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公元前517年,鲁国上卿季平子与郈昭伯因为斗鸡发生了争执,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师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便约同鲁国的另外两个大家族盂氏和叔孙氏,三家共同攻击鲁昭公,结果,鲁昭公大败,逃奔齐国,被安置在乾侯。因鲁国发生了内乱,也就在这个时候,35岁的孔子也投奔到了富强的齐国,在高昭子家做了家臣,想通过高昭子关系去见齐景公,得到重用。

孔子在高昭子家里,一直见不到齐景公,闲得无聊,高昭子就给他请来了一个乐队,演奏了《韶乐》。《韶乐》雅俗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为孔子是个音乐世家,他曾跟随蘘子学过琴,懂得音乐,所以当听到齐国乐师给他演奏的《韶乐》时,完全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以至于3个月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赞叹道:想不到《韶乐》的完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并称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被韶乐陶醉的地方,被后人石刻在碑上“孔子闻韶处”,这个地方在2500多年后被人发现。

今年10月底,记者来到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东的一个小院,透过两棵脸盆粗的银杏树叶,斑驳的阳光洒在十几个平方米的院内,迎面墙上刻着几个字:“孔子闻韶处”。院内左边一块石碑上雕刻着“舞乐图”,图上二人席地而坐,一人执管横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视,似乎沉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仿佛是孔子在欣赏音乐;图的下方刻着两个美女,长袖飘带,翩翩起舞。右边的一块石刻为“韶乐及孔子在齐闻韶”简介。石刻文载:传说在中国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

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的姜健说,《韶乐》是距今四千多年前舜时的音乐,春秋时期仍能演奏的国家已经很少,在临淄发现“孔子闻韶处”,说明韶乐是在当时的齐国演奏的,从临淄历年出土的石磬、编钟等古乐器可以说明,当时的齐国发展传承的韶乐非常火爆。

周武王定天下后姜太公以首功封营丘建齐国,《韶乐》传入齐。《韶乐》入齐后,在齐国改革、开放,“因俗简礼”的基本国策影响下,适应当地民情民风习惯;吸收当地艺术营养,从内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丰富、演变。

陈求文

【篇二】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名人素材——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

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名家点评

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

钱穆(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三)素材运用

话题1:幽默

材料加工: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

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2:源泉

材料加工: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子墓前》节选)

话题3:诚信

材料加工: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

节选)

话题4:寻觅

材料加工: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

【篇三】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国学知识竞赛题2

高年级国学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三千 )

4、《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清朝)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7、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1、学思结合 2、温故知新)

8、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9“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0、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1、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2、孔子被封为什么王?(文宣王)

13、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4、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第一个)

15、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平民教育)

16、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哪一位?(颜回)

17、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2004年)

18、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19、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

(14年)

20、孔子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1、现存《论语》共多少篇?(20)

22、孔子在何处设教?(杏坛)

23、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24. 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25、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26、2015年是孔子诞辰(2566)周年。

27、“质胜文则野”下一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28、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14年)

29、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 ”?(听到一段好乐曲)

30、孔子说:“学而不厌,下一句是( 诲)人不倦 ”

3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下一句是(己欲达而达人)。

32、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大成殿)

33、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孔子后代自称以什

么传家?(诗、礼)

34、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哪两种卑微的工作?

(委吏:管理仓库;秉田:管理畜牧)

35、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

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6、山东曲阜孔庙内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更是我国罕见的大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型碑林之一,各类碑刻有多少块?(2000多)

37、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38、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

的(家族墓地)。

39、“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部儒家经典?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0.“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井上的围栏)

二、选择题

1. 《论语》“论”字作何解释?(A)

A、指“论纂” B、议论 C、选择语录

2. 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B)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6. 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D)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7、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 B、欧阳洵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 B、《庄子》

10、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

A、李贺 B、李商隐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11“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12、“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13、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 A )

A、《尔雅》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14、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15、“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表意字

16.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B )

A诗歌 B音乐 C小说 D散文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 B、李白

(B)

18、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1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C)于人。”

A失 B使 C施

20、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21、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22、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23、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24、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

A、范仲淹 B、文天祥

25、《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2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A、老子 B、荀子

28、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A、王维 B、王勃

29、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 B、锣

30、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

话出自:(A)

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

3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A、文章 B、书法

32、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3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3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

A、孙武 B、孙膑

35、《论语》在( A )曾被列为七经之一

A、东汉 B、西汉 C、秦

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37、“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

A、王勃 B、张九龄

3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

A、秦始皇 B、武则天

39、西湖的白堤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B)

A、白居易 B、李白

40、“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

A、为政清简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4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

A、李商隐 B、骆宾王

42、《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A)

A、《金陵记》 B、《石头记》

43、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

A、黄河 B、长江 C、淮4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44、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45、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A、八条 B、二十二条

46、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47、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B) A、两位 B、三位

48、“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 B、辛弃疾

49、“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50、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

A、来俊臣 B、周兴

5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 B、屈原

52、“杏林”指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53、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5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55、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56、“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庄子》

57、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5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鉴真

59、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6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A、《长歌行》 B、《短歌行》

6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C )

A、《孟子》 B、《易经》 C、《论语》 D、《中庸》

6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6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6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65、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武

66、“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7、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68、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69、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70、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71、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72、“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73、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7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75、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76、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77、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78、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B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79、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8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篇四】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

剧情很流畅,故事也比较精彩。从孔子在鲁国受到重用,然后政治斗争失败,再颠沛流离于诸侯国,最后回到鲁国。我觉得编剧是花了心思的。政治斗争的戏很紧凑。“子见南子”这戏嵌在剧中也不突兀,分寸好。虽然流浪的戏有些草率,但是最后的艰难回归还是非常感人的。孔子离开鲁国,我为他委屈。终于鲁国人认清了孔子的价值,希望接他回去使,又替孔子生出扬眉吐气的快感和何必当初的感慨。当一个老头背井离乡恩多载,终于回到故土,还坚持在城门口施以当年的古礼

虽然互相之间的呼应感觉略弱,甚至是基于电影对史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对孔子一生不大了解的观影者可能会有些摸不着头脑。影片里很多台词化用了论语里的句子,有时会显得有些生硬。

看完整场电影,其实到最后已经忘了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孔子说过了什么做了什么。但是觉得其中“子见南子”真是经典一幕,于那刹那的惊艳后是波澜不惊的深邃与厚重。对白里,动人心魄的美感。

《史记》中确实是记载了“子见南子”的情节: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寥寥数语。司马迁毕竟史学家,不是小说家,走笔至此,嘎然而止,其春秋笔法,令后人不尽唏嘘。

我没有考据,仅是在日志中谈谈自己对电影情节的见解罢了。

影片中的南子,被当时的世人普遍认为是个美艳而淫乱的妖姬,狐媚惑主,红颜祸水。倒是孔子一眼看出,她才是卫国真正的掌权者。从片中她对时局的透彻分析来看,她聪慧,机敏,凡事考虑周全,擅弄权术而权倾朝野。

她想见孔子,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第一,想会会这个宣扬仁义礼乐的贤夫子,看看是否人如其名;第二,希望看看他能否留在卫国助其治国;第三,想要挽留其做小公子的老师。当然,恐怕第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二三无非是说服自己的夫君让自己见孔子。

这一段的影片处理得极美。绵延的深褐色宫闱上细细密密着刺绣的图案,黯淡而华丽,仿佛带着埙的声音那般遥远而神秘的记忆。镜头穿过由重重纱幔组成的长长甬道,当柱子遮住视线时忽的行而回望,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俯首垂拱恭坐于座榻之上,周围静静的,只听见铜雀水漏中清澈的流水均匀清脆的一滴,一滴,又一滴,仿佛远山闲庭上风铃的摇曳。高高的木屐一步步款款而来,穿过蓝色珠帘时发出阵阵窸簌,南子夫人的背影终于出现在镜头中,满头蓝色的珠翠,如孔雀般高贵妖娆;头顶一顶金色的发冠,色泽单一而样式纷繁,惊艳中的雍容华贵。南子用镶嵌着羽毛的团扇拨开珠帘,来到行跪拜的孔丘面前,开启了一段不见刀光剑影却进退维艰的对话。

在孔子与南子的对话中,面对言语轻佻而步步紧逼的南子,孔子始终从容不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礼节得当,不失圣贤风度。南子的态度在不断试探中由轻视嘲讽逐步改变为尊敬,最后变成了钦佩。南子首先以诗三百中的男女情爱来试探孔子,孔子却以“思无邪”来解说,表明重情更重礼;更在南子提出拜师请求时以年幼弟子相荐,避嫌传道两个目的一箭双雕。

南子试探过后,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问礼乐制度的可行性,却得到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高尚君子抱负。至此,两人对视良久。南子终于用恳求的声

音低声表明希望夫子留在卫国以便再见面,面对南子恳切的目光,孔子却将目光移向他出,空气中静得只听见水漏的嘀嗒。久久沉寂过后,孔子低吟“微臣不便”,却不敢对视南子逼视而来的目光。迫切追问缘由,孔子一句“微臣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如一双无形的手拨动了南子的心中那抚千年孤独的琴弦,而南子最末的一句话:“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则又深深洞穿了孔子孤寂的内心。两句话,在两人各自孤独燃烧的烛火间点亮了一条光路,虽只能遥遥相望,却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在天地悠悠间独怆然而泪下。

南子是个聪明人,明白有些事挽留不来,更何况知音间理解与尊重。于是,她以“曲尊降贵”式的大礼叩拜来表达对孔子的敬重,而孔子也满目浊泪地郑重回拜南子。我想,这次叩拜,无关礼节,而是知音间的相知相惜,其中有踏破铁鞋终觅到的大喜,亦有初见即分别的大悲。两个性情迥异的人,最终从内心深处达成了对彼此的理解和真正的倾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有趣的是,孔子和南子这两个看上去理念、行为完全不一致的人,为什么会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成为知己?或许就在于“相反相成”的道理吧!孔子的仁政理念和“以礼治国”的学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采纳,也得不到民众的理解,饱受白眼,“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其内心的孤独和落寞可想而知。而南子却能被孔子的高尚人格所感动,真诚地挽留孔子,愿意聆听孔子的教诲,这怎能不令孔子发出“从未见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这样的由衷感叹!而南子,则是一个纵情于欲望的人,一个善于把握人性弱点的人,一个对男性的品德失去信心的人,也是一个聪慧、务实、善于权谋的非凡女子。她委身于可以长自己三十余岁的卫灵公,借助一个昏庸的老男人来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而且背负了许多骂名。

但在南子的内心深处,又怎见得没有对仁爱、礼乐、理想、信仰的渴望?和孔子一样,南子也同样是孤寂的,渴望理解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南子是好德如好色的,这个长期在饱受诟病中坚持自我的聪慧女子,长期通过权谋来释放自己道德焦虑和内心压抑的女子,不仅能理解孔子的痛苦,而且能体会到孔子在痛苦与折磨的蹂躏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可以说,孔子的出现,如同长期阴雨中的灿烂阳光,令南子找回了久违的感动,以及对理想的希望和渴求。曲太高,因而和寡。此二人,就如经过了揉搓,火炙与沸腾后的深黛色茶叶末,在阳光下沉淀着沉潜色泽的光晕;尽管不被世人接受和赏识,却在生命大挫伤的历练后明白了自己与对方的生命,气度高华而淡然悠远。

剧中的孔子,尽管因克己复礼和对现实的综合权衡而毅然回绝了南子的请求,选择离开卫国继续流亡,但其内心已经为知己所感动,耳畔回响着南子最后那句话——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不久,南子便在乘车时被刺客一箭洞穿心脏。其临死前想到在早间见到孔子的一幕,嘴角洋溢着会心的微笑,不由令人想到孔夫子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能在有生之时幸会知己,除却巫山非云也,此生足矣。

水滴洞穿了石头,铜雀水漏却永远滴不穿时间。不知最后一袭白衣的如老子的孔子,那个终于明白何为“无为,无不为”的孔子,是否在最后的时光中怀念过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卫国君夫人呢?琴声阵阵,余音绕梁,怆然而苍凉,令人

三月不知肉味。

子见南子,或许这种情感无关礼乐,无关仁爱,无关世间的纷纷扰扰,仅仅是相知遇相逢,仰止,行止。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