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高考广东 广东高考报名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高考广东

2015广东高考数学(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集合M={-1,1},N={-2,1,0},则MN=( )

A.{0,-1} B.{0} C.{1} D.{-1,1}

2. 已知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1+i)=( )

A.-2 B.2 C.-2i D.2i

3. 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

22A.y=x+sinx B.y=x-cosx C.y=2+x21 D.y=x+sin2x 2x

x+2y≤24. 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x+y≥0,则z=2x+3y的最大值为( )

x≤4

A.10 B.8 C.5 D.2

b,c.5. 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若a=

2,c=

,cosA=

且b<c,则b=( ) ,2

A

B.2 C

. D.3

6. 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B.l与l1,l2都相交

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D.l与l1,l2都不相交

x2y2

+=1(m>0)的左焦点为F8.已知椭圆1(-4,0),则m=( ) 25m2

A.9 B.4 C.3 D.2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2), 1

AD=(2,1),则ADAC=( )

A.2 B.3 C.4 D.5

10. 若集合E={(p,q,r,s)0≤p<s≤4,0≤q<s≤4,0≤r<s≤4且p,q,r,s∈N}, F={(t,u,v,w)0≤t<u≤4,0≤v<w≤4且t,u,v,w∈N},用card(X)表示集合X中的元素个数,则card(E)+card(F)=( )

A.50 B.100 C.150 D.20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一)必做题(11~13题)

11. 不等式-x-3x+4>0的解集为.(用区间表示)

12. 已知样本数据x1,x2,则样本数据2×1+1,2×2+1,,xn的均值=5,,2xn+1的均值为 .

13. 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

其中a=5+

c=5-则b= . 2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作一题)

1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sinθ)=-2,曲线C2的参数

2x=t方程为(t为参数),则C1与C2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y=15.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1,AB为圆O的直径,E为AB

的延长线上一点,过E作圆O的切线,切点为C,过A作直线EC

的垂线,垂足为D.若AB=

4,CE=,则

AD=.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tanα=2.

(1)求tan α+的值; 4

sin2α求2()sin2α+sinαcosα-cos2α-1的值.

2 π

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2.

(1)求直方图中x的值;

(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

(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

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3,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

(1)证明:BC//平面PDA;

(2)证明:BC⊥PD;

(3)求点C到平面PDA的距离.

3

a2=n∈N*.19、(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

且当n≥2时,4Sn+2+5Sn=8Sn+1+Sn-1. 35a3=,,24

(1)求a4的值;

(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与圆C1:x2+y2-6x+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求圆C1的圆心坐标; (2)证明:an+1-1an为等比数列; 2

(2)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C的方程;

(3)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L:y=k(x-4)与曲线C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4分)设a为实数,函数f(x)=(x-a)+x-a-a(a-1). 2

(1)若f(0)≤1,求a的取值范围;

(2)讨论f(x)的单调性;

(3)当a≥2时,讨论f(x)+x在区间(0,+∞)内的零点个数.

4 4

参考答案

1-5 BADBC 6-10 DBBAA

11、(-4,1) 12、10 13、1 14、(2,-4) 15、3 16、(1)解:

πtan(α+)=41-tanαtan 4

tanα+1=1-tanα

∵ tanα=2

∴tan(α+

(2) tanα+tanππ4)=2+1=-3 1-21

sin2α+sinαcosα-cos2α-1

=sin2α-1+sinαcosα-(cos2α-sin2α)

=-cosα+sinαcosα-cosα+sinα

=sinαcosα-2cos2α+sin2α

∵sin2α=2sinαcosα 222

原式=

∴2sinαcosαsinαcosα-2cos2α+sin2α2tanα=tanα-2+tan2α

22==12-2+22

17、解: (1)(0.002+0.0025+0.005+x+0.0095+0.011+0.0125)20=1

∴x=0.0075

(2)众数:230

中位数:取频率直方图的面积平分线

0.002+0.0095+0.011=0.0225

11=0.025202 ∴0.025-0.0225=0.0025

0.002520+220=2240.0125

(3)[220,240):0.012520100=25

5

【第二篇】高考广东

2015广东高考理综卷(word解析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A. 液泡和核糖体 B. 中心体和叶绿体

C.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 内质网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细胞结构中细胞器的内容,难度容易。核糖体无膜,线粒体和叶绿体有双层膜,选C。

2.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②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③ 促进肝糖原分解 ④ 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和功能等内容,难度中等。

①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②错误。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为紫色 ③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促进肝糖原合成 ④正确。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 所以正确答案为B

3. 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B. 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延伸-复性三步 C. 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溶后生成蓝色产物高考广东

D. 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DNA的提取和鉴定、PCR技术的内容,难度中等,B、D为易错选项,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多数学生审题不清。

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无法提取DNA B错误,考察PCR反应的三个步骤,应为变性——复性——延伸 C 正确

D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要用甲基绿与吡罗红同时染色

4. 图1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内竞争到时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种群密度特征和调查方法的内容,难度中等,A初始阶段导致增产缓慢的原

B. 可用数学模型 Nt=N0λt 表示

D. K值约为120 000个

因不是种内斗争,是种群初始数量较少导致的B错误,这是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C取样器取样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应用显微技术法D 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在坐标轴中,曲线纵坐标的最大值即为K值

5. 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右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

A. 0、2、3、4、5、6

B. 0、4、5、6、7、8 D. 0、3、6、9、12、15

C. 0、6、7、8、9、10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难度中等偏难。本题考查设计实验能力。

由表可知,当秋水仙素浓度为6g/L时,四倍体植株的数量达到最大值11。所以正式实验进行时,要设臵秋水仙素的浓度大于6g/L的组。当秋水仙素浓度为10g/L时,四倍体植株的数量较少,所以在正式试验中不需要设臵秋水仙素浓度为10g/L或者大于10g/L的组,所以正确答案为B 6.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酶的高效性、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生命历程的内容。 A正确。改变酶的浓度不会影响产物量,加酶一般会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B错误。生长素的两重性表现为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图中胚芽鞘的背光侧和向光侧都表现为生长。但因为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此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

C错误。菠菜为高等植物,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

D错误。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此图没有同源染色体,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4分)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答案】B

【解析】考查化学与生活,A选项,木材纤维遇碘水不能变蓝色,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食用花生油属于酯,鸡蛋清属于蛋白质,两者都可发生水解反应,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聚氯乙烯不属于烃,故错误;D选项对二甲苯中含有苯环,属于不饱和烃,所以也错误。 8.(4分)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 、Ba2+、Br-、CO32- C.K+、Na+、SO42-、MnO4- 【答案】C

【解析】考察离子共存问题,A选项,Ba2+,CO32-不能大量共存;B选项SO32-,H+不能大量共存;

B.Cl-、SO32-、Fe2+、H+ D. Na+、H+、NO3-、HCO3-

C选项中离子均可以共存;D选项中H+和HCO3-不能大量共存。 9.(4分)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答案】A

【解析】A选项,1-己醇和己烷是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因此可以通过蒸馏进行初步分离,故A选项正确。B选项,原电池工作时不需要外接电源,故B选项错误;C选项,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是由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故C选项错误。D选项,叙述Ⅱ中NaCl固体不能导电,故D选项错误。

10.(4分)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 Na 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 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答案】D

【解析】A选项,2Na~H2,故23gNa与足量H2O反应可生成0.5nA个H2分子,A选项错误;B选项,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故B选项错误;C选项,N2和H2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标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2nA个原子,故C选项错误;D选项,3mol铁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3×8/3nA(即8nA)个电子,故D选项正确。

【第三篇】高考广东

[精美版]2015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逐题详解)

2015 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逐题详解

详解提供:广东佛山市南海中学 钱耀周

参考公式:样本数据x,x,x,…,x的方差 s=x-x123n

1n ê

2

( ) +( x

2

2

-x

) +( x-x) +L +( x

2

2

3

n

– xù ,

ú

)

2

其中x表示样本均值.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M=x( x+4)( x +1) = 0, N=x( x-4)( x -1) = 0,则MI N = ( )

A.{ 1,4}

B.{ -1,-4}

C.{ 0}

D.

{ }

{ }

【解析】D; M ={ -4,- 1}, N = { 1,4},所以MI N = ,选D. 2.若复数 z =i( 3- 2i)(i是虚数单位),则z =( )

A.2-3i

B.2+3i

C.3+2i

D.3- 2i

【解析】A;因为z =2+ 3i,所以z =2- 3i ,选A. 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

A.y=B.y=x+1

x

C.y =2+x

1x2

D.y=x + e

x

11都是偶函数,y=x是奇函数,选D. x2x

4.袋中共有15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0个白球,5个红球,从袋中任取2个球,所取的2个球

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 )

51011A.B.C.D.1高考广东

212121

x

【解析】D;y=y =211

C10C105

【解析】B;所求概率为2= ,选B.

C15 27

2

5.平行于直线2x+y +1= 0且与圆x2+y = 5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

A.2x-y += 0或2x-y =0B.2x+y += 0或2x+y =0

线y=-

3z4234

x 过A ÷ 时,z取得最小值z = ,选C. min=31+22255è5

x2y25

7.已知双曲线C:2-2= 1的离心率e= ,且其右焦点为 F5,0),则双曲线C的方程为( )2( ab 4x2y 2x2y 2x2y 2

B.-=1C.-=1D.-= 1

16991634c522

【解析】B;依题意c= 5,= ,所以a= 4,a = 16,b2=c2-a = 9,选B.

a 4

8.若空间中n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的取值( )

A.大于5B.等于5C.至多等于4D.至多等于3【解析】C; 由正四面体知道至少有4个点!下证明不可能有5个点:假设空间中里可以有5个点两两距离都

相等,不妨设距离都等于a,则五个点A,B,C,D,E中的三个点A,B,C距离彼此相等,那么它们就构成

一个正三角形,点D,E要与前三个点距离相等,它就必定在过正D ABC 中心且垂直于平面ABC的直线 上,因此DABC与EABC各自为正四面体,但D与E不重合,他们必定分别在平面ABC的两侧,但此 时DE的距离不可能等于DA的距离,矛盾!故正整数n的取值至多等于4,选C.

x2y 2A.-=1

43

二、填空题:本大共 7 小题,考生作答 6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30

分) (一)必做题(9~13 题)

9.在

1的展开式中,xk

4

)

4

k

k

k4

解析】6;通项 Tk+ 1=C

2

= 6. ( -1)2C 4

4– k

C( -1) =( – 1)

x4– k

2

,令

4– k

= 1,解得k = 2,此时x的系数为 2

10.在等差数列{ a中,若a3+a4+a5+a6+a ,则a2+a8 =_____. n}7= 25【解析】10;依题意5a5 = 25,所以a5 = 5,a2+a8=2a5 = 10.

11. 设D ABC 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

c,若asinB = ,C = 【解析】1;因为C = 则CH =1

2

p

6

,则b=_____.

p

6

,所以0<B <

5p 1p

,又sinB = ,所以B = ,画出D ABC ,作AH^

BC 于H, 626

=bcosC ,所以b= 1. 12.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____条毕业留

言.(用数字作答) 【解析】1560;这是一道排列问题:A40 =4039= 1560.

13.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 B( n,p),若 E( X )= 30, D( X )= 20,则p =_____. 【解析】;依题意np= 30, np( 1-p )= 20,所以1-p = ,故p= .

2

1

32313

(二)选做题(14~15 题,考生只需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2rsinq –

è

p

÷ ,点A的极坐标为4

7p

A ÷ ,则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________.

4 è

【解析】;直线l:x-y +1= 0,点 A ( 2,

2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1,已知AB是

圆O的直径,

AB = 4,EC是圆O的切线, 切点为C,BC = 1.过圆心O作BC的平

行线,分别交EC和AC于点D和点P,则OD =_____.

【解析】8;因为DCP=

B= AOP ,

所以DDCP: D AOP ,所以代入(*)可得PD =

PDCP1

= (*),又CP=OP = ,PA=CP PAOP 215

,所以OD=

PD+PO = 8. [原卷上的图形画得不准确!这很不应该!]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满分

80 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向量m=, n=( sinx,cosx ,x ÷ . )è2 è

p

(1) 若 m^n,求tan

x的值; (2) 若m与n

的夹角为,求x的值.

3

【解析】(1) 因为 m^n,所以m×n=0 sinxxx = 0,从而tanx== 1.

cosx

p p 11

=

xx ,

3 32 2

p 1ppp p

方法一:即sinx -÷ = ,又x ÷ ,所以x -÷ ,

4 24è44 èè2

pp

pp5p

所以x -= ,所以

x =+= .

(2) 因为m==1 ,m与n的夹角为,所以m×n=m466412

方法二xx = 1,两边平方整理得sin2x = ,又

x ÷ ,所以 2x ( 0,p ), 所以2x =

1

2

p è2

p

65p

所以x = .

12

5p p 5p p ,即x = 或

xx =1> 0,即sinx> cosx ,故x > , 6 1212 4

方法三xx = 1,结合sin2x+cos2x = 1,可解得cosx 所以cos2x=2cosx -1=2

, 5p 5p p

x ÷ ,所以 2x ( 0,p ),所以2x = ,即x = .612è2

17.(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工厂36名工人的年龄数据如下表.

为44,列出样本的年龄数据;

(2) 计算(1)中样本的均值x和方差s2;

(3)36名工人中年龄在x- s 与x+ s 之间有多少人?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0.01%)? 【解析】(1)抽样分段间隔k =

36

= 4,依题意,抽到的编号分别为2,6,10,14,18,22,26,30,34, 9

从而样本的年龄数据为:44,40,36,43,36,37,44,43,37.

1

(2)样本的均值 x=( 44+40+36+43+36+37+44+43+37)= 40,

9

11002

方差 s 2=( 42+02+42+32+42+32+42+32+3. )99

101011010130

(3)由(2)可知s = ,x-s =40-= ,x+s =40+= ,

33333

年龄在x- s 与x+ s 之间有:40,40,41,40,42,43,38,39,43,39,38,43,41,37,42,37,

23

42,39,43,38,42,37,39,共23人,所占的百分比为 63.89%.

36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2,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 = 4,AB = 6,BC = 3. 点E是CD边的中点,点F,G

分别在线段AB,BC上,且

AF= 2FB ,CG= 2GB .

(1) 证明:PE^ FG ;

(2) 求二面角P-AD- C 的正切值; (3) 求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1)因为PD= PC ,E是CD边的中点,所以PE^ CD ,

又平面PDC ^平面ABCD,平面PDCIABCD= CD ,

A

E

CG

F

图2

B

PE 平面PDC,所以PE ^平面ABCD, 又FG 平面ABCD,所以PE^ FG .

(2)因为平面PDC ^平面ABCD,平面PDCIABCD= CD ,AD^ CD ,AD平面ABCD,

所以AD ^ 平面PDC,所以AD^ CD ,AD^ PD , 所以 PDC 为二面角P-AD- C 的平面角, 在D PCD 中,PD=PC = 4,DE=CE = 3,PE=

PE,即二面角P-AD- C

. DE BF1BG

(3)连结AC,因为== ,所以FG//AC,

BA3BC

所以 PAC 为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所以tanPDC=

连结AE,在Rt

D PAE 中,AE =

,

PE,PA=在D PAC 中,PA= 5,

PC = 4,

AC =

2

2

= 5,

2

= ,

2

由余弦定理得

cosPAC=

PA+AC- PC

=

2PA× AC

5+2

– 42

所以直线

PA与直线FG19.(本小题满分14分)

设a> 1,函数 f( x) =1+x(1) 求 f( x)的单调区间;

. (

2

)e– a .

x

(2) 证明: f( x)在( -, + )上仅有一个零点;

(3) 若曲线 y= f( x )在点P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且在点 M( m,n)处的切线与直线OP

平行(O是坐 标原点).证明:m

– 1. x

【解析】(1) f ( x) =2xe+1+x

(

2

) e

x

=ex( x2+2x+1) =ex( x + 1),

2

因为 f ( x ) 0恒成立,所以 f( x)在R上递增,即 f( x)的递增区间为( -, + ),无递减区间. (2)因为 f( 0)=1-a < 0, f( a) =1+a

(

2

)e

a

>1+a 2> 0,即 f( 0) f( a )< 0,

所以 f( x)在( 0,a)上存在零点,由(1)知 f( x)在( -, + )上递增, 所以 f( x)在( -, + )上仅有一个零点. (3)由(1)可知 f ( x) =e

x

2,令 f ( x )= 0得x=- 1,故P-( x + 1)

è

2

– a ÷ , e

2, e

曲线 f( x)在点 M( m,n)处的切线的斜率 k=e依题意可知 e

m

m

2

,又直线OP的斜率kOP=a ( m + 1)

( m+1)

2

2 23

=a ,所以( m+1) =e- m( m+1a )÷ (*),

eeè

m+ 1m+ 1m

,则 gm ==, ( )mmm

eee

令 g( m) =e- m( m +1)=

当m< 0时, g ( m )> 0, g( m)在( - ,0 )上递增,当m> 0时, g ( m )< 0, g( m)在( 0,+ )上递减,

– m

所以 g( m) =g 0= 1,故 gm=e)a ÷

, ( ) ( m +1) 1,所以由(*)可得( m+1( )min即m+1

,即m- 1,不等式得证!

3

è2 e

【第四篇】高考广东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秦统一中国后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因书写不方便,被隶书所取代。

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如果诏令不是出自中书省,就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以限制王权。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政府所在地在广州,而且还有“勾联俄国”、“广东共产”。结合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广州政府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此可知为国民革命时期。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答案】D

【解析】据“1961年”、“父子队”“兄弟队”判断答案为D。A项三大改造后土地所有制一直为土地公有制;B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C国民经济调整的是农轻重的比例,与材料无关。

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可知:中苏贸易不断增加,而中美贸易急剧减少。可知当时中苏关系密切,中美关系紧张,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答案】C

【解析】由“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平民获得了立法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录美洲的意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发现及其之后的殖民扩张,拉大了美洲与欧洲之间的差距。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C应是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D项错误,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美洲;其次该会议应该不仅讨论发现美洲的意义,还关注了消极影响。

20.“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

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 B.《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答案】D

【解析】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A项《大抗议书》是1641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B项适用于君主立宪制,C项适用于民主共和制。

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

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A

【解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分析出这种文学风格是超越现实,革命的理想主义,属于浪漫主义。

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商品贸易。A出现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之后;B出现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D出现在斯大林时期。

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

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答案】D

【解析】由“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

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造学校特别

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思潮:人文主义;(2分)

背景:政治:中世纪教会神学统治,政治黑暗;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任意两点得4分)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

学派:儒家。(2分)

原因:政治: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思想:宋明时期理学有了新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从重视和伦理道德,到逐步取消经学课程;再到引入公民课。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民权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觉醒。

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分)

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2分)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分)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和完善,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快;(2分)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分)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

国际: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

美国:企图称霸全球。

材料: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三点得10分)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注意:需要注意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第五篇】高考广东

2015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5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 、Ba2+、Br、CO32 B.Cl、SO32、Fe2+、H+

C. K+、Na+、SO42、MnO4 D. Na+、H+、NO3、HCO3

9

10.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g Na 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 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1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

-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高考广东

图2 12.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NaOH

高考广东

-1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1

23.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

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30.(15分)有机锌试剂(R-ZnBr)与酰氯(

途径1:

Br

)偶联可用于制备药物Ⅱ:

途径2:ⅢⅣⅤ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 。

(2)关于化合物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双选)。

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可与新制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C.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D.可与热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反应

(3)化合物Ⅲ含3个碳原子,且可发生加聚反应,按照途径1合成路线的表示方式,完成途径2中由Ⅲ到Ⅴ的合成路线:

(标明反应试剂,忽略反应条件),

(4)化合物Ⅴ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组数为 。以H替代化合物Ⅵ中的ZnBr,所得化合物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不考虑手性异构)。高考广东

(5)化合物Ⅵ与Ⅶ反应可直接得到Ⅱ,则化合物Ⅶ的结构简式为 。 31、(16分)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1)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右图所示的催化剂循环实现,其中, 反应①为2HCl(g) + CuO(s) H2O(g)+CuCl2(g) △H1 反应②生成1molCl2的反应热为△H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

(反应热用△H1和△H2表示)。

(2)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 的催化活性,①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 率随温度变化的ɑHCl—T曲线如图12,则总反应的△H , (填“>”、“﹦”或“<”);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 大的是 。②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出

图12

2

Cl(g)CuO

H2O(g)

CuCl

相应ɑ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③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ɑHCl的有 。

A、增大n(HCl) B、增大n(O2) 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D、移去H2O (3)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汇总n(Cl2)的数据如下:

计算2.0~6.0min以内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mol·min-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 (4)Cl2用途广泛,写出Cl2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32.(16分)七铝十二钙(12CaO·7Al2O3)是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用白云石(主要含CaCO3和

MgCO3)和废铝片制备七铝十二钙的工艺如下:

(1)煅粉主要含MgO和 ,用适量的NH4NO3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 若溶液I

中c(Mg2+)小于5×10-6mol·L-1,则溶液PH大于Mg(OH)2的Ksp=5×10-12);该工艺中不能用(NH4)2SO4代替NH4NO3,原因是 ,

(2)滤液I中的阴离子有 (忽略杂质成分的影响);若滤液I中仅通入CO2会生成 ,

从 而导致CaCO3产率降低。

(3)用NaOH溶液可除去废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电解制备Al(OH)3时,电极分别为Al片和石墨,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 。

(5)一种可超快充电的新型铝电池,充放电时AlCL4-和Al2Cl7-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它

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放电时负极Al的电极反应式为 。

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围棋处理装置依次为

旋塞1

(2)按图13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 , 原因是 ,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

3

旋塞2

150kPa HCl 100kPa NH3

高考广东

图13

高考广东

石蕊 水溶液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限制试剂与仪器:固体NH4Cl,蒸馏水、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控制温度)

①实验目的:探究 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③按实验序号I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NH4Cl水解反应得

平衡转化率为 (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2015高考广东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7.B 8.C 9.A 10.D 11.C 12.B 22.BC 23.AD 30.(1)C12H9Br (2)AD(3)CH2

(4)4、4 (5)

2CH2COOH

BrCH2CH2COOCH2CH3

31.(1) 2HCl(g) + 1/2O2

(g) H2O(g)+Cl2(g) △H=△H1+△H2

(2)①< K(A) ②见右图 增大压强,平衡右移,ɑHCl增大,相同温度下, HCl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实验的大。③BD

(3)1.8×103 mol/min

(4)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2.(1)CaO;11;加入(NH4)2SO4会生成CaSO4微溶物,在过滤是会被除去,造成生成的CaCO3减少。 (2)NO3—,(NH4)2CO3 (3)2OH—+Al2O3=2AlO2+H2O

=======2Al(OH) ======= ======== (4)2Al+6H==2O3↓+3H2↑

点燃

通电电解催化剂

(5)Al-3e+7 AlCl4=4 Al2Cl7

---

33.(1)ACG(2)①产生白色的烟;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②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3)①温度②

③(10-Y×

5.35)/m

4

【第六篇】高考广东

2014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

A.{-1,0,1} B. {-1,0,1,2} C. {-1,0,2} D. {0,1}

答案:B

2.已知复数Z满足(3+4i)z=25,则Z=

A.3-4i B. 3+4i C. -3-4i D. -3+4i

答案:A

提示:z=2525(3-4i)25(3-4i) ===3-4i,故选A.3+4i(3+4i)(3-4i)25

y≤x3.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x+y≤1且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和m,则M-m=

y≥-1

A.8 B.7 C.6 D.5

答案:C

提示:画出可行域(略),易知在点(2,1)与(-1,-1)处目标函数分别取得最大值M=3,

与最小值m=-3,∴M-m=6,选C.

x2y2x2y2

-=1的 -=1与曲线4.若实数k满足0<k<9,则曲线25-k9259-k

A.离心率相等 B.虚半轴长相等 C. 实半轴长相等 D.焦距相等

答案:D

提示:0<k<9,∴9-k>0,25-k>0,从而两曲线均为双曲线,

又25+(9-k)=34-k=(25-k)+9,故两双曲线的焦距相等,选D.

5.已知向量a=(1,0,-1),则下列向量中与a成60夹角的是

A.(-1,1,0) B.(1,-1,0) C.(0,-1,1) D.(-1,0,1

)答案:B

提示11=,即这两向量的夹角余弦值为,从而夹角为600,∴选B.22

6、已知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形成原因,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的学生进行调查,则样本容量和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分别为

A. 200,20 B. 100,20

C. 200,10 D. 100,10

答案:A

提示:样本容量为(3500+4500+2000)2%=200,

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为:20002%50%=20,∴选A.

7.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l2⊥l3,l3⊥l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l1⊥l4 B.l1//l4 C.l1,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l1,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答案:D

8.设集合A= {(x,x,x,x,x)x∈{-1,0,1},i=1,2,3,4,5},那么集合A中满足条件12345i

“1≤x1+x2+x3+x4+x5≤3”的元素个数为

A.60 B.90 C.120 D.130

答案: D

提示:x1+x2+x3+x4+x5可取1,2,3

122和为1的元素个数为:C1和为2的元素个数为:C1

2C5=10;2C5+A5=40;

3112和为3的元素个数为:C1

2C5+C2C5C4=80.

故满足条件的元素总的个数为10+40+80=130,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3题)

9.不等式x-+x+2≥5的解集为 答案:(-∞,-3][2,+∞)

提示:数轴上到1与-2距离之和为5的数为-3和2,故该不等式的解集为:(-∞,-3]

-5x[2,+∞). 10.曲线y=e+2在点(0,3)处的切线方程为 答案:5x+y-3=0提示:y=-5e'-5x,∴y'

x=0=-5,∴所求切线方程为y-3=-5x,即5x+y-3=0.

11.从0,1,2,3,4,5,6,7,8,9中任取七个不同的数,则这七个数的中位数是6的概率为.

1

6 提示:要使6为取出的7个数中的中位数,则取出的数中必有3个不大于6, 答案:

3C61另外3个不小于6,故所求概率为7=.C106

12.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osC+ccosB=2b, 则a=. b

答案:2

a提示:解法一:由射影定理知bcosC+ccosB=a,从而a=2b,∴=2.b

解法二:由上弦定理得:sinBcosC+sinCcosB=2sinB,即sin(B+C)=2sinB,

a∴sinA=2sinB,即a=2b,∴=2.b

a2+b2-c2a2+c2-b2

解法三:由余弦定理得:b+=2b,即2a2=4ab,2ab2ac a∴a=2b,即=2.b

13.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10a11+a9a12=2e5,则lna1+lna2++lna20=.

答案:50

提示:a10a11=a9a12,∴a10a11=e,设S=lna1+lna2+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1和C2的方程分别为ρsin25+lna20,则S=lna20+lna19++lna1, ∴2S=20lna1a20=20lna10a11=20lne5=100,∴S=50.θ=cosθ和ρsinθ=1,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曲线C1和C2的交点的直角坐标为__

答案:(1,1)

提示:C1即(ρsinθ)=ρcosθ,故其直角坐标方程为:y=x,22

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1,∴C1与C2的交点的直角坐标为(1,1).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AB上且EB=2AE,AC与DE交于点F,则CDF的面积=___ AEF的面积

答案:9

提示:显然CDFAEF,∴

CDF的面积CD2EB+AE2=()=()=9.AEF的面积AEAE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

演算步骤.

16、(12分)已知函数f(x)=Asin(x+

(1)求A的值;

(2)若f(θ)+f(-θ)=π4),x∈R,且f(53π)=, 1223π3,θ∈(0,),求f

(π-θ). 224

5π5ππ

2π33解:(1)f()=Asin(+)=Asin=,∴A=

=12124322(2)由

(1)得:f

(x)=sin(x+),4

∴f(θ)+f(-θ)=sin(θ

+)sin(-θ+)44

+cosθsin)+(sin(-θ)cos+cos(-θ)sin) 4444

π

3=θsin=θ=42

π∴cosθ=θ

∈(0,),∴sinθ=424

3π3ππ∴f(-θ)=-θ+)=π-θ)=θ==.44444

17、(13分)随机观测生产某种零件的某工厂25名工人的日加工零件数(单位:件),获得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数据得到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如下: πππ=θcosππππ

(1)确定样本频率分布表中n1,n2,f1和f2的值;

(2)根据上述频率分布表,画出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

(3)根据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在该厂任取4人,至少有1人的日加工零件数落在

区间(30,35]的概率.

解:(1)n1=7,n2=2,f1=72=0.28,f==0.08;22525

(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所示:

(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工人们日加工零件数落在区间(30,35]

的概率为0.2,设日加工零件数落在区间(30,35]的人数为随机变量ξ,则ξ

故4人中,至少有1人的日加工零件数落在区间(30,35]

0的概率为:1-C4(0.2)0(0.8)4=1-0.4096=0.5904.B(4,0.2),

18.(13分)如图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0,AF⊥PC于点F,FE∥CD, 交PD于点E.

(1)证明:CF⊥平面ADF; (2)求二面角D-AF-E的余弦值.

解:(1)证明:PD⊥平面ABCD,PDPCD,

∴平面PCD⊥平面ABCD,

平面PCD平面ABCD=CD,

AD平面ABCD,AD⊥CD,∴AD⊥平面PCD,

CF平面PCD,∴CF⊥AD,又AF⊥PC,∴CF⊥AF,

AD,AF平面ADF,ADAF=A,∴CF⊥平面ADF.

(2)解法一:过E作EG//CF交DF于G,CF⊥平面ADF,∴EG⊥平面ADF,过G作GH⊥AF于H,连

EH,

则∠EHG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设CD=2,∠DPC=300,

1∴∠CDF=300,从而CF=CD=1,2

1

DE

CF3CP=4,EF∥DC,∴=,,∴DE

=还易求得EF=,DF=

DPCP22

3DEEF=3.易得AEAF=EF=3,从而EG=DF423AEEF=故HG=

∴EH==AF

∴cos∠EHG=GH=EH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高考广东 广东高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