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设计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一、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实录: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欣赏画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诗文中对“月亮”进行了想像和描绘,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登上月球,(屏幕显示《嫦娥奔月》的图片)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22课,《月亮上的足迹》(屏幕上显示题目)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先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共18节,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1)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划下来并通过工具书掌握好。(2)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准备抢答,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确。(同学们开始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而且读得非常认真,把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已经作了标记,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抢答题)

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

生:1969年7月21日。

生:不准确,应该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师:非常好。第2问,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

生: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生:科林斯没登上月球,他在飞船上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准确地说,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

师:这位同学课文读得很仔细。那么他们两人中谁第一个踏上月球?

生齐答:阿姆斯特朗。

师:第3问,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

生:阿波罗11号。

师:第4问,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

生: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哪国的?

生齐答: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第5问,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老师看出你们非常聪明,有了上面这些答案,第6个问题就很容易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

生: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

生: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

师:回答得都很好。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请同学们分组朗读3至15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分组开始朗读课文,讨论)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这样四个阶段,一是先在地面作准备工作,二是一切准确就绪,飞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飞去,三是登月舱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务以后他们返回了地面.。(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登月示意图)

师:你们小组概括能力很强,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屏幕显示)

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船向月球飞去;

3、登月舱登月成功;4、飞船返回地球。

师: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登上月球那一刻。

师:齐读11节,思考(屏幕显示)

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一步?

生:因为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生:因为这表明我们人类科技很发达,能探索别的星球了。

师:回答很好。

2、“里程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生:课下解释,“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而踏上月球就标志着探索月球的开始,所以说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

师: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很有逻辑性,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宇航员到月球上作了很多工作,请在文中划出来。

生: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为了安全,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为了科学研究,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安装了各种仪器;为了纪念,在月球上树了一块纪念碑,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并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通话。

师:宇航员在完成了登月任务后,稍作休息就返回地面。回国后,阿姆斯特朗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说时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说了这样一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请同学们快速背下来,并谈自己的理解。(生背诵)

生:对整个人类来说,登上月球,说明我们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生:科学技术进步很大,有了飞跃。

生:人类登上月球使梦想变成了现实,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登月的过程和意义有了一些了解,但你一定还有很多好奇的问题弄不明白,尽管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还无法解答这些问题,老师还是希望你们大胆地把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课后通过到网站、图书室查资料,向科技人员询问等方式寻找到答案,下面开始。

生:81页第5节说:“此时,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那么他们就没别的压力吗?

生:肯定有,他们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月球,心理压力会很大。可是文中的这句话指的就是身体上的压力。

生:83页14节最后说:“登月舱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于是它被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这不增加了太空垃圾吗?

生:人类第一次登月,丢在太空中的登月舱就一个,对那么大的宇宙来说这不算什么,以后多了可不行。

生:一个也可能造成危害呀!

生:课文说,宇航员在太空中历时195个小时,8天多,他们在船中能睡着吗,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

生:那飞船万一飞不回来怎么办?

生:飞船怎么制造的,它怎么能那么准确地飞来飞去呢?

生:飞船的速度那么快,宇航员会是什么感觉?

生:书上说月球上白天温度很高,晚上又很低,人能受得住吗?

师:好了,还有很多同学也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揭开这些奥秘。问题提到这里。

(请看课本第二页图片)学习本课后,你是否想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呢?

生:想到,今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到了太空。

生:我国是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师在屏幕上放“神舟五号”升空的照片;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照片)

生: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怀着敬佩与好奇的心情,重温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征服月球的伟大壮举,大家的学习兴趣很浓,那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想问同学们,此时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生:学习了这学习这我学了这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认识,希望这节课能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师: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利用互联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途径,整理《月球奥秘知多少》,用300字稿纸分类抄清。下课!

【篇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网友来稿)

牛德源

[教学目的]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教学重点]

1.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2.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手段]

CAI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2.疏通了解。

(1)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2)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阅字典,弄清读音和意义。

3.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

(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升空前的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9段)检查、点火、升空、飞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级火箭脱落的录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播放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的录象、图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4.精读课文,依时间顺序列一事件进程表。

时间事件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20秒阿姆斯特郎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

5.小结。

这niu110@sina.com.cn

【篇三】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24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把握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1969年7月21日,这一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人类登上了月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月亮上的足迹。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ng) 合算(suàn) 海域(yùng) 着陆(zhuó观测(cè) 指令(lì) 畅谈(chà)

2.请你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尽情地谈。(畅谈)

(2)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昂首

挺立)

(3)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遥遥在望)

(4)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可望而不可即)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交流点拨】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写的。

2.完成下面表格,了解整个事件是如何发展的。

3.根据以上表格信息,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你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交流点拨】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交流点拨】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5.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二)深层探究

1.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交流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联想和想像:让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引导想像。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交流点拨】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是一片荒凉死寂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交流点拨】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交流点拨】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交流点拨】不合适,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课堂小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课后习题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板书

【篇四】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3、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兴趣。

2、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

3、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2、难点: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预习。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1、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朱长超),本文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

2、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可望不可即(jí)昂首挺立(áng)轨道(guǐ)故障(zhāng)着陆(zhuó)椭圆(tuǒ)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可望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形容高高地直立着,很庄重、很威严的样子。

征程:征途。

健步:轻快有力的脚步。

一叶孤舟:形容势单力薄,很孤独。

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着陆:(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

4、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快速朗读,理解大意。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完成下面表格,了解整个事件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写的。

3、根据表格的信息,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你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明确: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做了哪几件事情?

明确: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

测。

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巩固拓展,能力培养

1、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的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面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想象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明确: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是一片荒凉死寂的世界。

3、科学家为什么要采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明确: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4、想象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明确: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五、课后反馈,强化训练

1、作者介绍。

本文作( ),本文选自( )。

2、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可望不可即( )昂首挺立( )轨道( )故障( ) 着陆( )椭圆( )

六、自我反思,自主提升

将课文中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写两遍。

【篇五】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嫦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 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声,不回

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绍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

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介绍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开始作业,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人预定轨道,

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6.提问:登月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仰着头直立着。()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4.不停地运动行进。()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篇六】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cn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作者:赵文虎

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3期

设计理念与思路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这种氛围应由教师去创设,每位学生只要积极参与,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合作,不管其合作后得出的结果如何,都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收获。本课主要是通过展示所画的登月示意图和解说登月过程来体现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用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科学精神,要求学生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本文具有代表性,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适合学生分组、探究与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对一些科学、探险话题更感兴趣,学生课前阅读了本文,但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部过程。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及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导入

2012年6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在完成和“天宫一号”对接等科学任务后,三名宇航员顺利返回。早在1969年7月,人类就成功登上了月球,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多媒体播放)

师板书课题,生静听体会,迅速进入情境。

【篇七】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组织讨论: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

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15.月亮上的足迹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篇八】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计(三)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4、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5、延伸练习 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六、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

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