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狼图腾小说读后感 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生物技术 周军 09050113

《狼图腾》一书在高三时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只是由于学习的压力一直未能去深读一番。正巧,大一结束的这个暑假,我终于可以去进入“狼的世界”了。

狼:凶残的字眼,一种被人们所畏惧、讨厌、唾弃的动物。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等,无一不体现着人们内心的想法。

但我似乎并不同意这些想法与观点,“狼”——我所惧怕,也是我所敬畏与喜欢的生物。

在我看来,所谓“狼图腾”,就是相对于“龙图腾”而言的。农耕民族汉族崇拜的是龙腾,而身处内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崇拜狼图腾。草原上的人崇尚的是腾格尔——草原上的神。而他们认为狼是腾格尔在世间的使者,所以以前,草原上死后的人是用天葬。人死后,家人将其所有的衣物脱去,然后放在狼经常出没的地方让狼吃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后人的灵魂才能升天去到腾格尔那。正如毕力格老人所说的那样,狼教会了草原儿许多,成吉思汗的铁骑就像是可怕的群狼,勇猛无敌。而蒙古人许多战术都是从狼那学得的。

《狼图腾》这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作者的文笔很生动细腻,纵观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阅读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等的描写都非常的准确。

通读全书,从草原狼身上我看到了许多高贵的品质,有了一些理解,狼身上有太多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团队精神——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团结的群体。这种团结是在千百年实地作战的经验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为在强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军奋战只能是自取灭亡。蒙古狼争夺食物的战场就是死亡的前线,群狼有组织、有纪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头狼的指挥下,从容作战,不抢功,也不贪利,个个凶猛强悍,杀气腾腾。

“在雷电和黑暗的掩护下,狼群以飞箭的速度直插马群中央,随即中心开花,然后急转掉头,又冲向四周的马群,把马群冲的七零八落,冲成了最有利于狼群各个击破的一盘散沙。”

“暂时后撤的狼群行动有条不紊,他们不急于去吞食已经倒毙的猎物而是趁马倌和儿马子重新整队的时候,分头追杀东南方的散兵游勇。”

从书中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狼的集体作战攻势锐不可挡,对战果也是力求最大,也决不盲目贪多恋战,不乱阵脚。狼群在头狼的统一指挥下,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

为了集体的胜利,狼的牺牲精神更让人钦佩有嘉。当发现猎人时,为了保护大批的狼群,会有两只狼做诱饵把猎人引开,以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这种不计较个人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真是可敬可佩。

人类社会,我们也是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中,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狼的团队精神呢?我们也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放弃自己的小利益。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不逞英雄主义,不好大喜功,不脱离集体。在行动上,要中心明确,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挥团队作战的最大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无坚不破。

危机意识——危机,是锻炼强者的摇篮。广阔的草原,危机四伏。草原狼在冬季漫长、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学会了在冰窖雪窖中储存食物;在捕杀猎物中学会了气象与战术;在精装减负中选择了残杀弱病伤员。狼,凶猛、强悍;狼,也更智慧与善战。在生与亡的死亡线上,强者存,弱者亡,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则。

危机存在于每个事物中,也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法则。国家要富强,也必须学会在危机中强盛。因为世界也选择强者。国家不强就要被列强瓜分。而人呢?不进取,也就是自甘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学习狼的精神和狼图腾精神,以更坚韧的毅力对待改革,接受锻炼,在危机中成长,壮大。

书中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最后很悲惨,看的让人心酸。他再与人亲近,但骨子里仍然留着狼血。也让我体会到人类永远也别妄想控制自然。

第二篇:《《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读完姜戎的《狼图腾》时,我的内心无比震撼,《狼图腾》中的精彩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对狼有了新的认识。 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悬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我们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又是从何演变而来?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广阔无边的草原也曾有虎豹,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都被无情地淘汰了。唯独只有草原狼经起了时间的考验并且最终成为了草原的兽中之王。促使狼千百年来在蒙古草原经久不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的。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群里老弱病残的狼总是受到照顾,吃食时狼也会把食物留给它们一份。在生死关头时狼又把最好的退路让给它们而自己去面临危险。试问,这种团结的精神又有多少人具备呢?

{狼图腾小说读后感}.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

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破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锋?

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狼图腾》这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千百年来,人们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正如书中的主人公陈阵所说:起初我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他们只能去欺负弱小的狐狸、豺狗。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好比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

狼,懂得知己知彼,尊重每个对手,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狼,懂得同进同退,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狼,懂得顺势而为,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狼,是世上第一大兵家,是最有智慧的军事天才。它们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袭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会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全歼敌群的战略意图。

狼的身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地方。然而,狼并不是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能够联系在一起的,甚至与中国几{狼图腾小说读后感}.

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相悖。也许在农耕条件下发展的华夏文明,华夏子女永远不可能将狼作为自己的信仰。狼的贪婪、凶狠、狡猾,我们永远不能接受,但我们欠缺的,就是狼的精神。正因为我们没有这种精神,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了局限,我们才需要狼。在民族性格上,我们要走出“现代文明狼”的道路,必须适度地释放狼性,并采用惟一能够控制和驾驭狼性的真正民主制和法治,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惟一出路。

第三篇:《狼图腾,读后感》

今天看完了《狼图腾》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书中感受到了对狼的敬畏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但感受最深刻的是主人公(陈阵)因为爱“小狼”而释放出比的狼更为残忍的狼性。

也许作者姜戎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陈阵”吧,或许是自己亲手折磨死了他心爱的“小狼”所以没有勇气把主人公写成自己的名字而是写成了“陈阵”

小狼被主人公用铁链栓养,在夜晚小狼一次次听到母狼的深情的呼唤,垂死挣扎,主人公就是不放小狼回归自然,后来还拔了狼牙,无论小狼如何挣扎主人公就是坚持要用铁链拴住养狼,小狼一次次挣扎的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滴滴答答的血迹布满小狼的绒毛,主人公还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认为狼已经没有狼牙了如果回归自然会被狼群害死,宁可自己这样栓死也觉不放生,最后小狼再次听到母狼的深情呼唤垂死挣扎、疯狂咆哮,最后大口吐血,终于失血近50%死在主人公的眼皮底下……

主人公(陈阵)非常爱惜这头小狼,宁可自己受多大的委屈也要护着小狼,谁不让他养狼他就跟谁翻脸。

主人公(陈阵)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博览群书、受过高端教育、满腔热情、积极向上、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见解的有志青年……对一个自己心爱的小狼有爱的态度、有坚持意愿的决心、有让小狼过上好日子的立场,但是没有给予的措施和方法….最后把小狼折磨的生不如死在绝望中死去了…可见主人公比狼性还残忍。

阅读此书给我最深的感触是,一个人即便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便有很高的素养、即便有很好的态度、决心、立场,但是没有高明的措施和方法是万万不能的。结局就像主人公把心爱的“小狼”折磨的死去活来惨不忍睹….

第四篇:《狼图腾读后感》

读《狼图腾》有感

当一听到寒假要看完一本小说的时候,顿时感觉这个寒假有压力了——本来自己的寒假计划感觉都有点完成不了了,突然来个一个要看完一本小说的作业。其实重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看书的速度太慢了,平时也没怎么看过小说,想想如果还是以前那样看书的速度肯定有时间也看不完,果然不出所料,看别人早就交作业了,我还在看小说。不过自己一点都不急,因为没办法,速度太慢了,最重要的还是《狼图腾》这本书太棒了。

刚听到书名时心里想这书名还挺高大上的,潜意识里好像只听过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就是龙图腾,怎么又有狼图腾,想到这是组织里要求看的小说应该不赖,就从网上下载来看。不出所料,还真不错,那壮观的打狼场景、狼捕猎的场景、冰天雪地养牛马吃草的场景、夜里狼的叫声、夏天草原里蚊子虐人虐马虐羊虐狗虐牛声历历在目,好像自己身临其境一般,能感受到激愤、恐惧、感叹。有时候被里面的激烈的打狼的场景惊得叫出了声来,吓了周围的人。

《狼图腾》是一部悲剧小说,小说里任何一个角色都有使你感到悲伤的成分,不管是人狗牛羊马还是凶猛的狼、被描述成草原的大害的癞子、老鼠、兔子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草原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分。这部小说主要是以了解狼图腾的来源为线索,讲述了从北京来的知青在草原上的生活场景和草原在文革后社会进步的冲击下从充满生机到衰败沙化的过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陈陈、杨克、张继原等到草原上生活的知青,老人、乌力吉、巴图等蒙古草原人,包顺贵等代表着中原人入侵草原破坏草原的形象的汉人,还有……除了人最重要的当然是狼了,狼在小说中地位极重,既是人的敌人又是人们的朋友老师,还是众多读者崇拜的对象——自己不能成为狼,最起码做人要做得有点像狼有勇有谋,宁死不屈;另外草原牧场里当然少不了畜牧了,还有人的朋友狗。小说里的这些角色给了作者一个又一个的写作思路,又给了我们读者一个又一个的神经刺激。都说小说里景物描写很重要也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部分,况且这是部草原小说,那草原美景定将迷住每一个读者,然而比起小说里的生物斗争场景,那不管描述得怎么好的风景都已不是读者关注的重点了,读者流口水于那草原美景之外的生物群落。

对我来说,我感觉我已跟小说中的主角陈陈合成一体了,虽然我不在小说里,虽然我没他会想,没他那么充满学识。但小说中的每一幕,他惊讶我也惊讶,他疑惑我也跟着疑惑,他纠结愤怒我也跟着愤怒……投身于小说的感觉真好,可是这是一部悲剧小说,让我悲伤了不少。

小说中最让我惊叹的还是狼的智慧、老阿爸的草原生态系统各生物紧密联系的深刻理解和陈陈对狼为什么成为辽辽草原的图腾的精准的解说。作为从小就被人圈养着的小狼,竟然宁愿死也不向人屈服,竟然先天就会打洞还会捕杀猎物,难以解释的是草原狼的智慧也能遗传(那连人都想不到打洞避暑的方法让狼自己完成了),也许生活的条件会使任何生物的智慧激发出来吧!看了小说以后,感到自己是理科生特么的幸运,有多么想回去找高中毕修三的生物书在翻译一遍好好理解小说里或者现实中的草原呀,草原一环扣一环的食物关系怎能不令每个理科生敬佩!陈陈鲁迅般对人的思考让我见识不少,想想现实,想想自己,作为大学生,不少人颓废萎靡,根本原因还是缺少狼的斗志、缺少草原人有的精神,造成没有目标看不到压力的一帮大学生,这便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落后的根源!

从《狼图腾》见识的东西太多太多,见识无所谓对与不对,只要不了解,那便是长了知识。

看完小说有种感觉,愉快的感觉——幸好没有先看它的同名电影,否则那种看小说的兴奋一定少了不少。不过现在蛮想看的,想向陈陈那样做做研究看看小说跟电影到底有多大区别。可惜现在网上连枪版的电影都找不到。

第五篇:《《狼图腾》读后感》

对《狼图腾》的一点儿感想

《狼图腾》这本书到底要表达什么?!我一直以为作者就是揭示外来人口与草原的矛盾而已,看到最后我才明白,作者是想颠覆我们根深蒂固的龙的传人的观念。

小说的前面内容我只能说令人气愤,不能接受!至于后面关于草原的衰退以及狼群的灭绝,写得很真切、动情!赞一个。但最后的讲座,把中国历史兴衰硬生生的往草原狼身上套,表示不敢苟同。古希腊的雅典尚文,斯巴达尚武,是雅典对希腊以及世界的影响大还是斯巴达?不言而喻。就算斯巴达对雅典有影响,你也不能鄙视尚文的雅典吧!同样,小说中处处充满的对尚文的汉人的鄙视,让人不能忍受!

小说开篇第一句“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看得我""怎么说呢,感觉作者在标新立异,说难听点儿是哗众取宠!

小说首先说到汉人怕狼,从而贬低汉人。那我就用作者接下来的文字反驳作者好了,紧接着作者说狼爬铁的撞击声,为何怕呢?因为他们没听过这种声音,很好,汉人在内地没见过狼,在加上平时听闻狼凶残的传言,第一次见怕很正常嘛,要是见得多了,就会像作者一样不但不怕了,还敢打狼、养狼了。其实狼和人一样,怕没见过的东西,老虎第一次见到驴还怕得嘛,因此才有了黔驴技穷的典故!

作者在书中贬低汉文化,说什么书中都是歪理,那我就不白了,那《狼图腾》这本书说的是不是歪理呢?

作者借毕利格老人之口说汉人是吃草的羊,蒙古人是吃肉的狼,羊战胜不过狼,那我就不明白了那个包顺贵主任是蒙古人吧,他怎么和汉人羊站到了同一战线了?这位主任的名字很有趣,包顺贵,言外之意很明显呀,我就不多说了。对于包顺贵打天鹅时说“我就是农民,最实在,花在哪里跑不了,天鹅我不吃就飞走了”,作者无非是借此讽刺小农意识,其实这不是什么小农意识,这是博弈论中典型的“囚徒困境”,包顺贵以及吃天鹅的民工就是那个囚徒,他们面对的是不吃那天鹅就飞走了说不定让别了吃了,而此时最好的策略就是先下手为强,也就是博弈论中的最佳策略。当然要是从艺术、保护野生珍稀物种出发,天鹅是不能打来吃的,但是在那群民工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你和人家谈艺术,能谈得通吗?说句实话,在全国人民都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养头狼的确挺奢侈的!后面的更让人受不了,矛头直指贫下中农,贫下中农招你惹你了?

对于作者将狼和狗的对比,“狼是吃人尸的,狗是吃人屎的”,二者有天壤之别,尊敬对手没错,但狗与人在草原上并肩作战,有这么说自己的战友的吗?

书中说狼是唯一没被人驯服的动物,不是吧?被驯服的狼都改名叫狗了,不然狼和狗怎么能生出狼狗来嘛,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基因,不存在生殖隔离。还有作者养的那条狼难道不是被他驯服了吗?不驯服难道是认贼做父不成?对于文中的多个第一,比如小说的主人公陈阵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养狼的人之类的没根据的猜测,我只能说“蒙古无书籍,使竖子第一”,正如小说中的毕利格老人所说,蒙古人吃亏就吃亏在没有书,因为没有相关书籍对蒙古人养狼的记载,所以多个第一才让陈阵给捡了去。

还有书中硬说陈阵养的狼是白狼王的后代,我只能这么说,这跟曹操说自己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有什么区别?都是没根据的瞎话,不过曹操的确是英雄,没有辱没曹参,至于陈阵养的那条狼,不好评价。这么做其目的无非是为了

抬高身价而已,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这种“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思想。还白狼王的高贵血统,我无语,血统论都来了!

对于作者最后将中国历史硬生生的与狼扯上的关系,我只能说不敢苟同。什么大宋皇帝将传国玉玺双手奉给蒙古,难道作者不知道当年崖山上的悲壮!?作者说来说去也只能举出一个成吉思汗,大力颂扬蒙古铁骑的霍霍战功,可偏偏对“上帝折鞭地”钓鱼城进行选择性失忆。而作者并不看好的明王朝,我认为是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称臣,天子戍边。试问有几个王朝做到了?

小说中关于“狼烟”的描述,我也不能做实验验证,那么你说是就是,但也似乎也太得理不饶人了吧?关于“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这个我是是可以考证的,其实这里的“孩子”是指“鞋子”,在古代“孩子”和 “鞋子”发音相同,所以才以讹传讹传成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其实原意是“舍不得鞋子套不到狼”,“现在的四川、重庆等地还将“鞋子”读成“孩子”得发音,身为重庆人的我这点是骗不了我的。而作者在文中是怎么说的呢?巴图小时候爬到狼洞里掏了狼,因此他得出结论蒙古的小孩经常到狼洞里掏狼崽,对于蒙古人这种不顾自己小孩安慰的作法,就叫“舍不得孩子讨不到狼”,我不知对于这点是作者明知是“鞋子”故意说成“孩子”而把功劳算在狼身上,从而把抬高蒙古人,我的天呀,这句俗语是出自汉人的,经作者一忽悠,就成蒙古人的优良品质了,是蒙古人教会汉人的了。或者是作者不知道,那既然不知道还在那里进行深入挖掘,前提都不成立,真不知道他挖掘的是些什么。

小说向我们揭示了很多矛盾,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矛盾,人与狼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人与草原之间的矛盾,作者在无形间还激起了汉蒙之间的矛盾等等。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是利用草原物种间的矛盾生存,比如利用狼保证马的质量,借助狼捕杀和牛羊争夺草料的黄羊。而汉人一到,采取的是消灭矛盾,结果导致草原衰退、沙化,希望我们现在意识到这点补救还来得及。但是作者对汉人的贬低,作为汉人我看了气愤,对于把中国历史兴衰硬生生往狼身上套表示不敢苟同,书中的狼图腾就是个大箩筐,什么好的东东都可往里装的,比如“狼的传人”、“《狼子兵法》”、“不入狼穴,焉得狼子”等,我们的汉族英雄苏武、卫青、 文天祥,雄材大略的汉武帝、唐太宗等都是受到狼的影响才干成一番事业的,我就奇了怪了,他们见过狼吗?作者前面不是说没见过狼的汉人没出息吗?

注:《狼图腾》这本小说我只快速的看了一遍,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可能有偏激之处。对于文中所举之类容,只能说是大致如此,可能又出入的地方。

第六篇:《狼图腾读后感3000字》

《狼图腾》读后感

这几天读了《狼图腾》,第一次看它是在初中的军训,旁边上铺的一个同学带了一本大厚书,就是《狼图腾》,当时借来看了两眼,内容是狼群捕食马群的一段,没认真看,不过感觉狼还是挺聪明的。后来这本书太厚了,就没有继续读,所以到这次读《狼图腾》之前一直觉得这本书是写狼群有多么聪明,大概和“列那狐的故事”差不多吧。但是真正通读完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和我以前的理解大相径庭。

作为小说,语言很重要。开始读上这本书就是爱不释手,为什么呢?一上来作者还没有交代主人公,也没有详细介绍文章中的人物,立即进入到老人和陈阵观察狼的围杀行动。之后就是隔两段就岔开话题介绍一两个人物,始终不大段地描写狼群的包围,最后人物交代的差不多了,作者又重新把我的视线引回了狼群的进攻。从这时开始我就被作者牵着走,沿着作者笔下的线索阅读。当然,如果语言枯燥,那肯定不会吸引我的注意力。不过在这边文章里可是妙趣横生。文章里有一段说,他们煎野鸭蛋喂小狼,结果小狼一口吞了下去,这是我脑袋中划过一个景象,猪八戒吃人参果,两个景象重叠在一起我把自己逗乐了,然后作者写“没准狼的味蕾都长在胃里了。”这么风趣的语言可不是在书房里干想出来的,看来作者当时的生活一定很幸福,很快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狼图腾小说读后感 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