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 ——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

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 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蓬 篷 逢 缝

(3)肿 仲 钟 种 冲 (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敛 7、鉴、消释 13、 6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1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第2课时

二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2——40个3—6课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2个:第7课 1、征发 2、哽

第9课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6、谰语 7、亘古 8

目标册: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3、目标册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 1、帖 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见文言文练习2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污秽

第3课时

三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三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概括、理解。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3——53个7—10课

二、默写《木兰诗》4—7段

三、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5个:书上14个 1、马革裹尸 2、弥高 3、锲而不舍 4、兀兀穷年 5、沥

6、群蚁排衙 7、迥乎不同 8、气冲斗牛 9、杂乱无章 10、含蓄

11、踌躇 12、巴望 13、磐石 14、义愤填膺

目标册上1个:12课: 救济

3、目标册重点练习

4、形似字归纳:

(1)筹 踌 畴 稠 惆 绸

(2)慕 墓 暮 幕 募

(3)愧 魂 魄 魁 傀

(4)锲 契 楔 揳

(5)迭 选 跌

(6)炯 迥

(7)籍 藉

四、现代文阅读《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完成练习,进行概括训练,理解文意。

作业:注音53个 解词15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阅读《笨男孩和钮扣》,完成练习。

第4课时

四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口技》

复习目标:复习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四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词语积累、翻译、理解。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4——46个11—12课

二、默写《口技》1–3段

三、复习四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36个:

书上34个:

1、归省 2、乐土 3、行辈 4、犯上 5、惮 6、絮叨 7、礼数 8、撺掇

9、委实 10、凫水 11、依稀 12、宛转,悠扬 13、自失 14、弥散

15、漂渺(缥缈) 16、旺相 17、渴睡 18、向午 19、棹 20、楫

21、亢奋 22、晦暗 23、羁绊 24、蓦然 25、冗杂 26、叹为观止

27、戛然而止 28、本色当行 29、颦蹙 30、粲然 31、嗔视 32、叱咤风云

33、尽态极妍 34、惊鸿

目标册上2个:16课: 纠葛 怠慢

3、目标册重点练习

4、形似字归纳: 躁 燥 噪 澡 藻

四、口技

词语积累39个

一词多义5个 乳 妙 绝 呼 指

通假1个 坐

翻译课文

理解文意

作业: 解词36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文言文词语

第5课时

五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五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五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综合1

二、默写《口技》4–5段

三、复习五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1个:

书上15个:

1、拽 2、毛骨悚然 3、怏怏不乐 4、毋宁 5、吞噬 6、语无伦次 7、羸

弱 8、告罄 9、虞 10、斫 11、泅 12、砭骨 13、履践 14、崔巍

15、阴霾

目标册上5个:闻所未闻 海市蜃楼 踉踉跄跄 声情并茂 孜孜不倦

3、目标册重点练习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真正的奥运健儿》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

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 解词21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阅读《五把钥匙的秘密》,完成练习。

第6课时

六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六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六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自己体会、收获。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5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复习六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

书上21个:

目标册上1个:不动声色

3、目标册重点练习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信任的境界》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

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 解词22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阅读《给自己树一面旗帜》,完成练习。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文言文《伤仲永》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伤仲永》,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6

默写未过关《木兰诗》《口技》段落

二、做《伤仲永》检测20分钟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

三、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8课时

文学常识复习

复习目标:复习文学常识

复习方式:学生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熟练掌握每课出处、作家、评价、代表作品等。

一、常规字词复习综合1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或词条

三、文学常识复习

利用自习课做文学常识练习2页,活动课内的内容可以参考教科书

【篇二】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复习重点

1、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着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24-29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第十一课 《邓稼先》

复习重点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重点背诵: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重点背诵: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只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走出了一步。

3、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因它打开光明之路”中的“它”指深夜灯火,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已在表现闻先生的深夜从事文学研究室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4、 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闻一多从事文学研究非常深入,用心极专极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分心。

二、5、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

古代典籍。

6、你知道“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7、“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态度?

8、结合全文看7、8、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总结上文,8、9开启下文。两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第18段,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1、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成果有哪些?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

1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又有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游行示威;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1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第十六课 《社戏》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

6.中心。

重点背诵:

bsp; 一、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平桥村有淳朴好客的村民,美丽的景致,有趣的事情。

2.平桥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点?平桥村的孩子们具有什么特点?

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善良、好客、活泼、聪明、驾船技术高。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踊跃的铁的瘦瘠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写出了的什么心情,为什么用“踊跃”来写山?

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或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船行之快。

4.课文第22段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心情?

景物描写,表达了我的留恋之情。

5.课文第23段“老渔父”为什么喝采?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船行的快,侧面描写烘托出孩子们驾船技术高。

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修辞及作用,“蹿”能否改成“游”好不好,为什么?

比喻形象写出了船行之快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不能改,“蹿”更能表现船行之快。

二、课内阅读训练

朗读课文“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到“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点”“磕”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3、“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4、“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复习重点

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篇三】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课教案

郭文英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 ——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 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蓬 篷 逢 缝

(3)肿 仲 钟 种 冲 (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敛 7、鉴

、消释 13、 6

2、词类活用6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1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二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2——40个3—6课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2个:第7课 1、征发 2、哽

第9课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6、谰语 7、亘古 8目标册: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3、目标册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 1、帖 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见文言文练习2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课后反思:

、污秽

三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三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概括、理解。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3——53个7—10课 二、默写《木兰诗》4—7段 三、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5个:书上14个 1、马革裹尸 2、弥高 3、锲而不舍 4、兀兀穷年 5、沥 6、群蚁排衙 7、迥乎不同 8、气冲斗牛 9、杂乱无章 10、含蓄

11、踌躇 12、巴望 13、磐石 14、义愤填膺

目标册上1个:12课: 救济 3、目标册重点练习 4、形似字归纳: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1)筹 踌 畴 稠 惆 绸 (2)慕 墓 暮 幕 募

(3)愧 魂 魄 魁 傀 (4)锲 契 楔 揳

(5)迭 选 跌 (6)炯 迥 (7)籍 藉

四、现代文阅读《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完成练习,进行概括训练,理解文意。

作业:注音53个 解词15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阅读《笨男孩和钮扣》,完成练习。 课后反思:

四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口技》

复习目标:复习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四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词语积累、翻译、理解。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4——46个11—12课 二、默写《口技》1–3段 三、复习四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36个:

书上34个:

1、归省 2、乐土 3、行辈 4、犯上 5、惮 6、絮叨 7、礼数 8、撺掇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9、委实 10、凫水 11、依稀 12、宛转,悠扬 13、自失 14、弥散 15、漂渺(缥缈) 16、旺相 17、渴睡 18、向午 19、棹 20、楫 21、亢奋 22、晦暗 23、羁绊 24、蓦然 25、冗杂 26、叹为观止 27、戛然而止 28、本色当行 29、颦蹙 30、粲然 31、嗔视 32、叱咤风云 33、尽态极妍 34、惊鸿

目标册上2个:16课: 纠葛 怠慢 3、目标册重点练习

4、形似字归纳: 躁 燥 噪 澡 藻 四、口技

词语积累39个

一词多义5个 乳 妙 绝 呼 指 通假1个 坐 翻译课文 理解文意

作业: 解词36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文言文词语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五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五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五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综合1 二、默写《口技》4–5段 三、复习五单元基础知识

【篇四】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教案

– 2 –

– 3 –

A:“我”说那夜的戏好看,并不在于戏本身,而是那是特定的条件: 自由的天地、热情的伙伴、淳朴的感情。而这又与当时的市镇生活和后来的社会环境形成明显的对比

七、 中心: 作者通过描写“我”十一、二岁时到平桥村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农村孩子的热情、单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安塞腰鼓》

主旨:

一、歌颂生命中奔腾的生命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二、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三、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陕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明确:陕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陕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文本语言特点:

一、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短句,来营造激越的气氛。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答案:

1.“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让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真谛。西北保守的思想、退化的想象力、落后的文化导致了陕北人民的“那么一股劲”被“束缚”“羁绊”“闭塞”了。 2.高原人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这种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过于柔媚,承载不了安塞腰鼓这种原始的、粗犷的力量。 4.(1).

– 4 –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2)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3)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声鸡啼将我们从热烈中拉了回来。(4)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5)并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 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口技》

一、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夫声起妇梦中咳嗽。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无所不有。

二、体会课文的写作技巧,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说说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2.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艺人的演技有什么作用?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指导学生答题时不要孤立地讲侧面描写。例如写表演,除了要写到表演者和表演内容,往往还会自然地写到欣赏表演的人的反应,而后者就是在运用侧面描写。又如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除了使结构保持完整而外,也具有侧面烘托、强调意图的作用。侧面描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应有所了解,但关键在于自觉、恰当地运用。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样写,从侧面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技艺的高超。开头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极言道具之简,意在为后文表演复杂的声响做烘托、对比。结尾重现道具,则在证实、强调刚才的一切声响都是从一张嘴中发出的,从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也具有烘托的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较多,到一定阶段需要加以整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的用法,获得牢固的记忆。这道题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整理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整理方式。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 5 –

【篇五】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___单元 第___课时 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 签字_____ 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 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2. 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4.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1)明确单元篇目,归纳重要的文学常识

(2)重点字词的识记与理解

(3)诗句与美文片段的诵读与积累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检查文学常识和古诗词得背诵

(2)明确每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小组交流展示

(3)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班内展示

一、作家作品

1.《邓稼先》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诗人。诗歌名篇《老马》《有的人》深受读者喜爱。

3.《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等文集。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的朋友》,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

5.《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资治通鉴》是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费19年工夫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为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所定。“资治通鉴”意为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历史借鉴。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夐(xuàn) 曛(xūn) 鞠(jū)躬(ɡōnɡ)尽瘁 弥(mí)高 锲(qi)而不舍 兀兀(wù)穷年

沥(lì) 群蚁排衙(yá) 迥(jiǒng)乎不同 踌躇(chuchú) 磐(pán)石 义愤填膺(yīng) 选聘(pìn) 筹(chu)划 妇孺(rú)皆知

殷(yān)红 赫(h)然 淋(lín)漓(lí) 深邃(suì) 磐(pán)石 脚踝(huái)

迸(bnɡ)发 孕(yùn)育 魅(mi)力 荒谬(miù)

2.形近字

瘁(鞠躬尽瘁)聋(聋子)膺(义愤填膺)籍(书籍)魅(魅力)

悴(憔悴) 耷(耷拉)庸(庸俗) 藉(狼藉) 魁(魁梧) 猝(猝死)

粹(纯粹)

渴(如饥似渴) 馨(馨香) 菅(草菅人命) 羸(羸弱) 谒(谒见) 磐(磐石) 管(管理) 赢(输赢)

3.多音字

塞:堵塞(s);塞(sāi)子;边塞(sài)

鲜:新鲜(xiān);鲜(xiǎn)为人知

翘:翘(qiào)起;翘(qiáo)首

观: 观(ɡuān)看;道观(ɡuàn)。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纠纷:交错在一起。曛:昏黄。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弥高:更高。弥,更加。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接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重荷:过重的负荷。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尽力去做,一直到死为止。当之无愧:完全有资格接受某种称号或荣誉等,没有可愧疚的地方。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不见天日:看不见青天和太阳,比喻社会黑暗,没有法律和公正。 忘乎所以:因激动或得意而忘记了一切。

(《孙权劝学》文下的注释及课文翻译)

四、名句精华

1.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3.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勋 xǖn 踌chu躇 轮廓ku 目不窥kuī园

B 选聘pìn 头颅lǘ 气氛fēn 锲

qì而不舍

C 赫h然 磐pán石 涉sh猎 迥jiǒng乎不同

D 深邃suì 滑稽jī 鉴jiàn赏 气冲斗dǒu牛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难堪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B 伴侣 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C 喧嚣 鲜为人知 群蚁排衙 D 魅力 妇儒皆知 义愤填膺

3 修改下列病句

孔繁森那崇高的品质,怎能不使人不受到深刻教育。

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4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 ,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5 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备选词语:(1)仙山琼阁(2)滔滔(3)娇娆 (4)消释

(5)明眸善睐(6)油然而生(7)潺潺 (8)拾级 冰雪悄悄消融,万物渐渐复苏。嵖岈山,又一次扣开了春的柴扉:园中清溪 ,满目青草芳菲,山下彩蝶竞舞,林中百鸟闹春。 而上,举目可遥望 。俯首,能尽收桃花流水我禁不住心旷神怡,诗兴大发,振翅之情也 。

6 仿照下面的句子,发挥想像,再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 。 , 。 7 王小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

“ 。”

8 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各题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

意。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概述观点。

【篇六】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读教材,了解作者,掌握字词,了解内容,识记精彩语段,鉴赏突出写法。

2、其中对于古诗要会背诵会默写,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

教学重难点:

1、鉴赏突出写法。

2、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直接导入

2、目标

(1)通读1-3单元教材,了解作者,掌握字词,了解内容,识记精彩语段,鉴赏突出写法。

(2)其中对于古诗要会背诵会默写,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

二、学习

1、自学

自我总结,你认为的重点,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字音字形

(3)名句的默写

(4)古代诗歌鉴赏

(5)文言文阅读

2、展示阶段

选代表说说你总结的重点内容,大家共同学习。

3、后教(师总结)

(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国籍)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一面》节选自《鲁迅回忆录》,作者阿累。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通过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刻画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同时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从文章的选材看,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我的老师》节选自《魏巍散文选》作者魏巍,当代作家。本文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通过具体记叙和描写七件小事:假装发怒、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看老师写字、排除小纠纷、梦中寻师。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作者余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题破峙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诗人,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诗人。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该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柯岩,现代女诗人,这首诗运用“询句—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主题特点。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该诗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起到了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的效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仁,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月迹》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三颗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本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 《柳叶儿》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宋学孟,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儿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岁月,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儿,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黄纱巾》体裁微型小说,作者薛涛,作品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个镜头流露了人与 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文按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凡尔赛宫》向我们介绍了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凡尔赛宫,通过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今昔地位突出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文章插叙了一段历史轶事,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黄鹤楼》节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特色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这篇园林小品,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按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层次井然。

(2)字音字形

《童年的朋友》: 绺liǚ 鬃zōng 诅zǔ咒zhu

《一面》: 窘jiǒng 摩挲suō 颓tuí 恣zì情

《我的老师》: 卜bǔ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榀pǐn 剔tī透 犊dú 遗孀shuāng 遴lín选

轩xuān然大波 摩m天 萦yíng系 水榭xi

《赵普》: 阖h户启箧qi 薨hōng 龌w龊chu

《古诗二首》: 万籁lài 钟馨qìng 吴楚东南坼ch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珊shān 瑚hú珠 攒cuán 敛liǎn 人迹罕hǎn至 觅mì食 秕bǐ谷 宿sù儒 蝉蜕tuì 人声鼎dǐng沸fi 拗ǎo 盔kīu甲

《月迹》:面面相觑qǜ 倏shū忽 袅袅niǎoniǎo 掬jǖ

《三颗枸杞豆》:叶鞘qiào 蹑ni手蹑脚 腻nì味 殷yān红

《我们家的男子汉》: 嗫ni嚅rú

《柳叶儿》: 捋luō 噌噌cēngcēng 兀wù 茬chá

《两小儿辩日》:辩斗du 孰shú为汝多知zhì乎!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镏liú金 上溯sù 重chng幔màn 庑wǔ殿

挑tiǎo衅xìn 逾yǘ越 天堑qiàn

《巍巍中山陵》: 麓lù 莽mǎng 巉chán岩 灵柩jiù 竣jǜn工 陀tu 深邃suì

牌坊fāng 琉liú璃lí 门楣mi 趺fū 嵌qiàn 参cēn错su 穹qing隆

《凡尔赛宫》:摒bìng弃 镶xiāng嵌 挥洒淋lín漓lí 静谧mì 恬tián静

心旷kuàng神怡yí 粼lín粼lín 参cān天 婷tíng婷tíng 轶yì事 加冕miǎn

《黄鹤楼》: 费祎yì 闼tà门

《于园》: 槛jiàn

《文笔精华》: 圜yuán 厩jiù 炫xuàn耀

(3)名句的默写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4)古代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

余钟磬声。

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

(5)文言文阅读

三、训练

默写

师批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直接导入

2、目标

(1)通读4-6单元教材,了解作者,掌握字词,了解内容,识记精彩语段,鉴赏突出写法。

(2)其中对于古诗要会背诵会默写,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

二、学习

1、自学

自我总结,你认为的重点,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字音字形

(3)名句的默写

(4)古代诗歌鉴赏

(5)文言文阅读

2、展示阶段

选代表说说你总结的重点内容,大家共同学习。

3、后教(师总结)

(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另外他还著有《自然史》,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

《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世界》,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

《黔之驴》选自《柳宗元》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本文是作者寓言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

《蝉》是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作者唐代诗人虞世南,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孤雁》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尽情。

《鹧鸪》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乡愁旅思。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必不可少部分,有时还可以加上结语和背景。真实准确是消息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报道要迅速及时,语言简洁明快。

《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作者黄传会,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活和自然

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录音新闻》是指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的报道事件。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等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

《“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本文按时间为序,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按时间各事件本身的特点,真实、迅速的报道了我军中西东三路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中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则消息生动全面报道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当代诗人,诗人以“独白”的口吻写下了“七子”:澳门、台湾、香港、威海卫、九龙、旅顺大连、香港岛“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痛苦,以及迫切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殷殷情怀。

《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题目。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毛泽东的这一首词与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通过咏梅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感情有所不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诗中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互文、反复、排比、比喻、反衬、顶针等。

《观刈麦》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白毛女》。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有《志摩的诗》《猛虎集》,康桥又名剑桥,英格兰的一个城市,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这首诗叙述温婉柔静,娓娓道来之中,感受诗人沉静的心。

《我的中国心》作者黄霑香港词作家,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身在异国他 乡海外赤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陈晓光,词作家,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快,充分抒发了劳动人民幸福自豪,和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的感情,通过对现实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黄河颂》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作者唐代诗人王维。本诗叙事与写景结合,又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黄鹤楼》作者唐代诗人崔颢,诗人从传说写起,又由登楼逃眺异乡风景,引动日 暮怀归之情。

《归园田居》作者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人,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劳动生活,意境醇美。 《采莲曲》作者唐代诗人王昌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莲叶》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诗人用清新秀逸的笔调咏荷叶的高尚品质。

《赠荷花》作者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人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出荷花与叶坚贞不渝的品质。

《白莲》作者唐代诗人陆龟蒙,借咏白莲淡雅高洁的精神和内心的怨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 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莲》作者宋代诗人苏轼,通过叙事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谈闲适的心情。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哲学家,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这篇哲理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字音字形

《松鼠》: 驯xùn良 矫jiǎo健 缨yīng 榛zhēn 榉jǔ实 蛰zh伏 苔tái藓xiǎn

《松树金龟子》: 锹qiāo 颚 献媚mi 无动于衷zhōng 抑yì郁yù 螽zhōng斯

《国宝—大熊猫》: 濒bīn危 貘m 上林苑yuàn 璀cuǐ璨càn

邛qing崃lái 浩瀚hàn 孤僻pì 分娩miǎn 仔zǎi 翌yì日 繁衍yǎn

《黔之驴》: 好hào事者 憖yìn憖然 大骇hài 远遁dùn 以为且噬shì已 搏b 狎xiá 跳踉liáng

《古诗三首》: 婑ruí 藉ji

《三个太阳》:亘gn古 呕心沥lì血 碴chā 吞噬shì 铠kǎi甲 伫zhù立

翩piān跹xiān 罗布泊pō 蹙cù 粗犷guǎng 舷xián窗 俯fǔ 瞰kàn

《录音新闻》: 悫qu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绥suí 问鼎dǐng苍穹qing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荻dí 要塞sài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愍mǐn 氤yīn氲yūn 硇náo洲 髁kē 蹴cù 蹋tà

《咏荷诗歌五首》: 菡hàn萏dàn 蕃fán 淤yū泥 濯zhu清涟lián而不妖 亵xi玩焉 噫yī 梵婀ē玲

《毛泽东词二首》: 分f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咏yǒng梅 俏qiào 驿yì 寂jì寞m

《木兰诗》: 可k汗hán大点兵 鞯jiān 辔pi头 溅jiān溅jiān 啾jiū啾jiū

朔气传金柝tu 策勋十二转zhuǎn 著zhu我旧时裳

《观刈麦》: 妇姑荷h箪dān食 饷xiǎng田

《破阵子》: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的dì卢

《回延安》: 白羊肚dǔ手巾 糜mi子 黍shǔ

《再别康桥》: 荇xìng

《歌词三首》: 萦yíng 烙lào 炊chuī烟 穗suì 梳shū 妆zhuāng 澜lán

《古诗三首》: 塞sài上 燕yān然 荒秽huì

(3)名句的默写

1、垂绥饮清露, 。(虞世南《蝉》)

2、望尽似犹见, 。(杜甫《孤雁》)

3、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鹧鸪》)

4、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5、风雨送春归,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6、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8、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9、《登岳阳楼》中写景的诗句是: , 。

10、虞世南的《蝉》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质的点睛之句是: , 。

11、郑谷的《鹧鸪》诗中以湘江暮景渲染悲剧气氛,透出诗人沉重的羁旅相思之愁的诗句是: 、 。

12、郑谷的《莲叶》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莲叶的香味的句子是: 、 。

13、陆龟蒙的《白莲》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用幽静清新的环境气氛衬托它清逸绝俗的意志和个性的诗句是: 、 。

14、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从假设的角度,写出 梅花惨痛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自赏的品格的诗句是: 、 。

15、白居易的《观刈麦》诗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 、 。

16、辛弃疾的《破阵子》: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穷感叹的句子是: 、 、 。

(4)古代诗歌鉴赏

《蝉》

“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后两句隐喻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居高”的“高”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孤雁》

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诗中“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作者写孤雁自比,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鹧鸪》

这首诗首联咏其形,以华贵的山鸡类比,写出鹧鸪的“喜暖”的习性、斑斓的羽色。颔联咏其声,以青草湖边迷蒙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