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2015年高考语文 作文创新断想(四)满分 完满》
作文创新断想㈣
四、满分 · 完满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在高考考场上,作文获得满分,是每位考生追求的理想;作文获得满分,将是考生终生铭记的光荣。“创新”思维,正是开创满分作文的必由之路。
但是,对“作文满分”,还存在一些歧见,有必要说上两句。
有一种说法是“作文无满分”。2003年初夏,《北京日报》曾发表了某大学一位教授这样一段论断:(高考)命题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同时导致阅卷者评分的随意性。连续几年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满分现象,这是不很正常的,是这三个随意性造成的。"" 笔者近年致力于探讨语文教学与备考的“自觉意识”,反对的就是“随意”行为,因此,这位教授的高论格外引起我的兴趣。读后,疑窦丛生。
第一点不明白的是:教授所云“随意性”究竟指的是什么?我妄自猜测,有可能命题“随意性”指“文体不限”;考生“随意性”指考场作文多样;阅卷“随意性”指给多样作文满分。是这样吗?可是,既然命题“文体不限”,那么“考场作文多样”,就符合命题要求,这叫“随意”吗?既然考生符合命题要求,给满分能叫“随意”吗?看来,根子在命题“文体不限”了。可我又不明白,“严限文体”就不是随意吗?“限”与“不限”,不都是“意”之所为吗?不随此“意”,必随彼“意”,想不随意,实在是难。
第二点不明白的是:三个“随意性”的根据何在?命题和考生可能有的“随意性”,还可以根据卷上的题目和“另类作文”去畅想;至于说“阅卷者评分的随意性”,有根据吗?笔者每年都在阅卷现场,亲见领导小组审慎拟定评分标准细则,精心简选样卷,亲见阅卷老师讨论推敲、认真评阅,亲见每篇满分作文都送交小组长、领导小组层层把关。几年来,未见这位教授到阅卷现场一次,这“随意”二字的断言,是不是真的有点“随意”呢?
更不明白的是教授对满分的否定。这位教授说,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最好的作文应该在80分至90分之间,中等的在70分左右,差的在50分到60分之间。作文怎么可以有满分呢?作文是绝对不可能得满分的。因为任何表达都是有缺陷的,且不说中学生,就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也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这都是事实,也是很正常的,没有缺憾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我不敢苟同。
首先,高考满分作文和完美无缺的文章是不同概念。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从来就没有“必须十全十美才可评满分”的规定。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基本使命是“区分”,与其他题目一样,作文评分,也依据标准进行区分。在一个阅卷点标准一致,就能实现公平选拔的区分。设若北京评出20篇最高分100分的作文,西京没有评出100分的,只评出20篇最高分90分的作文—-那么,西京的90分,就等同北京的100分;或者,北京的100分,就等同西京的90分。再“深入浅出”一下,设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要从北京、西京各招20名新生,设若他们只考一篇作文,那么,北京20名100分的学生和西京20名90分的学生,会同样荣幸地被选中,成为教授的学生。问题原本就是这样简单。
我们再回到“随意”的话题,这位教授认为打出100分是“随意性”所致,那么,“最好的作文应该在80分至90分之间,中等的在70分左右,差的在50分到60分之间”,根据又何在呢?又有什么调查、实证的依据?依这位教授的标准,一篇“最好的作文”总要在“80分至90分之间”找一个位置,姑且算它85分吧,那么又是依据什么量出它与“没有缺憾的作品”15分,而不是14分或16分的差距?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最最好的作文应是90分了,它与那理想中“没有缺憾的作品”之间10分的差距,又是怎么丈量出来的?或者,再依教授的标准,中等的(作文)与最好的作文和差的(作文)之间,势必出现评分自然数列的空白,难道作文的客观,会有这样的空白吗?对不起,我都觉得自己过于挑剔了,这位教授无非是出于好意,顺口一说而已。可惜啊,教授偏偏选择了一个关于“随意”的话题,顺口一说,是不是更其“随意”呢?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评分标准,只是一把用来选拔、区分的尺子。全国600多万考生,靠这把有100个刻度的尺子来区分,每一刻度里原本已经相当密集。这可好,“出师未捷身先死”,尺子先被教授撅掉了10几20个刻度,600多万人只好再侧侧身、憋憋气,再拥挤、压缩一下了—-“满分无理”的论调,公然在挑战高考的区分、选拔功能!
至于“没有缺憾的作品是不存在的”,这肯定是这位教授学术研究的成果了。这倒真令我寄予期望。常识告诉我,凡属“缺憾”,总是可以弥补的,不能完全弥补,总能补上一些,缩小一点的。是不是请教授不吝赐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缺憾在哪里?弥补一下好吗? 把我闹糊涂的还有这位教授作文命题的理想:“我一直主张出一篇短文作为材料,像小小说、寓言、童话等,这个文本是学生没有见过的、很陌生的,所有考生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然后
来解读。在这里你首先要看懂文本,然后要分析梳理,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学生各自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下,就在这个解读中分出来了。”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承担600万考生,不胜重负的高考作文总算见了一线曙光。可是,偏另有教授反对,反对的教授说:“学生如果在审题上没有对准命题者和阅卷者的思路,出现了偏离或者漏洞,或者在其它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被判低分,其实这不一定能反映学生原有的水平,这样对学生不公平”。也是啊,按那位教授的理想命题,写作要取决于审读文本,这有什么新鲜的吗?这不是又回归到1998年以前的“材料作文”了吗?那么究竟是在考写作,还是在考阅读?想知道后面这位反对的教授是谁吗?匪夷所思,反对的意见竟出于同一位教授的同一篇议论。
“休休,这回去也!”我们还是拨开 “随意”的迷雾,走自己的路吧!让我们经由创新思维之路,把高考作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向着满分作文的理想高度,攀登。
篇二:《创新 高考作文》
创新 高考作文
在篱笆那边,田野里一棵草莓,果实又红又大又鲜。我爬过去,尝一尝,哦,甜香可口!于是,我移植到我的园圃里,精心培植。我期待我的丰收—-这些,理所当然……
一、另类 〃 创新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首次启用给‘话题'的形式,引出一篇‘白话'古文《赤兔之死》,举国为之哗然。2003年高考尘埃甫定,陕西冒出一篇诗歌《无题》,有人细细数来,通篇209字,居然得了满分;北京一篇‘经典'古文《转折》,从‘天地万物'侃到‘笃志愤发',也得了满分。于是,社会生活和写作辞典里,平添了一个创新词语:‘另类作文'。
‘另类作文'这称呼,怎么听,也像有点贬义。本想弃臵不用,忽然记起毛泽东同志曾这样阐释成语‘对牛弹琴':如果我们除去讥笑对象的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想到这一层,就还是拾起‘另类'。我当然在‘另类作文'中放进了尊重之意,但并无意讥笑它的创造者,我只是还‘另类'以本应属于它的‘创新'名分—-就从它说起。
‘另类作文'云者,显见是相对于人们见惯了的议论文、记叙文这些‘大路货'、‘看家菜'而言的。的确,近年来种种构思新巧的考场优秀作文,有相当数量的‘另类'。可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应该侧目而视?又有什么不好,应该嗤之以鼻吗?
我认为,‘另类作文'没有任何不对之处。它不违规,不但符合命题所规定的‘文体不限',更为高考评分标准所鼓励—-鼓励‘有创新',鼓励‘构思新巧'。‘另类作文'使原本‘万马齐喑'的考场作文天地,一下子群星璀璨!其实,富有创新价值的‘另类作文'绝不仅限于文章体裁;它涉及到作文的题材、立意、体裁、语言和结构等诸多方面,其共同点是突出个性特征,展示创新才华。所谓‘另类作文',也绝不仅萌生于‘话题'作文的园地,更不仅限于考场作文。在严格限制的‘材料作文'时代,颇具创新胆识和个性才华的作文,历年也层出不穷。只是1999年以来的高考‘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为考生展示写作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舞台,凭借这个舞台,展示创造意识与个性才华的风潮方兴未艾,从而引起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在时装展示、个性张扬的舞台上,你不穿上色彩绚丽的‘另类'服装,不走出优美典雅的‘另类'步态,而是穿着家常衣裤,迈动疲沓脚步,当然不会为人激赏,不会赢得掌声;并且,迟早有一天,当公众熟习了舞台,提高了品位,那种‘家常衣裤'‘疲沓脚步',倒肯定将沦为真正的‘另类'。
构成考场话题作文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大话题、小文章'。1999至2003五年来,全国高考所用的作文话题无不相当开阔,文体也不作限制。它允许并鼓励考生以自己擅长的体裁样式和语言样式、结构样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高考‘话题'作文,就这样为考生搭建了一座相当开阔的舞台—-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舞台。同时,考场作文又是要求在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内,由
一个尚显稚嫩的考生完成,大体控制在千字之内的‘小文章'。以‘小文章'承担‘大话题',就不大适合拉开架式来写作形式呆板的常规文章。它特别适合,因此也就要求考生努力写出构思新巧的作文精品。正因为此,尽就体裁样式而言,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乃至病历、案卷等应用文体(实际是文艺性杂文)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故事新编、科幻故事,乃至诗歌、剧本、小品、相声等文学体裁应运而生,在考场上、在阅卷点、在媒体间、在优秀作文选中相映生辉。
就高考而言,这种构思新巧的‘另类作文',较为常见的有五种样式:体裁新,例如戏剧诗歌、医案病例等;题材新,例如《赤兔之死》一类的演义戏说、故事新编;立意新,例如反弹琵琶、别出新意、独辟蹊径、见解卓异等;语言新,例如文言语言、杂文语言、辞赋语言等;结构新,例如复式线索、画龙点睛等。很多作文综合着两种、三种或更多的‘另类'因素、‘另类'价值。例如《赤兔之死》,在语言上和题材上,就都有相当高的‘另类'价值,而且以‘白话'古文演义‘三国'故事,两种‘另类'因素和谐交融,别具风味。如果一定要为某篇‘另类作文'贴上一纸归类标签,也就只能忍痛割爱、偏取其一了。
我还认为,‘另类作文'更没有任何不好之处。打个比方吧,2003年春夏之交,抗击‘非典'成了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话题',这就好比大家共同参与写一篇大文章。主力军当然是广大医护人员,这就好比作文中的议论文、记叙文。生活中,常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交通民警、出租司机、建筑工人、影视明星、节目主持……也都发挥各自特长,以各种不同的‘样式',参加这场战斗,写这个‘话题'。记得有一位民间艺人,精心制作了一幅剪纸,表达自己抗击‘非典'的心愿和决心,这就颇有些像高考作文中的诗歌,有点儿‘另类'。可这是人家的特长,别人一时还学不来。在别人眼里是‘另类',对于这‘另类'的创造者而言,却正是他的应门行当、看家本领。对民间剪纸艺人的才华,人们交口称赞,民间剪纸艺人的心意也融入抗击‘非典'的全民合力。这是不是也很好呢?
人各有志,人和人的才能也不同。‘大家闺秀'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明显‘另类'的《何典》,那份‘俚俗诙谐'也挺有意思。从体裁角度看,我们不能苛求艾青写出曹禺那样的剧本,也难以威逼曹禺写出艾青那样的诗歌。从题材角度看,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王维、孟浩然是‘田园'诗人;写农村的浩然写不了金庸的武侠,写武侠的金庸也写不了浩然的农村。从立意角度看,无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的劈头断喝,还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腐朽化神奇,无不使人耳目一新。从语言角度看,韩潮苏海、郊寒岛瘦,李白的俊逸豪迈,杜甫的沉郁苍凉,如日月相辉;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牙板朱唇吟‘晓风残月',更令人绝倒。从结构角度看,《麦琪的礼物》和《项链》匪夷所思的巧妙结局,《药》和《内蒙访古》双线复式的端严框架,篇篇匠心独运。学生不也一样吗?他们有的擅长议论,是学校辩论会的最佳辩手;有的擅长编故事,张嘴就是一部电视剧。用一个模子去‘磕',还有什么
个性发展可言?设若奥运会只有百米赛跑一个项目,那王军霞永远无法为国争光,更不用说许海峰、邓亚萍、李小鹏、占旭刚诸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要为‘另类作文'大声叫好!
当然也有人担心,提倡‘另类',会助长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会是这样吗?面对一篇篇样式新颖的考场优秀作文,我们也许会有一种新奇感,这些‘一巧拨千斤'的‘另类作文',考生在考场上是如何想出来的?记得茅盾先生在谈到‘麦浪'一词时曾说:‘若非妙手偶得,便一定是千锤百炼',我想,‘妙手'之所以能成为‘妙手',也必经过不同形式的千锤百炼,那么,‘偶得',实际也是寄寓在必然之中的。如是,考生及早明确自己应考作文的确切样式并反复练习,力求得心应手,便应是作文备考的一项必要任务了。这实际是在明确自己的个性特长,发挥并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曹禺写剧本,艾青写诗歌,李义山凭七律独步晚唐,杜牧之以七绝称冠一代,‘喜看稻菽千重浪',无不是千锤百炼的成果。没有目标明确的阅读、吸纳、借鉴和专项写作训练的构思、推敲、锤炼,就没有新颖巧妙的考场精品,就没有考生写作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精彩展示。十几次、几十次的专项训练,正如幕后彩排,是考场花团锦簇精品的基础。这不是‘宿构',更不是‘缺德'。中日围棋擂台赛关键一战,棋圣聂卫平,要关门几个月,专心打对手小林光一的棋谱;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孔令辉、刘国梁,也得封闭几个月,针对主要对手专项训练。万事同理,作文亦然,高考考场作文一定要有备而来。
篇三:《创新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素材选择力技法六:以一当十》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选择力技法六:以一当十
有这样一类素材,我们称它为“独挑大梁”型素材。即其本身就有很多可挖掘的话题点,包含了多则细节素材,因此足够支撑整篇文章。这种能够起到以一当十作用的作文素材,是考场上不可多得最佳素材,它能让我们免去更多的筛选,集中精力写作考题,且因为素材的集中性,没有偏题、跑题之嫌。
以一当十·金事件
高校“卖荫”
高校,尤其是名校,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神圣的知识殿堂。但是在网络日趋发达的今天,高校也不再板起脸孔端架子,而是用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走近学生。高校“卖萌”,渐有流行之势。
清华大学·狂吼咆哮体
日前,在众多高校招生办微博中,清华大学各地招生小组的微博最活跃:“关注气候变暖、水体污染、PM2.5、低碳经济等热点环境问题的童鞋们看过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招生啦!这里有华丽的院士教授队伍有木有!这里有每年三亿的科研活动经费有木有!这里有1:1的黄金男女比例有木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将助你实现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理想。亲,你还hold住吗?”
厦门大学·卖萌试卷
厦门大学数学院一次期末考试中的一张“卖萌试卷”被传到网上,引发网友围观,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卖萌的试卷”。命题者在试卷开头写了一段话,内含多种形式的多次“卖萌”。命题者还提醒了考生合理规划时间:“你们一定想到了容易的题目先做,也马上就发现了编排在试卷后面部分的题目可不一定都是难题}”试卷正文中,基本概念题后面的括号里还写了一句“好简单哟!”
嘉庚学院·卖萌海报
“逢考必劝”,这是许多高校在考试前必做的“常规提醒”,而正是由于它的“常规性”,一直以来,大多数学生对此“很不感冒”。眼下,各高校的期末考又陆续来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用“卖萌”武装“提示”,打出了“考试凭实力,才对得起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的海报,顿时在校园内外激起千层浪。
提示·巧技法
当下,“卖萌”成为非主流中的主流,如何抓住这一热点现象阐释话题,非常考功力。运用时,可以将高校“卖萌”的多则例子并列使用,但这是最基础的等级;若是希望作文能够出新,则要懂得将批判与肯定结合,让看似相同的素材有起伏感和错落感的同时,一展作者思维的能力。
实战·IN片段
与古板、教条的高校传统相比,许多“卖萌”显得自然、时尚,却绝不低俗。要知道,追求时尚、张扬个性是90后大学生们的特点,这些“卖萌”正是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又恰好与时代相切合。
大学不是建在星球上,“卖萌”适当地加进一些社会元素,能给人以自然、清新、健康、向上之感,当无不可。但凡事都应有度,过犹不及,甚至矫枉过正,只会引起公众反感。
不是么?众所周知,“卖萌”最贴近的是90后的口味。不但高校卖萌,警方也卖萌,“卖萌”通缉令、宣传漫画经由上海、江苏警方微博流行于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在舆论的强烈质疑下,上海徐汇警方不得不把微博上那则“卖萌”通缉令删除。虽然高校与警方不同,但“卖萌”之于堂堂高校,招生录取、考试、迎新,处处存在,
多少显得不真实或者是在有意无意地媚俗,与大学精神格格不入。
其实,卖萌再受学生欢迎,都不过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考生在校园里能学到什么。如果只是在形式上绞尽脑汁,正如有论者所言,即便是披上了温柔的外衣,恐怕也难以掩饰内里的虚弱。
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俗如故”。
以一当十·金人物
木心:素履之往,其心朗朗
木心,原名仰中,号牧心,1927年生于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木心先生是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2011年12月,木心先生在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
认真享受生活
陈丹青说:“我所迷恋的是木心以及他这代人的语言方式,通透、温厚、泼辣,大道理讲得具体生动,没有学术腔。”木心自己裁剪制作衬衫,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点石成金。陈丹青说他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地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他感叹道,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着人格。
老实做学问
每堂课的讲义,木心手写近2万字。他做学问的态度十二分老实,即便讲到土耳其、波斯或印度作家,他也将不同作者姓名的拼写法端端正正写出来,讲到关汉卿、汤显祖,则将其生卒年月写清楚。令学生们惊异的是,木心并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几乎全凭自己的记忆力讲述各国文学史。
受到西方认可
作为徐志摩时代后第二批出国留学的华人作家,木心常打趣说,“你不时瞥见中国的画家作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到欧洲打水去了。”作为第二代去国外孤独奋斗终而定居的华人,像木心这样被西方主流社会承认的实在不多。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的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等名校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众多忠实读者。
文学是一种信仰
木心中年被幽囚在积水的地窖中,他就着一盏最小号的栀灯,不停作曲,“即使狱卒发现了,至多没收乐谱,不至于请个交响乐队来试奏,以定罪孽深重的程度吧。”在那场浩劫中,他的整整20本心血之作被毁,但他并未动摇: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这信仰使他渡过劫难。
提示·巧技法
一个人物的素材是足以支撑一篇文章的,你看2011年重庆高考卷满分作文《情有独钟系许嵩》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连流行歌手都可以因为优秀的文笔而成为以一当十的素材,像木心这样充满文化气息的经典人物就更能为我们的文章奠定深厚的基石。重点是要挖掘出木心人性中最重要的闪光点,以一则素材作为主要素材,其他辅助,有主有次,才能相得益彰。
实战·IN片段
木心的作品,艺术感与空间感的奇正变幻,让人读后总有无限的意象。其风格十分轻盈、玲珑、随意:笔尖随思维自然流转,感觉总有一幅幅画面在你眼前流动,拂之不去:有时仿佛走在巴黎的苍穹下,却怀着一本古老的《诗经》:又仿
佛是竹林七贤曾经流连的山水中,有人用小提琴正奏着莫扎特的一曲音乐。欧风美雨,汉唐明月,韶乐楚曲,竟如此水乳一般交融。诚如孙郁先生所评:“读木心,就是湍流的冲洗,那些僵死的湖泊是不能懂得奔淌者的快慰的。”{创新话题满分高考作文}.
如今诗人真走了,“行人匆匆,全不知路上发生的悲欢离合”。乌镇东栅,那盏人文的幽灯冥灭了,虽我未能赶上他的追悼会,可今晚,我又重新拿出他的一本本书来读,因为,我想,对这样的诗人、艺术家——我们心中的木心,一份最好的纪念,当是重温他的文字:一个漂泊者的精神世界里,那一颗透出书香而执著的灵魂!
误区提示
运用以一当十素材的最大误区有二:1.误选素材。那些本来不具备发散功能的素材被盲目扩大为支撑全文的素材,会让文章看起来极其空洞;2.主次不当。即使是一则整体素材下有许多细节素材,它们也应被我们处理得有轻有重,而有些考生往往选取了最不重要的部分加以渲染。让人感觉素材被滥用误用,也难以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篇四:《创新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素材表达力技法一:表达准确度》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表达力技法一:表达准确度
考场作文,常常因为想要饱和字数,而出现行文繁冗、啰嗦的情况。想要打造满分佳作,我们的用词造句应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辨别词语使用的优劣,要能区分素材的侧重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扣题论证等。例如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本意;合理安排句段,使议论更有针对性等等。表达准确的素材能起到以一当十、论证有力到位之功效。
表达·旧片段
这世界需要你。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来到甘洛县二坪村任教,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地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妇。二坪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在艰险的环境下,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他们共培养了6届学生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因为教学任务重,他们没有时间照看儿子和父母,儿子不小心摔伤了手,由于离卫生院太远,延误了医治时机,还留下了后遗症。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全身心投入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中国。
优化·技法提示
感情鲜明,语句充分。上文选材因为表达不准确而中心不突出。建议考生删减叙述字数,突出人物的品质——但当,尤其是适当添加一些表达感情色彩的语句,会使文章更准确有力。
提升·新运用
贝多芬说:“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就算委屈自己,也要担当起对他人的责任,这是一对夫妇始终不变的承诺。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扎根山崖,十九年如一日,把自己的清贫与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孕育着小山村的希望。“有的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活。”他们坚守在山崖不下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下山崖。作为人民教师,他们担当起了培育莘莘学子的责任。他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他们的担当是没有编印成册的教科书,他们用担当诠释了“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词。这个世界需要你,担当,这个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更精彩。
表达·旧片段
面对危机,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李佐鹏和李佐斐的家乡甘城村是宁夏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500元。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也为了免于辍学,兄弟俩用驴驮水卖水,一驮就是十年,被称为“驴背上的兄弟”。兄弟俩不畏困苦顽强求学的事迹感动了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姚明决定一直资助兄弟俩读完大学,上大学的第一年,资助每人8000元人民币。目前,兄弟俩又背上行囊来到建筑工地打工,他们希望能在开学前靠自己的汗水挣够上学的路费。李佐鹏说,不管怎样艰难,决不会放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 优化·技法提示
选定中心句,添加扣题句。选段杂乱,主旨多元化,表达欠准确。是论证坚持还是论证顽强?是论证好心人的资助还是论证知识改变命运?建议确定段首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删减多余情节,增加扣题语句,这样素材和中心便能准确统一。
提升·新运用
面对危机、面对困境、面对挫折,路在何方?如何寻觅?觅得出路的第一步是理想。一个没落的山村,一阵急促的车铃声打破了原有的寂静。“他家的孩子都考上大学了!”这个消息带着老李家的喜悦与愁闷传遍了山村。李佐鹏、李佐斐两兄弟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为了免于辍学,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了觅得人生最佳出路,他们用驴背驼起了希望,他们起早贪黑地用驴驼水卖水,一干就是十年。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汗水为自己的人生出路铸下第一块砖。“不管道路如何艰难,我们比成绩、比奉献,决不放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他们为理想奔跑,为人生歌唱,用信念用理想照亮人生最美的出路。
表达·片段
史铁生,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他,年少时曾饱受疾病困扰,脾气暴躁,经常对母亲的关怀愤怒相报,囿于自己的小天地。时间流逝,母亲走了。史铁生后来成熟了。他对母亲、对周边人开始感激,他的变化,让人动容。朗费罗说:“每个生命都是会下雨的。”就是在这挫折之间,人们走向成熟,走向更为高远的人生境界。
优化·技法提示
推敲字句,加强修饰。选段对词句缺乏推敲,一是句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需要进一步理顺,建议按照“由浅入深”“围绕中心逐层深入”的顺序进行调整:二是议论的句子单薄,选取史铁生的性情变化到底是要论证什么?缺乏修饰性、限定性词语,适当添加会使议论语句更准确。
提升·新运用
少年时轻狂,意气风发,血气方刚。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词语在不谙世事的少年面前燃烧。可是棱角分明也可能造成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也许只有经历过人生风雨的洗礼,才能更加领略谦逊与感恩的力量。“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年少时曾饱受疾病困扰,脾气暴躁,经常对母亲的关怀愤怒相报,囿于自己的小天地。时间流逝,母亲走了。史铁生在地坛里、在合欢树下,慢慢成熟。他笔下流淌出的柔柔文字,满是对母亲、对周边人的感激,满是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他的变化,让人动容。朗费罗说:“每个生命都是会下雨的。”就是在这挫折之间,人们走向成熟,走向更为高远的人生境界。
误区提示
1.记叙成分过多。将素材当做故事来讲述或展开,这是准确表达的大忌。
2.议论重点不到位。部分考生把重点放到了人物的品质上,没能围绕具体题目展开分析。
3.语句顺序欠妥当。考生运用排比素材,注重锤炼语句,但顺序缺乏通盘考虑,逻辑不当。
4.修饰词不到位。考生只笼统地列出关键词,对于关键词的定语却不加分析,给人一种套作的嫌疑。
篇五:《创新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控制力技法四:紧扣主题》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控制力技法四:紧扣主题
跑题、偏题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其他毛病犯了也许还不要紧,一旦涉及跑题、偏题,作文分数肯定是高不了。其实,紧扣主题不仅仅需要我们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我们有能力控制好热点素材,通过角度、论证等努力向主题靠拢,让文章没有跑题、偏题之嫌。
控制·热点素材
《人民日报》:视“@姚晨”为“对手”
数字时代,人们爱拿数字说话。近日,《人民日报》社的社长张研农,也用一组数字,发表了一番有趣的言论。张研农说,《人民日报》现在发行量是280万份,看起来不少,但他们的“对手”——微博女王“@姚晨”,粉丝有1955万,姚晨每一次发言的直接受众数,还不算转发的,就已经是《人民日报》发行量的近7倍了。 技法·控制力
调侃素材可以让思路始终跟着素材走,也让素材紧跟着思路前行。因为调侃时,我们需要不断地借外力来对比、借内在思想来深入,因此观点就可以被论证得越来越饱满,自然没有跑题之嫌。
扣主题·IN片段
以“@姚晨”为代表的新人物、新声音,虽然“浅”,但贵在“真”,接地气,好玩直白,大伙儿喜闻乐见。而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专业而优质,但明显在技术上迟缓;更关键的是在心态上,犹如中年人要参加年轻人的PARTY,想放开又有固守,相当尴尬。
一天就二十四小时,人们接触媒体的时间是有限的,旧派点的广播、报纸,主流点的电视、网络,新潮点的智能手机,媒体形式和接受习惯对受众的争夺,确实是此消彼长式的童年。
把看似不相干的微博当成自己的竞争者,《人民日报》已经走在“中年媒体”们之前了。在媒体转型的大时代,“中年媒体”们会如何跳到新媒体的PARTY大舞池,一展身手?也许好戏已经开场了。
控制·热点素材
“最帅实习主播”:坚定立场,莫成花瓶
近日,七位青春洋溢的实习主播悄然亮相央视凌晨3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其中一位与韩庚有几分神似的胡悦鑫受到网友的疯狂关注。以胡悦鑫为代表的央视实习主播们一炮而红,甚至红得发紫,事实上新闻主播要成为偶像,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立场。
技法·控制力
质疑一则热点素材,同时将这则素材放在时代大背景之下思考,能够让素材紧扣主题。调动思维和其他素材去证明质疑的正确性,主题会因对比的交错而彰显力量。
扣主题·IN片段
新闻主播,不能仅仅是一个花瓶或饰品。
对于新闻主播的评价,一味地从外表评判是丑是帅,非常肤浅。评价一名新闻主播,主要是看业务素质。这里的业务素质,不单单是指播报的能力,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讲他人之不敢讲,言他人之不敢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关键在于,诗人不是震惊于沧海的美丽肤色,而是震撼于沧海的辽阔气质。“最帅实习主播”走红,是无法让观众们迅速遗忘邱启明与赵普的。
公众喜欢邱启明也好,喜欢赵普也罢,不在于他们是否够帅、是否奶油、长的是否像韩庚,而在于他们有明显的个性、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在追求着正义。
如果新闻没有立场,没有态度,它终将会失去观众;再帅的新闻主播也可能会失去粉丝。
控制·热点素材
再见百代,再见传统
4月,欧盟监管部门发表声明,批准索尼以22亿美元收购百代音乐版权公司。有着百年历史的英国老牌唱片巨鳄百代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出版发行公司之一,拥有着1300万首的音乐版权,旗下有蕾哈娜这样的大牌歌手。欧盟正式批准了索尼对百代的并购案,人们叹息的,可能不仅仅是音乐。
技法·控制力
用优美的语言、伤感的情绪去控制一则素材,是考生让素材紧扣主题的好方法。在这里,素材只是一个由头,是情绪的发端。因为有情绪的牵引,又有素材的呼应,因此整篇文章始终能够在一个主题之内驰骋。
扣主题·IN片段
情怀这东西,必定是历经青春而不朽的。EHI那闪着光的字母曾与我们荣辱与共,它的死亡也就如我们青春的坍塌,被沦陷成荒芜之城。
其实,现代人有幸时时站在历史的转折期,问题食品的成批曝光、空气指数、垃圾分类、百代完结,每一件事情都是历史的回响。开始与消亡,反思问题的根源,一件件事情似乎都和工业革命有关。在人类安安稳稳生活了几千年以后,工业正在摧毁地球上的自然,那在一次次现代化革命中来不及转身的一切,那些相互不能支撑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链条,最终都只能崩塌。唱片这种起源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交界处的技术,也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更高级的工业手段替代。地里的麦子不能替代、嘴边的空气不能替代、江河不能替代,但不断发展的各种食物添加剂、不断更新的电脑、不断增加的航班、不断消失的唱片公司,都在提醒我们逐渐萎缩的自然和逐渐萎缩的传统。
控制·热点素材
文化交流金钥匙:因其人言而为之言
几千年来,古今中外有志之士不断搜寻开启文化交流大门的钥匙。国外教授们在文化交流大门前徘徊近20年,几乎年年带领美国学生来华学习旅行,终于发现跨文化交流之门的钥匙是:“因其人之言而为之言”。苏辙说:“上善与人言者,因其人之言而为之言,则天下之为辩者服矣。”(出自《老聃论》)也就是说,会与人讲话的人,借助对方的语言与之谈话,天下辩论者就会服你。
技法·控制力
多例并用,详略的素材使用法能让文章主题更显张力。通常我们可以采用一则名言搭配一则故事素材的方式,名言为主题点睛,故事素材则让文章更具可读性。
扣主题·IN片段
当今世界上,文化崛起有赖于交流管道的畅通,有赖于用“因其言而为之言”的钥匙打开跨文化交流的大门。
语言是最一般意义上的交流形式。口语和文字的力量可谓大矣,所以拿破仑说“一支笔等于三千毛瑟枪”。2005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决定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会议上,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居然用法语致辞,大多数代表听不懂,更有代
表心生反感,把宝贵的一票从巴黎转投伦敦。希拉克那时的首要任务不应是反抗“英语霸权”,而是为巴黎争取宝贵的一票,但他不是善与人言者,他忘记了法语已经不是世界语言,而他手中的钥匙也不是万能钥匙。
真正的大国崛起不只是经济或军事的崛起,更重要的是文化和语言的崛起。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不同文化交相辉映的地方,历史将奖赏21世纪掌握开启跨文化交流大门金钥匙的人。
误区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