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弊现象 大学生作弊现象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大学考试作弊现象》

对校园作弊现象的认识

作弊一个并不陌生的词语,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反复上演着。作弊已经愈演愈烈,变成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在校园里。用同学的话说,这年头谁不作弊呀。因为你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考后的成绩都与奖学金、考研保研甚至将来找工作密切相关,挂科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作弊已然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从个别现象变为群体行为,作弊之风愈演愈盛。

近年来的作弊案例单从数据和作案手法来看,都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昌某高校5名大二女生考试时,藏在裙子里的复习资料被监考老师当众掀出。其中3名女生腿上的资料是用透明胶贴的,一名女生把复习资料贴在大腿内侧,监考还从另一名女生的胸罩里拿出了资料。2006年,为严肃考纪,重庆科技学院近日同时开除23名在今年2月新学期补考中作弊的学生。据该学院宣传部介绍,被开除的23名学生中涉及该校7个院系,一个班最多有6名学生同时作弊。学生中有一名已因作弊“背上”留校察看处分,在本学期补考中仍使用“夹带”作弊,属于“屡教不改”者。其他22名学生均因替考、请同学替考的作弊行为被开除。2005年7月25日、26日,四川西华大学2004级学生在参加《高等数学》和《经济数学》补考中出现代考现象,学校教师在评卷时发现这起舞弊事件。另外,诸如高科技手段,枪手代劳,四六级真题等等手段层出不穷。考试作弊似乎是某些人的发财不错的门路 。

诸如此类的作弊现象数不胜数,为什么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反而蔚然成风?作弊本来就是很可耻的,见不得光的事。在高等教育中,它不但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一所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长极其不利。所以,我们要分析下它的成因和对策。

内因:

1.自我意识的复杂与矛盾。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青年期是一个崭新的时期。随着身体的逐渐成熟,思想观念,认知体验的深入,生活角色的改变,他们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或独善其身,或随波逐流。然而作为一个群体,独善其身往往受到鄙视和不公平对待。因而他们为了逃避群体的压力,不得而做出了违规的行为,以换取别人的认可。久而久之,都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作弊,不挂科,拿奖学金。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种依赖行为。

2. 从众心理 。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看着很多人在作弊,有的大学生也会趋之若骛、“赶趟时髦”。

3.是非不分 ,讲义气心理 。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

4. 心理不平衡。 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外因:

1.考试作弊现象是个社会现象,不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表面上看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深层追究,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因此学生是被“逼”的。

2. 学校教学管理的不到位 。 我国大部分高校现在实行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即大学生一入学不管其基础的差异,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教学,按统一的时间毕业离校。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大学生个性的关注,使得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育者的松懈和放任也是造成学生作弊的主要客观原因。

3.家庭和就业的压力。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社会就业形势的不景气,都在学生的心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学生为了拿高分讨好家长,作弊就最好不过了。 对策:

1.明确学习目的,加强思想道德学习。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的实践基地,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动力的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加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做一个有正确原则,诚信的人。有研究表明,活动成效=能力×动机。自己应该努力提高能力,并且不断激发自己的优秀动机,创造更好的成绩。

2.习能力,我们不能死记硬背,临阵磨枪。要从日常开始积累,勤奋,多查阅资勤能补拙,注意平时积累,理性对待考试与做人。大学强调的自我的学料……要明确做人的原则,不能因为考试而违背。考砸了,要分析原因;考得好要戒骄戒躁。

3.保持良好心态。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态是完成事情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心理暗示,自我鼓励,都能帮助我们平衡心态。

4.学校和教师要加强作弊的严重性的教导,严肃考风考纪,科学安排考场和考试时间。对作弊现象要分清情节轻重,不能“一棍子打倒一船人”,主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鼓励同学举报作弊的同学,对如实举报人资料保密并实行一定的奖励。

5. 实施考教分离,任课教师不划重点,使考生不能有备而来。我们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为每个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提供环境和条件;奖励体系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在鼓励学习冒尖的同时,也要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得到表彰,为他们的成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6.创新的改革学校的教学和考试体制。(1)在考试试卷中尽量提供解题的各种公式;(2 )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注重测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科类课程侧重论述和分析,考试可实行开卷。

而我认为山东科技大学对考试的管理相对合理,除了严格处理考试作弊现象外,监控系统、多人监考、互相监督等政策起了很大作用。总之,为了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甚至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要积极参与,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二:《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2010级本治五 张赛男

摘要: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参考。但是,全国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经常发生,引起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考试作弊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因此,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现状

1. 作弊学生两极化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往往是差生在考试中作弊,为了避免挂科、重修而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应对考试。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作弊的学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分析原因,一是受当前学校奖学金、评优机制对学生学分的硬性要求与社会上功利风气的影响,许多优秀生为了评优、获奖而作弊;二是优秀生迫于面子、哥们儿义气或者利益诱惑而协助学习较差的学生作弊。在调查中,不少学生对此也表示反感,但是在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压力下,为了不遭到排斥,仍然身不由已地参加。

2.作弊工具科技化

近几年,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的通讯工具以及学习设

备便成为了考场必备武器。每到考试季,都有部分学生到复印店缩印,面积不足64K的小纸条上可以浓缩1000到2000字;而软件兼容性极强的手机,能够翻看word、txt、ppt、pdf等多种格式文件,还附带查询功能,为迅速找到答案节省了翻阅的时间;掌上词典、无线耳机、飞信等等已经显示出,当前作弊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交头接耳、传小纸条了。每年四六级考试结束后医院耳科总会有大量学生因为无法取出袖珍耳机、耳朵发炎等问题去就诊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3.作弊意识法制化

近几年屡屡发生学生因在考试中作弊受处罚,学校拒绝为其颁布毕业证书、劝退或者开除的事件。从2003年暨南大学武某诉学校因其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案胜诉开始,多起类似案件均以学生胜诉告终。这一方面体现出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生处罚的依据是《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大学生考试违纪处分细则》等,这些规章规定均不是法律法规,所以其开除学籍、劝退等决定无法律依据,对学生进行处分时就缺乏法律支持和保障,在处理考试违纪学生时增加了难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考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

1. 教育体制缺陷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行政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固化,高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教学方式僵化死板、学生学习能力低和个人综合素质的畸形

发展等问题导致教育目标的南辕北辙。高校教育已经沦落为“后高中阶段教育”,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为了应付考试及格,作弊便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不二选择。

2. 高校监管不力

多数高校对考试作弊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因此容易造成监考不严,而监考不严从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考试作弊不良风气的形成,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恰当。有一大部分作弊学生被老师发现后,老师本着“治病救人”、“下不为例”的态度,选择隐瞒不报,而只是收掉作弊所用的小抄,根本没有任何惩罚,使学生更加胆大妄为,起了反面的示范作用。这也使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因此,由于学校和监考老师的默许和包容,导致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反地,美国出动司法力量打击考试作弊已经不是一次了。如2002年5月7日,美国执法部门在国内逮捕了58名在托福考试中作弊的外国留学生。美国司法部官员在声明中说,所有被逮捕的学生都面临阴谋欺诈的指控,他们将面临最高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的处罚。

{作弊现象}.

3. 人才评价的弊端

尽管目前整个社会都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深化教育改革”大多仍停留在口头上,难以摆脱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形。因此至今尚未完成教育体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应试教育依然有着肥沃的土壤。

在大学里,奖学金的评定、学位的授予以及入党,无不涉及到学习成绩。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激烈的人才竞争,一些用人单位片面重视分数、证书、学历,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使得分数、证书、学历、文凭成为社会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许多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不惜借助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

4.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在经济转型期,受到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冲击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和成功速成意识。这使得守信者得不到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努力工作者默默无闻,投机取巧者风头正劲。受此影响,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淡化,急功近利,甚至不少学生认为考试不抄是一种“愚蠢”、“刻板”的表现,致使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蔓延的趋势。

三、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

1.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有效地减少与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要依靠学生自身。 因此,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十分重要。诚信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衡量道德的标准。国家倡导诚信,社会需要诚信,大学生要严于利己,拒绝作弊,自觉恪守诚信,用行为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可以通过签订

诚信考试承诺书、举行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召开考前全校诚信动员大会、就学校关于考试作弊的相关校纪校规组织学生逐一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做到遵纪守法、坦荡做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2. 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也是减少作弊的一条有效途径。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当手段异化为目的,当分数决定命运的时候,平时疏于学业的学生,为了分数就选择铤而走险。因此,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学校应适当减少考试卷面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例,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既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也能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减少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

3. 提高处罚科学性

当前高校应对学生作弊的处罚仍然较为单一,以北京某高校为例:对考试作弊同学酌情处理,取消考试资格、通报批评、情节特别恶劣者直至开除学籍。这样一是没有法律依据,二是处罚过为严重,造成了许多老师有顾虑,不愿给学生造成太大伤害。因此,大学应提高作弊处罚的科学性,对不同的行为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如:考试传递纸条、交头接耳、偷看他人试卷等行为,一次警告扣10分、二次警告扣20分""三次以上取消考试资格。在调查中,多数学生认可这种处罚,并且认为,只要被抓住一次,基本就不会再进行二次作弊,有很好的威慑力,也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伤害。

篇三:《学生作弊现象的调查和估计》

学生作弊现象与赌博行为的调查和估计

摘要

本文通过作弊和赌博问题的调查,深入研究敏感类问题的调查方法。利用Simmons模型,使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进而对两个彼此无关的敏感问题发生的概率进行研究。

{作弊现象}.

1. 针对于问题(1),假设所有被回答者真实回答问题的概率为1(即为必然事件),无放弃回答问题者。利用全概率公式,联立对两组调查求解,分别求出

p11p122p1p21p12p21ppp2p1其概率A,B2112。再

p1(p1p2)p1p2

^1p12^2p1p2^1p1^2p2^1p1

^A利用无偏估计,求出其概率估计值,

p1(p1p2)^B

^1p1^2p2p1p2

p1p2

M2

方差估计

11M1211^A)2D[D(X]D[jp2M

M1j1p122

Yj]

j1

1(11)

M1p12

2(12)

M2p22

m1m2

1(11)2(12)11112

^B)D(D[(mX]D[(mY)]1j2j

m1m2(1p1)2(1p2)2M1(1p1)2M2(1p2)2j1j1

针对于问题(2),在实际问题中,对于类似敏感问题,学生真实回答问题的概率不可能为1,现假定曾作过弊学生真实回答问题A的概率为TA,参加过赌博的学生真实回答问题B的概率为TB,且TA,TB均已知,而其他情形均真实作答。由全概率公式得

TA)TB), 1p1(A(1-p1)(1BTA)TB)。 2p2(A(1-p2)(1B,B的估计为 联立并利用无偏估计则可得A

^A

^1^2p2^1p1^2p1TAp2TA

p1p2

^1p1^2p2p1p1p2TBp2

p1p2

m2

^B

与问题(1)的解法相类似,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方差估计分别为:

11m1211)2D[Xj]2D[^AD(

m1j1m2p1p2

Yj]

j1

1(11)

m1p

2

1

{作弊现象}.

2(12)

m2p2

2

m1m2

1(11)2(12)11112

)^BD(D[(mX)]D[(mY)]1j2j

(1p1)2m1(1p2)2m2m1(1p1)2m2(1p2)2j1j1

关键字:敏感问题 全概率 无偏估计 Simmons模型

问题的提出

作弊与赌博是两个不相关的敏感问题,调查者的目的是估计学生中曾有作弊

和赌博行为的比例,为此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问题A:你在考试中做过弊吗? 问题B:你从未参加过赌博吗?

这样设计提问也能为被调查者提供足够的保护。为实现此调查方案,选取两组学生独立进行调查,并设计两套外形相同的卡片,其中第i套卡片中写有问题A的比例为pi(i=1,2),写有问题B的比例为1pi,且p1p2,第i组被调查学生的人数为mi,他们从第i套卡片中随机选择一张,真是作答后放回,其中回答“是”的人数为mi(Y)。

(1) 分别估计学生中曾有作弊和赌博行为的比例,并给出他们的估计方差。 (2) 假定曾作过弊学生真实回答问题A的概率为TA,参加过赌博的学生真实

回答问题B的概率为TB,且TA,TB均已知,而其他情形均真实作答。试分别重新估计学生中曾有作弊和赌博行为的比例以及它们的估计方差。

模型假设

2. 对于问题(1)中,假设所有被回答者真实回答问题的概率为1(即为必然事件),无放弃回答问题者。 3. 曾作过弊学生真实回答问题A的概率为TA,参加过赌博的学生真实回答问题

B的概率为TB,TA,TB均已知(即为常数),而其他情形均真实作答。

字符说明

1,1.Xi

0,1,Yi

0,{作弊现象}.

若第一组第i个被调查学生回答“是”若第一组第i个被调查学生回答“否”,若第二组第i个被调查学生回答“是”若第二组第i个被调查学生回答“否”,

i1,2,,n

i1,2,,n

2.i

(i1,2)分别为在第i组中对问题A,B回答“是”的概率。

3.问题(1)中:A,B分别表示A题回答“是”和B题回答“否”的概率。

^A,^B表示A,B的无偏估计 4.问题(1)中: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弊现象 大学生作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