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课外文言文断句 课外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作文 zuowen 6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课外文言文断句

课外文言文断句技巧(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

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提示: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练练笔:初鲁肃闻刘表卒肃径迎之肃宣权旨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7、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检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例、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第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 如对偶: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练练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注明: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断句练习

1、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狙:猕猴。损:减少。家口:家粮。若:你、你们。茅:橡实,一种粮食。)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3、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6、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7、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援:引,拉。舒雁:鹅。翔雁:鸿雁,善飞翔。社伯:一社之长。索:寻找。凌:升、登。)

8、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9、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

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3、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断句

1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隰朋为人名)

2、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3、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5、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6、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7、求而无变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8、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9、宫之奇知虞将亡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图③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⑤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②衅:破绽,弱点。③图谋④孥:妻子儿女。⑤累及

10、襄子饮酒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断句练习。

1、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狙:猕猴。损:减少。家口:家粮。若:你、你们。茅:橡实,一种粮食。)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课外文言文断句

3、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6、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7、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援:引,拉。舒雁:鹅。翔雁:鸿雁,善飞翔。社伯:一社之长。索:寻找。凌:升、登。)

8、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9、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3、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

【篇二】课外文言文断句

课外文言文断句集中训练

课外文言文断句训练

1、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

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

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

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

益尔

2、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將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

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於子子无以应之则將哓

於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

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 芮伯之罪

3、吕蒙正不为物累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宋太宗赵匡义)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

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妄用照二百里其

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唐代贤臣李靖)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

贤之所难也

4、高 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

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

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

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5、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

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课外文言文断句

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

课外文言文断句

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6、哀 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

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

溺死

7、用人之道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

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8、掩耳盗钟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

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

9、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

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

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

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

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10、水喻

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

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

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

没者也

11、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

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

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⑤再拜曰

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文王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

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

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12、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亩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

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

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

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速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

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1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

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

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

子亦不师周公

14、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

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

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5、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岳父)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

子弟(家中的晚辈)密觇(chān偷看)之闻 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

皇帝误中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遽抚(拍击)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

县相会)此天以授(给、给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

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16、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7、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

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18、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尔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

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

课外文言文断句

以后也。

19、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

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

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0、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

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

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

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21、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

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

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

陵可然陵少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

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22、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

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

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当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

来降进具其事送之於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於是赏以一官。

23、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

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

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

神之有于是乃息。

24、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25、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26、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7、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8、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篇三】课外文言文断句

全国新课标卷课外文言文训练一 断句训练

【注意:本处所选文言,皆为原创精选,范围从《史记》到《明史》不等,不给出选段翻译。】 全国新课标卷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系列(一)

课外文言文断句练习

①张若谷,字德繇,南剑沙县人。 · · · 先是,麟、府岁以缯锦市蕃部马,前守辄罢之。若谷以谓:互市所以利戎落而通边情且中国得战马亟罢之则猜阻不安奏复市如故而马入岁增提举诸司库务,权判大理寺,进枢密直学士,历知澶州、成德军、扬州、江宁府,入知审官院,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应天府。 (选自《宋史 列传第五十八》)

【答案:先是,麟、府岁以缯锦市蕃部马,前守辄罢之。若谷以谓:互市,所以利戎落而通边情,且中国得战马;亟罢之,则猜阻不安。奏复市如故,而马入岁增。提举诸司库务,权判大理寺,进枢密直学士,历知澶州、成德军、扬州、江宁府,入知审官院,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应天府。】

②钟离瑾,字公瑜,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简州推官,以殿中丞通判益州。建言:"州郡既上雨后虽凶旱多隐之以成前奏请令监司劾其不实者。"· · · 殿直王乙者,请自扬州召伯埭东至瓜州,浚河百二十里,以废二埭。诏瑾规度以工大不可就止置闸召伯埭旁人以为利。

(选自《宋史 列传第五十八》)

【答案:钟离瑾,字公瑜,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简州推官,以殿中丞通判益州。建言:"州郡既上雨,后虽凶旱,多隐之以成前奏,请令监司劾其不实者。"· · ·殿直王乙者,请自扬州召伯埭东至瓜州,浚河百二十里,以废二埭。诏瑾规度,以工大不可就,止置闸召伯埭旁,人以为利。】

③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 ·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上疏曰:"英断独化人主至权也审至权者当主以天下之大公揆以天下之正论如是而后权可一也若夫积久之敝陛下其思焉刑赏施设之失可革则革号令言动之过可止则止辅相赖其用宜责其效

台谏知其才宜信其说兵柄宜削诸宦官边议宜付诸宿将盖权不可矫而为也以从天下之望耳。"英宗称善。 (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

【答案:迁尚书屯田员外郎。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上疏曰:"英断独化,人主至权也。审至权者,当主以天下之大公,揆以天下之正论,如是而后权可一也。若夫积久之敝,陛下其思焉。刑赏施设之失,可革则革;号令言动之过,可止则止。辅相赖其用,宜责其效;台谏知其才,宜信其说。兵柄宜削诸宦官,边议宜付诸宿将。盖权不可矫而为也,以从天下之望耳。"英宗称善。】

④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 · 及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答案: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

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

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曰:“先

生有至计,勿惜尽言。”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

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

“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

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

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

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 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

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选自《明史 列传第十六》)

⑤绛侯周勃者,沛人也。· · · 岁馀,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後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选自《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

【答案:岁馀,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後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⑥崔光远,滑州灵昌人也。光远侦知之率马步二千乙夜趋其所贼徒多醉光远领百余骑持满扼其要分命骁勇持陌刀呼而斩之杀贼徒二千余人虏马千疋俘其渠酋一人。贼中以光远勇劲,常避其锋。及扈从还京,论功行赏,制曰:“持节京畿采访、计会、招召、宣慰、处置等使崔光远,毁家成

国,致命前茅。可特进,行礼部尚书,封鄴国公,食实封三百户。”

(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六十一》)

【答案:光远侦知之,率马步二千乙夜趋其所。贼徒多醉,光远领百余骑持满扼其要,分命骁勇持陌刀呼而斩之,杀贼徒二千余人,虏马千疋,俘其渠酋一人。贼中以光远勇劲,常避其锋。及扈从还京,论功行赏,制曰:“持节京畿采访、计会、招召、宣慰、处置等使崔光远,毁家成国,致命前茅。可特进,行礼部尚书,封鄴国公,食实封三百户。”】

【篇四】课外文言文断句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一个故事引出“句读”的概念。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断句的方法:

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示例一:

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

阴影字都是什么词?(名词或代词)

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

 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 代词有:

 吾、余、予(表示“我”)课外文言文断句

 予、尔、汝(女)

 公、卿、君、若(表示“你”)

 彼、此、其、之(表示“他”、他们)

我来试试:学生练习。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

(指导: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

示例二: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影阴部分是都是些什么词?(虚词)

老师支招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用虚词:

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 2、句中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焉、孰等词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少顷”“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我来试试:学生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教师指导:找出虚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

示例三:

曰/我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老师支招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

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我来试试:学生练习版

 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教师指导:找到人物对话的标志,可以断句)

示例四: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陈胜者/阳城人也

阴影部分的字是什么词:“如何”是反问句式,“者也”是判断句式 老师支招四:看语法,找句式,定句读。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我来试试:

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买鸭捉兔》

(教师指导:找出语气词、代词、反问句式即可)

示例五:学生齐读

1、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思考:以上句子都有什么共同之处?答:运用了修辞。分别运用哪种修辞?答:1、顶针、

2、对偶、3、排比)

老师支招五:明修辞,定句读。

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我来试试:学生练习

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教师指导: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PPT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看虚词,定句读。

3、标对话、定句读。

4、看语法,定句读。

5、明修辞,定句读。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三、我能行——断句专题练习(一)

 请用“/”给划线句子标出停顿的地方。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勤训》课外文言文断句

2、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炳烛:点燃蜡烛照亮。

3、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教师总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积累文言词语,多读文言范文,多练文言断句。

布置练习:做《古诗文考点通》课外文言文(一—-五) <p align=right>彭修芸</p>

【篇五】课外文言文断句

课外文言文断句基础知识

☆ 课外文言文断句基础知识

一、何为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dòu)”,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经典小故事

1. 请你猜猜下雨天,主人留不留客?

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三、断句小技巧

1.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2. 找对话标志(曰、云、言)

通常在对话标志“曰”、“云”、“言”之后断句,相当于冒号双引号。

例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练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 找名(代)词

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

例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练习: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

4. 找虚词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

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例子: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呜呼/其真无马耶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②在句首的关联词: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

例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大雪公欣然曰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大雪/公欣然曰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蒲松龄《山市》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例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课外文言文断句

5. 对偶、反复 与顶真

例1:(顶真)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句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例2:(对偶)句式整齐对称。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3:(反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

如:“何之有” (何陋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利是图);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等

四、综合练习

1.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韩非子》)

2.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涔①,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 未几掺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 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

( 宋濂《宋文宪公文集》)

☆ 课外文言文之断句练习

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3.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4.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篇六】课外文言文断句

课外文言文断句练习

课外文言文断句练习

用“/”斜线给下列文言文语段断句

语段一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09.江苏卷)

语段二

宋之词家号为极盛然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渊渊乎文有其质焉其荡而不反傲而不理枝而不物柳永黄庭坚吴文英之伦亦各引一端以取重于当世。而前数子者又不免有一时放浪通脱之言出于其间后进弥以驰逐不务原其指意破析乖刺坏乱而不可纪故自宋之亡而正声绝元之末而规矩隳

(张惠言《词选序》)

语段三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 节选之《孟子·公孙丑下》)

语段四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 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 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10.江苏卷)

语段五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 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语段六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刘基《说虎》)

语段七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

语段八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语段九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班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墨子.兼爱》)

语段十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刘开《问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课外文言文断句 课外文言文断句技巧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