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他不过是个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普通导游,却教会了我,课堂上所学》
金色骄阳
厦门一中高二(19)班 庄以励 指导教师 陈德榕
风尘仆仆的他,不过是个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普通导游,却教会了我许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
“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和几乎所有的导游一样,他的解说遵循着机械的论文格式,“黄河,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仅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而且也养育着祖国8.7%的人口,黄河上游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他熟练地介绍着黄河的基本情况,坐在第一排的我却对他的辛勤解说视若罔闻,只是专注地望着车窗外,金色阳光照耀下的黄土高原因地表侵蚀、水土流失而产生的千沟万壑的独特地形,心里却是一阵烦躁。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他结束解说,为我们每人发了张宣传报,标题是《伤痕累累的母亲河》,“这是我们旅行社自编的刊物,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所启发。”无聊之际,我随意地翻了翻,却惊异地看到这样一串骇人听闻的数字:“""目前,黄河源区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750万公顷,占整个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17.5%。草地植被退化严重,全省约有90%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退化,总面积达833万多公顷,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两倍多!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造成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地区之一的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湿地萎缩、灾害频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面对这一系列的数据,我禁不住问:“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吗?” 金色阳光透过车窗倾泻在车厢里,映出他红润的面庞,他的笑容,掩饰不住眼神里的焦虑:“当然有。近年来,青海省先后重点开展了以黄河源区生态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针对性措施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并确立了八个生态建设主攻方向各不相同的重点治理区,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但是,”他话锋一转,表情又变得严肃起来,“这样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又怎么能将黄河这一历史难题彻底解决呢?黄河源区生态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这些都不过是客观的条件,最重要是我们自身的主观意识。只希望黄河源区生态“亮黄牌”的这种警示,能让国人不仅关注身边眼前的生态安全问题,更能高度关注黄河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问题。让黄河焕发青春,让黄河源区重新找回原始的美丽,并恢复它曾孕育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力量。”
接着,他宣布有四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大家可以四处走走,拍些照片,但记得不要乱扔垃圾。”他的笑,温暖而亲切。
到达钱塘时已过了上次涨潮的时间,我立于钱塘岸边,看黄河之水在阳光的铺散下波光粼粼,来势汹汹,蓦地隆起拍向坝的外侧,又轰轰退去。想起他的话,
终于恍然:这些年来,河西走廊“沙尘源” 、宁蒙河套“水告急”、我国3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根本不可估量。战国时期人们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水土流失愈发严重,致使一个黄河问题纠缠了中华民族上千年,可见其危害之大。水土保护,不是单靠国家大规模投资就能办好的,而需要我们提高自身水土保持的意识,不仅要坚决反对破坏植被的行为,并且将植树造林付诸行动,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想到这里,一阵平和与安宁之感油然而生。
多年之后。
清晨。
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牛奶,只见报纸头版“水土保持”四字赫然在目,再看,原是《《福建省水土保持公报》近日发布》,介绍了全省水土保持状况,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防治情况与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等等。突然就想起了那次再普通不过的旅游经历,想起那位非同寻常的导游,想起那日,钱塘边我的顿悟与安详,不禁深感安慰。一切正如托马斯金凯德所说:“当我们深情而热切地对真正重要的事物说“是”的时候,平和安宁就开始进驻我们的生命,一如金色的阳光从树叶的间隙筛落到地上。”
篇二:《答案 北大15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作业答案》
作业ID: 43724
1.(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教材先秦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一讲)楚辞是公元前四至三世纪之间由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下哪篇楚辞名作的作者不是屈原:
A. A. 《离骚》
B. B. 《九歌》
C. C. 《九辩》
D. D. 《天问》
答:C
2.(教材两汉部分)《史记》中不包括以下哪种体例:
A. A. 本纪
B. B. 世家
C. C. 志
D. D. 表
答:C
3.(教材魏晋南北朝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四讲)被称为田园诗派开山之祖的诗人是:
A. A. 阮籍
B. B. 陶渊明
C. C. 鲍照
D. D. 谢灵运
答:B
4.(教材隋唐五代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三讲)《将进酒》的作者是:
A. A. 李白
B. B. 杜甫
C. C. 白居易
D. D. 李商隐
答:A
5.(教材隋唐五代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十一讲)蒋防《霍小玉传》中的男主人公是:
A. A. 张生
B. B. 李益
C. C. 李甲
D. D. 柳梦梅
答:B
6.(教材宋元部分)以下哪篇散文为欧阳修所作:
A. A. 《岳阳楼记》
B. B. 《前赤壁赋》
C. C. 《桃花源记》
D. D. 《醉翁亭记》
答:D
7.(教材宋元部分)以下哪部元代杂剧不是关汉卿的作品:
A. A. 《救风尘》
B. B. 《单刀会》
C. C. 《窦娥冤》
D. D. 《西厢记》
答:D
8.(教材明清部分)明代传奇《牡丹亭》的作者是:
A. A. 沈璟
B. B. 汤显祖
C. C. 李玉
D. D. 李渔
答:B
9.(教材明清部分)“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以下不属于桐城派代表作家的是:
A. A. 方苞
B. B. 姚鼐
C. C. 袁枚
D. D. 刘大櫆
答:C
10.(教材明清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十三讲)《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 A. 蒲松龄
B. B. 曹雪芹{为了生计奔波的}.
C. C. 冯梦龙
D. D. 吴承恩
答:A
11.(教材先秦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一讲)《诗经》
答:《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共包括作品305篇;《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使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12.(教材隋唐五代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十一讲)唐传奇
答:唐代兴起的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所著《传奇》一书;今存唐传奇,大都收在宋初李昉等编集的《太平广记》里;《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品之一。
13.(教材明清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十二讲)“三言二拍”
答: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
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濛初。
14.(教材先秦部分)《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章》一文,作者是怎样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的?请根据全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准确地说出来。
答:本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这句话的意思是:忧患能激励人奋发图强,因而得生;安乐会使人懒散懈怠,以致身亡。
15.(教材魏晋南北朝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一讲)建安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是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请结合具体的诗人和作品,简述建安诗歌的主要特点。
答: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诗人为自己、为国家统一抒发真实情感;风格遒劲有力、慷慨悲凉——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三曹七子”。
16.(教材宋元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十讲)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最杰出的代表,请结合他的生平经历和具体作品,从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简要分析陆游爱国题材作品的特点。
答: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强烈爱国情感;风格豪放,气魄雄浑;形象鲜明,语言流畅;数量庞大。
17.(教材两汉部分)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对焦、刘爱情悲剧的看法。
答:《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焦仲卿与刘兰芝,彼此在爱情的世界沦陷,我在这就不谈他们的悲剧是怎么酿造的,想必你也知道的。我想主要谈谈他们的双双殉情遗留下的遗憾,先说双方父母吧,孩子是自己的肉,怎么不心疼啊,这必然是留给亲人们的痛。又看到别人评论说他们俩的爱情是错误,但是就现代人的目光来看,爱情本没有对错,即便她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结成姻缘,他们彼此的爱是真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是真的,不是吗?我们现在看这段爱情悲剧,我觉得更多还是在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看待的,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那个婆婆的想法太BT了什么的,毕竟我们现在越来越多人觉得孩子也不是说非有不可嘛。可我们也可以追溯到文章所述年代,那时的人们是不可能赞同我们的想法,也正如同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思想。又看到这么一句话:爱情是一种戒不掉的瘾!我想这句话还是会有不少人会认同的,就如同有人说爱情世界里的人往往是自私的,眼里只容得下彼此,他们的悲剧最终的酿成我想还是彼此看重对方,看重那份情,当爱情之路被阻挡,他们找不到自己生命的出口,选择离去…….
18.(教材隋唐五代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三讲)阅读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从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鉴赏与分析。
答: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在枫叶红透,荻花飘飘的深秋,夜来江头送客,秋风萧索,江涛声声。自古以来春女悲,秋士悲,本来逢秋寂寥,何况夜晚送别。诗人谪居九江,故人稀疏,难得有人来访,却又不得不别离。人生七苦,最重莫过生别离,求不得。诗人所渴望的兼济天下已经不可求,这时又不得不和故人别离,谪居卧病怎知此一别相会何期?文章开头便设下了一种凄凉的开端。离别本身就叫人伤感,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深秋萧瑟之景和人物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接下来正面写琵琶女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极为传神,试着询问一下,不知道对方何人,不知道对方能不能应,只好轻声地问。而且乐音极美,问者怕惊吓了弹奏者,所以只敢轻问。“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然而毕竟过去的生活在她的脑海中历历在目,不能一日或忘,才艺空闲,无人赏识,当有人欣赏她的弹奏,让她可以有机会再重新展示一下才艺,感受一下过去的热闹时,她又欲罢不能,所以最后还是回应了诗人的相邀。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是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这些曲名都可看出琵琶女对乐曲的精通。接着描写音乐声的优美动人。将有声的音乐化为了有形的画面。乐声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用秋月的皎洁,用江水的无声,更表现出了人们听完音乐后那种如大江大河般外表澄澈,而内心却波涛汹涌,万千的感慨无法用话语来表达的心情。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作者把动态的音乐凝结在静态的江水中,用静水流深的视觉形象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难以描述的感受。“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弹完一曲,琵琶女心中的万千心事在乐曲的回旋中勾起,即便面对的是陌生人,但是也没有消除她向人倾诉的欲望,由此也可以看出琵琶女久已是一人独居,才会这么渴望与人交流。琵琶女自述身世,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
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等到年老色衰时,不得不找一个可以依托的归宿,但又所托非人,在封建社会商为社会的下层,琵琶女所嫁的商人居无定所,她只能居在江上一舟中,可见其贫困。并且商人为了生计奔波,让琵琶女独守空船,可以说这时的琵琶女一无所有,青春已去,美貌不在,丈夫远走,一贫如洗。梦中不忘过去的欢笑时光,醒来现实却让她难以面对,所以只能以泪洗面,弹着琵琶来打发寂寞时光。听了琵琶女的自述,诗人马上想到自己的身世:“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水浒传》里有一段宋江赞赏江州的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自古江南就是风景极佳的地方,江南的秋天,在柳永笔下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何等之美,以至金主读到此句,竟有挥鞭南指之意。然而诗人流落于江洲,政治上失意,所以看来山无好山,水无好水。诗人本来少年得志,青云直上,十年三登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但是后来却因得罪权贵,日渐被皇上疏远,被朝庭冷落,以至发配为江洲司马。这与琵琶女的身世何等相似。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将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都压到心底。他从内心里吟出了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诗人与歌女互诉身世,各自被对方所感动,又都由对方的凄凉身世而想到自己,悲伤之情相互感染,一层深似一层,由乐曲而感伤,再由这种感伤而演奏出更加凄恻的乐曲,最后达到高潮,“满座重闻皆掩泣”。其中,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最为接近,因而内心的伤痛之情最深,已经很难分清是对琵琶女的同情,还是对自己身世的悲伤,不禁涕泗滂沱。
19.(教材明清部分,视频教学课件第十三讲)《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形式表现社会问题的小说集。请从《聊斋志异》中任选一篇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赏析,可以从内容、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不少于500字。
答:聊斋志异考城隍赏析
文章记叙了宋焘考取城隍一职的事情。宋焘卧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参加考试。接下来作者用虚幻之笔,重点写了阴间众神面试宋焘的场面。考试场面怪诞而庄严:宫殿雄伟华丽,考官有十几位官员,考生只有宋焘及长山张秀才。考试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字。宋焘很有才学,对社会问题有独道见解。他对考题精辟地解释为:“有心做善事,虽善不奖赏;无心作坏事,虽恶不惩罚。”,受到了诸神的传赞不已。宋焘认为,对善恶要从人的动机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为判定的惟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对善恶的后果作具体分析,然后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是做官的基本条件。这两句,既表明了宋焘具备了当官的必要条件,有赏罚分明的才干,又包含有对封建社会善恶不分,黑白不明的抨击,同时也暗含着宋焘因久试不第而郁结在胸中的积怨。接下来作者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突出写宋焘的孝行。当众神十分赏识宋焘的才能,决定委派他任河南城隍时,作为一个老廪生,在困顿寒窗的痛苦折磨中突然考中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此时此地应非常高兴才是。而作者偏偏用把人物打出正
篇三:《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
我们爱你啊,中国
我们骄傲,我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