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只有清香似旧时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书愤学案》

《书愤》预习案

主备人:董艳辉 审核:高二语文组

【预习目标】

1、了解陆游是生平。2、了解诗歌大意及相关典故,初步感知作者感情。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陆 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陆游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出生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中年时,陆游由朝廷任命赴前线参加抗金斗争。在政治斗争中,陆游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嘉定二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陆游诗突出特点是“直抒胸臆”“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书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美文赏析

千年一放翁——陆游

初识陆游,是在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里;再识陆游,是在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无力吟叹中;深识陆游,是在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的终生遗憾里。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于是我想探寻他的一生,我想了解他,陆游!

(一)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阴补登仕郎,二十八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二十九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三十三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

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100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只是,在贵族生活奢侈成风的时代又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普通百姓,无奈啊!

可是,陆游从未放弃过为民请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所以,陆游伟大! (二)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的他却从未放放弃过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

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的,可是又有什么用?

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的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够了呵,有这样的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

(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昔日的青梅竹马,昔日的花前月下,最后,只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黯然凝望着断墙柳絮,回忆着过往,抚慰者心伤。

二十岁,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婚后相敬如宾,在那战火纷飞年代相扶相依走过的艰辛让两人懂得幸福的难能可贵,加之共同的吟诗作对的喜好,更让两人甜蜜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然而,生活的太过幸福似乎总是预兆着痛苦的到来,他们最终被迫分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好,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罢,并非两人的爱不够坚贞,只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有太多束缚,太多身不由己,太多无可奈何……但,这份爱是会让陆游惦念一辈子的:"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63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67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5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84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直到逝去,陆游一直活在有唐琬的梦里,这一梦长达五十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留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而今,只有沈园墙壁上那在岁月的洗礼中淡褪了痕迹的两首<;<;钗头凤>;>;,静静地向后人昭示着时光可以洗去世间所有,却惟独消磨不了真爱的诺言,掩盖不了爱的真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让我们祭奠那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千年了,将近千年了呵,还能依稀想象当年那个陆放翁:身着官服,洋洋洒洒,抒发己见;横刀立马,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山阴沈园,遥想佳人,借酒浇愁。陆游的一生太过丰富,也充满太多悲情,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他完整的一生。过去了,毕竟都过去了,千年的眷恋,千年的不朽,只徒留千年的想念。

始终难以忘怀,千年前那个你——陆游! 附:《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3、塞上长城

这个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这是一个时代

他是一个的诗人

{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2、写出诗歌的大意。 “乃坏汝万里长城!”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4、诗作回顾

{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书愤》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1、了解陆游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借助诗歌注解,了解典故含义,把握诗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解读诗歌的切入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及典故的含义,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他,孤独之身却怀济世之心,处沦落之境而无厌世之情,唱出了“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爱国主义最强音,比之一般爱国文人,境界自在天壤之间。 一、检查预习,熟悉诗人。 1、填空 陆游,字( ),号( ),山阴人(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诗人、词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是诗最多的诗人。“60年来万首是诗”。陆游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 事 )”,这首是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注音。那.知( ) 衰鬓..( ) 谁堪.

( ) 3、解释加点的词。①世事..

艰( ) ②气.如山( ) ③空.自许( )④谁堪伯仲...

间( )( ) 二、知人论世 把握诗意 1、用自己的话扩展下面两个句子。{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3、解题。书: 愤:二、浅斟低酌,诵读诗情。 学法指导:自由朗读《书愤》,做到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把握基调,读出韵律。 三、合作探究 品评诗味

(1)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如此喜欢吟咏诸葛亮,多次引用《出师表》的原因是什么?

(2)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包括作者哪些思想

感情? 四、课堂小结 归纳收获 五、布置作业。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南宋)

录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

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这首诗用了什么典故,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篇二:《江南》

江南{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江南,对我来讲是那么遥不可及。或许,是和你熟悉以后吧,我开始关注江南,关注你所在的城市,杭州,甚至于你周边的城市,我都开始关注起来,为此,我还买了一张中国舆图,利便我查看你离我有多遥远。“江南”二字,以特有的万种柔情根植在我一颗思慕的心灵里。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江南多才子佳人,也因此有了一睹江熏风韵的愿望。而且,这个愿望跟着春秋的增长愈加强烈。和你相识以来,在你字里行间中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有关江南的一些知识,那思慕江南的心情如同纷纷绽放的桂花,包裹在烟雨濛濛如画的穹幕下:黄昏,牛背上的牧童手握竹笛演奏着悠扬的回家曲,西湖上的两只鹭鸶绕颈缠绵,秋水映长天,雨幕中孤鸿发出幽怨的哀鸣……

青石板的巷道,白玉石的拱桥,桥上撑着一把油纸伞的姑娘,在雨雾中好像在等待着那位饱读诗书的才子,我真想走上前去,问一句:“她等待的江南才俊,是你吗?”只是我怕惊扰了那一刻的安谧,我静静地从她身边绕过,我相信冥冥中她等待的那个有缘人——就是你。

{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不经意间,我来到了一间青砖碧瓦、古韵今风的私塾,一阵郎朗的读书声,从古朴别致的私塾里飘到我耳边,我好像听到了江南的丽风,看到了江南的暮雨,还有咿咿呀呀音谐韵远、我永远都无法听懂的地域方言。

看,西湖的水又涨了,马鞍山的桂花又开了,姑苏的桥又新了,宁波的街道又扩建了。读,天上卷舒的白云,山中开落的茶花,四季潇潇的风雨,还有琴棋字画样样精晓的你。{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终于,我醉了。醉在江南水乡的唐风宋韵里,醉在雨夜江南的蕉窗下。窗下我踮脚翘望,书房学习桌的台灯下,你正翻开书卷,于心底默读每一篇你所感爱好的出色华章。从汉魏到南朝,从李唐到赵宋;从青莲居士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杜甫的“恰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到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海角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听见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你悄悄听古人们低吟浅唱,细细感悟着诗作的夸姣意境。你的神情如斯专注,我淘气地采摘一颗星辰掷向你,你竟然毫无知觉。

爱江南,倾慕海浪,由于江南的风柔和细腻,一如对萌儿蜜意无穷的你;江南的雨缠绵细密,一如夜半思念挚爱双亲的你;江南的花嫣红,江南的水凝碧。而我,深深地知道,再美的景致也驱散不了寂寥才子的幽幽愁绪……

雨凄清,层叠洒落,隔着帘幔,凝眸眺望,如丝细雨,娟澈自敛,风绻柳絮,几分缠绵,雾霭沉厚,直压心头,如挥之不去的悲怆。告别的车站,萌儿的远去,你不忍相送,颤栗的悲恸摇曳于缥缈烟雨之中,宛似遗落在流年那张凋落的素颜。风成仙成寻不到花的折翼孤蝶,逃避着风霜的袭击,用残缺的翅,破碎的心,翩踏于季末的归途,纵使沾染上倾城之伤,一回身,却发现,早已经踏出红尘千万丈……{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江南烟水凝寒,四月春花雾笼,在花水幽深处,时隐山青,暗现水碧。我,行走在江南最深处。依稀,见你,行色匆匆,踏车而行,你焦虑的神色是对远方的我无尽的牵挂吗?满头是汗,急不可待中你健忘下坡要减速,竟然和一个小女孩不期而遇,两车相撞,你为了不让自己的车子重创对方,你选择自己摔倒在地以缓冲带个小女孩的致命撞伤……你醒来了,看到的是雪白的床单、雪白的被子,雪白的病房,还有缠在自己臂膀上雪白的石膏和绷带……而我,身同流水,思随落花,感同身受,心倍自责,只能是:梦处江南烟水深,滚滚红尘探病人。

真正让人生丰腴的,或许就是那些前尘过往。江南情,万般慕,真心一段,似梦如幻一场。那些在生命中走过的人,只要你当真地对待,点点滴滴都能够汇集成生命的重点。也许是前尘,也许是往事,但都是曾走过的风景,每一份都弥足贵重。隔了岁月,远去了时光,途经了烟雨江南,铭刻了一帧风景。终有一日,我闻到从记忆深处漫溢而出的暗香,馨香万缕,情缘只在一瞬间,而一瞬间之中包罗万象。却恰似“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雾霭江南,如诗如画,驻足,凝望,留连在水墨画般不染喧嚣的江南水乡,目睹一世哀伤,喘转着那一声叹息,苍白的年轮下,一枝败叶在桂树梢间飘摇,面前,浮现出岁月的轮廓,寂寥的雨,泛青那湖岸上一捧葱草,沉没在时光遂道里的伤,跟着渐次散去的涟漪涌入眼帘。远处,那跚蹒斜蹋的行动,是否也曾印烙着豆蔻年化的叹息,默数着心里落寞的痛,却不知道那悲伤何时是个尽头?

江南烟雨梦,似指尖流淌的静寂,如浮云流水般真挚。站在断桥上,看前尘姻缘在此生回放,诉说着那些过往,无需苍白的言语,只要一份天真的心情。这

个伤季,已将过去,沉没在霏霏飘落的阴雨里。下个悦季,又将开启,带着飘渺的希冀,离别忧伤,离别雨季,仰望天空,铭记最后一抹回忆……

了解详情:请通过“一览浙江英才网”发送应聘意向

篇三:《导学案书愤》

《书愤》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陆游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了解典故含义,把握诗歌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把握诗人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技巧,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一、作者资料: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中年时,陆游由朝廷任命赴前线参加抗金斗争。在政治斗争中,陆游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嘉定二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直抒胸臆”“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书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二、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课前检测】

1.陆游,字,号国诗人、词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_____________”,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联, , ,尾联。 【自主学习】

一、初读,注音。 那.知( )衰鬓..( )谁堪.( ) 二、再读,解释加点字解释加点的词:

1.书愤( ) 2.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 3.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 )4.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 ) 三、展示预习成果:理解诗文(注:如有没能解决的问题,请在展示过程中说明)

【合作探究】

一、 有人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句子中包含了本诗的诗眼,你能找出来吗?请简要赏析。

二、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附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三、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包括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巩固练习】名篇名句填空: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 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作业布置】

1.积累背诵陆游的诗歌。 2搜集有关陆游的美文。

【素材积累】

作家故事 少年壮志

陆游出身于官宦。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同他交往的也都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些人经常在陆家谈论国家兴衰、民族灭亡的大事。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为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陆游自小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夜谈时,正是小陆游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应用话题 “影响”“立志”“爱国”。 【美文阅读】

千年一放翁——陆游

初识陆游,是在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里;再识陆游,是在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无力吟叹中;深识陆游,是在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只有清香似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