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第一篇:《《在大地上我们只活一生》-《散文》2015 9(整理精校版)》
《在大地上我们只活一生》《散文》2015高考模拟 9
走在天上
0316 07:55 ::
在大地上我们只活一生
抱着他的书,飞上万米高空。
第一次这么系统地读他。读一个“被一块黄金(文学)绊倒在贫穷中”的人。当我意外发现在云朵之上读他具有一种强烈的象征意义时,我开始争分夺秒地读他,我要在重新踏上他所挚爱的大地之前,从他那里获取最多的心灵启迪。
苇岸——一个发誓要与大地荣辱与共的赤子,一个来不及将24节气从“立春”爱到“大寒”的“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就像一个刚刚睁开眼睛打量世界的婴孩,他把大地上的万物看出了那么浓郁的诗意。春天,他眼中的麦苗是婴儿般的,柳芽是鸟舌状的,杨树的花蕾仿佛幼鹿初萌的角,连片的青草似报纸的头条,整个田野像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万物在他眼中都罩上了一层柔美光泽。正因为如此,他深情地号召人们: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走走。
他自己率先垂范———这个自觉将自己时刻接通着“地气”的作家啊!他走到任何一片喧嚣了亿万年的土地,只要那里用宁静迓迎他,他就会天真地以为那里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清澈的心,接纳了清澈的风景。他孩子般地告诫自己,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深怀苦楚,也要微笑,托河流将自己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惊喜地在水中发现这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因而对上游充满美好的憧憬与遐想。读到这些文字时,眼睛有些酸涩,瞟一眼舷窗之外,恰有一条缎带般的河流飘过,由不得痴痴地想,当年苇岸君纯洁
的微笑可曾感染过这条河?如果是,我愿用灵异的目光拾起其中某一片微笑,夹进手头这部灿烂的书中,充当只我一人能辨识的书签。 听到鸟鸣,他会用20倍的望远镜搜寻,直到发现那忘情歌唱的精灵;他观察麻雀的步态,发现警觉时它蹦跳着走,而放松时则迈步前行;1991年元旦,他在旷野上偶遇了迁徙的鸟群,竟高兴得像个孩子,声称自己是得了神助的人;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轻盈的鸟,他会很自卑;他赞美燕子间涌动的融融亲情——任何一只出巢的雏燕,在野外都会受到陌生成燕的悉心照顾;他购买了《中国鸟类图谱》,兴致勃勃地辨认旅鸟和漂鸟,辨别鸣啭和叙鸣;他不喜欢人们将那些捕鸟人用以诱骗同类上当的鸟叫做鸟奸,他愤怒地指出:人类制造的任何词语,都仅在它自己身上适用。
这个大自然傻傻的儿子啊!当他带着相机走进爱不够的田野,为了使一只偶遇的野兔免受惊吓,他居然模仿一截木头,一动不动地戳在那里,直到野兔消失在视野之内,才责怪自己忘记了为它拍照;当他看到一只蚂蚁衔着一具蚜虫尸体赶路,他会淘气地打劫蚂蚁的猎物,然后观察它怎样不懈地找寻,直到重新衔起那猎物,庄严地走远;他书房的窗外被胡蜂霸道地筑了一个巢,他非但不恼,反而欢天喜地地把那片领地拱手让给了胡蜂,他要清晰地目睹胡蜂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用皮尺量蜂巢的大小,当他看到辛苦了一天的胡蜂累得精疲力竭也舍不得取食珍贵的蜂蜜时,他就将自己喝的蜂蜜小心翼翼地献给它们,他详细描写了一只胡蜂取水的过程:它口衔的水珠,晶莹耀眼。它上升,降下,一刻不停地往返巢与楼下雨后的水洼之间。过度的辛劳,使它负重上来时,有时不得不落在巢下的窗上,然后再爬行完成它的工作。这个感人的情景,使我猛然想到一件我早应为它们做的事情。我拿来一个盘子,盛上水,放在外面的窗台上。但直到傍晚,没有一只取水的蜜蜂,走这个捷径。
让我感到万分讶异的是,他明确表示不喜欢《红楼梦》。他不能容忍一个“伟大作家”写尽“聪明、智慧、美景、意境、技艺、个人恩怨、明哲保身等等”,唯独不见他应有的“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他喜欢梭罗,说他自己与梭罗的文字具有一种血缘性的亲和与呼应。这两个深情亲吻着大地母亲的孩子都深深以为:我们居住的这个充满新奇的世界与其说是与人便利,不如说是令人叹绝,它的动人之处远多于它的实用之处;人们应当欣赏它、赞美它,而不是去使用它。
是呢!我们的修炼,不应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善于索取,而应是让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善于发现和给予。
苇岸君是一只住在24节气中的苇莺。这只善于鸣唱的快乐而又略带忧郁的水鸟,总是生出与常人迥异的心思——他要为24节气造像!他选中了每一节气的上午9点,在他居住的小区东部田野的一个固定位置,对同一个景点拍摄一张照片,还要为这照片配上绝美的文字。不成想,这想法太美丽,遭了天妒。拍到“霜降”时,他的相机就被命运彻底没收。6个没福气的节气,永在《一九九八廿四节气》之外痛苦徘徊。
39岁,正是思想的谷穗深情垂向大地的年龄。但他却要和泪挥别他爱彻骨髓的大地了。
他的临终遗嘱是那样独特。他请求友人,在向大地抛撒骨灰时,为他朗诵他酷爱的法国诗人雅姆的一首诗,诗的题目是《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
天主啊,既然世界这么好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既然集市上膝头沉沉的老马
和垂着脑袋的牛群温柔地走着
祝福乡村和它的全体居民吧
……
既然我的心,鼓溅着如花串
想迸发出爱和充盈痛苦
如果这是有益的,我的天主,让我的心痛苦吧
把我未能拥有的幸福给予大家吧
愿喁喁倾谈的恋人们
在马车,牲口和叫卖的嘈杂声中
互相亲吻,腰贴着腰
……
天主啊,忽略我吧
当被提醒我还不曾用餐的时候,我正淌着热泪。
飞机下降了。云朵投在大地上的片片暗影,细腻地勾勒出了天上云朵各异的形状。我朝着一片暗影投掷自己的心,殷殷告诫它,着陆后,要学着向大地万物问好,学着在暗处灿烂自己的心情。做一只与大地息息相关的“地面鸟”——飞起,是为了俯瞰大地;降落,是为了拥抱大地。记得时常重温被苇岸君赏爱不已的叶赛宁的诗—— 在大地上我们只活一生。
第二篇:《优美散文》
人去楼空花随风,人恒有梦——漫情依缘
浅恋夏夜,习惯一个人捧一杯温淡的白开水,半倚半坐地呆在阳台的栏杆旁远远地眺望山外的风景。情深无绪时,联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思想感情,触物深深伤怀,知是难与王维情愫相比。事实,这夜天上无明月,心中惆怅无处可托,又付以文字。
——漫晴
朦胧夜空,在雨后,更只剩一轮朦胧纱月。周围尽是乌云遍布,难寻星迹。轻轻虚叹,人潮散尽又一人独驻高楼,看羞月,任夜风寒透双肩。张目远望,心中美景全丧失,空余万里惆怅,在昏暗灯光下蠢蠢自动。秀风久吹云摇曳,眸微乱,朦胧下不知几多忧愁立心头。
还记少年,快乐逍遥,总不知时日远去;眼神清澈,单纯中只瞻仰遥远的青年。年少梦多总天真,天真意境总迷人,迷人皆遥指青年。好揽夕阳,常是黄昏初绽,久立红尘路口看尘滚,还喜几多新鲜几多趣,托腮又思多年后。迈出半步,见枫叶红遍万山遍野,以为前路必然是佳境连连,投身前去的心思又涌动。遇见青年人,眸里却已洞悉灯红酒绿,鲜花成海,掌声连天。那情,那景,少年心说:醉生梦死应犹可。
往来人者,比比皆是华丽衣裳,红粉俏脸,羡煞少年人。假以时日,那亦是自己。幻想成文,痴醉成画,迷恋成诗""人生如此,
我复何求?少年心事皆美景,奈何美景皆虚设。
也记当年,天上云霞日日在,日日不同。童稚少年天天在,天天变化。举目人海,人已高过昨日门前花。坐立浅草间,戏蝶斗虫,随手皆乐趣,随心皆笑声。看花,花含羞。看雨,雨带愁。看人,红颜正艳。无意望月,月圆正当空,青年已盛放。少年梦想全成真,但不见少年昨日欣喜脸。
回眸处,旧时良朋益友门前过,踏前程,今日辞身趟红尘。多年至交,情谊之浓都融依恋不舍间。对视无语,含情双目盈满泪,风轻碰,泪流成河。此时心中不舍泪可诉,谓是往事能随风,人有离别时。落花与残叶空中落,水中流。双双皆晓往日烂漫童真随风来,随风去。独有黄昏脚下影一双,泪相印,未肯知是前事皆非,今非昔。
再看今朝,流云渐薄渐依稀,总不管断肠心事遥寄处。人生在世,何至于此?人生难免曲折路,且看往日柔情风雨,今日仇敌,再不如当年情。眼前人情世故,都显世态炎凉。处事看眼色,说话顾左右。一日失误,忽然深明:人难为,为人难,难为人。心有感慨万千,万水千山亦无奈,纵使有泪,莫敢流。
人恒有梦,今日梦浅,愿能回落少年时。门前风雨凄凄,只怕此梦太飘渺,回期终邈远。看眼前一轮嘴里含糊茫茫月,还念前路更茫然。悔恨当初,人未成,心已达。只可惜,觉悟晚矣。浮心若失,还应知人去楼空,花落随风,人物各非。
变了,散了,亭中还剩孤燕
芙蓉绽放,漫天芬芳,远远张望着荷塘,粉嫩的骨朵儿,妖艳欲滴,仿佛娇冶女子摆弄着妩媚,倾国倾城,让人流连忘返,无法抗拒那种朦胧的美,心情像微风掠波般,淡淡泛起涟漪。
眼中全是这荷塘月色,洒下的光晕如绚烂的彩虹,缤纷着五彩斑斓的孤独,倾注在嫩绿的荷叶,滴下柔滑的甘露,滋润着这夏日里的寂寞,缠绕了回忆的点点滴滴,依然是这个荷塘,曾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出双入对,仿佛相隔几个世纪,怎么也找不回那种满足和清晰。
月亮的光,懒散地扑在身上,没有太阳的炙热,有的只是淡淡的摩挲,沙沙地冷冷地点亮心头的微光,只照亮脚下一粒距离的途径,也许,只需要这样的给予,便会满意,围绕着这样的夜色,鸟儿划破天际的声音,似乎那么清晰,难道是这夜早已宁静?在这无人伴随的深深荷塘?
忽然遇亭!那荷塘对岸的亭?
俏伴依梦,如恍蓝的篝火,相侍桃园幽亭,岁月似鹰飞无痕,待故人,却窠不拢散去的孤影,微翘双唇,淡粉,晶莹,水润,谁还与媲美?孤燕落群,飞不回往日的距离,找不到前行的目的,或坠落,或风中渐渐找寻那个不属于任何时空的隧道,穿梭为光,飞越了心所不及,力所不从的顶端,成为孤燕纷飞,雨中涵情。粉,那个梦幻的国度,有梦想的亭,似幽怨鬼灵,夜降而息,隐隐忽忽,萧瑟得美不堪言,莫?这便是苍白之美?缺憾之颠?那孤寂犹如弯月,滴滴轻洒着玉泪,甘甜进心,欲饮?却怕惊了那层幕兴,如梦般渐渐归去。转
身恋亭。
忧:仿似那青涩的猓哩,尝进口入进心,让平淡的孤独变为稀奇,变为彩色的梦。梦中还是那个粉,那个亭,那个亭中的孤燕。
忧:婉约清泉,含舌尖流心田,使庸俗的梦跳动了色彩,粉色的,一朵一朵犹如嫩滑的雨露,滋润着孤立的寒,永不低头。
忧:刹时滑落,咸的、热的、那是?人类最为透明的宣泄?摆不停手中的落寞,何时才是孤燕回巢之际?乃何地为燕栖之欣?
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丰润的词句,只有那真实的梦,在每一次悲哀的背后,为孤独的心清唱着那首只有自己会懂的歌谣,饮一杯酒,杯中无酒尽是忧,是若水悠然欲哭?亦仿佛清水掐荷,晓春似柳腰?孤冉凤飞龙翔,婷步为我闲情中,无忧。
风,夹杂着泥土的香气,掠过轻盈的发梢,让那曾经历历在目,如今却只剩孤寂的身影,在这亭中,石还是石,木还是木,香波逐流,环绕芬芳,艳丽依旧,熙攘如昔,谁还能想起曾经的燕子,在这里垒窝,在这里吟唱,夏,如期而至,追随着燕子的足迹,飞来的不再是曾经的欣悦,而是如今的苍凉。
雨,飘散了整个闷热的气息,扑洒着晶莹在倦容,回念他日这里的蛙孩在啼叫,萤火虫在燃烧,如夜空中的星光,闪闪发亮,如微笑的眼睛,也许是无数颗心,在这样的深夜静静缠绵着希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每每在这个时刻,小燕子总是在亭中嬉戏喳叫,就像和这夜争宠般,抢夺着人们的欢笑。
夏日的荷塘,荷塘对岸的风亭,亭中的燕,飞来飞去,或栖息,或绕在人群,人们丢下手中的饭粒,喂食水中的红鱼,荷叶下原来躲藏了那么多的鱼儿,总在偷偷探出脑袋,洞察着岸上亭中的欢声笑语。
一滴晶莹的水珠滴落在亭中,晕开来,不知了去向,如今,荷塘荏苒,却不见燕归,那巢依旧那么坚固,却留不下燕子的脚步,孤燕纷飞,飞不回曾经的故里,远行的身影总在风中颤抖,也许会不停去飞,没有下地的时候,因为它没有了脚,无法停留,当它下地的那一刻,便是生命的结束。故乡的云,淡了,故乡的风,清了,燕子飞不回了,那是海岸的孤独,当倦了,累了,都无法归巢了。
变了,散了,亭中剩下了孤燕,纷飞在了蓝天,看不见脚下路的蹒跚,家??你在何处??燕子再也找不寻来时的路。
第三篇:《名家散文》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4,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赏析: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秋潮 郭建英
我已经渴望很久了,在灰晦的粘凝中,在惨淡的死寂里,它终于来临了。
这就是京都深秋的夜风。这威势,是一种告别,是一种远逝,是一种荡涤。对于我,也是心灵的默契和启迪,焦渴期待的回答。
对于秋风体察得入微入致的,当数欧阳子的《秋声赋》了。秋风的兴之容,气之声,作家是以心去领悟,以神去契合,以思去发掘的。每读,必悚然惊悸,仿佛也拂扬着肃杀之气。 然而,欧阳子笔下的秋风,兴起于夏秋之间,沐浴于丰草佳木之绿,最初酷似淅淅沥沥的雨声,渐渐才成浩荡杀气和如兵如刑的严酷。而今夜的秋风,却似从空廓苍穹中落下,汇北方高原上的凛冽,排成方阵,来扫荡残枝败叶,排遣烟霏云霭。是的,我早就呼唤这场秋风了。
不知何故,今年北京的秋天愁惨得像铅石,像死灰。终日灰雾笼罩,太阳化为一团无光的白纸,天空变成一汪停滞的死水,混混沌沌,郁郁闷闷,全不见高爽的清,宁馨的静,令人情思悠远的悲凉。树叶虽凋残,但不陨落;虽腐败,但不透黄。无声地挂在枝头,遮一片惨白的阳光,投下模糊的影子,该消逝的偏偏死恋,该枯殒的偏偏滞留;该豪放溃退的,偏偏抽丝滴漏;该长啸大哭的,偏偏低声抽泣,这样,怎不使人郁结愁闷呢?
北京的秋原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自立秋那日,便陡然揭去一层潮气,若留心,那墙基、床下的阴湿、霉斑都悄悄消歇、隐匿,变为一片干爽飒利。皮肤的感觉更为奇妙,只要秋风暗起,便顿时觉得脱下一件湿衣,换上一件绸衫,清凉敷之于身,快意沁之于体。而天空收敛了氤氲雾霭,立刻飞升得高远。于是,阳光格外绚丽灿烂,一片片绿叶,一朵朵红花,都像浸了牛乳,镀了一层电光。那绿,那红,都灼灼闪射着一层空落和寂寞。这时,系在杨叶上的风,哗哗不息,仿佛夏天的潮退了。尽管一切如初,但都感受到一种凌厉和惶悚。从此,那秋的味、秋的色,便一日浓似一日,空灵、饱满而悠长,让你充分领略,漱洗。虽然,北京的行人依旧熙熙攘攘,但鸽哨会隐隐萦回,灰色的鸟儿也会翩翩盘桓。这声色、姿容,会在古老的灰房子上留下一些肃穆,也会在塔楼之间留下一片空旷,而人的眸子也从鸽哨的起落,鸟翼的回旋里,平添了无端的忧愁,无名的感怀,自己的思绪也会盘绕、飞翔,一直融入青丽的天空,而后,真切地触摸着自己的存在。不久,第一片黄叶飘落了,消闲、轻盈,过滤着你的视线,许久,才带着回响坠地,那苍绿的山冈上,不知不觉就红了一枝、一树。这极有表现力的色彩,涨了秋潮,人们一批批向香山涌去,像赶会一般。每年,每年,这一叠一叠的浪头在追寻什么呢?这醇味像美酒,带着浓香,这景象一如壮烈的殉难,试想这红花一般炽烈的死,该怎样照亮活者的人生?大概半月之后,人们又丢下满山红叶,任它自行消歇,飘零。是啊,“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秋,当赋予岁月给它的使命。 一夜秋风,黄叶尽落,枝条横空,地上留下退潮的沙岸,天空中悬挂着一张版画。脚踏上去,柔软、弛松,响起哗哗的潮的回声;树把空间留下,让你以思想,以感情去填满、充实。这时候,会感到和谐,幽静中洋溢着温暖和喜悦。唔,远方仿佛有一束弦,正弹着柔美的细音,而朝目的火球上,刻下了疏林的剪影。那黑色的线条,恰似深秋肃穆沉静的夜。 在北京,我已经消受了几十个秋了,韵味一个比一个悠长,意趣一个比一个深切,而且品味得愈长久,领略得愈细微、精醇。从夏天进入绿叶葱茏的繁盛期,仿佛就期待秋,至于秋后的冬呢?当然横亘着单调的灰线,支撑起白色的拱影。鸟雀飞掠,光斑明灭,啁啾清灵,而自己正燃烧着生命的希冀,沸腾着诗的激情。我在秋所安排的冬里惊悸了,苏醒了。 然而,眼前却是一个个阴沉的日子。愁惨、阴郁拂都拂不去,无奈,我只有一遍遍地听着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体味着作曲家的叹息、回忆和最后的向往。这旋律的飞翼像秋天的鸽子的盘桓消逝,带着一缕灰色的悲哀和闪烁不定的希望,以及萦绕不绝的甜蜜。不知谁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能够有悲剧的情绪,感受着各种的悲哀,他就不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人了。”因而,文学作品中的伤感、惆怅总是那么动人、诱人,这乃是艺术感觉极致的表现,
它发掘了沉浊和昏聩,也揭示真谛和深邃。本来生活就是以痛苦和悲哀作为自己的奠基石的,当它青烟般和灰鸽一起飞掠,对于人们的感情当是一种召唤,一种抚慰,一种拨弹了。然而,这少有的秋色也过于凝重了,寂寥了,长久了,像飞不出的梦,焦躁,呼喊,挣扎,却又销蚀,磨灭,自馁,一日日损耗着感情,砥砺着力量。唔,假如,把自信也失去了呢?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他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一西北风一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自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