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改为小故事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作者简介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创作背景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三、注释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擢(zhuó):伸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6.札(zhá)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7.杼:织机的梭子

  8.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9.零:落。 

  10.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11.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2.脉脉(mòmò):含情凝视的样子。[1]

  13.素:白皙。

  14.涕:眼泪。

  15.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6.间:相隔。

四、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和鼻涕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五、诗歌赏析

1.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暧暧(àiài)迢迢(tiáotiáo)呦呦(yōuyōu)

B.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mù)

C.擢升(zhuó)吐哺(bǔ)三匝(zhā)

D.衣衿(jīnɡ)掇取(duō)脉脉(mòmò)

答案:A(B.中“陌”应读“mò”;C.中“匝”应读“zā”;D.中“衿”应读“jī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盈盈泣涕朝露羁鸟

B.俗韵故渊樊笼忧思

C.沉吟尘杂吐哺札札

D.守茁嘉宾皎皎德泽

答案:D(“茁”应为“拙”。)

3.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4.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泣涕零如雨

5.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答案:动作情态

6、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谁?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织女,诗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动作;情态。

9、全诗用了“迢迢”“皎皎”等六个叠音形容词,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盈盈”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诗人的神情。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确切不移、自然生动。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使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参考答案:一、思想内容:诗通过织女和牵牛两情阻隔的故事,表达了人世间男女爱情不得相谐的痛苦;

二、艺术手法:①通篇用比体,写织女就是写思妇,写牛、女的两情阻隔,就是写人间男女的离别相思;②语言婉转浏亮,谐美动人,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③反复运用叠字叠词,使形象鲜明,情思宛转,让人回味;④诗人善于用远和近的不同空间距离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主客观感觉的不同。诗开头用“迢迢”写相隔的辽远,但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出了爱人间咫尺是天涯的心理感受.

1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赏析】开头两句有两处值得玩味。一是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二是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浑然天成的效果。

1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赏析】这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属意于牵牛而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写出织女因离愁而无心织作的情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句承上启下进行过渡,一下子将孤独、哀怨、痛苦、不幸的织女推到了读者面前,与她日夜相思的牛郎却因隔着天河而不能相见,天河水清且浅,两岸相距并不遥远,但织女只能默默凝视,欲语不能,盈盈粉泪,柔肠寸断,让读者感慨哀叹,唏嘘不已。

1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遥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盈盈”形容水波晶莹,“脉脉”描写含情注视的神态,蕴含织女情感的丰富与专一。

李菊芬

【篇二】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长亭送别教学实录(两课时)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班级:丰惠中学高二(7)班

教师:刘建松

师:《红楼梦》中的第一才女林黛玉看完一本书后,出示投影(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词。)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能让林黛玉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有如此大的触动,这本书就是元代的戏曲经典

生:《西厢记》

师:什么是戏剧,《西厢记》究竟是怎样一处戏。依照注解一,你能说一说吗?(学生叙述,老师补充一些戏剧常识曲、白、科、旦、末。)

师:戏剧讲究个冲突,要有矛盾的对立激化,说白了吊胃口。根据注解,你认为这出戏最明显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生:是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遭到了莺莺母亲的反对和阻挠。有情人不能在一起。

生:我认为是张生去考状元和考中后可能会变心。抛弃崔莺莺。

师:这些可能是女生比较关心的,因为变心出轨的男孩的确太多了。

师:《长亭送别》这出戏就是在矛盾冲突的的推动下产生,当时的张生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只是个白衣书生。而莺莺毕竟是相国的千金,门不当,户不对。更可恨是两人自由恋爱,自然引起母亲的强烈反对。她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强令张生明朝便参加考试,声称“得官呵,来见我。剥落呵,休来见我”。于是,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缓缓的展开了。

师:说一说,在青年男女分别的故事中,一般有哪些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有学生说女方应哭哭啼啼,泪流满面,有学生说男子走后,女子痴痴的目送,也有学生说女方告诫男方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师:这正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生: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长亭送别》叙说的内容和同学们所说的大致相同,

(出示(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饯别长亭:【脱布衫】【小梁州】【幺【四边静】【耍孩儿】【五煞】

【四煞】【三煞】【二煞】

惜别目送:【一煞】【收尾】)

师;刚才同学们说女方应泪流满面,莎士比亚曾说;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脆弱。可见流泪也是女子的天性。《长亭送别》字里行间渗透了太多的莺莺的泪,泪盈盈。能从各个曲牌中找出莺莺的泪水吗?(学生自由找到,然后朗读。其中对于小梁州中的“我见他阁泪汪汪不赶垂一句到底是谁的泪”有争论,可以暂且放下)

师;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流泪,为什么莺莺的眼中含泪水。

生:因为对张生爱得深沉。

师:说的很简单,泪就是爱。朗读第一处泪水。(碧云天黄花地一节)这里的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在讲这个问题前,老师修改一下(下雨天,黄叶地,西风吹,大雁南飞。)好不好?

生:好,很好。

师:就知道无原则的表扬老师,我可是经得起表扬的。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请大家再次品味王版的和刘版的《端正好》。

生:王实甫的好多了。

师:你讲的是实话,但让老师信服。

生:他的文字很优美,很高雅,有意境。

师:具体说一说。

生:碧云天说天很高,很远,在这么高远的天地下,人自身的渺小虚弱就出来了。

师:讲的很不错。前面人的活动空间是在普救寺庙中,相对空间比较狭小,突然间换了空旷的野外,视野的开阔,天地的悠悠,苍茫浩大。人个体的渺小,此时的感伤就来了。

生:黄花地,就是菊花,让我们想起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女子的憔悴。

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种相思离别之苦。黄花往往就是女子。

师:归纳起来,黄花地,容易出现女子面目憔悴的画面和神情,比黄叶好多了。黄叶可能就是一个饱经沧桑糟老头。还要说吗?

生:西风紧的“紧”字很妙,一方面写西风一阵接一阵的刮,有一种动态,另一方面写出了形势的紧迫。离别就在眼前。而北雁南飞,人就是一只鸿雁,飞来飞去,没有固定的处所。北和南两个完全不同的方位,说离别的空间的辽远。

师:分析的非常到位,鼓掌。(老师又穿插了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下的更紧中的紧来映衬)

师:出示“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当然这里的死可能就是昏厥,作者自己感动的要死了。通过这些带有意味的景物,注意,这是谁眼中的景物?

生:崔莺莺。

师:是相国的千金,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是个文艺小清新吧,特容易多愁善感的一类,于是泪自然来了。哪一句?

生:总是离人泪。

师:这是离别的泪。来得很自然,很猛烈。他的泪居然把霜林给染红,这里的醉是什么手法?

生:拟人,醉就是红的意思,非常含蓄。

师:树林醉了,我的心碎了。这里的泪是水道渠成,通过里莺莺眼中的秋景,渲染了暮秋的凄凉,衬托出崔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离愁别恨是多么的具体化。此刻长亭,明日天涯。第二节没有直接写泪,但非常直接的写出了流泪的原因,就是一个字,(学生马上找到恨)

师:有几个恨?

生:三处。

师;几乎每个句号前都可以加一个恨字。加个恨来读一读(学生朗读,很有感情)恨和泪也是有关联的。怎样写恨?

生:一开始就对比,相见迟,归去快。恨时间短暂,相见时难别疑难。

生:柳丝就是留下的意思,谐音,就是莺莺的形象,自己的感情非常缠绵。

师:那玉骢实质就是

生:张生。牵不住张生的人。他毕竟要离开,请求时间停止,希望太阳不要落山。女子很痴情。

师;越写出不可思议,越荒唐,就越写出青年男女的痴情。还有更细腻的,读一读(马儿屯屯的行,车儿慢慢的随。

师:老师把两个叠词的位置换一换,可以吗?(学生朗读换了以后的句子)

生:不行,因为骑马的是张生,坐车的是莺莺,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坐在车里,还要用布遮挡。

师:这就是大家闺秀,保持淑女形象,和《爱情公寓》中的胡一菲不一样。那假如马骑的飞快,会怎样?

生;男的变心太快了吧,好象要抛弃女子了。

师;如果莺莺走得慢一些?

生:也不行,莺莺希望和张生在一起,希望永远在一起,哪怕是时间是那样的短暂。

师:通过马儿车儿的屯屯和快快,写出莺莺的依恋,张生的难舍,真细腻,传神。

(出示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则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作相守也。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金圣叹评论)

师: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离别之情让人黯然消魂,伤心欲绝,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这当然是极度的夸张手法。(师生共同朗读背诵这两节)

师:《端正好》和《滚绣球》写泪和恨是很高雅的,文字优美。《叨叨令》这段文字,写泪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哪些与众不同?

生:有比较多的叠词,还有儿字也很多。

生:有重复的词语,还有一些口头语,也么哥,兀的。

师:那假如我们把这些儿化,叠词,口语去掉,朗读朗读,感受有和不一样?

(学生朗读,有咬牙切齿的感受,)

生:用叠词能朗朗上口,有韵味。能直接的反映莺莺的心态,很自然,不做作。

师:注意这是回答谁的话?

生:红娘。

师:虽是丫鬟,实则闺密。所以说得很真诚,很通俗。也不加掩饰。说的时候回复,呜咽抽泣的感觉。你能模仿一下吗?(学生模仿体会)整段曲词口语、儿化、叠词,直抒胸臆,产生“哽咽抽泣”“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无限悲楚的形象。

师:前三个曲牌从各角度写出了离人泪的离愁别恨,有的很雅,有的很俗,但情是真的,因此能深深的打动人。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生:因为对张生爱得深沉。(第一课时结束)

长亭送别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班级:丰惠中学高二(7)班

教师:刘建松

师:背诵《端正好》和《滚绣球》,这三个曲牌主要是赶赴长亭中的所见所感,了;流的是离愁别恨的泪。在长亭饯别中莺莺流的泪又有何不同呢?(学生找出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的似水,多半是相思泪。)学生朗读《朝天子》一节。

师:什么是相思泪。其实相思泪不仅仅是人间有,天上也有,你信吗?

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师:对,相思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师:为何牛郎和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生:因为有银河阻隔,有王母娘娘的反对。

师:《长亭送别》中有王母娘娘这样的人吗?

生:莺莺她妈。

师:老太太在长亭饯别这一出戏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她的言行,能找出来吗?(学生寻找归纳如下1、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2、小姐把盏者!

3、红娘把盏者!

4、辆起车儿,俺先回去

小姐随后和红娘来。)

师:老太太第一句话,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有哪些信息?

生:老太太不同意你们这桩婚姻,莺莺和张生,哪怕在分别时也不能在一起。不同意。

生: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是自由爱情的干涉者,老顽固,不了解女儿。

师:你差点上纲上线了。老太太也不错啊,让莺莺和红娘不停的给张生倒酒,也很喜欢女婿啊。

生:不停的劝酒是希望张生喝了酒赶快走开,是在催张生离开。

师:是说,倒的不是酒,是逼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最后老太太有没有离开?

生:没有离开

生:离开

师:你希望她离开吗?

生:当然希望。

师:男女谈恋爱时,父母在旁边,多别扭,碍手碍脚的。现在好了,妈妈走了,看来妈妈也是很通情达理的吗?是不是?

生:不是,老夫人后面还有一句话,很重要的一句。小姐随后和红娘来。

生:不但赶张生走,还要催莺莺回。

师:对,古代,贵族小姐不能随便在外面停留,不像现在,同学一个电话,你就飞了出去。所以老太太是想方设法的阻止这对小夫妻的相会。莺莺的相思泪包含着对母亲的怨恨,还有无奈。面对母亲的逼迫,莺莺的反应如何呢?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这几日相思情,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相思更深。

生: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只要在一起,也不要功名富贵。

师:这和传统的女子不一样,一般女人希望丈夫参加高考,考个第一名,自己脸上有光。

生: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化作望夫石。对爱情看得很重。并且“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视功名如粪土。

师:这里的相思泪也是

生:叛逆的泪,反抗的泪。

师:如果我们冷静的想一想,莺莺的反抗可能有热恋中的女子感情之上,爱情第一的盲目的冲动,大概就是青春期的叛逆,本能的青春的冲动战胜了各种束缚。关于这一点,大家自己课外去思考。

师:母亲他们走了,留下三个人,三个自己人。自己人就说真心话。莺莺的泪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找出莺莺的泪水的句子并且朗读体会)(淋漓襟袖啼红泪,老师顺势讲了其中的典故司马青衫,劳燕双飞)

师:小夫妻分别,你会说哪些悄悄话(学生自由回答)

师:对,有对张生的爱,体贴细心。要他注意身体。不要伤风感冒。说一说,女孩最关心的是哪一句?

生:不要变心,变陈世美。

师:就是原文中的

生:二煞

师:朗读二煞,(朗读)停妻再娶妻。张生敢吗?

生:他是个帅哥,又有才华。能吸引女子。

师:张生的言语也能证明莺莺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找出张生相关的话语。(学生找,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是草芥)

生:张生有才华,很自信。

生:年少轻狂,不够沉稳。

师:这样的男子一旦放出去,女孩子是很担忧的,见异思迁,见了妹妹忘了姐姐也是可能的。况且在唐朝,读书人热衷于功名,中举后,爱情尤其是一见钟情的爱情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出示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师:触手可及的幸福转眼变成了可怜的毫无声息泡沫,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是经不起人生的轮回,生命中有太多的可能性和不可预料性,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离别后的苦楚远远多于离别时的感伤,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

生: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最后两个曲牌内容就是目送,老师认为这是两个很有意味的两个字。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但情人间的的目送不是不用追,而是拼命追。但心想事不成。(朗读朗读)

生: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都遮住了莺莺的情思,看不见情郎。

师:你怎样理解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生:夕阳古道上很寂寞,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

生:听不到张生的声音,没有人和自己说说话。

师:电视中往往有这样的画面,男女主人公分别后,女子默默远望,忽然一阵马叫声,发生什么?

生:男的回来了,大团圆了。皆大欢喜。

师:而事实是,从秋风中传来马叫的声音,它是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寂静,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听到马叫声,看不到骑马的人,这心情就不难想像了。“无人语”、“听马嘶”是运用“无声”和“有声”两相映照的手法,这更能烘托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师:如果有人把这马嘶声理解成幻觉,似乎也可以,你能理解吗?

生:因为莺莺太想念张生了,产生了幻听,能写出莺莺的极度惆怅。

师:似乎都可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样两种理解可以吗?(学生讨论“一鞭残照里”,这是莺莺万万想不到的。残阳的余晖,出现了一个骑马人的剪影。他正跃马扬鞭,他是谁?是张生。似乎幻觉更能说明问题)

师:这一切幻觉,弥补自己的相思泪,相思之极的她此时真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这是莺莺的大痛苦和大悲凉,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大痛苦和大悲凉。眼前的车子是如何也载不起的了。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长亭送别这四个字是编者加上去的,在原剧中只有两个字叫(学生猜一猜)

师:哭宴。莺莺的泪水让我们懂得,人世间的依恋、哀伤、悲苦、关切、忧虑、孤独,爱是忠诚,爱是执着,爱是相望,爱就是爱,爱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也应在朝朝暮暮。

  

小刘

【篇三】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粤教版高一必修)

潮阳第一中学钟蝶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3、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炼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分析意境、修辞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分析意境、修辞格等;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迢迢牵牛星》选材于学生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于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既有的记忆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分析诗歌独特的意象,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意境。并通过分析艺术特色与拓展对比阅读等方式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一、导入

浩瀚的星空,因为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成了各种各样的星座,同时也多了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迢迢牵牛星》

二、创设学习情境

1、请学生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教师小结,并指出: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传说。牵牛织女的名称最早见于《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移位)。虽则七襄,不成报(梭反复)章。皖(明亮)彼牵牛,不以服(拖载)箱。”诗中虽已有织女终不成章意,但并未形成任何故事情节。到西汉,牵牛织女的关联多起来,《汉宫阙疏》说:“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两颗星演变成有具体形象的神人。把牵牛、织女说成一对磨难夫妻是东汉后期的事。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以牵牛、织女两星为素材,吟咏男女情爱的最早而完整的看看本诗是如何体现“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齐读

2、听朗读,正音正字

3、朗读指导:五言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齐读――个别朗读

四、赏读诗歌

1、读全诗,品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文段

教师小结、梳理写作思路(作者的观察视点):

远观――近察――细看――深思

2、读全诗,品意境、明主旨。

⑴品读诗歌,讨论:这首诗是如何叙写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的?

参考提示:全诗没有出现牛郎,可是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他们的深情,为什么?

明确:

关键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诗歌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了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的悲伤情状,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织女的哀怨与深情。

②品读诗歌,从品读意象入手,“织女”这一意象是我们理解诗歌情感主旨的关键。

⑵体悟“织女”的哀怨与深情,讨论:诗人是如何使得织女这一意象如此鲜明动人的?

参考提示:找出描写织女的诗句,谈谈织女的形象,思考:诗人是否看到了织女的“纤纤擢素手”听到了织女“札札弄机杼”?

明确:织女形象:美丽、多情……

①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意象鲜明动人。

②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了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感受诗情画意。

④合理的联想和想像也是文学创作中重要而有效的写作方法。

⑶找出诗中另一重要意象,讨论该意象有什么重要作用。

明确:河汉(河汉女、清且浅、盈盈)

提示:为什么不用“织女星”而用“河汉女”?

为什么不说河汉深而宽阔,而说“河汉清且浅”?

明确:

①作为背景与环境,突出了星空的廖阔明净,营造了碧海青天的梦幻世界,使得银河两岸牛郎织女双星映耀的眼前景和离人情很自然的结合起来。

②那又清又浅的银河,极具象征意味,空间的距离也许并不遥远,可就是一水之隔,天各一方。在“脉脉”情愫里,留下千古叹惋。

⑷请概括诗歌主旨.

明确主旨:《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诗歌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3、读全诗、品艺术

思考:《迢迢牵牛星》全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朗读、体会

明确:叠音词的大量运用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是写素手之细,

“札札”是写机杼之声

“盈盈”是写银河之水,

“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小结: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五、拓展延伸

比较《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

a)从思想内容看,两者有什么异同?

b)从诗词立意上看,两者有什么不同?

c)从艺术特色上看,两者有什么不同?

参考观点:

1、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对牛郎织女进行深情的慰勉,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2、从诗歌立意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

3、从艺术特色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六、作业

a)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等作品。

b)以牵牛星为描写对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新编牛郎织女的故事,字数两百字左右。

板书:

远观――近察――细看――深思――审视

联想

织女美丽多情……….

想象

【篇四】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对其写作内容和艺术手法有一定的见解。

2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叠词手法的巧妙运用,了解叠词的音韵美。同时对互文手法有一定的掌握。 3分析作者以旁观者身份用不同视点观察牛郎织女夫妇写作手法的妙处。分析织女的形象,深入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陶冶情操。

4运用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背诵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是个重点。掌握叠词手法的运用以及其音韵美。

3、把握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分析诗歌当中的织女的形象。对比不同诗人笔下牛郎织女的不同。

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更是身处青春期的你们饭后的话题之一。世上的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我们知道,在古代的乱世,有征戍,在“盛世”,有徭役,每当一对恩爱夫妻因为生计、因为仕途而分割两地时,一种“终日思君不见君”的愁苦必将牵拌着彼此。而对于女方,犹为突出。大家都对于牛郎织女不陌生,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又是借于牛郎织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那么在讲课前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诗歌。注意五言诗句的节奏一般是一或二一二”节拍来读。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提出问题。

大家朗读完了这篇诗歌,有谁来说说读完后的感受。诗歌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又是如何的呢?

三,解释诗的大意。

1、 教师逐句范读《迢迢牵牛星》,并用有诗意的语言逐句分析大意。从整体感知引导同学们发挥联想。

牵牛星与织女星相隔多远?

牛郎星是16光年,织女星是27光年。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是16光年。而光年等于多

少千米呢?光每秒走30万千米(这里取近似数值),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3600秒。

所以一光年=300000X365X24X3600=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约数)

关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只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寄托和希冀罢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开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宾牛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纺)。"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2、 整体把握。从各章节里全面分析。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

纤纤"、"盈盈"、"脉脉"。“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3、 最后再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课后可让学生改编成情景剧。并让同学们自己上来朗读

或表演。激发他们的想象创新能力。

四,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迢迢”,遥远的样子。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

的机声开机织布。

第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她由于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只见她泪落如雨。

这部分的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由于与牛郎不得相聚,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其深层含义则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第二部分:第 7 —— 10 句。

第七、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相距又有多远呢?河水既清且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

第九、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指出: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这部分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综上,织女勤劳,美丽,善良,因为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又不得互诉衷肠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

五,全诗中心思想把握

这首诗歌以第三人称的口吻,以牵牛、织女两星为题,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抒发了遭受爱情折磨的痛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六、布置作业

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1、背诵《迢迢牵牛星》并预习《短歌行》,将自己的对诗的感受写成一小段话上交。

【篇五】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诗词鉴赏

赏析: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名篇之一,为秋夜即景之作。诗人借天上的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神话传说,写人间一位年轻女子思念爱人而苦于无法聚首的的离恨别绪,充满着哀怨的基调。

这一离奇的的神话故事,实际上是在现实的苦难下,人们或因贫困而流离失所导致夫妇生离死别,或因贫富悬殊、门楣高低、地域相隔造成的青年男女婚恋悲剧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天上悲剧就是人间的写照,就像《西游记》不单纯是神鬼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不单纯是传说一样。

该诗是牛郎织女这一故事趋向定型的化的标志。其后的文学作品除了七夕相会这一离奇的情节外,主要内容都本于该诗。

牛郎织女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诗中关于织女的描绘已经有“终日不成章”的意思,但牵牛和织女还没有任何联系。

西汉《汉宫阙疏》说:“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这时两颗星已经演变成了两个有具体形象的神人,可能还有一些故事情节,可惜没有记载。

东汉后期,牛郎织女才成为磨难夫妻,而该诗的出现也终于为这一荡气回肠的故事作了小结。

作者就是从神话传说中获得灵感,获得艺术的冲动,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怀,通过联想和艺术的加工创造出了崭新的感人的艺术形象。

诗歌删除了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其它情节,集中笔触写相思而不能相聚的幽情恨意,离愁别绪,单从女方着手诉说,使之成为《古诗十九首》中的著名的闺怨诗。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写天上人间距离之遥,牛郎织女之远;“皎皎”状星光之亮,示织女神丰采名艳。诗一开头就用两个叠词,两两相对,将人们引向旷远奇妙的神话世界,再现了秋夜天空广大、星光灿烂、碧空如洗的视觉感受,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遥望夜空远景,感慨万千的情形。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视线转移至织女星,在想象联想中美丽的织女劳作的情形如在眼前,由远而近,先人后物,“纤纤”“札札”分别状写素手之修美,织布之繁忙,一壮形,一摹声,形、声生情。“擢素手”极写织女之灵气,“弄机杼”为前两句作注脚,将擢字落实到织字上,于空灵处见实在。“机杼”代织机,为眼见之实,以“札札”作象声衬托,为耳听之明。情节在实实在在的特定生活内容上展开,通过富有特征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劳动模式来表现主题。这是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的形神再创造,也是对现实中思妇之勤劳的赞美。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终日不成章”原因何在?织女织成布才能和牛郎相会终日织不出布,相思成痴,更加无法成章,泪流满面,泪如雨下。“不成章”三字蕴含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只是织呀织,无情无绪,怎能顾及成品?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通过表面现象来反映织女的内心深深的幽怨,揭示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是诗歌有力的转折。短短10个字,“思”之态,“织”之特定生活,仿佛就在眼前,织机札札,声声叹息,断人心肠,夺人魂魄。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诗歌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表现转到忧思困扰的渲染。被深忧困扰而彻夜难眠的思妇眼望朗朗的秋夜星空,仿佛看到了清澈见底的银河,牛郎织女两星有多远呢?作者这似乎在客观地描述星空,骨子里却蕴含着怨妇的内心情怀。 怨妇如此苦痛的原因何在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原来是银河阻断了他们美满的婚姻,“盈盈”乃水之清浅物貌,“脉脉”乃人之含情貌。欲语谁诉,深情难吐,只好默默相视,以表恋情!景情并生,哀怨动人。矛盾之鲜明,表情达意之深切,情景之交融,声情之并茂,意境之浑然独特,雅俗之兼得,乃画龙点睛之神笔。

神话传说的神秘气息笼罩着的秋夜星空,触动着身处幽闺的思妇的离情别绪,宇宙之神秘,冥冥造化之不可知,命运之无奈,作者很自然就将天上地下、神话现实、织女自身融为一体。

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如果再进一步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明艳的华彩,娴熟的织技,坚贞的操守,幽怨的情思,兰心慧质,内外兼美,字字叙天上织女愁思,句句抒人间思妇离恨。

似神似人,扑朔迷离,明说织女,暗写思妇,既是神话故事的再创造,又是汉末人们审美观念的写照;既反映了人们的爱情理想,又不游离于现实生活,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次,该诗明写“迢迢”起句,暗写“迢迢”作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前后照应,珠联璧合,意境空灵实在,无缺完美。

第三,全诗独得叠字叠词之神韵,“迢迢”“皎皎”“纤纤”“札札”

“盈盈”“脉脉”增强了节奏感和音韵的协调,又自然贴切地状写了物性、传说,抒发了不尽的情思。

此外,最后一句乃神来之笔,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脉脉”是地下的烈火,是奔腾的岩浆,静中有动,感情得到升华,由怨到恨闪烁着织女内心隐藏着的愤恨、抗争的思想火花。

【篇六】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

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 教法:诵读法、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

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 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选自萧统《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

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评价: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 指明学生朗读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A:点拨字音:

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 札zha

擢:zhúo 脉脉( Mò ) 脉搏(Mài ) B: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C:该诗句押韵(ü 韵)。女 雨 许 语

D: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 “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 集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集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

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四, 精读课文,赏析品味。

一)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银河。 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引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

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 织女摆动纤纤素手,织机“札札”作响。

擢,举起、摆动。札札:织机声;素,白皙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一整天不见她织成一匹布,却见她愁容满面,泪落如雨。 章,经纬交织的布幅。涕,眼泪。零,数词作动词,落下. 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

“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感?

讨论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

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 (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 复:副词,又 (一词多义。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

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讨论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清清的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望,不能互诉衷肠。 盈盈,清清。间,隔。语,名词作动词,诉说。

【篇七】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赏析

《迢迢牵牛星》赏析

——天上悲情 人间写照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跂(q 隅,边)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W n明亮意)彼牵牛,不以服(服,驾)箱(车箱)。”⑴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

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读“古诗十九首”时的评语那样:“诗思深远而有余意”⑵。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而又句句不离牛郎。好似随意而实则匠心独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⑶。其次,抒情和写景的结合。诗不拘于神话传说的故事,而立足于写织女的感情。不仅通过织女怅望牛郎、无心弄机杼、泣泪落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通过“皎皎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却又谐调一致,浑然一体。再次,诗的语言优美自然、精炼工切而又富于蕴味。尤其诗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不论是对写景还是对抒情,都十分精练准确,蕴味无穷,妙不可言。景新意深,全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愧为古五言诗成熟之作。因而,古人在读“古诗十九首”诗说:“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笔下高妙。⑷”

⑴朱熹:《诗集传》

⑵宋·何汶:《竹庄诗话》

⑶《中国文化小百科》

⑷宋·何汶:《竹庄诗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把迢迢牵牛星改为一个200字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改为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