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名老中医经验集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运用中医名家经验治疗慢性肝病–全国》

目 录

提要1 引言2 1 强肝汤治疗慢性肝炎2 2 强肝软坚汤治疗肝硬化4 3 刘豨逍遥五苓汤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5 4 加味黄精汤治疗慢性肝炎 10 5 大剂量赤芍治疗重度黄疸肝炎 15 6 化瘀通气汤治疗肝硬化 17 7 用《内经》有关水气病的理论指导治疗肝硬化腹水21 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运用中医名家经验治疗慢性肝病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姜学连

提 要

关键词 慢性肝病;经验;中医;名家。

目的 近几十年来,在慢性肝病的治疗方面,不少中医临床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不少有效方剂,本文旨在研究总结笔者运用名家经验治疗慢性肝病的体会。方法与内容 查阅近几十年出现的有代表性中医肝病名家创制的,并且是笔者用过并证实有确切疗效的方剂,结合具体的病例,总结运用名家经验治疗慢性肝病的体会。主要内容包括运用强肝汤(丹参、当归、白芍、郁金、黄芪、白术、茯苓、栀子、败酱草、泽泻、茵陈、甘草等)治疗慢性肝炎;运用强肝软坚汤(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鳖甲、生地黄、牡丹皮、败酱草、白术、茯苓、茵陈等)治疗肝硬化;运用刘豨逍遥五苓汤(刘寄奴、豨莶草、茵陈、柴胡、白芍、生白术、茯苓、香附、郁金、泽兰、泽泻等)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运用加味黄精汤(黄精、夜交藤、当归、生地、苍术、白术、青皮、陈皮、柴胡、姜黄、郁金、薄荷、炙甘草等)治疗慢性肝炎;运用大剂量赤芍治疗重度黄疸肝炎;运用化瘀通气汤(柴胡、赤芍、当归、丹参、生牡蛎、郁金、桃仁、土元、紫菀、桔梗、川楝子等)治疗肝硬化;用《内经》有关水气病的理论指导治疗肝硬化腹水。结果与结论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中医的优势在于临床,中医必须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作为最基本的追求目标。多读书、多临证、学习名老中医的经验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必由之路。对于古今名家治疗肝病的经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整理、总结、加以提高。

{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引 言{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中国属于乙肝病毒高流行地区,人群中慢性HBV感染率高达9.09%,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高达1.2亿慢性HBV感染人群中,20%一30%最终会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胁痛”、“疫毒”、“黄疸”、“积聚”及“虚劳”等范畴。一般认为其病因是感受湿热疫毒,饮食不洁,正气不足或先天胎毒;其病机主要特点为湿热未尽,肝郁脾虚,血(阴)虚血瘀。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与特效药物,虽有拉米呋定、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问世,但由于治疗周期长、易反跳、费用高,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中医辨证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修复肝损伤、抗肝纤维化、逆转肝硬化、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抗病毒方面,虽然目前的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通过中药复方多重调节作用,临床上不乏有消除病毒、疾病痊愈的病例[1-2]。近几十年来,在慢性肝病的治疗方面,不少中医临床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不少有效方剂,现将本人运用名家经验治疗肝病的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1 强肝汤治疗慢性肝炎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肝病研究组的韩经寰、李凤阁,根据长期临床观察,认为慢性肝炎的基本特点多是“湿热余邪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依此所制定的强肝汤一、二号方,分别以原方或其主方加减用于虚、实两型,对107例慢性肝炎治疗的结果,临床治愈率86%。

1号用于慢性肝炎气血不足、肝郁脾虚、肾虚或气虚血瘀等虚证为主型。组成:丹参12-30g,当归6-15g,白芍6-15g,郁金3-12g,黄芪12-30g,党参6-15g,白术5-15g,茯苓6-15g,黄精6-15g,生地6-15g,茵陈6-15g,板蓝根8-12g,泽泻5-15g,山楂6-15g,山药6-15g,甘草3-12g。

2 号主要用于慢性肝炎伴湿热或兼血瘀以实证为主型。组成:龙胆草3-12g,

栀子3-12g,败酱草10-30g,银花10-30g,丹参12-30g,当归6-15g,白芍6-15g,郁金3-12g,党参3-15g,白术3-15g,茯苓6-15g,茵陈6-45g,车前子10-15g,香橼6-15g,甘草3-10g,炒莱菔子6-12g。[3]

病例1 姜某,男,17岁,从1973年患慢性肝炎,反复发作3次,于1982年7月就诊,刻下患者乏力,食欲不振,头晕,肝区隐痛,尿黄,大便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ALT 145 U /L,AST 130 U /L,硫酸锌浊度(+++),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6 U,肝胆脾B超“肝脏回声细密,脾大肋下4cm”

属脾气虚证,治以健脾柔肝,益气养血,用强肝益气汤加减:

当归12g,白芍12g,郁金12g,丹参30g,黄芪130g,党参15g,陈皮12g,白术12g,茯苓12g,黄精12g,茵陈12g,甘草6g,

用药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14剂后复查肝功正常。

以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基本恢复。1983年7月,病情反复,以强肝汤1号加减配合郭林气功、简化太极拳治疗三个月,病情康复。至今无复发,一直正常工作,09年8月7日查体肝功(-),肝胆脾彩超(-),AFP(-)。

【按语】

韩经寰等根据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把慢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把强肝汤进一步衍化为五个相应的方子。该患者病情迁延10余年,久病必虚,故表现出一派脾气虚弱之象,属于脾虚气虚型,用强肝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黄精、甘草等补气健脾;当归、白芍、丹参、郁金等养血活血柔肝;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壅;茵陈清肝利胆。患者服药后效果明显,停药后又病情反复,最后配合气功太极拳等体育疗法,病情终于稳定。由此考虑,慢性肝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比较棘手的过程。单纯用药物治疗很难彻底治愈,必虚采取综合疗法,如配合气功、按摩、食疗、心理疗法等,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病例2 宋某,男,36岁,1988年4月10日初诊,患肝炎一年,曾在淄博某医院住院治疗40余日病情好转,体力,肝功一直未回复。患者的大哥79年患肝炎在滨州某院传染科住院治疗1个月,病情恶化死亡,故患者思想压力较大。刻下乏力,面目皮肤轻度黄染,食少,恶心,肝区发胀,头皮及全身发痒,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ALT 180 U/L, AST 210 U /L,硫酸锌浊度(+++),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13 U,肝胆脾B超“肝脏回声细密,不均质,脾大肋下2cm”

属肝胆湿热证,治以清热利湿,健脾解郁,养血柔肝。方用强肝清利汤加减: 龙胆草12g,栀子12g,败酱草15g,银花15g,丹参30g,当归10g,白芍12g,郁金12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茵陈30g,甘草6g

7剂,药后食欲增加,尿黄减轻,

服药21剂,肝功正常。

患者腰痛,上方加寄生12g,继服14剂。并配合郭林气功治疗。

至今20余年,多次复查肝功正常,一直从事农村体力劳动。

【按语】

该患者有乙肝家族病史,发病后曾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思想压力比较大。根据初诊时的症状,属肝胆湿热证,兼有脾虚失运,肝郁血虚。治以清热利湿,健脾解郁,养血柔肝,方用强肝清利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栀子、茵陈、败酱草、银花等清肝利胆解毒;当归、白芍、丹参、郁金等养血活血柔肝;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补气健脾。慢性肝炎病机复杂,多数几种病机夹杂在一起。故临床治疗不能只用一种治法,本病例就是清热利湿,健脾解郁,养血柔肝多法并用。

2 强肝软坚汤治疗肝硬化

此方由强肝汤变化而来,组成:当归12g、白芍12g、丹参30g、郁金12g、黄芪30g、鳖甲30g、生地12g、牡丹皮12g、败酱草15g、白术12g、茯苓12g、茵陈12g。{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气滞血瘀,聚积痞结证,症见胁下积结胀痛、胸腹见红斑赤缕、口干口苦、纳呆食少、形瘦乏力、恶心、面色黄晦、舌紫暗可有瘀斑、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或数、或沉弦有力。

临床运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有报道本方治疗肝瘀蕴热型的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病例3 张某,男,34岁,1997年12月20日初诊,5年前因酒后吐血,检查发现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做脾脏切除。术后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易感冒,食少,右胁时有隐痛。刻下食少乏力,消瘦,面色不华,肝区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证属肝郁脾虚、瘀血内停。

治以补气健脾、养血活血、化瘀软坚,以强肝软坚汤加减:

篇二:《中医治疗肝病经验2》

中医治疗肝病经验

一、肝硬变的病因与病机

肝为藏血之脏,又主风木;胆寄相火,与肝相连,是知肝、胆二经有血及火明矣。血由心火变化而生,火从天阳丽木则明。人之精神气血得以和平而恚怒不生者,乃因肝木不郁,胆火不亢而然也。所以调血必先调气,熄火而尤在和血;血得和气则流畅,血得邪气则烁灼凝结。所以,血脉流通不滞,潜伏不动者,全赖肝胆之气血和平。

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上为吐血、衄血,下为便血、溺血等症。唐容川说:肝有郁火,胸胁刺痛。说明血受热邪,可使肝胆失谐。

{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肝硬变主要表现出的各症,如:肝区感觉有物的障碍,或沉坠疼痛,兼有胀闷,饮食欠佳,腹胀恶心,小便赤黄,口中干苦,头晕目干,肩背酸痛,鼻衄牙宣,全身疲倦等等,都是肝经血分受到火扰所致。

肝硬变的形成:有因黑热病愈后而余毒不尽的;有因疟疾缠绵日久,病虽愈而血分已经受到相当损失的;或患急性传染性肝炎病,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等,都能演变成为肝硬变症。总之,不越乎木郁为火,血因热结而成。虽然亦有因营养不良、血液欠足的,但临床所见,属火热者居多,须按四诊八钢归纳分析。肝硬变虽为慢性顽固之病,精心调治,

亦能痊愈。

肝硬变的症候与治疗

血之流行周身而不滞者,全赖肝胆气血的和平,阴阳互相维系。设有病因的骚扰,丧失和平,木郁为火,血因热而凝,气因燥而滞;血凝气滞,肝脾肿大。{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肝病所发现的症状是:两胁不适,或沉坠疼痛,有时发热连及肩背疼痛,腹胀气蹩,恶心厌油食,消化不良,小便赤黄,大便或燥或溏黄,少腹胀痛,矢气加多,脱肛后重,口干苦,头晕痛,舌苔白腻或薄黄,喉咙发痒,咳嗽喑哑,眼睛发黄,倦怠失眠,皮肤起红点,手掌发红色,鼻衄牙宣,心烦多怒,郁郁不乐,脉缓大或弦。脉症均属阳热,可以证明无一不合肝经血分受到火扰之灾。然亦有因营养不良,肝血受伤而成的,当辨寒热虚实,身体壮弱,精神好坏,饮食如何,按四诊八纲决定治法。治者每遇肝病,辄用温补,见到清疏,便感肝既虚损,那堪再历清疏。盖血凝气滞,循环力馁,气有余便是火,血淤而新不生,血虚气热,愈热而血愈凝。斯时不得不用开郁退热之品,挺身先锋,诸证豁然,郁开气顺,木得条达之性而欣欣向荣矣。

兹将治疗与方剂介绍如下:

左右两胁沉坠疼痛,口干头晕,小便赤黄,脉弦缓或数,这些脉症皆属肝胆郁火为祟。肝胆分布于季肋少腹之间,血

因热郁,故两胁有沉坠作痛之感。口干头晕,是火热上乘。热遗与膀胱,则小便黄色。唐容川说:“肝有郁火,胸胁刺痛。”

经云:木郁则达之。顺其性也。治肝硬变症,用开淤退热之法,以……加减为主。

…..汤方:

….五钱、….五钱、..五钱、..三钱、…三钱、….三钱、…三钱、…三钱、.三.钱、…三钱、,,,,三钱、…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日一剂。

…,益荣血.以养肝;….,助土德以升木;…透达胸膈;……..开淤止痛;…..,调理气血,行滞化痞;甘草和中;……,活血分郁热。

兼大便燥或溏黄,口干苦,舌苔黄或白腻,腹胀心烦,脉数或脉缓有力者,是阳阴燥气合并肝火,用…汤加川军二钱,….五钱;如情况未见好转,可减去……,加…..五钱、知母三钱以清之。

兼肩背疼痛,为肝隔膜牵扯于后所致,…..方加…..三钱、….三钱、….三钱,以疏通经络血脉。

如目黄,可在….汤中加菌陈一两,渗湿消黄。

兼腰痛,…..汤加….三钱、…..三钱,疏通督脉,调

理气血为主。

如少腹胀满,…..汤加….三钱、….五钱、….五钱,以通畅下焦滞气。

如兼头痛而晕,……汤加….五钱、……五钱、荆子五钱,清头目,解散风热。

兼有卷怠失眠……汤减柴胡,加…五钱、….三钱、…三钱,以退热安神,清心滋血。

兼衄血、牙宣,……汤减….,加…..三钱、棕炭三钱,以止血降血。

如身起红点,手掌红,加….三钱、….三钱、红花三钱,凉血散瘀。

兼饮食不振,食后腹胀,……汤加…五钱、…三钱,以和胃消食。

兼肝脾肿大者,在用…..加减的同时,可于午后二时吃大黄庶虫丸一粒,服至消肿为止。此丸能消瘀血,瘀去则新血自生。

肝病脉缓软,心悸出汗,消化不良,身体弱,胁痛,舌白色,属营养不足所致,如再用…..汤,就有虚虚之害,宜据虚则补之,阳生阴长,用…..汤加减为主。

…..汤方:

…五钱、….五钱、….五钱、…..五钱、…五钱、…五钱、….五钱、…..四钱、….四钱、…..四钱、……三钱,水煎服。

…….,补脾阳;………..,养血安神;……,开窍理气。

如身有时发热,加…三钱,柴胡三钱,以清之。{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肝病如脉症俱见虚像,可用…….汤加减,补脾胃,助元阳。

………..汤方:

…..五钱、……五钱、……五钱、…..五钱、…..五钱、甘草三钱。

兼有腹胀加….五钱;

消化不好,加…..五钱,…..三钱;

恶心:加…..二钱;

打嗝加….三钱,…..三钱。

….五钱、….五钱、…..五钱、….四钱、…..五钱、….三钱、…..三钱、….三钱、…..三钱、…..二钱。 水煎服

肝病脉缓,腹胀加重,饮食不振,恶心者,系脾胃食积气滞;以消导为法,用……加减,消食化滞。

篇三:《著名中医李可治疗肝炎、颈椎增生病经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疗肝炎、颈椎丧生经验方

肝病五则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

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突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入,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寒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从芳香

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入手。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寒败坏中焦气化。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结果导致苦寒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入血分而转为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当局者迷,有一生悟不透此理者,特为点出,愿与青年同道共勉。

2.1983年6月7日,本院传染科病房住院病人李树龙,23岁。人院诊断:急性传染性肝炎,当日化验:黄疸指数16,射浊13,射絮++,G.P.T.125,患者自幼怕打针输液,要求服中药。询知类似感冒3日,无热恶寒无汗。从第2日起,一昼夜间全身皆黄,苔黄厚腻,口苦、恶心,身痛脉紧。此属寒邪郁闭表气,湿浊熏蒸,发为黄疸。予荆防败毒散加茵陈栀子: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薄荷、栀子各10克,茵陈45克,川芎10克,茯苓30克,鲜生姜3片,冷水泡1小时,急火煮沸7分钟,2次分服,2剂。

2月9日二诊:药后得汗,恶寒已罢,小便特多。面目舌下、胸部之黄已退八九,呕止,食纳好,舌上黄厚腻苔化去大半,小便清长。当日化验:黄疸指数8,射浊10,射絮+,G.P.T.110,自汗不渴。予和营卫,化湿退黄:

茵陈45克,桂枝、赤芍、炙草各10克,白术、茯苓各24克,猪苓、泽泻、桃仁各12克,鲜生姜5片,枣6枚,2剂。{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6月11日三诊:全身黄已退净,气短口渴,舌红少苔,尿淡黄,

脉虚而数。二诊过用渗利,气阴两伤。口中觉腻,湿浊未化。予益气养阴芳化:

生芪、茵陈各30克,生山药、石斛各30克,知母18克,白参(另炖)10克,藿香、佩兰各5克,3剂。

6月14日四诊:纯中药治疗7日,肝功阴转,诸症均退。唯舌红,口渴,脉数,气阴未复,原方去茵陈,加玉竹15克,带药3剂出院。{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七二五厂工人武文荣,33岁,1983年5月7日初诊。病程75天,住院73天。服茵陈蒿汤加板蓝根、大腹皮30余剂,板蓝根注射液160支,计用茵陈、板蓝根、大腹皮各1000克多,食纳日见减少,体质日见瘦削,面色黧黑,泛酸作呕,腹胀气急,腰困如折,左肋下隐痛不休,整日怠惰思卧。舌胖淡有齿痕,苔白滑。脉滑细,尺部极弱。日仅进食不足半斤,食入则胀急不堪,恶闻油肉味,吃水果则吐酸水,口中粘腻不爽。追询得病始末,始知患者素体阳虚,平日即觉胃寒膝冷,食少肢软。病后倍感困乏无力,食入则吐,不以为意。后被车间同事看出脸色发青,敦促就医,一查GPT已高达500单位,愈服药愈觉不能支撑。

据上证情,属劳倦内伤,寒湿浊邪阻塞中焦气化所致。既无黄疸见症,何所据而用茵陈蒿汤?以阳虚之体,寒湿之邪,复加寒凉攻泻妄施,无怪中阳日困。且脾胃为后天之本,必赖先天肾阳之温煦,始能蒸化水谷。今误投苦寒,先伤脾阳,后及肾阳,阴寒肆虐,永无愈期矣!其面色黧黑,腰困如折,即是明证。当以温药治其本,芳化治其标:

党参30克,灵脂15克,公丁香、郁金、吴茱萸、肉桂、藿香、佩兰、炙草各10克,炒麦芽60克,生半夏20克,泽泻18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姜汁10毫升(对入),3剂。

5月11日二诊:药后呕止,胀消,食纳大增,日可进食1斤多,开始想吃肉类。唯腰困仍著,予原方加肾四味120克,胡桃4枚,7剂。

11月16日,患者从孝义来信,知药后肝功阴转,体质较病前更好。并寄赠名家医著3册,以表寸心云。

三、急性肝炎误治变症

高香香,女,30岁,灵石煤矿工人家属。1983年6月27日初诊。1979年初患急黄肝炎,经治3个月,服茵陈蒿汤加味方70余剂,计茵陈3000多克,板蓝根2000多克,栀子、大黄250克。黄疸虽退,肝功持续不降,GPT120单位。日见食少神疲,畏寒肋痛。又服柴胡疏肝散加味方20余剂后,变生经闭、厌食、腹胀而呕涎沫,亦已3个多月。面色萎黄无华,肋间刺痛不休。痛作时按腹弯腰,头汗淋漓。近日更增腰困如折,足膝冰冷,小便不禁。脉细,左关特弱,舌淡,苔灰腻。已成迁延性肝炎,病程长达5年。证由过用苦寒攻下,损伤肝、脾、肾三脏之阳。又过用辛散,致气血耗伤。脾胃为后天之本,恶湿又主化湿,此经一伤,气血生化无源,故面色萎黄,食少经闭。肝为人身元气之萌芽,过用辛散攻伐、苦寒解毒等品,致伤肝气。肝寒则络脉滞,故胁痛不休。肝虚则自顾不暇,木不疏土,土气更壅,故见厌食腹胀纳呆。肾为先天之本,人之有生全赖命火之温煦,肾阴之濡养。今苦寒伤损肾阳,肾气怯弱,故见腰困如折,虽在盛夏,瑟缩畏寒,小便失约。故治疗此症之关键,要忘却一切先人为主之偏见,

置“肝炎”于脑外,但先温养肝、脾、肾三脏之阳而救药误,治法便在其中矣:

生芪、当归、肾四味各30克,红参(另炖)、灵脂、吴茱萸、桂枝尖、生麦芽、细辛、炙草各1O克,赤芍15克,干姜30克,油桂2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上方守服27剂,计用干姜、肾四味各810克,吴茱萸、细辛各270克,服至10剂时,呕涎、肋痛得罢,食纳大增,日可进食1斤多。服至20剂时,面色已见红润,自感乳胀,又服7剂,月经来潮。8月初化验,肝功阴转,诸症均愈。

按:余治此败症,受张锡钝氏之启迪颇深。张氏论治肝脾有独特见解。张氏论日:“俗谓肝虚无补法,以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宜疏不宜补,补则滞塞不通。故理肝之法,动日平肝,而遇肝郁之证,恒用开破肝气之药。”张氏提出:“……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于损伤。肝既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损伤元气之萌芽乎?”此论确有见地。五脏病理,有虚即有实,肝脏何独不然?肝郁,其气固不能条达。肝虚,则其气亦无力条达。凡遇此等证候(左关脉特弱)张氏重用生芪之性温而升,以之补肝,有同气相求之妙用。重用生芪,少佐理气之品,覆杯即见效验。张氏升散肝郁,喜用生麦芽,而不用柴胡。他说:“升肝之药,柴胡最效。然治肝不升、胃不降之证,则不用柴胡而用麦芽。盖因柴胡不但能升肝,且能提胃气上逆。而生麦芽虽能升肝,实无妨碍胃气之下降。盖其萌芽生发之性,与肝木同气相求,能宣通肝气之郁结,使之开解而自然上升……”肝与脾,有微妙的关系。一人饮食不能消化,服健脾养胃药百剂不效。脉见左关特弱,知是肝气不振,张氏投以生芪30克、桂枝尖9克,数剂而愈。独创“补肝气以实脾胃”之论。因“五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名老中医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