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的是张孟谈帮赵襄子打败了智伯,成就了赵襄子的霸业,但张孟谈却谢绝了赵襄子的封赏,离他而去,并对赵襄子说:“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后,面对皇帝赏赐的金钱,权势毫不动心,决然离去,因为他们深谙一个道理,坐在皇椅上的那个人可以和你一同开创霸业,但却不能和你一同分享胜利果实,哪怕你对他现在得到的江山付出过多大的心血,相反,你付出的的功劳越大,你就越危险。

韩信当年为刘邦鞍前马后,付出了多少心血,但当江山稳稳落入刘邦手中,一切都尘埃落定时,被封为淮阴侯的韩信却是“良弓藏,飞鸟尽,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死或许愈加地说明了刘邦的卑鄙,但是,饱读诗书的韩信却忘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自古不变的道理,不能抽身而去。功高盖主,满富才华的他被吕后无情的斩杀。

相反,当年越王勾践手下的大夫范蠡,卧薪尝胆,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

但范蠡深知越王勾践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最后辞官下海,才得以安享晚年。 现在的我们告别了古代的血腥,也没有古代那种为权势而不顾一切,但有的却是为利益而不惜一切。

苏丹红事件让人们知道了食品安全是多么的重要,举过上下一片讨伐声,我以为,商家会记住它,吸取教训,严抓产品质量。但,这场风波才刚刚过去不久,三鹿奶粉事件又是报纸电视的头版头条,又是一个苏丹红,作为有”中国奶妈“之称的三鹿难道忘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忘记了去年那个被国民唾弃的“红心鸡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是为了记取教训,时刻牢记食品的安全,“不忘”是为了企业走的更远,更是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正如我国西汉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所言:“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三鹿奶粉事件虽然过去有些时日,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食品安全的重要,尤其是活跃在中华大地上的广大企业和商家。铭记历史,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点评】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开篇运用故事快速引出中心论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结构清晰,然后采用正反对比,古今纵论结构文章。

文章在选材上也颇具匠心,先正后反,由古到今,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特别是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引用的新闻媒体中有关食品安全的材料,不仅让人感受到时代气息,而且使我们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新问题,发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文章展现了作者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较厚的语文功底。虽然文章中有个别句子在表达上还不是很恰当,但瑕不掩瑜。

篇二:《2012高一上语文期中考》

上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回答1—7题:22分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

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

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

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

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

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

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

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

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

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

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

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

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

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

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

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

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

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

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

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

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地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

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

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

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

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

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

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

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

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

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

落泪哭泣 ....

1.根据第①段内容说说作者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的原因。(3分)

2.第③段中,作者真实面对大水法遗址时,“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请问这

“震撼”的内容包含哪些?(4分)

3.第③段与第⑤段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③段 ⑤段

4. 概括第⑦段内容。(2分)

5.说说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6.文中作者两次去圆明园都“流泪”了,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

情。(4分)

7.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先前同意留下圆明园废墟,为的是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后来随着社会的

发展又开始怀疑留下废墟的必要性。

B.作者多次写老老少少的欢笑嬉闹的场面,目的是为了与哭泣的圆明园形成鲜

明的对比;作者十年前与十年后两次参观圆明园的经历也形成了一种对比,两处

对比引人深思。

C.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

出作者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D.本文旨在说明随时间的流逝,人们已渐渐淡忘了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象征着的

奇耻大辱,作者以自己去圆明园的经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的疼痛、屈

辱与自尊。

二、名句默写(任选6空、每空1分)(6分)

8.(1)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蒹葭》)

(2) ,英俊沉下僚。(《咏史》)

(3) ,悠然见南山。 (《饮酒》)

(4)激扬文字, 。 (《沁园春.长沙》) (5)晴川历历汉阳树, 。 (《黄鹤楼》)

(6)八月湖水平, 。(《临洞庭上张丞相》)

(7) ,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哭泣的圆明园作文}.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9――12题。(8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陶渊明, (填朝代)人,开创了 诗派。(2分)

10.本诗沿用《诗经》“六义”中 这一表现手法,叙述诗人耕作南山的

情景,自然而质朴。(1分)

11.根据你对陶渊明的理解,说说你对本诗“但使愿无违”中“愿”的内涵的理

解。(2分)

12.由“带月荷锄归”的诗句你联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具体描述。(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15分)

(1)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

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

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 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

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

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

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

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1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字:(4分)

(1)、居为奇货 (2)、辄倾数家之产 ..

(3)、成然之 (4)、靡计不施 ..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岁征民间。 B试使斗而才。 ..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15.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的一项是:( )(2分)

A昂其直 B两股间脓血流离 C手裁举 D迄无济

16.翻译句子:(4分)

(1)、令以责之里正。

(2)、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17.从选文第(2)段看,成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简析。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9分)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

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

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

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18.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 朝代的 。(2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 .(2)既而鼠跳掷渐迟( ) ..

(3)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 .

20.翻译 (2分)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21.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二、作文(40分)

22、请以“一件小事的震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议结合的文章。要

求:调动自己的积累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上戏附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回答1—7题:22分

1.根据第①段内容说说作者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的原因。(3分)

2.第③段中,作者真实面对大水法遗址时,“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请问这

“震撼”的内容包含哪些?(4分)

3.第③段与第⑤段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③段 ⑤段

4. 概括第⑦段内容。(2分)

5.说说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6.文中作者两次去圆明园都“流泪”了,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

情。(4分)

7. (3分)

二、名句默写(任选6空、每空1分)(6分)

8.(1)

(2) (3)

(4) (5)

篇三:《yuanmingyuan should be rebuilt》

圆明园是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重建圆明园对

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振奋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好处;重建圆明园,把它建成

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

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北京大学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提出,“圆明园有必要复建部分景观,申报

世界遗产。”

只要修复一些重要景点就行,比如曾经是政治中心的“九州清晏”等。目的是为了加强对

比教育,在对比中再现被侵略者破坏的惨状。同时也提供参观,使游人重睹圆明园昔日

之芳华。

对圆明园保护和利用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张部分复建圆明园景区,与现存的西洋楼遗址

形成更鲜明的对比,更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已去世的建筑学家单士元认为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顶峰和精华所在,应全面恢复,

使后人了解我国古代在建筑上的辉煌成就。

假如仅仅凭借眼前的这些废墟和它所带来的苍凉感,后来的参观者能否想象得出圆明园

当年一度的辉煌?没有辉煌与苍凉的视觉对比,对历史的感受是不是也要受到限制?

保留“耻辱地”并不就是保留对于耻辱的记忆。我们应该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今

天看到的圆明园,早已经不是1860年一把大火烧过的圆明园。据资料记载,英法联军

放火烧毁圆明园之后,圆明园还曾余留16处重要景观。应该承认,作为废墟,圆明园

在清朝还是得到了妥善的保护的。对圆明园的破坏还来自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个是

民国时期,国内灾乱频仍,圆明园成了一个废园,园内存留的文物、遗迹被洗劫一空;

一个是文革时期,圆明园的管理一度陷入混乱,曾有圆明园围墙一次拆除800余米,

一次砍伐树木1000余棵,一次运走石料几十车的记载。

周恩来总理也曾经提出,在适当条件下,应重新修建圆明园。

1860年,圆明园遭受第一次劫难。

1873年,为了迎接慈禧的四十岁生日,清政府曾经对圆明园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圆明园再次遭到破坏。 辛亥革命后,圆明园无人管理,园中的遗物被一些不法官僚、政客纷纷盗走。王怀庆

拆掉舍卫城、安佑宫以及西洋楼的石料修建自己的达园,张作霖修建墓地也是从圆明

园运去的汉白玉石料。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单位和个人也不同程度地去用了圆明园的遗物。 现在我们在北京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圆明园的遗物,如,北京大学办公楼前的华表

二根、汉白玉麒麟一对、未名湖的翻尾石鱼;颐和园东宫门外的云龙陛石、仁寿殿前

的铜狻猊;北京图书馆楼前的华表一对、石碑两块、昆仑石一块;中山公园的兰亭八柱等。

1984年,在上海也发现了圆明园的遗物,据说是李鸿章搬去的。

现在的圆明园同1860年被大火焚毁后的圆明园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不一样的。

美国著名的白宫在1814年时也曾经被英国人焚毁,美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之后,立即

对该建筑进行修复,因为原来的墙壁已被火烧黑,于是涂以白色,白宫之名因此而来。

圆明园与颐和园仅一墙之隔,颐和园里生意火暴,高鼻子蓝眼睛比比皆是;圆明园却冷

冷清清,看不到一个洋人。珠海复制的圆明新园第一年的收入就达1.6亿元。修复圆明园,开发旅游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十分有利。

事实上,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的巨大浩劫,以及此后经历的很多动荡,

圆明园作为物的东西早已不复存在了,其几百年命运浓缩的是中华民族的沧桑。圆明园的本质是一种历史精神现象,这种历史信息已经回荡在炎黄文化的血液里面了。

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反重建派的杀手锏,认为重建是忘本,不爱国,保持原

样才能教育后人。实质上我看是感情用事而已。教育同样是讲究方法和效果的一项技术。中国现在在国外到处建孔子学院,就是对外国人进行爱华教育的一种方法。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教育效果大概得取决于参观人数、参观效果以及

媒体的关注和宣传,而园子实在被烧得太狠,几乎成了平地,再发狠也很难想象当初的辉煌,也少了那种滴血的愤怒,这样一个园子再放下去,恐怕更多的只能是被淡忘,连带着她那美丽又泣血的历史。

正如秦兵马俑如果不把它们立起来谁也不知道有多伟大

中国的建筑因为大都是砖木结构,不易保存。其实,我们还是有个例外,就

是圆明园。虽然是学欧洲的,但因其唯一性,价值无量。因此,出于考古和历史的巨大价值也应该将其重现于世。

他们说何况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失学儿童。依我看这其实仍只是一种感情用事

而已。他们忘了,以经济学来说,钱生钱,投资才能产生收益。现在圆明园靠门票的那点收入恐怕远补不上管理的费用。

最后,考虑权重因素,如果人文、经济、环境的权重分别为50%、40%、10%

的话,则重建圆明园与不重建的综合收益比超过10:2。

人们的进取心不能只靠耻辱来激励,更需要从正面来感染。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圆

明园的旧貌越来越淡漠,只能通过书本描述和废墟现状发挥想象,圆明园的恢弘气象只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民族荣光,对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的耻辱感也会相对淡化。重修圆明园,以真实的辉煌激励后来人,感染力会更强。

有必要重修圆明园。这不是破坏,而是更好地保护。如果不重建,圆明园不过是一堆废

墟,难以长存。而成为废墟后的圆明园,也仍遭受了不少破坏、改变。前苏联在反抗德国入侵的时候许多古代的宫殿被毁,可是战后苏联政府根据历史画卷、照片按照原样进行了重建。美国白宫也曾被英国人焚毁,后来也进行了修复。我们应该把民族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留在世间,这才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珍惜。而且在教育国人方面,我们也应该转向自强,而不是沉浸在悲剧中自哀,这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振兴。

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口口声声在谈什么不能忘记国耻,但是记住国耻的目的是什么。不

正是使中国复兴吗,而复兴的关键正是经济

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在那场罪恶的大火后又经过了国内浩劫,

清王朝覆灭后,军阀、官僚、政客肆意掠夺遗址上的遗物,解放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开发,大家可以看到现状是“一半是杂耍场,一半是垃圾场”,惨不忍睹!目前除了保存较好的大水法等景观,圆明园遗址早已失去了作为一种历史见证的使命和意义,我们感受的不是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而是另一种心痛。《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写到:“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因此所谓“废墟也是一种美”,根本就是想象的美,反方根本没有从现实出发考虑。

与那些口口声声说不能忘记国耻而却不付诸行动的人相比,重建的人才是真正历史与民

族的推动者

篇四:《红庙初中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

红庙初中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一)积累(共13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哭泣的圆明园作文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