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2016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二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
二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贵州近6年未考】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炼字: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使下一句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卷”“飞”“渡”“洒”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呼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内容理解: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
懑心情,也反映了诗人穷困的现实。后两句写出诗人面对群童抱草而气喘吁吁、悲叹不已的情形以及屋破难修的无奈心情。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表现手法:屋破又遭连夜雨。“俄顷”二句不仅渲染出阴沉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修辞:“雨脚如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内容理解:“自经”二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延伸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自然过渡到全诗结尾。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表现手法:前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 情感:后两句是本诗主旨,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的愿望,把诗人舍己为人、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其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篇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思想内容】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由个人困境推及他人,体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博大的胸襟,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广西百色市】(二)古诗词鉴赏(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2分)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答案】⑴描写 肆虐 ⑵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4分)
⑴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2分)
⑵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2分)
1.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3分)
【答案】
1.⑴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2分)⑵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2分)
2.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篇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俄顷风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知识点归纳:
1、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拓展: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拓展: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篇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中考面对面】2016届中考语文(贵州专用)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二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oc
二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贵州近6年未考】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炼字: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使下一句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卷”“飞”“渡”“洒”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呼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内容理解: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
懑心情,也反映了诗人穷困的现实。后两句写出诗人面对群童抱草而气喘吁吁、悲叹不已的情形以及屋破难修的无奈心情。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表现手法:屋破又遭连夜雨。“俄顷”二句不仅渲染出阴沉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修辞:“雨脚如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内容理解:“自经”二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延伸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自然过渡到全诗结尾。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表现手法:前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 情感:后两句是本诗主旨,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的愿望,把诗人舍己为人、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其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篇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2015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及分析
2015盐城市语文中考试卷及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②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天门山》) ⑤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⑦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秉烛夜话的诗是 ⑧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10分)(1)勿施于人
(2)朝晖夕阴
(3)老骥伏枥
(4)孤帆一片日边来
(5)春风不度玉门关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8)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
走进盐城沿海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你会强烈的感受到生命的原生状态。它远离都市的喧 ( ),保留着天然的清纯安宁,有时笼罩着淡淡的薄雾,饱含神韵和灵气,给人一种 (变化莫测 神秘莫测)的感觉。这里的天空,是那么的蓝,蓝的明亮剔( )透,深邃悠远;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1分)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2分)
2.(5分)(1)tī 嚣
(2)神秘莫测
(3)示例一:这里的空气,是那么的净,净得一尘不染,沁人心脾。
示例二:这里的田野,是那么的绿,绿的赏心悦目,令人迷醉。
3.根据情境,下列加点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奇葩..规定,有的毫无道理,甚至荒唐可笑。(别致、含微讽、调侃的意味)
B.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给与你这现世宝...。(只出丑、丢脸的家伙,丢人现眼的人)
C.莫泊桑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指官员刚刚下车,初到任所)
D.无事不登三宝殿...,半夜三更前来,实在是打扰先生了。(表示没事不到皇宫来)
3.(2分)B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近来各地市国多发,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C.徐盐高铁建成通车后之后,将会使我市到徐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D.目前,江苏省首批“信得过”旅游景区名单揭晓,盐城地区7家榜上有名。
4.(2分)D
5.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这种最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5.(3分)(1)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2)固定植株(的位置)
(3)(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6.名著阅读。(5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B.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C.《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D.保尔具有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6.(5分)(1)C
(2)阅读名著选段并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3分)
我先把烟叶放在嘴里嚼,一会儿,我的头便晕起来。因为,烟叶还是半青的,味道很凶,而我又没有吃烟的习惯。""最后,又把一些烟叶放在炭盆里烧,并把鼻子凑上去问烟叶烧烤出来的味道,尽可能忍受烟熏的气味""
语段中的“我”指 ;他采取嚼烟叶、 、闻烟叶烧烤的味道等三种方法,是为了 。
(2)鲁滨逊; 喝用烟叶泡的酒(或读《圣经》); 治病
7.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文化论坛。活动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7.(8分)【活动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青少年的成长就缺少营养丰富的文化食粮;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就会有所缺失。
【活动二】谜语擂台。团委组织猜谜语擂台赛,你看到了下面的四个谜面,请选择其中的两个,猜出谜底。(2分)
图 ,谜底 ;图 ,谜底 。
【活动二】图1 岩;图2:老舍; 图3:势如破竹 图4:新浪
【活动三】精品店评。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划线文字,简要说说你在表达技巧上学到了什么。(2分)
在央视《星光大道》的一期节目中,而对最后一关的两位选手,嘉宾梁宏达点评说:“我想做一下比较,3号的歌就像老家东北小烧一样,喝下以后浑身发热;6号的歌跟你老家山西杏花村汾酒一样,刚入口时挺棉的,但是后进挺大。如果说3号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号就是‘洞庭波涛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活动三】示例:在说话或写作中要恰当的引用诗文名句,使语言富有内涵和美感。
【活动四】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李校长提一条建议,你会怎么说呢?(2分)
【活动四】示例:李校长,您好!建议学校开展“传承文化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这对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会有促进作用,您看行吗?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7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8.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4分)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2分)
答:
8.(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9.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3分) 答:
9.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①②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③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
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
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4)平居无私书 ..
10.(4分)(1)为""而死 (2)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
(3)给予,送给 (4)书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
C.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
D.奉命于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11.(2分)C
12(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译文:
12.(4分)(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1分)
13.(5分)(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 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2)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 (3)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5分)
玫瑰和胶囊
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又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把三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十页的“精华”。负责摘选和撰写“精华”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以保证浓缩的一定是精华。一时间这家公司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当时我就想,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编成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将《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不伦不类,引人发笑。事实是,如果抽去了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尽管读好作品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才是真正能够回馈到生命本身的阅读。
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
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它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生命的联系。读者找到了阅读的意义,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 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为了正确度过生命时光,使生命更加充实。获得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有改动)
14.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运用比喻,将经典书籍比喻成玫瑰,用事实从反面论证“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15.第2段划线内容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摆事实。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
16.第4段划线句有什么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压缩的精品书籍能获得知识;付出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经典原著,还可以滋养心灵,丰富生命的内涵(或充实生命)。
17.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经典原著 示例:从容的阅读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要了解故事大意,更要领会保尔的精神,遇到艰难困苦,就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