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二、 作者简介:(自学检测) 2’

杜甫,字_____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后人称之为“________”,他写的诗被人誉为“_________”。杜甫诗的风格是_________。 我们曾经学过的杜甫诗:

三、初读感知 10’

1、结合课下的注释,自由朗读课文4’ ★要求:

(1)读准字音 (2)揣摩感情基调

(3)把握节奏(用“/”划出节奏,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要求节奏读得分明,读出延长音。) 2、听范读

3、指名朗诵诗歌

4、齐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味。

四、再读明意 8’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用四字

短语来概括每小节诗的主要内容.

五、品读悟情 10’

★深入字里行间,品味语言,圈点勾画作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诗人特定遭遇下的特殊的心境。

比如 :

“诗中———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 或“从诗中——–里,我读出了—————–。”

六、诵读溢情 5‘

同学们,假如你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你就是那悲天悯人的杜甫,你会怎样吟咏出你的伟大诗作呢?

★朗读点拨:5’

1.抑扬顿挫(语调高低、 语气强弱、语速快慢) 2.想像画面

3.揣摩感情(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发自肺腑的祈盼,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七、拓展延伸 2’

你能说出其他反映作者忧国忧民的诗句吗?

八、当堂检测:(熟读成诵)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根据提示背。

八月_______ , 卷我_______。茅飞_______, 高者________,下者________。 南村_______,忍能________,公然 _________,唇焦________,归来_________ 。

俄顷_______ ,秋天________。布衾_______ ,娇儿_______ 。床头___________,雨脚________ 。自经_________ ,长夜_________ !

安得______,大庇_______!风雨________!呜呼! ________ ,吾庐________。

八: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学习收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疑惑:

【篇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学案(朱如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学案

高州四中 朱如飞

温馨导读:亲爱的同学们,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这份导学案。相信我能

1

2

3

4

【篇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身处困境仍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轻松预习】

1.歌,表示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体”。“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多为七言,形式自由,一般多叙事。

2.创作背景。杜甫终于结束了十余年颠沛流离于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几间草房,全家暂时安顿下来。这时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六年。第二年秋天,辛辛苦苦盖起来的茅屋竟被秋风所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3.课前预习。 ①给下列字注音

罥( ) 坳( ) 衾( ) 庇( ) 顷( ) ②解释加点词语:

挂罥( ) 沉塘坳( ) 秋天漠漠( )向( )昏......

自经丧乱( )少睡眠 大庇( )天下寒士( )俱.....

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学法指导:组内高声齐读课文,把握节奏,语句流畅。)

2.朗读理解。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说一说作者当时的感受?

(学法指导:有效地利用课下注释,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段的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抓住诗中写景、叙事、抒情的字词,组合或换用恰当地词语,用一个或几个四字成语理清故事情节。如秋风卷毛……)

2.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学法指导:抓住诗中主要信息概括故事情节;重点理解第四段内容。)

三、交流展示

各小组板书,展示学习成果

四、拓展延伸

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抒情的语句,以第一人称“我”扩写诗歌内容,加以想象,使文章富有文采。(学法指导:根据诗中的叙事、景物描写、情感抒发,想想如何恰当的搭配词语,符合原意,进行扩写。比如,第一段:秋风呼啸,它无情地卷走了我屋顶的茅草,想起建盖茅屋时的艰辛,怎么能不让我心急如焚?)

扩写:

五、总结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等崇高思想的古人?试举例说一说。

六、达标检测

【篇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第三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知识链接】

1.体裁: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3.背景: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主学习】

1.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⑴ 给加点的字注音:

怒号( ) 挂罥( ) 三重茅( ) 塘坳( ) ....

布衾( ) 恶卧( ) 丧乱( ) 突兀( ) ....

⑵ 解释词语:

罥 忍 对面 丧乱

2. 再读课文,理解诗的主要意思

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每节诗的意思:

3.三读课文,读出感情

【合作探究】

1.有人说,诗中的“怒号”可以换为“猛烈”,“卷”可以换为“吹”,你是如何理解的?

2.杜甫写此诗时49岁,为什么要在“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句中用“老”来形容自己呢?试简要分析。

3.“归来倚仗自叹息”,作者“叹息”的是什么呢?

4.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5.由此诗歌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课堂检测】

1.填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体现诗人远大理想抱负的句子是:

( )。

3. 背诵默写。

【课堂积累】

【篇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生之所。两年后的的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2、“歌行体”: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杜甫(712—770)字 ,自号 ,世称 、 ,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人称“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忧国忧民,留传至今有1450多首诗歌。其诗被称为“ ”。

2、给下列字注音

怒号( ) 罥( ) 长( )林梢 庇( ) 突兀( ) 布衾( )三重( )茅 坳( )飘转( ) 俄顷( ) 丧( )乱 广厦( ) 见( )此屋

3、解释加点词语:

挂罥( ) 沉塘坳( ) 秋天漠漠( ) .....

向( )昏黑 自经丧乱( )少睡眠 ...

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

4、结合工具书,先自译课文,并将自己有的难句摘抄下来。

【课中学习】

一、朗读课文 走进草堂

1、学生齐读全诗,检查学生对字词、课文朗读的预习。

2、学生再听读全诗,请同学们注意字音、节奏、语气、感情,并与自己的朗读作对比。

3、学生再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并在读中感知内容。

4、先小组内,再组与组交流,解决译文时的困难。

5、诗歌描写了四个精彩画面, 请用你最生动的文字来描述这四个精彩画面,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

(提示:抓住诗中写景、叙事、抒情的字词,组合或换用恰当地词语,用一个或几个四字成语理清故事情节。如秋风卷茅)

二、研读课文 认识堂主

1、首段用了哪些表现力强的词语描绘了“秋风卷茅”的画面,并分析首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提示:抓住关键词,组织语言要规范。)

2、此时此刻,诗人遇到了哪些困境,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境况,并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提示:找出重点语句,品味关键词语。)

3、在此境况下,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结合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政治情怀。)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崇高思想的古代圣贤,试举例说一说。

四、达标检测(本题共8分,前四小题各1分,第五题共四分.)

1、描写茅屋被破坏,茅草纷纷下落情景诗句是:

2、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作者凄惨、黯淡心境的诗句是:

3、追忆自己坎坷生活的经历,表明社会动荡的诗句是:

4、表现作者博大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5、完成课后习题二。

五、总结评价

【课后巩固】

1、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生之所。两年后的的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2、“歌行体”: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 ,自号 ,世称 、 ,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人称“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忧国忧民,留传至今有1450多首诗歌。其诗被称为“ ”。 2、给下列字注音

怒号( ) 罥( ) 长( )林梢 庇( ) 突兀( ) 布衾( )三重( )茅 坳( )飘转( ) 俄顷( ) 丧( )乱 广厦( ) 见( )此屋

3、解释加点词语:

挂罥( ) 沉塘坳( ) 秋天漠漠( ) .....

向( )昏黑 自经丧乱( )少睡眠 ...

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

4、结合工具书,先自译课文,并将自己有的难句摘抄下来。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 走进草堂

1、听读全诗,请同学们注意字音、节奏、语气、感情。

2、学生试读后,齐读。对朗读中出现的字音问题加以纠正。

3、先小组内,再组与组交流,解决译文时的困难。

4、诗歌描写了四个精彩画面, 请用你最生动的文字来描述这四个精彩画面,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

(提示:抓住诗中写景、叙事、抒情的字词,组合或换用恰当地词语,用一个或几个四字成语理清故事情节。如秋风卷茅)

二、研读课文 认识堂主

1、分析诗歌第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学法指导:抓住诗歌中表现力强的词语,并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2、此时此刻,诗人遇到了哪些困境,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境况,并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提示:找出重点语句,品味关键词语。)

3、在此境况下,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你有感悟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结合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政治情怀。)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等崇高思想的古人,试举例说一说。

四、总结评价

五、达标检测 (本题共8分,前四小题各1分,第五题共四分.)

1、描写茅屋被破坏,茅草纷纷下落情景诗句是:

2、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作者凄惨、黯淡心境的诗句是:

3、追忆自己坎坷生活的经历,表明社会动荡的诗句是:

4、表现作者博大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5、完成课后习题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板书:

【篇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

2.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

3.深刻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身处困境仍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感情。

【轻松预习】

1.歌,表示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体”。“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多为七言,形式自由,一般多叙事。

2.创作背景。杜甫终于结束了十余年颠沛流离于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几间草房,全家暂时安顿下来。这时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六年。第二年秋天,辛辛苦苦盖起来的茅屋竟被秋风所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3.课前预习。 ①给下列字注音

罥( ) 坳( ) 衾( ) 庇( ) 顷( )

②解释加点词语:

挂罥( ) 沉塘坳( ) 秋天漠漠( ).....

向( )昏黑 .

自经丧乱( )少睡眠 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学法指导:把握节奏,语句流畅。)

2.朗读理解。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说一说作者当时的感受?(学法指导:有效地利用课下注释,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抓住诗中写景、叙事、抒情的字词,组合或换用恰当地词语,用一个或几个四字成语理清故事情节。如秋风卷毛……)

2.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学法指导:抓住诗中主要信息概括故事情节;重点理解第四段内容。)

三、交流展示

板书或口述,展示学习成果

四、拓展延伸

五、总结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等崇高思想的古人?试举例说一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