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动作描写作文教学设计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作文课教学设计(动作描写)

作文指导课:动作描写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表演,体会动作描写的精妙。

2﹑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技巧,并运用到习作中去。(难点)

3﹑小试牛刀,写作片段练习。(重点)

4﹑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举荐展示优秀文段。(重点)

5﹑总结动作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听故事,导入新课。

出示故事《哑女卖刀》

启示: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举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的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二﹑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 通过文字提示表演动作,体会人的动作在不同的情境,身份,年龄上有不同的特点。 四﹑ 结合具体文段,指导如何写好细节,让文章生动具体传神。

(1)运用动词,加入修辞。

例文1:选段用了那些动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有何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选自《精彩校运会》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2)和其他描写方法相结合。

例文2: 选段用了那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

钉在那里了。

—— 选自《我的老师》

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和生气时的面部表情(肖像描写)相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逼真,也表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 明星演技大比拼

请同学们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所给语段的内容.

1 ﹑《节俭的张先生》

2 ﹑ 《糊涂的老师》

六﹑ 牛刀小试,课堂实战:

出示题目: 1、回忆你生活中印象深刻一个人物活动场面,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

2、观察看到的图片展开联想,选一组或一张进行人物的动作描写。 七﹑ 小组内展示作文,点评作文。

八 ﹑课堂总结

1、能选用好动词,并加以修饰。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

2、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

【篇二】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案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动作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2. 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要求,包括动词的运用和修饰词;

3. 学会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动作描写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工具

运用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1. 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总结:故事读完了,我们再看看顾客们说的那句话。从这句话里我们不难总结出,哑女成功卖刀的原因,就是在于她用动作说话!

那么把哑女卖刀的故事放到我们今天的作文课里,就是人物描写中的动作描写。一提到动作描写,许多同学眉头都要皱起来了。本来人物描写就够难的了,要注意各种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现在还要在动作描写上下功夫,岂

不是更麻烦?

但是,动作描写却又是人物描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所以我们同学们就要尽你们所能,让你们笔下的人物,在作文中活起来!那么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来学习。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动作描写。

2. 为动作描写下定义

所谓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进行描述。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那么在这一点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同学们拿捏好,就能更进一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包括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我们懂了这个动作描写的定义后,不仅对我们写作有帮助,在我们平时做阅读题的时候,也是很有用的。

3. 动作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我们接下来看,为什么同学们要费尽心思的写好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对人物的作用何在?首先,我们以日常生活中的吃饭为例。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平时你们吃饭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吃的?你的爷爷奶奶是怎么吃的?你自己或者你的弟弟妹妹们又是怎么吃的?我们说同样的一桌饭,每个人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的吃饭动作也不一样。

另外,在吃饭情境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表现又是各不相同。下面我就用两个现场示范来说明。

首先,有请第一位小助手。

放入情境:今天早上你没有吃早餐,肚子从8点饿到12点,一直空腹了4个小时。回到家后,妈妈给你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现在一碗饭放在你面前,你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同学们注意,刚刚这位同学说的话,是她此刻心里想的。如果我们把这段话放到作文里,就是人物的心理描写。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段心理描写写出来,我们该怎么办?用行动说话!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位同学吃饭的过程。

学生示范吃饭过程。

总结:刚刚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在吃饭的时候,她手抓碗筷的姿势,那个吃饭的速度,还有碗筷碰撞的声音,我们就可以很快的总结出,她这顿饭真是吃得狼吞虎咽!

下面,我们请第二位小助手。

放入情境:今天早上你出门的时候吃了早餐,到了11点的时候,你肚子饿了,同桌给你吃了两个叉烧包,11点半放学了。回到家的时候,妈妈同样给你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现在一碗饭放在你面前,你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同学们注意,这又是与上一位同学不同的心理描写。假设我们不知道这段心理描写,同样的,我们用行动来说话!

学生示范吃饭过程。

总结:通过这位同学的表演,我们看到她吃饭时脸上那不情愿的表情,手上那缓慢的动作,就可以很直观表现出,她是在很无奈的,慢慢地吃。

很感谢这两位吃饭吃得这么认真的同学,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好不好。

通过两位同学表演,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每个人的动作,在不同情境,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都会有自身的特点。而我们的动作描写,就是为了凸显这些人物的特征。

4. 具体怎么写?

我们光知道了动作描写的作用不行,更重要的还是还具体怎么写?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例文:

《节俭的张先生》:食堂里,张先生急着要去上班,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小心翼翼地舔入口中。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注意划了横线的地方,这几个动词,尤其是最后一个舔字,我们读了之后,甚至能想象出张先生舔粥时抬头的弧度,同时,也体现出了题目中所提到的,张先生的节俭。所以我们就说呀,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端、仰、喝、低、洒、撩、伸、舔”等动词,把张先生喝粥的动作描写得生动而逼真。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这段话里除了有动词外,还有修饰词,例如呼呼噜噜和小心翼翼。这些词语在修饰动作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下面我们继续看另外一段例文: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我们仔细一对比,就会发现,这段话里不仅包含了动作,还有肖像描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和生气时的面部表情(肖像描写)相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逼真,也表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那么根据刚刚所举例的两个文段,结合我们今天所学,我们可以总结出,动作描写的几个要点:

首先,选好动词,并加以修饰。然后,在这基础上,我们能写出人物的特点。更进一步的,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加上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其他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抓住人物的身份特征、性格和当时的情境来写。这样,我们就能完成一篇人物描写的佳作。

八、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

九、作业设计

在PPT上的三幅图片中挑选一幅图,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再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个动作写完整。要求:动作的片段描写,200字以上,下课前交。

十、课后反思

内容方面,可在“怎样写”这一环节中再细致些,围绕动作描写的定义,包括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以具体的动作“吃饭”,给学生举例示范。不仅仅要有表演的环节,还要注意学生能在这表演中能收获什么。

环节设计方面,在最后的归纳总结时,应当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由老师来总结,这样比直接放出知识点更有引导作用。

总体来说,在试讲过程中自我感觉还是不够自然流利,授课技巧有待加强。

【篇三】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动作描写训练教学设计

动作描写训练教学设计

刘志刚

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动作描写的概念、作用和一些基本技巧。

2、通过对具体语段的品析感悟,体会到动作描写各种技巧的显著效果。

3、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在练习中初步形成动作描写的技能。

4、培养追求准确、生动的描写效果的意识与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写记叙文,通常只会做简略的叙述,而不会做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人物描写指导训练,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方面的训练,学生对于人物描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能把人物动作写细致、写生动,难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究其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不够准确,不善于修饰渲染。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和实际训练,使之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能。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领悟动作描写的技巧,训练动作描写的技能。

2、难点:在训练中实现知识迁移,形成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写记叙文,人物描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前,我们学过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今天,我们来学习动作描写。

(二)、了解概念及作用:

1、屏幕显示“动作描写”概念,齐读: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2、屏幕显示“动作描写”作用,齐读:

“动作描写能具体表现事情的发生过程,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善用动作描写,能给文章增色很多。”

3、结合语段,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秋天的怀念》

这段文字,表现我瘫痪之后变得“暴怒无常”,写了“砸”、“摔”两个动作,就显得生动形象了。

(2)、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

这段话,写母亲劝慰我的动作,一个“扑”,一个“抓”,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三)、技法训练:

1、诀窍一:认真观察,细化动作

(1)、讲解要领。

看得清楚,才能写得细致。具体来说,我们要注意观察人物头部、躯干、胳膊、手、腿、脚等部位的姿势和动作,并且清楚细致地描述出来。

(2)、品读感悟。

齐读两个语段,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她走过去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又飞走了。她很生气。但很快,她又追赶另一只去了。

②她弓着背,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到蝴蝶旁,猛地探身,双手一捧,就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飞走了。她又急又气,噘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只去了。”

引领学生体悟:同样是写“捉蝴蝶”,前一段写得很粗略,没有写出具体的动作,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后一段则分别写出了弓背、踮脚、探身、捧、蹦蹦跳跳等具体动作,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很显然,看得清,写得细,效果才好。

(3)、实战训练:我来做,你来写

教师做出下面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背着手走到一位同学旁边,俯下身子看他的练习本,然后点点头,向大家伸出右手,竖起大拇指。

学生描述出老师的动作后,老师指定两人读一读,大家评价写得是否细致。 2、诀窍二: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能写细致,只是初步要求。要准确地描述动作,还得注意第二个诀窍——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1)、讲解要领。

齐读福楼拜的一段名言。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满足于差不多,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不断推敲,找出最适合的词语。

学生自读下面语段: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挪)。——《走一步,再走一步》”

读后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3)、实战训练:看情境,填动词

根据特定的情境,揣摩人物心理,填上准确的动词。

天啊!要迟到了!

我 开被子, 下床来, 过衬衫, 上鞋子, 进洗手间,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 了几下,顺手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把,飞快地 出屋子

学生自己填好后,前后桌互相读给对方听,比较谁填的词语表达效果好。然后老师指读二人,大家比较表达效果。最后老师逐空显示自己所填的词语,同时品析其表达效果。明确之后齐读一遍,动词要读成重音,语速要快,以突出内心的急切。

3、诀窍三:抓住情态,恰当修饰。

(1)、讲解要领。

其实,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状况下)做同样的动作,也会有轻、重、快、慢的差别;其神情姿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在动词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语,就会使文章更富于表现力。

(2)、品读感悟。

教师朗读两个句子:

①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老师(魏巍)》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秋天的怀念》

解析修饰语的表达效果:用“好像”修饰“落”,表明看似要落下来,实则不然;用“轻轻”修饰“敲”,体现了力度之轻;表现出老师假装生气,实则疼爱学生的心理。用“悄悄”修饰“躲”,用“偷偷”修饰“听”,表现了母亲既担心我,又不愿被我发现,好让我畅快发泄的苦心。

(3)、实战训练:想情态,加修饰

想象人物情态,在下面各句的动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

1、我[ ]站起来,[ ]地向老师办公室走去。(领取奖品)

2、我[ ]站起来,[ ]地向老师办公室走去。(接受批评) 先让学生写下来,再指问两人,大家分别评价。

4、诀窍四:把握特征,巧用修辞

如果只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动作的过程,效果往往十分有限;假如我们能够采用恰当的修辞——例如比喻、夸张等等——加以渲染,就很容易出彩了。

(2)、品读感悟。

指读下面的语段

爸爸双手紧紧攥着车辕,一条腿向前跨出,另一条腿努力往后蹬,身体用力地向前倾,又瘦又长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

齐答:

A.这段文字描写爸爸做什么事儿?<拉车>

B.他的体型有什么特点?<又瘦又长>

C.他的姿势有什么特点?一个字?<弯>

D.句中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形容他?<比喻>把他的身子比喻成什么?<弓> E.这个比喻表现了什么?<表现了爸爸拉车的

费力和艰辛>

结论:可见巧妙使用修辞,可以收到极好的表

达效果。

(3)、实战训练:看一看,填一填

观察图片,然后根据语段意思,填上合适的喻

体: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像 似的

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

栏杆,身轻如 ,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

在身后, 般地冲过了终点

学生先填好喻体,再和同桌交流。然后老师指

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名读两份,大家评价表现效果。

(四)、课堂小结:

1、知识回顾:动作描写的四个诀窍。

2、写作提示:在做人物描写时,把各种描写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举例:

矮胖老师(外貌描写)站在讲台上,(动作描写)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神态描写)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了排球大的三个字:王玉琳。(动作描写)

赏析:这段文字对王几何老师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把王老师业务能力极强而又十分自信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合成演练:

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做一个综合的片段练习。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掰手腕。大家仔细观察他们身体每个部位的动作,然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清楚细致地写出来。写好后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看谁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写好后,同桌互相听读。然后自发展示或老师指名展示,大家按本节所学动作描写的各项要领,评点描写效果。

(六)、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一些方法,并做了相关训练。大家在平时学习中,还要用心观察、勤于练笔。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写出更加传神的精彩语段!

板书:

动 作 描 写 细化动作

诀窍:选准动词

恰当修饰

巧用修辞

【篇四】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人物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动作描写

按板中学 吴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运用动作描写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什么主旨? 生:歌颂了深挚的母爱。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诗中所描写的场景?

生:诗中描写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 师:最能具体形象地表现慈母之爱的诗句是什么? 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两句诗中哪一个动作细节最能体现这种慈母之爱? 生:密密缝。

师: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一场景。 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密密缝”三个字,虽然描写的是母亲普通的动作细节,却让人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专注地穿针引线,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她把对儿子的祝福和担忧都融入到了一针一线之中。笃深的母爱,就是通过“密密缝”这个动作细节具体生动地传达出来的。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写作技巧——人物动作细节。

二、明概念,教技法:

(一)什么是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

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简单的说,动作描写即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老舍说过:“行动描写可以使人物站起来”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感到作者笔下一个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才能真正站起来。

(二)教技法

那么,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呢?今天我来教大家三种写作技法:

方法一:综合法

1、出示例文:

A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知识都记住了。

B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的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90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着圆圆的盯着黑板和老师。有时还眨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师:上面两个片断都是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比较哪一句描写的精彩,为什么?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B句写的精彩,写出了王敏在听课时身子怎么坐,双手怎么放,眼睛怎么看,从而把王敏认真听讲的样子写的细致辞、具体。

4、教师要点归纳:这就是动作描写技法的第一招:描写细致、具体。为了做到这一点,可将人物的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因此这种方法叫综合法。

5、实战演练之一:

阅读下面语段,结合动作描写技法一进行赏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头靠墙壁着,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6、生赏析,教师评价。

方法二:细化分解动作法

师:传统的武打动作、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把一个人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1、出示例文: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鲁讯《社戏》)

师:上文各语段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采用了哪些动作描写?是如何将这一过程细化分解的?(生发言略)

2、师归纳:“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社戏》中的“拔、点、磕、退、出”将小伙伴开船的过程写的具体、完整、富有生活气息。

3、实战演练之二:

运用技法二描写同学们课间十分钟的一种活动,要求将此活动细化分解。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方法三:精选动词法

1、出示例文: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2、教师归纳:这是《背影》中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桔子的一段文字。“蹒跚”的走,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可见父亲爬上月台是多不容易。通过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准确的写出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性的动作要注意动作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特征,做到准确和生动。所以,在描写人物时,使用动词不可笼统,要仔细辨别各动词的细微差别。

3、实战演练之三:

(1)揣摩人物的心理,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 )下床来,( )过衬衣,( )鞋上子,几步( )进了手间,然后(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下,飞快( )出屋子。

(2)思考下面句中的加点动词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我到了(别了二十年)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

三、要点点拨: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三种技法,同学们在运用这三种技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描写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个性特征。

2、动作描写要准确、典型。能选用好动词,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3、动作描写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这些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

4、通过动作描写要表现人物在“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过 “怎样做”来写人物的个性。对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人物动作,则尽量不写或少写。

四、拓展阅读:

减肥

在班里,黄傅是我的“同党”。她妈妈见女儿越来越胖了,就决心为她减肥。

一个月没见她了,一个星期天,黄傅突然来约我出去玩。只见她一手拿着一根奶油雪糕,一边吃一边嚷着:“牛丽文,看我瘦点没有?”就在我跟她搭讪之间,她手中的两根雪糕就被她消灭了。可她嘴里还念着:“饿死我了,饿死我了!”刚到十字路口,她就直奔对面的副食店,不一会儿就采购回一大包好吃的来。她让我一块吃,我说不饿。她已经急不可待,一个地直往自己嘴里送。我在马路边足足等了她十分钟,眼见一大包好吃的又被她干掉了。我刚松了口气,见她喘着粗气,直了直腰后对我说:“你是不知道,牛丽文这一个月,我妈不让

我吃零食,也不让我出来玩,每天做完作业,就让我在家里做健美操,可把我给馋坏了。”说着,忽听她“哎呀”一声,“不行了,我的胃里又演奏起摇滚乐来了。”我只好随她向路边的面食馆跑去,在饭桌旁等着。瞧她那个狼吞虎咽样,我劝她说:“你不能慢点吃吗?”她说:“老毛病,我看是改不了啦,要不我能这么胖。”眼瞅着热腾腾的一大碗肉丝面,一会儿说“片甲不留”了。随后,她一抹嘴儿,看看手表,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对不起,到点了,我要回家,要不我妈又要骂我了。”

望着她那圆滚滚的背影,我哭笑不得地长叹一声,唉——我的“同党”,你这哪里是约我去玩,分明是让我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增肥运动。

1、短文将黄傅的馋相分解成哪几个过程?

2、短文运用哪几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找出文中精彩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作赏析。

答案:

1、文中将黄傅的馋相分解成:直奔对面的副食店,采购回一大包好吃的来,直往嘴里送,吃完后一抹嘴儿,看看手表等一系列的过程。

2、短文将人物的动作与语言、神态描写相结合,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黄傅狼吞虎咽的场面,再现了她的馋相。

3、例:我刚松了口气,见她喘着粗气,直了直腰后;此句用“喘,直”动词表现了黄傅粗俗、肥胖,而这得之的原因正是“馋”。

五、作业

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技法,描绘运动会中的一个精彩的场景。

【篇五】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动作细节描写作文教案

.动作描写作文教案

宣化县第二中学 王玉忠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的各种描写,尤其对动作描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掌握动作描写的各种方法。

3、 能简单的运用所讲的方法写一些片段。

教学重点:能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各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当中。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动作描写要求真实,准确。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

二、片段赏析

片段一: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班的何中凯同学,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精彩校运会》

分析: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片段二:范进即将银子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了银子用?”归纳: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下来,这就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描写活起来的。

三、动作描写最终的目的:

1、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2、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四、如何写好动作描写?

方法一:在描写行动过程中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关于捕鸟动作的描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他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他面前。他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他尽气力捺(nà)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他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他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练习: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___(提、竖)起耳朵,_____(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____(走、蹿)去。然后身子一______,(走、蹿) 屁股一_______,(直、扭) 课本一______,(竖、拿)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运用:

请你用50字左右描写喝粥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性格或内心世界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节俭的张老师》

方法二:抓细节再现动作过程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之中。

动作细节描写往往用极精练、传神的笔墨描写人物动作,使所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形象。

片段一:朱自清《背影》中的老父亲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分析:朱自清先生想描写父亲送行时为他买桔子的艰难过程,一个动作“趴月台”却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父亲买桔子的艰难,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片段二:

刚到病房门口,我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父亲正坐在床边,温柔地喂着母亲吃早餐。也许是怕烫着母亲,他小心地用嘴吹了吹,这才放心地送到母亲的口中,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扶母亲躺下,轻轻地为她盖上被子。想不到平时粗心的父亲,也有如此细心的一面。

方法三:适当加入肖像、神态的描写。

1、在下面文段中适当地加入肖像、神态描写。

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眼睛一眨一眨地,眼神中透出聪颖,还有些许的顽皮)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他终于被我看的不好意思了,不自然地冲我笑笑,低下头去看地面了,右脚尖在地上轻轻的擦着.)

2、在下面文段中适当地加入动作描写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五、写作练习

【篇六】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目标:1、明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刻画人物动作细节表现人物个性突出中心并养成修改作文,学会观察、思考、积累的习惯。

3、鼓励学生写作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谈话入题,表演激趣

1、课间或在体育课中,你们玩些什么?能告诉老师吗?

2、你们玩的类型比较多,我也知道有许多同学喜欢踢毽子,我们班上谁的毽子踢得最棒?请他到前面来踢给大家看好吗?

3、请说一句话,夸一夸他毽子踢得如何好。

4、刚才大家看到这位同学踢毽子的情景后,情不自禁地用一句话来夸奖他。你想不想把刚才看到的写下来,让家长和好朋友通过看习作来欣赏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习作时我们把人物的举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的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情景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进行描写。

5、游戏:我做动作你猜动词

(1)推 举 压

(2)摸 拍 捏

6、同学们真了不起,看得细、猜得准,刚才大家说的就是描写动作的词语,那么怎样写才能让人看了好像亲眼看到的一样呢呢?

著名作家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下面我们通过范文来感悟把动作写好。

二、例文引路,感悟写法

1、一读例文,初步感悟图文联系。

(1)看插图,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看看例文是怎样通过动作描写他的

刘翔参加110米栏的比赛 (强健有力、速度快)

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展现出无人能及的跑步速度。只见他的双腿在栏架上方迅速地跨越,他的双臂奋力地摆动,手臂上的肌肉也在不停地颤抖,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前方的每一个栏架。目光中陡然射出浓浓的“杀气”,像是要把栏架踏个粉碎。他舒展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2、二读例文,探究表达方法,总结规律。

(1)例文中用了哪些准确的词语来描写刘翔的动作的?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我们还发现动词的前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修饰语,更加突出他的强健有力)

(2)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顺序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

(3)怎样才能把人物的有关动作写好呢?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

(1)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选准动词,力求做到“准确”。在动词的前面可加上“XXX地”的修饰语

(2)人物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的,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必须注意前后连贯,相互照应。

(按动作的先后顺序使用动词)

(3)尽量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喻句)

从以上三个方面去描写人物的动作,所写的情景就会跃然纸上。

5、考考你,斟酌一下该用什么动词

我先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赶紧把鸡蛋(倒入)锅中,只听见“嚓”地一声,鸡蛋在油锅里迅速(泛起),它地边缘多像小姑娘裙子上的花边。

(2)他打篮球可厉害了。只见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跳动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躲闪过两道防线,冲到篮架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脱手而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后,“嗖”的一声不偏不倚地穿心而入篮筐。

(3)弟弟也有不乖的时候。饿了或者要睡觉,“牛”脾气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撕心裂肺地哇哇大哭,小手不停地乱打乱抓,小脚使劲地乱蹬乱踏,身子向上拱成“弓”形,真有点降服不住他。不过,抓紧给弟弟冲一瓶奶堵上他的嘴,或是哼着小曲拍着弟弟的屁股在楼梯间走来走去,不安分的他就会慢慢静下来。

只要搭配正确就好,因人物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动作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三、明星演技大比拼

请同学们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所给语段的内容.

1、只见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2、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四、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1、观看三个踢毽子同学的表演,看有哪些动作,有顺序的说一说。(口头作文)

2、四人小组选一个印象最深交流,然后写下来。

3、习作,交流。

五、总结

动作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要写的情景真实可感,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前言万语的表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记住今天学到的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它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动作描写的教学设计 动作描写作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