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今别离黄遵宪
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
《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一、菩萨蛮·闺情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
寒山一带伤心碧。
⊙○⊙●○○▲
暝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
⊙○○●▲
宿鸟归飞急。
⊙●⊙○▲
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
二、忆秦娥·思秋李白
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叠三字)
○○▲
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咸阳古道音尘绝。
⊙○⊙●○○▲
音尘绝,(叠三字)
○○▲
西风残照,
⊙○⊙●
汉家陵阙。
●○○▲
三、调笑令·宫词王建
团扇,
○▲
团扇,(叠句)
○▲
美人并来遮面。
●⊙⊙○○▲
玉颜憔悴三年,(换平韵)
⊙○⊙●○△
谁复商量管弦。
⊙●○○●△
弦管,(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
弦管,(叠句)
○▲
春草昭阳路断。
⊙●⊙○⊙▲
四、长相思·别情白居易
汴水流,
●⊙△
泗水流,
●⊙△
流到瓜州古渡头,
⊙●○○⊙●△
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
●○△
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
⊙●○○⊙●△
月明人倚楼。
●○○●△
五、更漏子·本意温庭筠
柳丝长,
●○○
春雨细,
○●▲
花外漏声迢递。
⊙●⊙○⊙▲
惊塞雁,
○●●
起城乌,(换平韵)
●○△
画屏金鹧鸪。
●○○●△
香雾薄,(换仄韵)
○⊙▲
透重幕,
⊙○▲
惆怅谢家池阁。
⊙●⊙○⊙▲
红烛背,
○●●
绣帘垂,(换平韵)
●○△
梦君君不知。
●○○●△
六、摊破浣溪沙·秋恨李景(南唐中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西风愁起绿波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
⊙●⊙○○●●
不堪看。
●○△
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何限恨,
⊙●⊙○○●●
倚阑干。
●○△
七、忆江南·怀旧李煜(南唐后主)
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
车如流水马如龙,
⊙○⊙●●○△
花月正春风。
⊙●●○△
八、捣练子·秋闺李煜(南唐后主)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九、相见欢·秋闺李煜(南唐后主)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
⊙●⊙○
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换仄韵)
●⊙▲
理还乱,
⊙○▲
是离愁。(换前平韵)
●○△
别是一番、
⊙●⊙○
滋味在心头。
○●●○△
十、浪淘沙·怀旧李煜(南唐后主)
帘外雨潺潺,
⊙●●○△
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
⊙●●○△
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
十一、虞美人·感旧李煜(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换平韵)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换仄韵)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换平韵)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十二、一斛珠·香口李煜(南唐后主)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
⊙●○○
暂引樱桃破。
⊙●○○▲
罗袖□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绒,
⊙●○○
笑向檀郎唾。
⊙●○○▲
十三、谒金门·春闺冯延巳
风乍起,
○⊙▲
吹皱一池春水。
⊙●⊙○○▲
闲引鸳鸯芳径里,
⊙●⊙○○●▲
手□红杏蕊。
⊙○○●▲
斗鸭阑干独倚,
⊙●⊙○⊙▲
碧玉搔头斜坠。
⊙●⊙○○▲
终日望君君不至,
⊙●⊙○○●▲
举头闻鹊喜。
⊙○○●▲
十四、踏莎行·春暮寇准
春色将阑,
⊙●○○
莺声渐老,
⊙○●▲
红英落尽青梅小。
⊙○⊙●○○▲
画堂人静雨蒙蒙,
⊙○⊙●●○○
屏山半掩余香袅。
⊙○⊙●○○▲
密约沉沉,
⊙●○○
离情杳杳,
⊙○●▲
菱花尘满慵将照。
⊙○⊙●○○▲
倚楼无语欲销魂,
⊙○⊙●●○○
长空黯淡连芳草。
⊙○⊙●○○▲
十五、贺圣朝·留别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
莫匆匆归去。
●○○○▲
三分春色二分愁,
⊙○⊙●●○○
更一分风雨。
●⊙○○▲
花开花谢,
⊙○⊙●
都来几许。
⊙○⊙▲
且高歌休诉。
●○○○●
不知来岁牡丹时,
⊙○⊙●●○○
再相逢何处。
●⊙○○▲
十六、御街行·离怀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
夜寂静、
●●●
寒声碎。
○○▲
真珠帘卷玉楼空,
⊙○⊙●●○○
天淡银河垂地。
⊙●⊙○○▲
年年今夜,
⊙○⊙●
月华如练,
⊙○⊙●
长是人千里。
⊙●○○▲
愁肠已断无由醉,
⊙○⊙●○○▲
酒未到、
●●●
先成泪。
○○▲
残灯明灭枕头欹,
⊙○⊙●●○○
谙尽孤眠滋味。
⊙●⊙○○▲
都来此事,
⊙○⊙●
眉间心上,
⊙○⊙●
无计相回避。
⊙●○○▲
十七、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障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十八、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
●○○
黄叶地,
○●▲
秋色连波、
⊙●○○
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芳草无情、
⊙●○○
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
●○○
追旅思,
○●▲
夜夜除非、
⊙●○○
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
十九、锦缠道·春游宋祈
燕子呢喃,
●●○○
景色乍长春昼。
⊙●●○○▲
睹园林、
●○○
万花如绣,
⊙○○▲
海棠经雨胭脂透。
⊙○⊙●○○▲
柳展宫眉,
⊙●○○
翠拂行人首。
⊙●○○▲
向郊原踏青,
●○○●○
恣歌携手。
⊙○○▲
醉醺醺、
●○○
尚寻芳酒。
⊙○○▲
问牧童、
●⊙○
遥指孤村道,
⊙●○○⊙
杏花深处,
●○○●
那里人家有。
⊙●○○▲
二十、离亭燕·怀古张升
一带江山如画,
⊙●⊙○○▲
风物向秋潇洒。
⊙●⊙○○▲
水浸碧天何处断,
⊙●⊙○○●●
霁色冷光相射。
●●⊙○○▲
蓼屿荻花洲,
⊙●●○○
掩映竹篱茅舍。
⊙●⊙○○▲
云际客帆高挂,
⊙●⊙○○▲
烟外酒旗低亚。
⊙●⊙○○▲
多少六朝兴废事,
⊙●⊙○○●●
尽入渔樵闲话。
●●⊙○○▲
怅望倚层楼,
⊙●●○○
寒日无言西下。
⊙●⊙○○▲
二一、诉衷情·眉意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
呵手试梅妆。
⊙●●○△
都缘自有离恨,
⊙○⊙●○⊙
故画作、
⊙●●
远山长。
●○△
思往事,
○●●
惜流光,
●○△
易成伤。
●○△
未歌先敛,
●○○●
欲笑还颦,
●●○○
最断人肠。
⊙●○△
二二、阮郎归·踏青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
⊙○⊙●●○△
风和闻马嘶。
⊙○○●△
清梅如豆柳如眉,
⊙○⊙●●○△
日长蝴蝶飞。
●○○●△
花露重,
○●●
草烟低,
●○○
人家帘幕垂。
⊙○○●△
秋千慵困解罗衣,
⊙○⊙●●○△
画堂双燕归。
●○○●△
二三、南歌子·闺情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
⊙●○○●
龙纹玉掌梳。
○○●●△
去来窗下笑相扶,
⊙○⊙●●○△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
弄笔偎人久,
⊙●○○●
描花试手初。
○○●●△
等闲妨了绣功夫,
⊙○⊙●●○△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
二四、临江仙·妓席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
⊙●⊙○○●●
雨声滴碎荷声。
⊙○⊙●○△
小楼西角断虹明。
⊙○⊙●●○△
阑干私倚处,
⊙○○●●
遥见月华生。
⊙●●○△
燕子飞来窥画栋,
⊙●⊙○○●●
玉钩垂下帘旌。
⊙○⊙●○△
凉波不动簟纹平。
⊙○⊙●●○△
水晶双枕畔,
⊙○○●●
犹有堕钗横。
⊙●●○△
二五、西江月·佳人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
⊙●⊙○⊙●
铅华淡淡妆成。
⊙○⊙●○△
红烟翠雾罩轻盈,
⊙○⊙●●○△
飞絮游丝无定。
⊙●⊙○⊙▲(叶仄韵)
相见争如不见,
⊙●⊙○⊙●
有情还似无情。
⊙○⊙●○△(叶平韵)
笙歌散后酒微醒,
⊙○⊙●●○△
深院月明人静。
⊙●⊙○⊙▲(叶仄韵)
二六、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纵目,
○○●▲
正故国晚秋,
●●●⊙○
天气初肃。
⊙⊙○▲
千里澄江似练,
⊙●○○⊙●
翠峰如簇。
●○○▲
征帆去棹残阳里,
⊙○⊙●○○●
背西风,
●○○
酒旗斜矗。
⊙○○▲
彩舟云淡,
●○○○●
星河鹭起,
⊙○⊙●
画图难足。
●○○▲
念往昔豪华竞逐,
●⊙●○○●▲
叹门外楼头,
●⊙●○○
悲恨相续。
⊙⊙○▲
千古凭高对此,
⊙●○○⊙●
漫嗟荣辱。
●○○▲
六朝旧事随流水,
⊙○⊙●○○●
但寒烟、
●○○
衰草凝绿。
⊙⊙○▲
至今商女,
●○○●
时时犹唱,
⊙○⊙●
后庭遗曲。
●○○▲
二七、天仙子·送春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
午醉醒来愁未醒。
⊙●⊙○○●▲
送春春去几时回,
⊙○⊙●●○○
临晚镜,
○⊙▲
伤流景,
○⊙▲
往事后期空记省。
⊙●⊙○○●▲
沙上并禽池上暝,
⊙●⊙○○●▲
云破月来花弄影。
⊙●⊙○○●▲
重重帘幕密遮灯,
⊙○⊙●●○○
风不定,
○⊙▲
人初静,
○⊙▲
明日落红应满径。
⊙●⊙○○●▲
二八、昼夜乐·忆别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
⊙○⊙●○○▲
便只合、
●⊙⊙
长相聚。
⊙○▲
何期小会幽欢,
○○●●○○
变作别离情绪。
●●⊙○⊙▲
况值阑珊春色暮,
⊙●○○○●▲
对满目、
●⊙⊙
乱花狂絮。
●○○▲
直恐好风光,
⊙●●○○
尽随伊归去。
●○○○▲
一场寂寞凭谁诉,
⊙○⊙●○○▲
算前言、
●⊙⊙
总轻负。
⊙○▲
早知恁地难拼,
⊙○●●○○
悔不当初留住。
⊙●○○⊙▲
其奈风流端正外,
⊙●○○○●●
更别有、
●⊙⊙
系人心处。
●○○▲
一日不思量,
⊙●●○○
也攒眉千度。
●○○○▲
二九、雨淋铃·秋别柳永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
○○●●○●
方留恋处,
○○●●
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
●●○○
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
●○○
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
●●●
千种风流,
○●○○
更与何人说。
●●○○▲
三十、卜算子·别意苏轼
水是眼波横,
⊙●●○○
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
⊙●○○●●○
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
⊙●●○○
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
三一、洞仙歌·夏夜苏轼
冰肌玉骨,
⊙○⊙●
自清凉无汗。
●○○⊙▲
水殿风来暗香满。
⊙●○○●○▲
绣帘开,
●○○
一点明月窥人,
●●⊙●○○
人未寝、
○●●
欹枕钗横鬓乱。
⊙●⊙○⊙▲
起来携素手,
⊙○○●●
庭户无声,
⊙●○○
时见疏星渡河汉。
⊙●○○●○▲
试问夜如何,
⊙●●○○
夜已三更,
⊙●○○
金波淡,
○⊙●
玉绳低转。
⊙○⊙▲
但屈指、
●●●
西风几时来,
○○●○○
又不道流年,
●⊙●○○
暗中偷换。
●○○▲
三二、蝶恋花·春景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三三、水调歌头·中秋苏轼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偏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三四、清平乐·晚春黄庭坚
春归何处,
○○⊙▲
寂寞无行路。
⊙●○○▲
若有人知春去处,
⊙●⊙○○⊙▲
唤取归来同住。
⊙●⊙○⊙▲
春无踪迹谁知,(换平韵)
⊙○⊙●○△
除非问取黄鹂。
⊙○⊙●○△
百啭无人能解,
⊙●⊙○⊙●
因风飞过蔷薇。
⊙○⊙●○△
三五、画堂春·本意黄庭坚
东风吹柳日初长,
⊙○⊙●●○△
雨余芳草斜阳。
⊙○⊙●○△
杏花零落燕泥香,
⊙○⊙●●○△
睡损红妆。
⊙●○△
宝篆烟销龙凤,
⊙●⊙○⊙●
画屏云锁潇湘。
⊙○⊙●○△
夜寒微透薄罗裳,
⊙○⊙●●○△
无限思量。
⊙●○△
三六、蓦山溪·别意黄庭坚
鸳鸯翡翠,
⊙○⊙●
小小思珍偶。
⊙●○○▲
眉黛敛秋波,
⊙●●○○
尽湖南,
●⊙⊙
山明水秀。
○○⊙▲
娉娉袅袅,
⊙○⊙●
恰近十三余,
⊙●●○○
春未透,
○⊙▲
花枝瘦,
○⊙▲
正是愁时候。
⊙●○○▲
寻芳载酒,
⊙○⊙●
肯落他人后。
⊙●○○▲
只恐远归来,
⊙●●○○
绿成阴,
●⊙⊙
青梅如豆。
○○⊙▲
心期得处,
⊙○⊙●
每自不由人,
⊙●●○○
长亭柳,
○⊙▲
君知否,
○⊙▲
千里犹回首。
⊙●○○▲
三七、忆王孙·春闺秦观
萋萋芳草忆王孙,
⊙○⊙●●○△
柳外楼高空断魂。
⊙●○○⊙●△
杜宇声声不忍闻。
⊙●○○⊙●△
欲黄昏,
●○△
雨打梨花深闭门。
⊙●○○⊙●△
三八、如梦令·春景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
⊙●⊙○⊙▲
燕尾剪波绿皱。
⊙●⊙○⊙▲
指冷玉笙寒,
⊙●●○○
吹彻小梅春透。
⊙●⊙○⊙▲
依旧,
○▲
依旧,(叠句)
○▲
人与绿杨俱瘦。
⊙●⊙○⊙▲
三九、桃源忆故人·冬景秦观
玉楼深锁多情种,
⊙○⊙●○○▲
清夜悠悠谁共。
⊙●⊙○○▲
羞见枕衾鸳凤,
⊙●⊙○○▲
闷则和衣拥。
⊙●○○▲
无端画角严城动,
⊙○⊙●○○▲
惊破一番新梦。
⊙●⊙○○▲
窗外月华霜重,
⊙●⊙○○▲
听彻梅花弄。
⊙●○○▲
四十、鹊桥仙·七夕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
●⊙●
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
●⊙●
朝朝暮暮。
○○⊙▲
四一、河传·赠妓秦观
恨眉醉眼,
⊙○⊙▲
甚轻轻觑着、
●○○●▲
神魂迷乱。
⊙○⊙●
常记那回,
⊙●●●○
小曲栏干西畔。
⊙●⊙○○▲
鬓云松、
●⊙○
罗袜【戋刀】。
○●▲
丁香笑吐娇无限,
⊙○⊙●○○▲
语软声低、
⊙●○○
道我何曾惯。
⊙●○○▲
云雨未谐,
⊙●●○
早被东风吹散。
⊙●⊙○○▲
瘦杀人、
●⊙○
天不管。
○●▲
四二、满庭芳·春游秦观
晓色云开,
⊙●○○
春随人意,
⊙○⊙●
骤雨才过还晴。
●⊙⊙●⊙△
古台芳榭,
⊙○○●
飞燕蹴红英。
⊙●●○△
舞困榆钱自落,
⊙●⊙○⊙●
秋千外,
○⊙●
绿水桥平。
⊙●○△
东风里、
○○●
朱门映柳,
○○○●
低按小秦筝。
⊙●●○△
多情。
○△
行乐处,
⊙●●
珠钿翠盖,
⊙○⊙●
玉辔红缨。
⊙●○△
渐酒空金□,
●⊙○⊙●
花困蓬瀛。
⊙●○△
豆蔻梢头旧恨,
⊙●⊙○⊙●
十年梦,
⊙⊙●
屈指堪惊。
⊙●○△
凭栏久,
⊙○●
疏烟淡日,
⊙○⊙●
寂寞下芜城。
⊙●●○△
四三、清玉案·春暮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
但目送芳尘去。
●⊙●○○▲
锦瑟年华谁与度,
⊙●⊙○○●▲
月楼花院,
●○○●
绮窗朱户,
●○○▲
惟有春知处。
⊙●○○▲
碧云冉冉蘅皋暮,
⊙○⊙●○○▲
彩笔空题断肠句。
⊙●○○●○▲
试问闲愁知几许,
⊙●⊙○○●▲
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
四四、薄幸·春情贺铸
淡妆多态,
⊙○○▲
更滴滴、
●⊙●
频回盼睐。
○○●▲
便认得、
●⊙●
琴心先许,
○○○●
欲绾合欢双带。
⊙●⊙○○▲
记画堂、
●⊙○
风月逢迎,
○●○○
轻颦浅笑娇无奈。
○○●●○○▲
向睡鸭炉边,
●●●○○
翔鸳屏里,
⊙○⊙●
羞把香罗暗解。
⊙●○○⊙▲
自过了、
⊙●●
烧灯后,
○○●
都不见、
○●●
踏青挑菜。
●○⊙▲
几回凭双燕,
⊙○⊙⊙●
叮咛深意,
○○⊙●
往来却恨重帘碍。
⊙○⊙●○○▲
约何时再。
●○○▲
正春浓酒困,
●○○⊙●
人闲昼永无聊赖。
○○●●○○▲
恹恹睡起,
○○●●
犹有花梢日在。
⊙●○○⊙▲
四五、惜分飞·本意毛滂
泪湿栏干花着露,
⊙●⊙○○●▲
愁到眉峰碧聚。
⊙●○○●▲
此恨平分取,
⊙●○○▲
更无言语空相觑。
⊙○⊙●○○▲
断雨残云无意絮,
⊙●⊙○○⊙▲
寂寞朝朝暮暮。
⊙●○○●▲
今夜山深处,
⊙●○○▲
断魂分付潮回去。
⊙○⊙●○○▲
四六、河满子·秋怨孙洙
怅望浮生急景,
⊙●⊙○⊙●
凄凉宝瑟余音。
⊙○⊙●○△
楚客多情偏怨别,
⊙●⊙○○●●
碧山远水登临。
⊙○⊙●○△
目送连天衰草,
⊙●⊙○⊙●
夜阑几处疏砧。
⊙○⊙●○△
黄叶无风自落,
⊙●⊙○⊙●
秋云不雨长阴。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摇摇幽恨难禁。
⊙○⊙●○△
惆怅旧欢如梦,
⊙●⊙○⊙●
觉来无处追寻。
⊙○⊙●○△
四七、烛影摇红·惜春王诜
香脸轻匀,
⊙●○○
黛眉巧画宫妆浅。
⊙○⊙●○○▲
风流天付与精神,
⊙○⊙●●○○
全在娇波转。
⊙●○○▲
早是萦心可惯,
⊙●⊙○⊙▲
更那堪、
●○○
频频顾盼。
○○●▲
几回得见,
⊙○⊙●
见了还休,
⊙●○○
争如不见。
○○○▲
烛影摇红,
⊙●○○
夜阑饮散春宵短。
⊙○⊙●○○▲
当时谁解唱阳关,
⊙○⊙●●○○
离恨天涯远。
⊙●○○▲
无奈云收雨散,
⊙●⊙○⊙▲
凭栏干、
●○○
东风泪眼。
○○●▲
海棠开后,
⊙○⊙●
燕子来时,
⊙●○○
黄昏庭院。
○○○▲
四八、减字木兰花·春情王安国
画桥流水,
⊙○⊙▲
雨湿落红飞不起。
⊙●⊙○○●▲
月破黄昏,
⊙●○△(换平韵)
帘里余香马上闻。
⊙●○○⊙●△
徘徊不语,
⊙○⊙▲(换仄韵)
今夜梦魂何处去。
⊙●⊙○○●▲
不似垂杨,
⊙●○△(换平韵)
犹解飞花入洞房。
⊙●○○⊙●△
四九、千秋岁·夏景谢逸
楝花飘砌。
⊙○⊙▲
蔌蔌清香细。
⊙●○○▲
梅雨过,
⊙●●
苹风起。
○○▲
情随湘水远,
⊙○○●●
梦绕吴峰翠。
⊙●○○▲
琴书倦,
○⊙●
鹧鸪唤起南窗睡。
⊙○⊙●○○▲
密意无人寄。
⊙●○○▲
幽恨凭谁洗。
⊙●○○▲
修竹畔,
⊙●●
疏帘里。
○○▲
歌余尘拂扇,
⊙○○●●
舞罢风掀袂。
⊙●○○▲
人散后,
○⊙●
一钩新月天如水。
⊙○⊙●○○▲
五十、琐窗寒·寒食周邦彦
暗柳啼鸦,
●●○○
单衣伫立,
○○●●
小帘朱户。
●○○▲
桐花半亩,
○○●●
静锁一庭愁雨。
●●●⊙○○▲
洒空阶、
●○○
更阑未休,
○⊙●⊙
故人翦烛西窗语。
⊙○⊙●○○▲
似楚江暝宿,
●⊙○⊙●
风灯零乱,
○○⊙●
少年羁旅。
●○○▲
迟暮。
○▲
嬉游处。
○○▲
正店舍无烟,
●●●○○
禁城百五。
●○⊙▲
旗亭唤酒,
○○●●
付与高阳俦侣。
●●⊙○○▲
想东园、
●○○
桃李自春,
⊙●●⊙○
小唇秀靥今在否。
⊙○●●○●▲
到归时、
●○○
定有残英,
⊙●○○
待客携樽俎。
●●○○▲
五一、解语花·元宵周邦彦
风销焰蜡,
○○●●
露□烘炉,
●●○○
花市光相射。
○●○○▲
桂华流瓦。
●○○▲
纤云散,
○○●
耿耿素娥欲下。
⊙●⊙○⊙▲
衣裳淡雅。
○○⊙▲
看楚女、
⊙●●
纤腰一把。
⊙○⊙▲
箫鼓喧,
⊙●○
人影参差,
⊙●○○
满路飘香麝。
⊙●○○▲
因念帝城放夜,
⊙●⊙○●▲
望千门如昼,
●○○○●
嬉笑游冶。
○●○▲
钿车罗帕。
⊙○○▲
相逢处、
○○●
自有暗尘随马。
⊙●●○○▲
年光是也。
○○●▲
惟只见、
⊙●●
旧情衰谢。
⊙○⊙▲
清漏移,
⊙●○
飞盖归来,
⊙●○○
任舞休歌罢。
●●○○▲
五二、过秦楼·秋夜周邦彦
水浴清蟾,
●●○○
叶喧凉吹,
⊙○○●
巷陌马声初断。
●●●○○▲
闲依露井,
○○●●
笑扑流萤,
⊙●○○
惹破画罗轻扇。
●●●○○▲
人静夜久凭栏,
○●●●○○
愁不归眠,
○●○○
立残更箭。
⊙○○▲
叹年华一瞬,
●○○●●
人今千里,
○○○●
梦沉书远。
●○○●
空见说、
○●●
鬓怯琼梳,
●●○○
容销金镜,
⊙○○●
渐懒趁时匀染。
●●●○○▲
梅风地溽,
○○●●
虹雨苔滋,
⊙●○○
一架舞红都变。
●●●○○▲
谁信无聊,
○●○○
为伊才减江淹,
●○○●○○
情伤荀倩。
⊙○○▲
但明河影下,
●○○●●
还看疏星几点。
⊙●○○●▲
五三、昭君怨·春怨万俟雅言
春到南楼雪尽,
⊙●⊙○⊙▲
惊动灯期花信。
⊙●⊙○⊙▲
小雨一番寒,
⊙●●○△(换平韵)
倚栏干。
⊙○△
莫把栏干频倚,
⊙●⊙○⊙▲(换仄韵)
一望几重烟水。
⊙●⊙○⊙▲
何处是京华,
⊙●●○△(换平韵)
暮云遮。
⊙○△
五四、感皇恩·入京赵企
骑马踏红尘,
⊙●●○○
长安重到。
⊙○○▲
人面依然似花好。
⊙●○○●○▲
旧欢才展,
⊙○○●
又被新愁分了。
⊙●⊙○○▲
未成云雨梦,
⊙○○●●
巫山晓。
○○▲
千里断肠,
⊙●●○
关山古道。
⊙○⊙▲
回首高城似天杳。
⊙●○○●○▲
满怀离恨,
⊙○○●
付与落花啼鸟。
⊙●⊙○○▲
故人何处也,
⊙○○●●
青春老。
○○▲
五五、好事近·初夏蒋子云
叶暗乳鸦啼,
⊙●●○○
风定老红犹落。
⊙●⊙○○▲
蝴蝶不随春去,
⊙●⊙○○●
入熏风池阁。
●○○○▲
休歌金缕劝金卮,
⊙○⊙●●○○
酒病煞如昨。
⊙⊙●○▲
帘卷日长人静,
⊙●⊙○○●
任杨花飘泊。
●○○○▲
五六、贺新郎·春闺李玉
篆缕销金鼎,
⊙●○○▲
醉沉沉、
●○○
庭阴转午,
⊙○●●
画堂人静。
⊙○○▲
芳草王孙知何处,
○●○○○⊙●
惟有杨花糁径。
⊙●○○●▲
渐玉枕、
●⊙●
腾腾春醒。
⊙○○▲
帘外残红春已透,
⊙●⊙○○●●
镇无聊,
●○○
□酒恹恹病。
⊙●○○▲
云鬓乱,
○●●
未□整。
●○▲
江南旧事休重省。
○○●●○○▲
遍天涯,
●○○
寻消问息,
○○●●
断鸿难倩。
●○○▲
月满西楼凭栏久,
⊙●⊙○○⊙●
依旧归期未定。
⊙●○○●▲
又只恐、
●⊙●
瓶沉金井。
○○○▲
嘶骑不来银烛暗,
⊙●⊙○○⊙●
枉教人、
●○○
立尽梧桐影。
⊙●○○▲
谁伴我,
○●●
对鸾镜。
●○▲
五七、潇湘夜雨·灯花赵长卿
斜点银缸,
⊙●○○
高擎莲炬,
⊙○⊙●
夜寒不耐微风。
⊙○⊙●○△
重重帘幕掩堂中。
⊙○⊙●●○△
香渐远,
○●●
长烟袅□,
○○●●
光不定,
○●●
寒影摇红。
○●○△
偏奇处、
○○●
当庭月暗,
○○●●
吐焰如虹。
●●○△
红裳呈艳,
⊙○⊙●
丽蛾一见,
⊙○⊙●
无奈狂踪。
⊙●○△
试烦他纤手,
●⊙○○●
卷上纱笼。
⊙●○△
开正好,
○●●
银花照夜,
○○●●
堆不尽,
○●●
金粟凝空。
○●○△
叮咛语,
○○●
频将好事,
○○●●
来报主人公。
⊙●●○△
五八、祝英台近·春晚辛弃疾
宝钗分,
●○○
桃叶渡,
○●▲
烟柳暗南浦。
⊙●●○▲
怕上层楼,
⊙●○○
十日九风雨。
⊙●●○▲
断肠点点飞红,
⊙○⊙●○○
都无人管,
⊙○○●
倩谁唤、
●⊙●
流莺声住。
⊙○○▲
鬓边觑,
●○▲
试把花卜归期,
⊙⊙⊙●○○
才簪又重数。
⊙○●●○▲
罗帐灯昏,
⊙●○○
哽咽梦中语。
⊙●●○▲
是他春带愁来,
⊙○⊙●○○
春归何处,
⊙○○▲
却不解、
●⊙●
带将愁去。
⊙○○▲
五九、南浦·春暮程垓
金鸭懒薰香,
⊙●●○○
向晚来,
●●○
春酲一枕无绪。
○○⊙●○▲
浓绿涨瑶窗,
⊙●●○○
东风外,
○○●
吹尽乱红飞絮。
⊙●●○○▲
无言伫立,
○○●●
断肠惟有流莺语。
⊙○⊙●○○▲
碧云欲暮,
●○●▲
空惆怅韶华,
○⊙●○○
一时虚度。
⊙○○▲
追思旧日心情,
○○●●○○
记题叶西楼,
●○●○○
吹花南浦。
⊙○○▲
老去觉欢疏,
⊙●●○○
伤春恨、
○○●
都付断云残雨。
⊙●●○○▲
黄昏院落,
○○●●
问谁犹在凭栏处。
●○○●○○▲
可堪杜宇,
⊙○●▲
空只解声声,
⊙●●○○
催他春去。
⊙○○▲
六十、齐天乐·蟋蟀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
●○⊙●○○▲
凄凄更闻私语。
○○●○○▲
露湿铜铺,
●●○○
苔侵石井,
○○●●
都是曾听伊处。
⊙●⊙○○▲
哀音似诉,
○○●▲
正思妇无眠,
●⊙●○○
起寻机杼。
●○○▲
曲曲屏山,
●●○○
夜凉独自甚情绪。
●○⊙●●○▲
西窗又吹暗雨。
○○●○●▲
为谁频断续,
●○○●●
相和砧杵。
○●○▲
候馆吟秋,
●●○○
离宫吊月,
○○●●
别有伤心无数。
⊙●○○○▲
豳诗漫与,
○○●▲
笑篱落呼灯,
●⊙●○○
世间儿女。
●○○▲
写入琴丝,
●●○○
一声声更苦。
●○○●▲
六一、沁园春·有感陆游
孤鹤归来,
⊙●○○
再过辽天,
●●○○
换尽旧人。
⊙●⊙△
念累累枯冢,
●⊙○⊙●
茫茫梦境,
⊙○⊙●
王侯蝼蚁,
⊙○⊙●
毕竟成尘。
⊙●○△
载酒园林,
⊙●○○
寻花巷陌,
⊙○⊙●
当日何曾轻负春。
⊙●○○⊙●△
流年改,
○○●
叹围腰带剩,
⊙○○●●
点鬓霜新。
●●○△
交亲散落如云。
○○●●○△
又岂料而今余此身。
●⊙●○○⊙●△
幸眼明身健,
●⊙○⊙●
茶甘饭软,
⊙○⊙●
非惟我老,
⊙○⊙●
更有人贫。
⊙●○△
躲尽危机,
⊙●○○
消残壮志,
⊙○⊙●
短艇湖中闲采□。
⊙●○○⊙●△
吾何恨,
○○●
有渔翁共醉,
●○○●●
溪友为邻。
⊙●○△
六二、醉太平·闺情刘过
情高意真,
○○●△
眉长鬓青。
○○●△
小楼明月调筝,
⊙○⊙●○△
写春风数声。
●○○●△
思君忆君,
○○●△
魂牵梦萦。
○○●△
翠销香暖云屏,
⊙○⊙●○△
更那堪酒醒。
●○○●△
六三、喜迁莺·闰元宵吴礼之
银蟾光彩,
⊙○○▲
喜稔岁闰正,
●⊙●⊙○
元宵还再。
○○○▲
乐事难并,
⊙●○○
佳时罕遇,
⊙○⊙●
依旧试灯何碍。
⊙●●○○▲
花市又移星汉,
⊙●●○○●
莲炬重芳人海。
○●○○○▲
尽勾引,
●⊙●
遍嬉游宝马,
●○○⊙●
香车喧隘。
⊙○○▲
晴快,
○▲
天意教、
○●○
人月更圆,
○●●○
偿足风流债。
⊙●○○▲
媚柳烟浓,
⊙●○○
夭桃红小,
⊙○⊙⊙
景物迥然堪爱。
⊙●●○○▲
巷陌笑声不断,
⊙●●○○●
襟袖余香仍在。
⊙●⊙○○▲
待归也,
●○●
便相期明日,
●○○⊙●
踏青挑菜。
⊙○○▲
六四、双双燕·本意史达祖
过春社了,
⊙○●●
度帘幕中间,
●⊙●○○
去年尘冷。
●○○▲
差池欲住,
⊙○⊙●
试入旧巢相并。
⊙●●○○▲
还相雕梁藻井,
⊙●○○●▲
又软语、
●⊙●
商量不定。
○○⊙▲
飘然快拂花梢,
○○●●○○
翠尾分开红影。
●●○○○▲
芳径,
○▲
芹泥雨润。
○○●▲
爱贴地争飞,
●⊙●○○
竞夸轻俊。
●○○▲
红楼归晚,
⊙○○●
看足柳昏花暝。
●●●○○▲
应是栖香正稳,
⊙●○○●▲
便忘了、
●⊙●
天涯芳信。
○○⊙▲
愁损翠黛双蛾,
○⊙●●○○
日日画栏独凭。
●●⊙○⊙▲
六五、换巢鸾凤·春情史达祖
人若梅娇,
⊙●○△
正愁横断坞,
●○○●●
梦绕溪桥。
⊙●○△
倚风融汉粉,
⊙○○●●
坐月怨秦箫。
●●●○△
相思因什到纤腰。
⊙○⊙●●○△
定知我今、
●○●○
无魂可销。
○○●△
佳期晚,
○○●
谩几度、
●⊙●
泪痕相照。
●○○▲(换仄韵)
人悄,
○▲
天渺渺。
○●▲
花外语香,
○●⊙○
时透郎怀抱。
⊙●○○▲
暗握荑苗,
⊙●○○
乍尝樱颗,
⊙○○●
犹恨侵阶芳草。
⊙●⊙○○▲
天念王昌忒多情,
○●○○●○○
换巢鸾凤教偕老。
⊙○⊙●○○▲
温柔乡,
○○○
醉芙蓉、
●○○
一帐春晓。
⊙●○▲
六六、瑞鹤仙·风怀史达祖
杏烟娇湿鬓,
⊙○○●▲
过杜若汀洲,
●⊙●○○
楚衣香润。
⊙○○▲
回头翠楼近,
○○●○▲
指鸳鸯沙上,
●○○○●
暗藏春恨。
⊙○○▲
归鞭隐隐,
○○●▲
便不念、
●⊙●
芳痕未稳。
○○●▲
自箫声、
●○○
吹落云东,
⊙●○○
再数故园花信。
⊙●●○○▲
谁问,
○▲
听歌窗罅,
⊙○○●
倚月钩栏,
●●○○
旧家轻俊。
●○○▲
芳心一寸,
⊙○⊙▲
相思后,
○○●
总灰尽。
●○▲
奈春风多事,
●○○○●
吹花摇柳,
⊙○○●
也把幽情唤醒。
⊙●○○●▲
对南溪、
●○○
桃萼翻红,
⊙●○○
又成瘦损。
●○●▲
六七、风入松·春园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
⊙○⊙●●○△
愁草瘗花铭。
⊙●●○△
楼前绿暗分携路,
⊙○●●○○●
一丝柳、
●○⊙
一寸柔情。
⊙●○△
料峭春寒中酒,
⊙●⊙○⊙●
迷离晓梦啼莺。
⊙○⊙●○△
西园日日扫林亭,
⊙○⊙●●○△
依旧赏新晴。
⊙●●○△
黄蜂频扑秋千索,
⊙○⊙●○○●
有当时、
●○⊙
纤手香凝。
⊙●○△
惆怅双鸳不到,
⊙●⊙○⊙●
幽阶一夜苔生。
⊙○⊙●○△
六八、一翦梅·春思蒋捷
一片春愁带酒浇。
⊙●○○●●△
江上舟摇,
⊙●○△
楼上帘招,
⊙●○△
秋娘容与泰娘娇。
⊙○⊙●●○△
风又飘飘,
⊙●○△
雨又潇潇。
⊙●○△
何日云帆卸浦桥。
⊙●○○●●△
银字筝调,
⊙●○△
心字香烧,
⊙●○△
流光容易把人抛。
⊙○⊙●●○△
红了樱桃,
⊙●○△
绿了芭蕉。
⊙●○△
六九、永遇乐·绿阴蒋捷
清逼池亭,
⊙●○○
润侵山阁,
⊙⊙○⊙●
云气凝聚。
⊙●⊙▲
未有蝉前,
⊙●○○
已无蝶后,
⊙○⊙●
花事随流水。
⊙●○○▲
西园支径,
⊙○○●
今朝重到,
⊙○⊙●
半碍醉筇吟袂。
⊙●●○○▲
除非是、
⊙○●
莺身瘦小,
○○●●
暗中引雏穿去。
⊙○●○○▲
梅檐滴溜,
⊙○⊙●
风来吹断,
⊙○○●
放得斜阳一缕。
●●○○⊙▲
玉子敲枰,
⊙●○○
香绡落翦,
⊙○⊙●
声度深几许。
⊙●○⊙▲
层层离恨,
⊙○○●
凄迷如此,
⊙○⊙●
点破漫烦轻絮。
⊙●●○○▲
应难认、
⊙○●
争春旧馆,
○○●●
倚红杏处。
⊙○●▲
七十、瑶台聚八仙·寄兴张炎
秋月娟娟,
⊙●○△
人正远、
○⊙●
鱼雁待拂吟笺。
○●●●○△
也知游事,
●○○●
多在第二桥边。
○●●●○△
花底鸳鸯深处睡,
⊙●○○○●●
柳阴淡隔里湖船。
⊙○●●●○△
路绵绵。
●○△
梦吹旧曲,
●○●●
如此山川。
○●○△
平生几两谢屐,
○○⊙○●●
便放歌自得,
●⊙○●●
直上风烟。
●●○△
峭壁谁家,
●●○○
长啸竟落松前。
○●●●○△
十年孤剑万里,
⊙○⊙●●●
又何似、
●⊙●
畦分抱瓮泉。
○○⊙●△
中山酒、
○○●
且醉餐石髓,
●●○○●
白眼青天。
⊙●○△
七一、水龙吟·白莲张炎
仙人掌上芙蓉,
○○⊙●○○
涓涓犹滴金盘露。
⊙○⊙●○○▲
轻妆照水,
⊙○●●
纤裳玉立,
⊙○●●
飘飘似舞。
⊙○●▲
几度消凝,
⊙●○○
满湖烟月,
⊙○○●
一汀鸥鹭。
⊙○○▲
记小舟夜悄,
●⊙○⊙●
波明香远,
⊙○⊙●
浑不见、
⊙●●
花开处。
○○▲
应是浣纱人妒,
⊙●⊙○○▲
褪红衣、
●○○
被谁轻误。
⊙○○▲
闲情淡雅,
⊙○●●
冶姿清润,
⊙○○●
凭娇待语。
⊙○●▲
隔浦相逢,
⊙●○○
偶然倾盖,
⊙○○●
似传心素。
⊙○○▲
怕湘皋佩解,
●○○●●
绿云十里,
⊙○⊙●
卷西风去。
●○○▲
七二、绮罗香·红叶张炎
万里飞霜,
●●○○
千山落木,
○○●●
寒艳不招春妒。
⊙●●○○▲
枫冷吴江,
⊙●○○
独客又吟愁句。
⊙●●○○▲
正船舣、
●⊙⊙
流水孤村,
⊙●○○
似花绕、
●⊙●
斜阳芳树。
⊙○○▲
甚荒沟、
●○○
一片凄凉,
●●○○
载情不去载愁去。
⊙○⊙●●○▲
长安谁问倦旅,
○○○●●▲
羞见衰颜借酒,
○●○○⊙●
飘零如许。
⊙○○▲
漫倚新妆,
⊙●○○
不入洛阳花谱。
⊙●●○○▲
为回风、
●⊙⊙
起舞樽前,
⊙●○○
尽化作、
●⊙●
断霞千缕。
⊙○○▲
记阴阴、
●○○
绿遍江南,
●●○○
夜窗听暗雨。
●○○●▲
七三、疏影·梅影张炎
黄昏片月,
○○●▲
似碎阴满地,
●○○●●
还更清绝。
⊙●○▲
枝北枝南,
⊙●○○
疑有疑无,
⊙●○○
几度背灯难折。
⊙⊙●⊙○▲
依稀倩女离魂处,
○○●●○○●
缓步出、
●●●
前村时节。
⊙○○▲
看夜深、
●●⊙
竹外横斜,
●●○○
应妒过云明灭。
⊙●●○○▲
窥镜蛾眉淡扫,
⊙●○○●●
为容不在貌,
●○⊙●●
独抱孤洁。
⊙●○▲
莫是花光,
⊙●○○
描取春痕,
⊙●○○
不怕丽谯吹彻。
⊙●●○○▲
还惊海上燃犀去,
○○●●○○●
照水底、
⊙●●
珊瑚疑活。
⊙○○▲
做弄得、
●●⊙
酒醒天寒,
⊙●○○
空对一庭香雪。
⊙●●○○▲
七四、采桑子·春暮朱藻
幛泥油壁人归后,
⊙○⊙●○○●
满院花阴,
⊙●○△
楼影沉沉,
⊙●○△
中有伤春一片心。
⊙●○○⊙●△
闲穿绿树寻梅子,
⊙○⊙●○○●
斜日笼明,
⊙●○△
团扇风轻,
⊙●○△
一径黄花不避人。
⊙●○○⊙●△
七五、荆州亭·题柱吴城小龙女
帘卷曲栏独倚,
⊙●⊙○⊙▲
江展暮云无际。
⊙●⊙○⊙▲
泪眼不曾晴,
⊙●●○○
家在吴头楚尾。
⊙●⊙○⊙▲
数点雪花乱委,
⊙●⊙○⊙▲
扑漉沙鸥惊起。
⊙●⊙○⊙▲
诗句欲成时,
⊙●●○○
没入苍烟丛里。
⊙●⊙○⊙▲
七六、醉花阴·重九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宝枕纱厨,
⊙●○○
昨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七七、凤凰台上忆吹箫·别情李清照
香冷金猊,
⊙●○○
被翻红浪,
⊙○⊙●
起来慵自梳头。
⊙○⊙●○△
任宝奁尘满,
●●○○●
日上帘钩。
⊙●○△
生怕离怀别苦,
⊙●⊙○⊙●
多少事、
○⊙●
欲说还休。
⊙●○△
新来瘦,
○○●
非干病酒,
○○●●
不是悲秋。
⊙●○△
休休。
○△
这回去也,
⊙○●●
千万遍阳关,
⊙●●○○
也则难留。
⊙●○△
念武陵人远,
●⊙○○●
烟锁秦楼。
⊙●○△
惟有楼前流水,
⊙●⊙○⊙●
应念我、
○⊙●
终日凝眸。
⊙●○△
凝眸处,
○○●
从今又添,
○○●⊙
一段新愁。
⊙●○△
七八、声声慢·秋情李清照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乍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
●●○
晚来风急。
●○○▲
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而今有谁堪摘。
⊙⊙●○⊙▲
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这次第,
●●●
怎一个、
●●●
愁字了得。
○●●▲
七九、南乡子·春闺孙道绚
晓日压重檐,
⊙●●○△
斗帐春寒起未□。
⊙●○○●●△
天气困人梳洗懒,
⊙●⊙○○●●
眉尖,
○△
淡画春山不喜添。
⊙●○○●●△
闲把绣丝□,
⊙●●○△
认得金针又倒拈。
⊙●○○●●△
陌上游人归也未,
⊙●⊙○○●●
恹恹,
○△
满院杨花不卷帘。
⊙●○○●●△
八十、生查子·元夕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
⊙○○●○
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
⊙○○●○
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
⊙●●○○
泪湿春衫袖。
⊙●○○▲
八一、鹧鸪天·别情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
⊙●○○●●△
莲花楼下柳青青。
⊙○⊙●●○△
尊前一唱阳关曲,
⊙○⊙●○○●
别个人人第五程。
⊙●○○●●△
寻好梦,梦难成,
○●●●○△
有谁知我此时情。
⊙○⊙●●○△
枕前泪共阶前雨,
⊙○⊙●○○●
隔个窗儿滴到明。
⊙●○○●●△
八二、人月圆·有感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
⊙○⊙●○○●
还唱后庭花。
⊙●●○△
旧时王谢,
⊙○⊙●
堂前燕子,
○○●●
飞向谁家。
⊙●○△
恍然一梦,
⊙○⊙●
天姿胜雪,
○○⊙●
宫鬓堆鸦。
⊙●○△
江州司马,
⊙○⊙●
青衫泪湿,
○○●●
同是天涯。
⊙●○△
八三、望海潮·凯旋舟次折元礼
地雄河岳,
⊙○○●
疆分韩晋,
○○⊙●
潼关高压秦头。
⊙○⊙●○△
山倚断霞,
⊙●●○
江吞绝壁,
○○●●
野烟萦带沧洲。
⊙○⊙●○△
虎旆拥貔貅,
⊙●●○△
看阵云截岸,
●⊙○⊙●
霜气横秋。
⊙●○△
千雉严城,
⊙●○○
五更残角月如钩。
●○○●●○△
西风晓入貂裘。
○○●●○△
恨儒冠误我,
●○○⊙●
却羡兜牟。
⊙●○△
六郡少年,
⊙●●○
三关老将,
○○●●
贺兰烽火新收。
⊙○⊙●○△
天外岳莲楼,
○●●○○
挂几行雁字,
●⊙○⊙●
指引归舟。
⊙●○△
正好黄金换酒,
⊙●○○●●
羯鼓醉凉州。
●●●○△
八四、玉漏迟·咏怀元好问
浙江归路杳,
●○○●▲
西南却羡,
○○●●
投林高鸟。
⊙○○▲
升斗微官,
⊙●○○
世累苦相萦绕。
●⊙●○○▲
不似麒麟殿里,
⊙●○○⊙●
又不与、
●⊙●
巢由同调。
○○○▲
时自笑,
○●●
虚名负我,
⊙○●●
半生吟啸。
●○○▲
扰扰马足车尘,
⊙⊙●●○○
被岁月无情,
●⊙●○○
暗消年少。
⊙○○▲
钟鼎山林,
⊙●○○
一事几时曾了。
⊙●●○○▲
四壁秋虫夜雨,
⊙●○○●●
更一点、
⊙●●
残灯斜照。
○○○▲
清镜晓,
○●●
白发又添多少。
⊙●●○○▲
八五、点绛唇·闺情曾允元
一夜东风,
●●○○
枕边吹散愁多少。
⊙○⊙●○○▲
数声啼鸟,
●○○▲
梦转纱窗晓。
⊙●○○▲
来是春初,
⊙●○○
去是春将老。
⊙●○○▲
长亭道,
○○▲
一般芳草,
●○○▲
只有归时好。
⊙●○○▲
八六、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拉
六代豪华,
⊙●○○
春去也、
⊙⊙●
更无消息。
⊙○⊙▲
空怅望,
⊙⊙●
山川形胜,
⊙○⊙●
已非畴昔。
●○○▲
王谢堂前双燕子,
⊙●⊙○○●●
乌衣巷口曾相识。
⊙○⊙●○○▲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
●⊙○⊙●●○○
春潮急。
○○▲
思往事,
○⊙●
愁如织。
○○▲
怀故国,
○⊙●
空陈迹。
○○▲
但荒烟衰草,
●⊙○○●
乱鸦斜日。
●○○▲
玉树歌残秋露冷,
⊙●⊙○○●●
胭脂井坏寒□泣。
⊙○⊙●○○▲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
●⊙○⊙●●○○
秦淮碧。
○○▲
八七、念奴娇·石头城萨都拉
石头城上,
●○○●
望天低、
●○○
吴楚眼空无物。
⊙●●○○▲
指点六朝形胜地,
⊙●⊙○○●●
惟有青山如壁。
⊙●⊙○○▲
蔽日旌旗,
⊙●○○
连云樯橹,
○○⊙●
白骨纷如雪。
⊙●○○▲
一江南北,
⊙○○●
消磨多少豪杰。
⊙○⊙●○▲
寂寞避暑离宫,
⊙●⊙●○○
东风辇路,
○○⊙●
芳草年年发。
⊙●○○▲
落日无人松径冷,
⊙●⊙○○●●
鬼火高低明灭。
⊙●⊙○○▲
歌舞尊前,
⊙●○○
繁华镜里,
⊙○⊙●
暗换青青发。
⊙●○○▲
伤心千古,
⊙○○●
秦淮一片明月。
⊙○○●○▲
八八、陌上花·有怀张翥
关山梦里,
⊙○●●
归来还又,
⊙○⊙●
岁华催晚。
⊙○○▲
马影鸡声,
⊙●○○
谙尽倦邮荒馆。
○●●○○▲
绿笺密记多情事,
⊙○⊙●○○●
一看一回肠断。
⊙●●○○▲
待殷勤寄与,
●⊙○●●
旧游莺燕,
⊙○○●
水流云散。
●○○▲
满罗衫是酒,
●○○●●
香痕凝处,
⊙○⊙●
唾碧啼红相半。
⊙●⊙○○▲
只恐梅花,
⊙●○○
瘦倚夜寒谁暖。
⊙●●○○▲
不成便没相逢日,
⊙○⊙●○○●
重整钗鸾筝雁。
○●⊙○○▲
但何郎纵有,
●⊙○●●
春风词笔,
⊙○○●
病怀浑懒。
●○○▲
八九、东风第一枝·忆梅张翥
老树浑苔,
●●○○
横枝未叶,
○○●●
青春肯误芳约。
○○●●○▲
背阴未返冰魂,
⊙○●●○○
阳梢已含红萼。
⊙○●○⊙▲
佳人寒怯,
○○⊙●
谁惊起、
⊙⊙●
晓来梳掠。
⊙○○▲
是月斜、
●●⊙
花外么禽,
⊙●○○
霜冷竹间幽鹤。
⊙●●○○▲
云淡淡,
○●●
粉痕渐薄。
●○●▲
风细细,
○●●
冻香又落。
●○●▲
叩门喜伴金樽,
●○●●○○
倚栏怕听画角。
⊙○●○⊙▲
依稀梦里,
○○⊙●
记半面、
⊙⊙●
浅窥珠箔。
⊙○○▲
恁时得、
●○⊙
重写鸾笺,
⊙●○○
去访旧游东阁。
⊙●●○○▲
九十、摸鱼儿·送春张翥
涨西湖、
●○○
半篙新雨,
⊙○○●
麴尘波外风软。
⊙○○●○▲
兰舟同上鸳鸯浦,
○○⊙●○○●
天气嫩寒轻暖。
⊙●⊙○○▲
帘半卷,
○●▲
度一缕歌云、
⊙●●○○
不碍桃花扇。
⊙●○○▲
莺娇燕婉,
○○●▲
任狂客无肠,
●⊙●○○
王孙有恨,
⊙○⊙●
莫放酒杯浅。
⊙●●○▲
垂杨岸,
○○●
何处红亭翠馆。
⊙●○○●▲
如今游兴全懒。
⊙○○●○▲
山容水态依然好,
○○⊙●○○●
惟有绮罗云散。
⊙●●○○▲
君不见,
○●▲
歌舞地、
⊙●●
青芜满目成秋苑。
○○⊙●○○▲
斜阳又晚,
○○●▲
正落絮飞花,
●⊙●○○
将春欲去,
⊙○⊙●
目送水天远。
⊙●●○▲
九一、多丽·西湖张翥
晚山青,
●○△
一川云树冥冥。
●○⊙●○△
正参差、
●○○
烟凝紫翠,
⊙○⊙●
斜阳画出南屏。
⊙○⊙●○△
馆娃归、
●○○
吴台游鹿,
⊙○⊙●
铜仙去、
⊙⊙●
汉苑飞萤。
⊙●○△
怀古情多,
⊙●○○
凭高望极,
⊙○⊙●
且将樽酒慰飘零。
⊙○⊙●●○△
自湖上、
●⊙●
爱梅仙远,
⊙○⊙●
鹤梦几时醒。
⊙●●○△
空留得、
○○●
六桥疏柳,
⊙○⊙●
孤屿危亭。
⊙●○△
待苏堤、
●○○
歌声散尽,
⊙○⊙●
更须携妓西泠。
⊙○⊙●○△
藕花深,
●○○
雨凉翡翠,
⊙○⊙●
菰蒲软、
⊙⊙●
风弄蜻蜓。
⊙●○△
澄碧生秋,
⊙●○○
闹红驻景,
⊙○⊙●
采菱新唱最堪听。
⊙○⊙●●○△
见一片,
●⊙●
水天无际,
⊙○⊙●
渔火两三星。
⊙●●○△
多情月,
○○●
为人留照,
⊙○⊙●
未过前汀。
⊙●○△
九二、夺锦标·七夕张□
凉月横舟,
⊙●○○
银潢浸练,
○○●●
万里秋容如拭。
●●○○○▲
冉冉鸾骖鹤驭,
●●○○⊙●
桥倚高寒,
○●○○
鹊飞空碧。
●○○▲
问欢情几许,
●○○●●
早收拾、
●○⊙
新愁重织。
○○○▲
恨人间、
●○○
会少离多,
●●○○
万古千秋今夕。
●●○○○▲
谁念文园病客。
⊙●○○●▲
夜色沉沉,
●●○○
独抱一天岑寂。
●●○○○▲
忍记穿针亭榭,
●●○○⊙●
金鸭香寒,
○●○○
玉徽尘积。
●○○▲
凭新凉半枕,
●○○●●
又依稀、
●○⊙
行云消息。
○○○▲
听窗前、
●○○
泪雨浪浪,
●●○○
梦里檐声犹滴。
●●○○○▲
九三、眼儿媚·秋闺刘基
萋萋烟草小楼西,
⊙○⊙●●○△
云压雁声低。
⊙●●○△
两行疏柳,
⊙○⊙●
一丝残照,
⊙○⊙●
万点鸦栖。
⊙●○△
春山碧树秋重绿,
⊙○⊙●○○●
人在武陵溪。
⊙●●○△
无情明月,
⊙○⊙●
有情归梦,
⊙○⊙●
同到幽闺。
⊙●○△
九四、误佳期·闺怨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
⊙●⊙○○▲
孤负芳春小约。
⊙●⊙○●▲
庭梅开遍不归来,
⊙○⊙●●○○
直恁心情恶。
●●○○▲
独抱影儿眠,
⊙●●○○
背看灯花落。
⊙●○○▲
待他重与画眉时,
⊙○⊙●●○○
细数郎轻薄。
●●○○▲
九五、柳梢青·纪游朱彝尊
障羞罗扇,
●○○▲
花时犹记,
⊙○○●
这边曾见。
⊙○○▲
曲录栏干,
⊙●○○
玲珑窗户,
⊙○○●
也都寻遍。
⊙○○▲
两峰依旧青青,
⊙○⊙●○○
但不比、
●⊙●
眉梢平远。
⊙○○▲
第一难忘,
⊙●○○
重来崔护,
⊙○○●
去年人面。
⊙○○▲
九六、解佩令·自题词集朱彝尊
十年磨剑,
⊙○⊙●
五陵结客,
⊙○⊙●
把平生、
●○○
涕泪都飘尽。
⊙●○○▲
老去填词,
⊙●○○
一半是、
●⊙⊙
空中传恨。
⊙○○▲
几曾围,
⊙○○
燕钗蝉鬓。
⊙○⊙▲
不师秦七,
⊙○⊙●
不师黄九,
⊙○⊙●
倚新声、
●○○
玉田差近。
●○○▲
落拓江湖,
⊙●○○
且分付、
●⊙●
歌筵红粉。
⊙○○▲
料封侯、
●○○
白头无分。
●○⊙▲
九七、暗香·咏红豆朱彝尊
凝珠吹黍,
⊙○○▲
似早梅乍萼,
●⊙○●●
新桐初乳。
⊙○○▲
莫是珊瑚,
●●⊙○
零乱敲残石家树。
○●○○●○▲
记得南中旧事,
⊙●○○●●
金齿屐、
⊙●●
小鬟蛮女。
⊙○○▲
向两岸、
●●●
树底盈盈,
⊙●○○
素手摘新雨。
⊙●●○▲
延伫。
○▲
碧云暮。
●○▲
休逗入茜裙,
⊙●●⊙○
欲寻无处。
●○○▲
唱歌归去,
●○⊙▲
先向绿窗饲鹦鹉。
○●⊙○●○▲
惆怅檀郎终远,
⊙●○○⊙●
待寄与、
⊙●●
相思犹阻。
⊙○○▲
烛影下,
●●●
开玉合,
○●●
背人偷数。
●○○▲
九八、庆春泽·纪恨朱彝尊
桥影流虹,
⊙●○○
湖光映雪,
○○●●
翠帘不卷春深。
⊙○⊙●○△
一寸横波,
⊙●○○
断肠人在楼阴。
⊙○⊙●○△
游丝不系羊车住,
⊙○⊙●○○●
倩何人、
●○○
传语青禽。
⊙●○△
最难禁,
●○△
倚遍雕栏,
⊙●○○
梦遍罗衾。
⊙●○△
重来已是朝云散,
○○●●○○●
怅明珠佩冷,
●○○⊙●
紫玉烟沉。
⊙●○△
前度桃花,
⊙●○○
依然开满江浔。
⊙○⊙●○△
钟情怕到相思路,
⊙○⊙●○○●
盼长堤、
●○○
草尽红心。
⊙●○△
动愁吟,
●○△
碧落黄泉,
⊙●○○
两处谁寻。
⊙●○△
九九、春风袅娜·游丝朱彝尊
倩东君着力,
●○○⊙●
系住韶华。
●●○△
穿小径,
○●●
漾晴沙。
●○△
正阴云笼日,
●○○⊙●
难寻野马,
⊙○⊙●
轻□染草,
○○●●
细绾秋蛇。
●●○△
燕蹴还低,
●●○○
莺衔忽溜,
○○⊙●
惹却黄须无数花。
●●○○○●△
纵许悠扬度朱户,
●●○○●○●
终愁人影隔窗纱。
○○○●●○△
惆怅谢娘池阁,
⊙●⊙○⊙●
湘帘乍卷,
○○●●
凝斜盼、
⊙○●
近拂檐牙。
●●○△
疏篱□,
○○●
短垣遮。
●○△
微风别院,
○○●●
好景谁家。
⊙●○△
红袖招时,
⊙●○○
偏随罗扇,
⊙○⊙●
玉鞭堕处,
⊙○●●
又逐香车。
●●○△
休憎轻薄,
○○⊙●
笑多情似我,
●○○⊙●
春心不定,
○○●●
飞梦天涯。
⊙●○△
一百、翠楼吟·魂黄之隽
月魄荒唐,
●●○○
花灵仿佛,
○○●●
相携最无人处。
○○●○○▲
栏干芳草外,
⊙○○●●
忽惊转、
●○●
几声啼宇。
⊙○○▲
飘零何许,
○○⊙▲
似一缕游丝,
●●●○○
因风吹去。
○○⊙▲
浑无据,
○○▲
想应凄断,
●○○●
路旁酸雨。
●○○▲
日暮,
●▲
渺渺愁予,
○●○○
觉黯然销却,
●●○○●
别情离绪。
●○○▲
春阴楼外远,
⊙○○●●
入烟柳、
●○●
和莺私语。
⊙○○▲
连江暝树,
○○⊙▲
欲打点幽香,
●●●○○
随郎黏住。
○○⊙▲
能留否,
○○▲
只愁轻绝,
●○○●
化为飞絮。
●○○▲
【篇二】今别离黄遵宪
高适岑参
唐宋以来,高适和岑参是经常被人们并称的两位诗人。例如杜甫说:“高岑殊缓步,
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辛文房
说:“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唐才子传》)
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诗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诗风
相近,都以“风骨”著称,他们都曾厕身戎幕,擅长以古诗尤其是七古的形式来写边塞
题材,而且诗中充溢着感激不平之气。不过,这两位诗人同中又有异,在诗坛上各自作
出了不同的贡献。
高适(704—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高适一生的经历比较丰富。他早年生活困顿,二十岁时西游长安,开元十九至二十
年间曾北上蓟门。以后约有十年滞留宋州,过了多年“混迹渔樵”的落拓浪游生活。四
十六岁时应试举有道科中第,然仅得汴州封丘尉之职。三年后弃官,赴河西节度使哥舒
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之乱发生后,高适自骆谷西驰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又从
玄宗至蜀郡,拜谏议大夫。至德元年(756),受肃宗命征讨永王璘,兼御史大夫、扬
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此后数任地方大员。
代宗即位后,先后入朝为吏部侍郎、刑部侍郎,进封渤海县侯。《旧唐书》说他
“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他最坎廪不遇的是在第一次出塞前后的时期,
那时他漫游蓟北一带,想投笔从军,但未能如愿,不得不在梁宋一带栖游,但这却是他
创作力最旺盛的高潮时期。晚年做了大官后,虽也间有佳作,较之以前却不免有所逊色
了。有《高常侍集》。
高适的性格狂放不羁,年轻时结交游侠,过着“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别韦参军》)的放浪生活;浪游梁宋时,也是“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淇
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行止不定。杜甫称他“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殷璠称他“性拓落,不拘小节”(《河岳英灵集》)。
他又是具有纵横壮志和实际政治才干的人物,生平第一次任官(封丘县尉)即因与宏阔
志向不合弃印而去。安史乱中他主动诣阙献计,又先后得到玄宗和肃宗的赏识,受命于
危难之际。可见他志大才雄,并非好作空言之辈。
诗人的性格和经历反映在创作上,使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他对自己的抱
负和才具充满自信:“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和
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对历史上的英雄勋绩也不胜向往:“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
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画图麒麟阁,
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塞下曲》)因其如此,现实中的不遇使
诗人格外愤激不平。在《效古赠崔二》诗中,他讥刺那些“邈然在云霄”的贵宦唯知游
宴享乐,而有才之士只能沉沦草泽,揭示了布衣与权贵的对立。他渴望得到明主的见赏
和重用,常借古代人事抒发自己的情怀。如《宋中十首》其一云: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诗中借西汉梁孝王延揽人才的史迹,寄托了知音难觅的悲哀,情调和陈子昂的《蓟
丘怀古》诸作颇相仿佛。但是,坦荡不羁的性格使诗人即使在失意时也不失英雄气度,
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蹇步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诗人壮怀激烈的性格,正是形成他雄健诗风的重要因素。
高适抱负远大,以“谋略”自许,又长期沉沦于社会中下层,使得他热心关切许多
现实问题,并表现在诗中。譬如,他笔下的农村,已不复是孟浩然、王维诗里充满牧歌
情调的桃花源,而是负载着不幸和痛苦的世界。像《东平路中遇大水》,写出了“虫蛇
拥独树,麋鹿奔行舟。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的悲惨情状。诗人还进一步指出:人
祸——尤其是沉重的赋税,更加深了民众的不幸:“惆怅悯田农,徘徊伤里闾。曾是力
井税,曷为无斗储?”(《苦雨寄房四昆季》)这种带有为民请命意味的诗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反对应付一时的权宜之计,主张作好充分的准备从根本
上解决边患问题;《蓟门五首》其五就戍卒待遇之低,对统治集团的寡恩提出了抗议。
而《蓟中作》则从塞外部族降而复叛的现象,进而对边将只顾拥兵自重,无意安边的事
实表示了深切的忧虑。这类诗有较多的议论,作为诗而言未必佳,但从中可以看到诗人
的胸襟。
高适的诗以古体见长,尤以七古为胜。他的古诗显然受到张说的影响。如张说有五
古《五君咏》吟咏当代功业人物,高适则有五古《三君咏》,两诗的形式和主旨完全相
同。张说的《邺都引》是七古名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
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
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
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
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突破了以前同题诗作铺陈、渲染征人思妇缠绵相思之情的格局,而大大开拓
了歌辞的内容。举凡出征的军容、军情的紧急、塞漠的荒寒、战争的酷烈、军中的苦乐
不均、战士的勇武、别离的悲怆、和平的祈愿等等,俱熔为一炉。诗中骈散相间的句式
和平仄互换的用韵,以及援声律入古体的写法,和卢、骆以来的歌行并无二致,但局势
的动荡排阖却非前人可比。诗人的笔触并不固定在某种单纯的情思上,而是在复杂的内
心波澜间跌宕回旋,在激越的抒情中又不时变换着场景,形成规格整炼而又一气斡旋,
淘洗藻饰而又意象鲜明的特色。又如《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
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
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全诗直抒胸臆,滔滔说来,节奏鲜明而毫不局促。形式上四句一转韵,每节前两句
散行,后两句以偶句出之,而对偶处总是最斩截最激昂的内心独白。尤其“拜迎”、
“鞭挞”两句,既表现了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性格,也表现了他不忍诛求百姓的
内心冲突,显得真切感人。歌行至此已成为一种淋漓酣畅,一泻千里的富有个性的抒情
诗体了。
高适的诗歌善于取势,即使是一些寻常的题材,一经诗人处理也具有了饱满的张力,
显得劲气逼人。如七律《九月九日酬颜少府》: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
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诗发唱惊挺,出人意表。白日徒悬,菊花枉开,诗人用反挑的口吻先吐愤激不平之
气以笼罩全“雪净胡天牧马
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把空廓苍茫的塞外雪夜化
为无比绚丽的画面。《别董大二首》其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
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荒凉的塞漠正因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后
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更具有一种豪杰气概。
岑参(715—769),江陵(今属湖北)人。他二十岁后有十年时间,出入于京洛求
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以后又任右补阙、虢州长史等官,后转嘉
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有《岑嘉州诗集》。自天宝八载至至德二年春,岑参曾
两度出塞。第一次赴安西(今新疆库车),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僚属,第二次入封常
清幕府,在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呆了三年,经常往来于北庭和轮台之间。
他的生平遭际和高适有相似之处,如年轻时曾至长安求仕不成,以及一度任卑职而终于
弃官从戎,等等。他的思想也和高适颇多相通之处,例如对于从军立功的向往:“功名
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对于权贵的反感:“何
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珮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
(《送张秘书》)这些都可以说是高、岑的共性。但是岑参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性
格好奇,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岑参以边塞诗著称。沈德潜说:“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唐诗别裁
集》)翁方纲也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石洲诗话》)
盛唐边塞诗中的高亢乐观之作大多产生于开元年间,如王维诗作于开元十年前后和
二十七年赴凉州幕时期,崔颢诗作于开元十八年到天宝三载前河东代州幕中,王昌龄诗
作于开元中期以前,王之涣的诗也成于天宝元年以前。天宝年间,由于统治集团穷兵黩
武的开边政策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果,诗人们开始转而采取批判的态度,杜甫的《兵车行》
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岑参两次出塞都在天宝后期,但他处于安西北庭的特殊环境之中,
当时西域地区尚未受到开边政策的波及,仍能保持融洽和睦的民族关系,因而他的诗歌
就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成为盛唐边塞诗的殿军。
岑诗“诗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这个特色在他早期的诗作中已
可见到。他的写景诗喜摄取不寻常的奇观,如:“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北阁
云,半入紫阁松。”(《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他又喜以奇俊语写巧思,如“涧花燃暮
雨,潭树暖春云”(《高冠谷口招郑鄠》),从涧花的艳丽生发出燃烧的温度感,使云
雨潭树都浸淫在春暖之中。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则把乡愁和
客梦化作可捣、可燃之物。这些诗都可见出诗人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出塞以后,岑参诗好奇的特点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喜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
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他的一些诗兴致勃勃地
描写了由各民族的交流而带来的新事物,例如《优钵罗花歌》写“叶六瓣,花九房,夜
掩朝开多异香”的奇异花草;《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写当地别具风味的饮筵:“琵琶
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据有的研究者考
证,金叵罗系指饮酒用的吸管,平时可作为簪子插在发髻上,至今藏民饮酒仍普遍使用
吸管。《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则对由其他民族传入的音乐舞蹈进行了热情的描
述。他还以丰富活跃的想象描绘边塞的异域风光,如写吐鲁番北部的火焰山: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
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
孤云随马去。(《火山云歌送别》)
火云随风雨晨散暮聚,炎热的蒸气弥漫四处,写出了其变幻出没的奇观。又如《热
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水咸不冻的伊塞克湖,借助传闻和想象,以奇崛的语言和夸张手
法,写出了一个斑驳陆离的童话世界,给人留下了极其鲜明的印象。这种瑰丽奇峭的景
物描写,在盛唐边塞诗中是独具一格的。
岑诗又好以出乎常情的奇特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化平凡为神奇,使他的诗歌充满奇
情壮采,富有力量感。例如他写对长安友人的思念:“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明日
归长安,为君急走马。”(《忆长安曲二章寄庞灈》之二)把思友之情着落在翩翩翻落
的马蹄下。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于诗人二度出塞时,诗中写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
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
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
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
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诗中写风中的红旗,却用凝固的字眼来形容。这就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
寒的感觉。这些描写都有意避实返虚,通过想象和虚构,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变而为富
有美感的艺术形象,而类似的例子在岑参诗中可谓俯拾即是(后面举出的几首,也大多
可以同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陈绎曾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胡
应麟说他“清新奇逸”(《诗薮》),都指出了岑参与高适不同的风格特征。
岑参诗歌的用韵节奏也表现出刻意求奇的特色。他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变化旋
律,在夭矫多姿、不拘一格的节奏中追求声情并茂的美感。他的许多诗频频换韵,韵位
繁密,这种节奏和疏宕发越、富于跳跃性的才思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例如他的《凉州
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
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曲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
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诗中两句一韵,最后四句为一韵,十二句共换了五韵,各句又多用接字法蝉联而下,
造成复沓回旋的声情,深得民歌风韵。类似的例子还有《蜀葵花歌》以及《韦员外家花
树歌》等。
又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
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
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用韵形式也和上述诗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
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
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一反传统上逢双押韵的惯例,而以三句为一用韵单位,句句用韵,且平、上、
入三声互换,造成一种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比《轮台歌》更富有紧张促迫的
感觉。如果把这两首诗和前引的《白雪歌》相比较,则后者基本上用仄声韵联贯到底,
在声情上就要舒缓平稳得多。可见岑诗在音律上的调度安排,是由诗的内容情调所决定
的,反过来它又加强了诗所要表现的基调。这也是岑参创造性的贡献之一。
【篇三】今别离黄遵宪
辛弃疾词选
·方舟子编选并打字·(1995年2月增补)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生查子
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生查子漫天春雪来,才抵梅花半。最爱雪边人,楚些裁成乱。雪儿偏解饮,只要金杯满。谁道雪天寒?翠袖阑干暖。
生查子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浣溪纱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露天晓角
旅兴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女亘]娥:被白、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东坡引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重帘下遍阑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鳃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罗裙过半幅,罗裙过半幅。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衤詹]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女足]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鹧鸪天
戏题村舍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
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
和子似山行韵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春来谙尽恶黄昏。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炉烬冷,鼎香氛,酒寒谁遣为重温?何人柳外横斜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鹧鸪天困不成眠奈夜何!情知归未转愁多。暗将往事思量遍,谁把多情恼乱他?些底事,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最高楼
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胡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歹带]酒,更吟诗。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最高楼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沁园春
灵山齐□(“淹”换草字头)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满江红
游南岩和范廓之韵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依旧是、西风白马,北村南郭。似整复斜僧屋乱,欲吞还吐林烟薄。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呼斗酒,同君酌。更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
满江红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满江红
暮春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慢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革是]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骨高]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水调歌头
盟鸥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汉宫春
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划”左边多一横)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念奴娇
赋雨岩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亻卒]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歹带]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扌文]英雄泪!
水龙吟
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尘,平章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JUE2,“决”右半加“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我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臼,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钓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贺新郎
赋水仙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爱一点、娇黄成晕。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待和泪,收残粉。灵均千古怀沙恨。恨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烟雨凄迷[亻孱][亻愁]损,翠袂摇摇谁整?谩写入、瑶琴幽愤。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砾银台润。愁[歹带]酒,又独醒。
贺新郎
赋琵琶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栊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篇四】今别离黄遵宪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赏析 教学设计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赏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今别离黄遵宪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士发表演讲时,引用了一首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赠梁任父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黄遵宪的《今别离》。今别离黄遵宪
二、作家作品
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三、播放诗歌伴奏,教师范读
四、诗歌赏析
1.师问: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答: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2.师问: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生答: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
生答: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匆。
3.师问: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生答: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4.结语: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中国是诗的过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勇于创新,在你们手上把中国的诗歌复兴。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清末外交家、维新派、著名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人。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反映了近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史诗"。所著《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日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的重要专著。工诗,联语不多,但颇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赏析】
1.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黄遵宪:《杂感》诗。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梁启超认为是首?quot;诗界革命"大旗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钟声"、"轻气球"和"一刻既万周"的"转轮",都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选录《今别离》其一:"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飞轻气球。"都反映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范畴里的物象和生活现实,已经开始参与中国近代的诗歌意象更新。如果拿晚清诗坛拟古派泰斗王运的同题之作《今离别》对照一下,这种意象新变的痕迹也许更为突出。比黄遵宪年轻15岁的王运因袭传统诗歌意象,他的诗里几乎全用唐宋思妇诗的陈旧套语:"肠断"、"天涯"、"罗裳"、"浮云"、"空帷"等等。
参见王运《今离别》:别来五日春水生,/桃枝成碧花欲明。/开帘望东风,/远近伤我情。/君肠断,/妾身老,/绣衣罗裳著春早。/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天涯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其中"愁如细雨连烟草"一句,更是直接出自北宋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写《今别离》,墨落窠臼,并无新创。黄遵宪的有关创作包括《登巴黎铁塔》、《伦敦大雾行》等,和他的《今离别》一样,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某种意象创新的艺术追求,近代科技物象的描摹,是其中的突出表现之一。
但是,黄遵宪笔下的有关科技物象以及生活景观,基本上还停留于对异邦风物新知的自然写真与客观描述,还没有涉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人文主义思潮,更不可能深入宇宙与人生、社会与自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自由的境界,来揭示人的现代意识与情怀。比如《今离别》中借相片、电报表现的,仍不过是离人思妇的陈旧情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尽传统文人的吟咏趣味,甚至可以说本质上"其迹未化"。钱萼孙:《梦苦诗话》。所以,黄遵宪笔下的这些物象咏写与科技生活有关,但比较现代诗歌意象,仍有很大距离。
2.《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四章《今别离》运用乐府杂曲歌辞崔国辅旧题,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是写上一个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其中被引用最广的是第一章。他的验是有成效的,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他的工作仅仅在于证实,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他并不试图说明,旧诗应试当被取消或被替代。这也就说明了,一批“诗体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行动所包蕴的“革命”性相当微弱。但黄遵宪的《今离别》不经意间却向我们传达出一个崭新的信息,即一个生活在封建农业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新奇感,以及他处理这些感受时所面临的表达方式的匮乏。作为这个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黄遵宪具有极大的应变能力,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艺的谙熟,他得心应手地利用所熟悉的技巧,对目前的新异予以恰当的处理。这就是我们此刻读到的既陈旧,又新鲜的《今离别》。中国初次接触西方文明的知识者,当他站在19世纪的最后的太阳下,面对着喷吐着白色烟雾的轮船和火车这些庞然大物,首先受到震憾的便是它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巨力。诗写离别常用“别肠”一语,但黄遵宪这首诗开头便写: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便
颇新异。在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而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统诗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人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变得焕然一新。黄遵宪的诗歌变革主张,是尽量采用古法以表达新观念。这种观念新是新了,却依然站在保护旧法的立场,所以并不彻底。但它实践的结果却造出别样的境界;中国传统诗的境界是静,时间是绵远不变的,白天和夜晚也是固定的。这样的意境在现代科学的侵袭下解体了,这章《今别离》中的人生离别之苦,无形中增加了新的悲愁――即使是梦魂中的想念,也得难以实现了,因为不仅人各一方,而且是“昼夜相背驰”,如何能够相聚呢?这就是现代诗意。现代诗意终于堂堂皇皇地打进古诗中来了,这还不让人为之兴奋吗?所以,尽管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和“今人不必与古人同”的诗观并不彻底,距离民元之后的新诗也还有很长的一段间隔,但他以“新理想”、“新观念”的这种对于古典的“侵入”,却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冲击,他是功不可没的。 论及黄遵宪对诗歌变革的贡献,自然不能忽视作为旧诗人,他以宽广的阅历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所带给古典诗歌内涵的增广和艺术的助益。黄遵宪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了解西方世界的第一代分子,他见闻的深广,经历的丰富,在当时少有及者。东方的日本和新加坡,西方的英、美诸国他都到过,出使各国期间,航行海上多有停靠,还顺道访问过许多国家。就旧诗而言,他无疑为之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过的人物和诸多常识,这种对于旧诗意境的拓展乃至更新是无形的强烈冲击。不仅是一种冲击,而且是巨大的震撼,是一场没有宣称的变革。 “公度负经世才,少游东西各国,所遇奇景异态,一写之以诗,其笔力识见,亦足以达其旨趣。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诗家所未有也”,这是徐世昌对他的诗能充以“奇景异态”的肯定。这样的评论很多,就黄黄遵宪的创作看,这一点的确非常突出。他的工作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以往认为某事某物不宜入诗的,如今在他笔下均有了相对妥贴的处置,这是他的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或者说他发现了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是中国诗的哥伦布也未过分。
3.仅拿“离别”这类中国人关心的日常话题来说,离别体验实际上与特定的时空制度紧密关联,而时空制度如果发生转型,则势必给予离别体验以微妙而深刻的影响。“多情自古伤离别”。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离别历来是一种常见的生存体验,涉及人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既日常而又重大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重要性,离别往往成为一种因时空分离而发生的日常生活仪式,一种在特定时空制度中展开并与时空变化及时空预期紧密相连的日常生活方式,一种与时空关系密不可分的生活滋味。离别与团聚相反。如果说,团聚是指同一时间与空间中的人际共在,即实现时空同一的人际共在或人际交往的时空同一体,那么,离别则意味着时间同一而空间疏隔的孤立存在,这正是时空分离的存在。苏东坡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当然说的只是一种月光下的想象性团聚:尽管在时间同一中品味空间上的千里阻隔,但却可以在同一月光下在想象中跨越空间距离而实现团聚。不过,这恰恰正道出了实际生活中的离别状况及对团聚的呼唤。
在古代,离别仪式总是发生在特定时空情境中,并与某些象征物件形成稳定的关系,除上面提及的月光外,还有杨柳、雨雪和饮酒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在这一离别仪式中,出现了离别的时间变化(“昔”与“今”)、空间景物变化(“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以及连接这种时空关系的行动变化(“往”与“来”),而“杨柳”和“雨雪”则成为离别及与之相连的人际情感的典范象征物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旧址在今陕西咸阳以东窑店镇一带,丝绸古道的起点。唐代从长安送人西行,多在此折柳赠别(而东行则在长安东郊的溺桥送别)。阳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人出塞的要道。咸阳距西安市约三十公里,西渭桥是唐时西送行人必经之路,王维当年送别元二的地点想必应在这里。这里出现“柳色”和“朝雨”形象,显然可以溯源到“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
显示了与离别相关的早期象征物件传统的延续;“渭城”和“西出阳关”的对立,道出了在时间的未来维度上发生空间位置疏隔的必然性;“一杯酒”与“无故人”,通过饮酒送别仪式与孤独预期的对比,想象出未来的人际疏隔前景,由此透露出自己作为“故人”而对朋友的深厚的思念之情。
如果说现代性转型意味着时空制度的转型,那么,问题就在于,在现代性情境中,与离别相连的时空制度会发生怎样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又会对个人的离别体验产生怎样的影响?黄遵宪的《今别离》正是一个合适的个案。“今别离”题目来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其中录有崔国辅的《今别离》。从题目选择看,黄遵宪是有意与《古别离》相对举。唐代诗人孟郊有《古别离》:“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邓去!”诗写妻子在丈夫远行前难舍难分的惜别情形:“临别时拽住你的衣裳:你今个又去什么地方?不论你哪年哪月回来,可别去了卓文君的家乡![15](P305)这里在时空关联中写出了两种离别:一种是即将开始的夫妻之间的空间阻隔(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这属于通常的夫妻离别;另一种则是夫妻之间的情感疏离(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邓去),这是与时空分离相连的别一种离别方式——空间疏隔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夫妻情感断裂。而黄遵宪则想写出现代时空情境中的新的离别体验。所谓“今别离”,实际上可以视为与古代别离(古别离)相对的现代别离,即是一种现代性离别体验。黄遵宪的《今别离》四首之一:“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别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舵,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风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诗的抒情焦点集中在供人远行的交通工具——舟与车及其速度上。诗明显地脱胎于唐代诗人孟郊的《车遥遥》:“路喜到江边,江上又通舟。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旅雁既叫月,断猿寒啼秋。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寒泪无因波,寄恨无因粉。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两诗同样是写舟车载人远别,但在黄遵宪这里,古代的“舟车”被现代“舟车”即轮船和火车所取代。黄遵宪的兴趣似乎在于叩问:同为远行的“舟车”,它们同样是离愁别绪的伴随物,那么,古别离与今别离在体验模式上仍然是同一的吗?
4.黄遵宪的《今别离》全篇集中突出了一个“快”字。转、驰、载、动、速、快等动词的接连运用,渲染出现代交通工具的一种显著优势:超乎寻常的快速度。在现代快速度下,人的生活必然会呈现出相应的快节奏。我们知道,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换言之,速度等于空间距离除以时间长度。显然,现代快速度必然会意味着新的时空体验。人的“别肠”在孟郊时代随着那马车车轮“一日一万周”,但在现代火车时代又会怎样呢?黄遵宪开篇就告诉说:“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这直接道出了现代离别体验的新内涵:由于现代火车的车轮行驶速度远远快于古代马车车轮的旋转速度,所以,人的“别肠”也就会运转得更加快捷。这表明,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现代人的时空制度改变了,时空高度压缩,而人的离愁别绪也就随之发生改变,变得比古人更为新鲜、丰富而复杂。“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快速变换,人内心的忧愁在滋长。诗人不禁生起一种怀旧情绪:“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古代的车舟诚然同样“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从而时空转换也有限,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因为人的以往经验赋予其应对古代车舟速度的能力。但愈是缅怀古时的时空自由体验,就愈会在现代境遇下体会到“不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别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钟声”显然是现代的,是现代时间的象征物。“须臾”、“及时”用“顷刻”三个时间词语的高密度重复出现,正突出了现代时间的迅捷变换特性。而时间的迅捷变换当然会催生出空间上的变化体验。“今日舟与车,并丈生离愁”两句,凝练地表达了全诗的基本题旨:现代今别离黄遵宪
交通工具的快速度产生出一种神奇的“力”,它导致时空高度压缩,加倍地增生人的离别体验。可以说,这首诗的焦点在于揭示现代交通制度转型在时空制度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离别体验的深刻影响,透露出诗人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权力的深切优虑。地球上不同位置间必然产生或大或小的时差,这在今天自然是平常事,但在黄遵宪时代,却是巨大的时空裂变。如果说上面这首诗讲述时空压缩如何导致离别体验的变化,那么,《今别离》之四则突出了由地球空间的阻隔而造成的相思错位:“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昨夕人君室,举手搴君帷,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举头见明月,明月方人扉,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诗从东西半球间的现代时差,联想到现代人彼此相思时可能出现的空间错位状况。这种在全球性境遇中激发的相思错位联想,在古时自然是不可能有的。黄遵宪想象道,妻子思念远在西半球、三万里之外的丈夫,禁不住要追随他不畏险阻地跨越沧海。但想象中寻到他的卧室时,却发现他不在:“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想来他是由于时差缘故比在中国时就寝迟吧?妻子不禁反过来想象,假如丈夫也像我一样寻找呢?不也是会面难期吗?“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由于东西半球之间的时差,你我的相思情景在时间上必然地出现错位情形。这样,妻子终于理解了亲人间彼此的天涯海角、昼夜错位的现实处境:“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而对中国人来说,真正痛苦的是,两人睡眠和起床的时间都不相同,致使彼此“魂梦难相依”。人不在一起,魂梦总该相随吧?却也不能。唯一实在的,就只能是妻子对于丈夫的海枯石烂永不变的爱和海洋一般深邃浩瀚的“相思”之情了。时空制度转型是现代性转型的一部分,它给原来习惯于古代时空制度的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时空裂变体验——相思错位。
【篇五】今别离黄遵宪
浅析黄遵宪《今别离》(其一)今别离黄遵宪
浅析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诗歌,最早是在人们的劳动中产生的,是中华文学史的伟大结晶。经由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激情演绎,到了唐朝,诗歌几乎达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虽然宋代出现了大量的诗歌创作,可是在思维、创作上很难突破。明清诗歌创作流派众多,但是落于窠臼,也无非是一种附庸风雅,清末龚自珍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沉寂已久的文坛,开启了近代文学新风气,而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的黄遵宪,促使了诗歌的转型,扭转了诗歌的命运,使诗歌焕发出新的光彩。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就属于它的文学样式或者说促使文学样式的转变。近代社会,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内忧外患双面夹攻,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社会,这时期的文学样式大多呈现出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反省。黄遵宪也不例外,他热切关注时势,虽然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活动于政治舞台之上,是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推动维新变法的干将,然而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则在于其诗歌在我国近代诗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他的诗,我读的并不多,但是能感觉出他对社会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代,他发出了“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因此也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黄遵宪诗歌革新的中心思想是“我手写我口”。这个口号虽然是他在二十一岁还的时候提出来的,但却是很成熟的见地,他以后三十多年的诗歌创作活动都忠于他的这个主张,是以他自己的创作实践来贯彻这个主张的。黄遵宪自己曾说过:“人各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吾欲以古文家抑扬变化之法作古诗:取骚选乐府歌行之神理入近体诗。其取材以群经三史,诸子百家,及许郑诸注,为词赋家不常用者。其述事以官书、会典、方言、俗谚及古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举吾耳目所亲历者皆笔而书之,要不失为“以我之手写我之口。”
对于诗歌何去何从的问题,一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他认为,诗歌的生命在于变化与创造。其实,不仅仅是诗歌,任何文学样式的生命,都在于变化与创造。他的诗就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加以创造,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写诗的人,往往都具有一颗独特、细腻、易感的诗心。他写下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是以历史上甲午中日战争为题材的,他的“悲”、“哀”、“哭”,心系时势,慷慨激昂,不难理解,一种热忱的爱国之情呼之欲出。他的诗歌倾向于写实,时刻反映着局势的变化。黄遵宪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传统及中外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时代,黄遵宪的诗歌也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特点。
黄遵宪是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在他的一些诗当中,讴歌变法维新,也寄托了其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愿望。他的诗歌,也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一些新事物,拓宽了诗歌的写作题材和反映的生活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他的《今别离》四章,就是创新的体现。《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四章《今别离》运用乐府杂曲歌辞崔国辅旧题,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是写上一个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其中被引用最广的是第一章。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他的试验是有成效的,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他的工作仅仅在于证实,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他并不试图说明,旧诗应当被取消或被替代。这也就说明了,一批“诗体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行动所包蕴的“革命”性相当微弱。
但黄遵宪的《今离别》不经意间却向我们传达出一个崭新的信息,即一个生活在封建农业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新奇感,以及他处理这些感受时所面临的表达方式的匮乏。作为这个传统社会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黄遵宪具有极大的应变能力,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艺的谙熟,他得心应手地利用所熟悉的技巧,对目前的新异予以恰当的处理。这就是我们此刻读到的既陈旧,又新鲜的《今离别》。
诗的语言近于白话,将“轮船”这一新意象融进诗歌当中,使人耳目一新。作为中国初次接触西方文明的知识者,当他站在19世纪的最后的太阳下,面对着喷吐着白色烟雾的轮船和火车这些庞然大物,首先受到震憾的便是它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巨力。诗写离别常用“别肠”一语,但黄遵宪这首诗开头便写: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便颇新异。在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而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统诗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人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变得焕然一新。黄遵宪的诗歌变革主张,是尽量采用古法以表达新观念。这种观念新是新了,却依然站在保护旧法的立场,所以并不彻底。但它实践的结果却造出别样的境界,中国传统诗的境界是静,时间是绵远不变的,白天和夜晚也是固定的。这样的意境在现代科学的侵袭下解体了,这章《今别离》中的人生离别之苦,无形中增加了新的悲愁――即使是梦魂中的想念,也得难以实现了,因为不仅人各一方,而且是“昼夜相背驰”,如何能够相聚呢?这就是现代诗意。
现代诗意终于堂堂皇皇地打进古诗中来了,这还不让人为之兴奋吗?所以,尽管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和“今人不必与古人同”的诗歌观并不彻底,距离民国之后的新诗也还有很长的一段间隔,但他以“新理想”、“新观念”的这种对于古典的“侵入”,却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冲击,他是功不可没的。
论及黄遵宪对诗歌变革的贡献,自然不能忽视作为旧诗人,他以宽广的阅历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所带给古典诗歌内涵的增广和艺术的助益。黄遵宪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了解西方世界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他见闻的深广,经历的丰富,在当时少有及者。东方的日本和新加坡,西方的英、美诸国他都到过,出使各国期间,航行海上多有停靠,还顺道访问过许多国家。就旧诗而言,他无疑为之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过的人物和诸多常识,这种对于旧诗意境的拓展乃至更新是无形的强烈冲击。不仅是一种冲击,而且是巨大的震撼,是一场没有宣称的变革。“公度负经世才,少游东西各国,所遇奇景异态,一写之以诗,其笔力识见,亦足以达其旨趣。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诗家所未有也”,这是徐世昌对他的诗能充以“奇景异态”的肯定。这样的评论很多,就黄遵宪的创作看,这一点的确非常突出。他的工作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以往认为某事某物不宜入诗的,如今在他笔下均有了相对妥贴的处置,这是他的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或者说他发现了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是中国诗的哥伦布也不过分。
【篇六】今别离黄遵宪
黄遵宪 《今别离(其一)》高考诗歌精读
黄遵宪 《今别离(其一)》赏析
教学参考
0527 1418
黄遵宪 《今别离(其一)》赏析
原诗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①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②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③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④,动如绕指柔⑤。 岂无打头风⑥?亦不畏石尤⑦。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⑧不见,烟波杳悠悠⑨。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⑩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1]
注释
①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离情别思迹象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轮,早期蒸汽机轮船两侧的双轮
②并立:合力,一起 ③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轮船和火车)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稍有缠绵之意。须臾,片刻、短时间。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④万钧柁 几万斤重的船舵。万钧,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 ⑤绕指柔 这里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⑥打头风 迎面吹来的风,逆风 ⑦石尤即石尤风。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后因称逆风、顶风为石尤风。 ⑧倏 疾速,忽然 ⑨烟波杳悠悠 此句化用了唐人崔颢《黄鹤楼》诗中“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形容轮船驰去之迅疾,让人远望兴叹。 ⑩留滞 路途阻塞
轻气球 指海上飞的汽艇
赏析一
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黄遵宪:《杂感》诗。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
响,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梁启超认为是首?诗界革命"大旗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钟?声"?、"轻气球"和"一刻既万周"的"转轮",都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选录《今别离》其一:"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都反映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范畴里的物象和生活现实,已经开始参与中国近代的诗歌意象更新。如果拿晚清诗坛拟古派泰斗王运的同题之作《今离别》对照一下,这种意象新变的痕迹也许更为突出。比黄遵宪年轻15岁的王?运因袭传统诗歌意象,他的诗里几乎全用唐宋思妇诗的陈旧套语:"肠断"、"天涯"、"罗裳"、"浮云"、"空帷"等等。 参见王运《今离别》:别来五日春水生,/桃枝成碧花欲明。/开帘望东风,/远近伤我情。/君肠断,/妾身老,/绣衣罗裳著春早。/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天涯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其中"愁如细雨连烟草"一句,更是直接出自北宋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写《今别离》,墨落窠臼,并无新创。黄遵宪的有关创作包括《登巴黎铁塔》、《伦敦大雾行》等,和他的《今离别》一样,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某种意象创新的艺术追求,近代科技物象的描摹,是其中的突出表现之一。? 但是,黄遵宪笔下的有关科技物象以及生活景观,基本上还停留于对异邦风物新知的自然写真与客观描述,还没有涉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人文主义思潮,更不可能深入宇宙与人生、社会与自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自由的境界,来揭示人的现代意识与情怀。比如《今离别》中借相片、电报表现的,仍不过是离人思妇的陈旧情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尽传统文人的吟咏趣味,甚至可以说本质上“其迹未化”。钱萼孙:《梦苦诗话》。所以,黄遵宪笔下的这些物象咏写与科技生活有关,但比较现代诗歌意象,仍有很大距离。 赏析二: 《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四章《今别离》运用乐府杂曲歌辞崔国辅旧题,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是写上一个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其中被引用最广的是第一章。他的试验是有成效的,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他的工作仅仅在于证实,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他并不试图说明,旧诗应当被取消或被替代。这也就说明了,一批“诗体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行动所包蕴的“革命”性相当微弱。但黄遵宪的《今离别》不经意间却向我们传达出一个崭新的信息,即一个生活在封建农业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新奇感,以及他处理这些感受时所面临的表达方式的匮乏。作为这个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黄遵宪具有极大的应变能力,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艺的谙熟,他得心应手地利用所熟悉的技巧,对目前的新异予以恰当的处理。这就是我们此刻读到的既陈旧,又新鲜的《今离
别》。中国初次接触西方文明的知识者,当他站在19世纪的最后的太阳下,面
对着喷吐着白色烟雾的轮船和火车这些庞然大物,首先受到震憾的便是它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巨力。诗写离别常用“别肠”一语,但黄遵宪这首诗开头便写: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便颇新异。在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而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统诗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人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变得焕然一新。黄遵宪的诗歌变革主张,是尽量采用古法以表达新观念。这种观念新是新了,却依然站在保护旧法的立场,所以并不彻底。但它实践的结果却造出别样的境界;中国传统诗的境界是静,时间是绵远不变的,白天和夜晚也是固定的。这样的意境在现代科学的侵袭下解体了,这章《今别离》中的人生离别之苦,无形中增加了新的悲愁――即使是梦魂中的想念,也得难以实现了,因为不仅人各一方,而且是“昼夜相背驰”,如何能够相聚呢?这就是现代诗意。现代诗意终于堂堂皇皇地打进古诗中来了,这还不让人为之兴奋吗?所以,尽管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和“今人不必与古人同”的诗观并不彻底,距离民元之后的新诗也还有很长的一段间隔,但他以“新理想”、“新观念”的这种对于古典的“侵入”,却是亘古未有的第一次冲击,他是功不可没的。论及黄遵宪对诗歌变革的贡献,自然不能忽视作为旧诗人,他以宽广的阅历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所带给古典诗歌内涵的增广和艺术的助益。黄遵宪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了解西方世界的第一代分子,他见闻的深广,经历的丰富,在当时少有及者。东方的日本和新加坡,西方的英、美诸国他都到过,出使各国期间,航行海上多有停靠,还顺道访问过许多国家。就旧诗而言,他无疑为之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过的人物和诸多常识,这种对于旧诗意境的拓展乃至更新是无形的强烈冲击。不仅是一种冲击,而且是巨大的震撼,是一场没有宣称的变革。 “公度负经世才,少游东西各国,所遇奇景异态,一写之以诗,其笔力识见,亦足以达其旨趣。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诗家所未有也”,这是徐世昌对他的诗能充以“奇景异态”的肯定。这样的评论很多,就黄黄遵宪的创作看,这一点的确非常突出。他的工作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以往认为某事某物不宜入诗的,如今在他笔下均有了相对妥贴的处置,这是他的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或者说他发现了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是中国诗的哥伦布也未过分。 赏析三: 这首诗的用韵与句意受到唐代诗人孟郊《车遥遥》的影响,但诗人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所写的离情别绪,而是渗入了一种现代性的体验。诚然,这首诗明显地受到孟郊《车遥遥》的影响,而且同是抒写男女离愁的苦痛,同是以舟、车作为离别的抒情载体,但黄遵宪的感受有别于孟郊,《今别离》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志,也就是一种现代性。
这种时代标志或者说是现代性,它的时空模式已不同于古典诗歌离别之作的时空模式,在黄遵宪的《今别离》中既有古今之别,也有中西之殊。
译文: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快速变换,我内心的忧愁在滋长。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从而时空转换也有限)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这里是指船行得快)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这里形容船急速,让人望洋兴叹)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篇七】今别离黄遵宪
高中语文选修《今别离》公开课教案
今别离 第 1 页 共 8 页
今别离 第 2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