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世界十大名画 (超高清大图 局部超清晰大图)》
世界十大名画 (超高清大图 局部超清晰大图)
2012-01-09 18:49
一、按艺术收藏界排名
1、无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
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意大利,名画}.
约1510-1511年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
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蒙娜丽莎{意大利,名画}.{意大利,名画}.{意大利,名画}.
1503年-1506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 卢浮宫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篇二:《欧洲名人名画欣赏》
达.芬奇:列奥那多.达.芬奇(1452.04.15儒略历 —
1519.05.02),生于佛罗伦萨芬奇镇,卒于法国昂布瓦斯。意大利画家、科学家。达·芬奇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人物之一,是人
类最杰出的画家、艺术家。五岁凭记忆能画母亲肖像,十四岁
时被父亲送到佛罗伦萨的安德烈·弗罗基俄画坊中学艺。十五年间他一直在佛罗伦萨学习和工作。达·芬奇有许多杰出的画作,特别是《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是艺术界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达·芬奇有记录的画不是很多,他留下的画多数是没有完成的手稿,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代表人物。 一生中主要兴趣和贡献在科学、哲学和技术发明方面。达·芬奇是通过艺术走向宇宙的深处,在米兰和比萨从事科学探索,为当时的军事工程提供新的{意大利,名画}.
二、世界雕塑油画珍品
1、雅典娜神像
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代表智慧的女神。
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身高达13米木雕,
局部镶嵌象牙与黄金;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
这尊大理石摹制品,头戴战盔,头盔上雕刻的
是女妖斯芬克斯和两头飞马神兽;身着希腊式连衣
长裙,护胸和甲胄装饰蛇形、饰边和人头像;裸露
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健美的身体;右腿直立,左腿微曲;眉宇清朗,鼻梁挺直,嘴唇微闭,双目炯炯有神,显示出传说中神的崇高和严肃。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手势动作是执长矛和托物,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形象,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意大利,名画}.
《帕提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又名《戎装的雅典娜》,收藏于雅典国立考古
篇三:《不一样的意大利名画欣赏之最后的晚餐》
不一样的意大利名画欣赏之最后的晚餐 除了在上篇介绍的《蒙娜丽莎》外,达芬奇这位全才还有另一幅名作,那就是鼎鼎大名的《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这件作品达到了素描表现的正确性和对事物观察的精确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对现实世界的一角,在构图处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组合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画面有着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使圣餐题材的创作向历史源流的文化本义回归,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创造的活力和历史的意义。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画现藏于卢浮宫。《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
期的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它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
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势,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
《最后的晚餐》宽420厘米,长910厘米。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别具新意。一直以来,画面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画中人物从左到右是:巴多罗买(Bartholomeus)、小雅各
(Jacobus Alphei)、安德烈(Andreas)、叛徒犹大(Judas Scariotes)、西门彼得(伯多禄 Simon Petrus)、约翰(若望 Iohannes Zebedaei)、耶稣( Jesus)、多马(多默 Thomas)、大雅各(Jacobus Zebedaei)、腓力(Philippus)、马太(玛窦 Mattheus)、奋锐党的西门(热诚者西满 Simon Cananeus)、达太(圣犹大 Thaddeus)。
下面请慢慢欣赏大师的作品吧!
最后的晚餐 1494年~1498年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420X910cm 板油画(有争议) 米兰恩宠圣母
篇四:《世界名画赏析一》
《基督受洗》
恰当理解皮耶罗的作品的确不容易。因为除了画家,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数学家。在文艺复兴时代,满怀激情地去研究古希腊的数学与几何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皮耶罗的狂热与成就 却是所有人当中最突出的。分在他在拓展欧几里德几何学方面的作为无人能敌。此外,他还写出了众多关于数学与几何学的学术著作,在其中一篇保留至今的文章里,他采用大量繁复的数学技巧详尽阐释了有关焦点透视的原则。无可避免地,他也把这种精神的研究、带入到自己的绘画里。
《基督受洗》是皮耶罗为家乡一
座施洗者约翰教堂画的祭坛画。
由于祭坛画的特殊形制,画板的
外形被分为由半圆与方形组成的
两个部分。没有人能够比皮耶罗
把这种自然的分割利用得更加巧
妙而神奇。读者可以注意观察画
面中的那只白鸽,它被 画成了正
面透视的样子,圆圆的头部正巧
是半圆的圆心,而伸展的双臂又
恰好与方形的上边线持平。不仅
如此,围绕圆心,观者的视线完
全可以将另外的半圆在画面内部找全,享受到一种近于神圣的圆满旅程。透视与几何形式在皮耶罗的作品中是显著而精确的。不仅如此,他还能够运用比同时代画家更为复杂的技巧,使深度空间兼备平面空间的张力。皮耶罗喜欢使用大面积平涂的色块 ,然后把它们与潜在
的透视法,几何形按照最完美的图式,尺寸和比例结合在一起。比如
左侧的两根树干,仅仅依靠颜色深浅的不同就可以把画面上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的层次空间划分出来。画面上,那些柔和而明亮的色彩总是散发着令人愉悦的光辉,其中大量的白颜色在过去的绘画传统里是被忌讳使用的,而皮耶罗却使它们具有了一种至为纯净的气息。
有迹象表明,皮耶罗有迹象表明,皮耶罗从未属于哪一间绘画作坊。或许,他只是一个自由画家,一个孤独探索自己理想的人。因此,他似乎从不顾虑观者希望在他的画面上看到的东西。在那个时代,能够把《圣经》故事展现得真实而动人心魄是艺术家给世人带来的一大奇迹。 这个传统从乔托开始,之后又有莱奥纳多《最后的晚餐》或者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皮耶罗民如实描绘了《圣经》的内容。画面表现圣约翰给基督受洗的情景,当圣水洒落到头顶的一刻,圣灵仿佛鸽子从天空降下,落到耶稣头上,天上有声音传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圣父、圣灵、圣子在此时实现了圣三位一体。这是一个重大而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人子降生到世间的耶稣找回了原本属于他的所有神性,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终将走向十字架的救赎使命。我们看到,地上的河水在基督脚下停止了流动而转到另外的方向,这是一个预示:此后的世界必将有所不同。但是尽管如此,皮耶罗似乎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圣经》故事的情节性叙述里。我们看到画面中所有人都克制了自己的感情,观众几乎无法猜测他们内心的喜悦与震惊。约翰身后的人在画面中虽然占据了重要位置,但他脱衣服的奇怪动作对表现故事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帮助,倒是他身体的白颜色与鸽子的白颜色、基督的白颜色,包括中间天使的白颜色之
间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呼应关系。而且前面也提到过,他是那个圆满构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皮耶罗正是通过他冷静的分析与审视,赋予了画面一种不同于真实再现的内在空间,这是他同时代的人所不太理解的,但却也是改变了现代绘画面貌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 《最后的晚餐》
公元15至16世纪,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商贸来往,见多识广的意大利人开始注意那些已被遗忘多年的古罗马文化。诸多的学者、建筑师、艺术家云集于此,探索不同于中世纪的经验和知识,每个人都勤奋地工作,心怀对荣誉与名声的渴望。19世纪瑞士的著名学者雅各.布克哈特把这个阶段称作“文艺复兴” 意思是强调它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关联,不过,他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本著作中申明,古典的影响仅仅是一个方面,没有它,文艺复兴仍然会发生,因为对于后人来说文艺复兴最重要的成就 乃是对于人性的发
现。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大型壁画,它位于意大利省米兰的圣玛丽亚感恩教堂食堂的墙面上。这所修道院被15世纪米兰的实际掌权者罗督维科视为自己的宫廷教堂,每适周二、四、他都要来这里同修道士们一起进餐。因为食堂尽头的墙壁正对着修道院的餐桌,所以他希望能够在用餐时看到一幅表现《圣经》中最后晚餐场面的壁画,
以使所有人感念基督的苦难与恩泽。最终,他把这项重要的任务委托给了他忠爱的画家-莱奥纳多. 达.芬奇(1452-1519). 莱奥纳多是位少有的多才多能的画家,关于他的各种传说长久以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一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涉及领域包括绘画。机械,建筑,雕塑,他的头脑几乎像一个“永动机”,准备着为那些吸引他的事物去工作。从1457年开始,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这幅巨作。画面表现的是耶稣在受难之前与门徒们一起过最后一个逾越节的情景。 这在当时的修道院食堂其实是普遍流行的题材,它所表现的主题对于虔诚的教徒们来说显而易见,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新意可言。但是,莱奥纳多的画面却要在秩序坦然的外表下带动观者去体察灵魂深处奥秘的理智与热情。画面占据了整个墙壁,赫然面对观众,背景中莱奥纳多娴熟地运用了透视法,和符合焦点透视规则的建筑结构与壁挂装饰宛如食堂真实空间的延伸,直到消失于窗外优美的风景。这就使得晚宴的场景不是发生在单幅画面封闭的空间里,而是发生在整个食堂,餐桌上的食物与杯盘就如同食堂中修道士们所使用的一样,只要你进入这里,就已经是其中的一分子,就已经不知不觉开始观察、思考、呼吸。
在这天晚上的宴会中,正当众人静静用餐的时候,耶稣突然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于是所有的人一片哗然,画面的内容一下子就会将人吸引,因为它抓住了最关键而富有戏剧性的时刻。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有规律地每三人分为一组分列在他的两旁,表现出他们在听到耶稣的话后截然不同的
反应与表情。最左边的巴塞洛缪,小詹姆士和安德鲁,接下来的一级是犹太,彼得和约翰,耶稣右边的是托马斯,老詹姆士以及菲利普:最后的一级远离中心,包括西蒙、犹太和马太。从他们强烈的身体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中,读者可以察觉到他们真实流露的品德与个性,察觉到人类内心的震惊,愤怒。恐惧、猜疑以及黑恶。最左边三人向右凝视的目光与最右边三人向右伸出的手势联合构成了一种向心的张力,而处于中心位置的耶稣却泰然处之,不过他的平静却和叛徒犹太的紧张形成了鲜明对比。犹大手捂钱袋,身体后撤,在他的头和耶稣微微向右倾的头之间虽然留有很大的空隙,但却似乎系上了一根随时都有可能崩断的橡皮筋。此外,作者在用光和用色上也颇下了一番心思,画面中几乎所有人物都面朝观众,只有犹大一人将头转向画面内部,因此脸部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而耶稣的服装去采用了最鲜的红绿对比色,自然形成了画面的核心,而从他背后窗子投向进来的光线则如同看到人类世界之外的神圣光环。耶稣着红色服装,一边的手臂伸向一杯葡萄洒,意思是说“这杯是我用血后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着绿色服装一边的手臂伸向一块面包,意思是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当观者的视线停留在这个由耶稣的头及双臂所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上时,他的内心深处重新响起的将是耶稣受难之前与所有门徒们所作的这个有关灵与肉的庄严约定。莱奥纳多凭借化高超的造型技巧和捕捉人物性格的能力,对一个耳熟能详的场景做出了他独一无二而且震撼人心的诠释,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所有人各不相同的手势 不难发现画家对于人心理的情感具备多么深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