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传记我的爷爷 我的父亲传记

初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

一九三一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我的爷爷出生在辽中县朱家房镇深井子村。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全家人就对他有特别的关照。他是最小的儿子,也是这个不太富裕的家庭唯一的希望。太爷爷为他取名宝聚,希望他能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二零零八年农历二月初四日零点零七分,刚在病床上过完七十七岁生日的爷爷在深井子的家中平静的离开了人世。昨天,我去奶奶家,奶奶向我讲述了爷爷的一生。现在,我将她零散的语言整合起来,为爷爷写一篇传记,表达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求学生涯

爷爷名为宝聚,却是一生坎坷,未见富贵。九岁丧母,跟着父亲和哥哥生活。后来,太爷爷用积攒下来的钱供他念书,为此,爷爷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失去了读书的机会。爷爷是幸运的。据爷爷回忆,他最开始在失学馆念书,是一种类似私塾的学校,条件十分艰苦。爷爷学习勤奋,尤其是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写得一笔好字。后来他考入三台子中学,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爷爷算是有学问的人。由于抗美援朝的关系,中学只念了两年就毕业了,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他只好辍学。后来,他在老大房的一所学校里当了老师。

上学让爷爷获得了知识,也给他留下了永远的痛。求学期间,爷爷经常挑灯夜读,当时点的是一种洋油灯,散发出十分刺鼻的气味,油烟吸入肺中,爷爷染上了肺病。加之自己做饭,烟熏更是雪上加霜。那时,爷爷才十九岁,留下这样的病根显然不是好事。肺病困扰了爷爷的一生,有一次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无家岁月

当了教师的爷爷总算告别了黑土与黄牛,挣三十元的微薄工资,还能够勉强度日。后来他又调到田家房村小学,经人介绍,结识我的奶奶。一九五四年夏天,他们喜结连理,这年冬天,爷爷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可谓双喜临门。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困扰着他们,他们没有房子。当初分家时,爷爷太小,与父亲住在一处,后来长年在外念书,从没想过盖房的事。奶奶八岁丧父,家境贫寒,更不会分给他房子。于是,在此后将近十年,爷爷都是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总是花钱租房子住,其实就是一些家庭的下屋,或者没人住的房子,直到一九六一年,爷爷才在老家盖起了两间土坯房。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大姑都是在别人家出生的。

奶奶给我讲了当初的窘境。结婚后,爷爷奶奶回到村里,爷爷走在前面,在一条岔路前爷爷停住了,奶奶问:怎么了?爷爷苦笑,说了一句“咱们往哪走啊?去我二哥家还是三哥家。去谁家都困难,二哥家有六个孩子,三哥家有七个孩子,哪有咱们的地方。”他们只得这家住几天,那家呆几日。嫂子们看似热情,其实连饭都很难吃饱。爷爷的工作又总是调动,由教师提升到书记,后来有点如县政府,然后又回到于家房镇任党委秘书,后又调到六间房,不久有调到朱家房,每到一处,就要另起炉灶,奶奶说他们搬了二十七次家。

为官廿年

爷爷虽然生活上颠沛流离,在官场上却是如鱼得水,连连升迁,由虚职文秘升到一二把手。爷爷为官清廉,无论是在县里还是在地方,他都有很多次贪污的机会,但他没有贪过一

分钱。朱家房镇原来的政府大楼,是在爷爷的监督下修建的,当时爷爷带了一个大皮包,工程款都装在其中。可是除了在工地或者在财政部门,他从来没有打开过那个皮包。晚上回家,这个皮包就在他的枕边,他安然入睡,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奶奶对我说,当时如果拿出一两打,就能发家,而且谁也不会知道。爷爷在此期间只往家里拿了一个大板凳,用来修补房子,这大概是爷爷唯一的贪污下来的东西。

可是,好景不长,文革的风暴把他从人生的巅峰卷到了谷底。由于种种原因,爷爷被开除公职,他不明白,自己为******干了一辈子,怎么落得这个下场。由于他的罪名都是别人捏造的,爷爷又与人事部门的领导相较深厚。朋友给他指明三个部门,让他挑选,而且到那个部门都是一把手。分别是税务,医院,粮库。税务是有油水的,而且工资高。但是很繁重,爷爷又是个外行,加之奶奶的叔伯弟弟在这个部门,本来就表现不好,此后要是来了一个管事的姐夫,岂不是要美得上天,爷爷又没法管教他。爷爷当时意冷心灰,不想再劳心费力,他选择了医院,一九七七年,爷爷到朱家房镇医院当起了书记,只是个挂名的虚职。在此期间,爷爷终日靠打麻将打发时间,或者靠吸烟喝酒麻痹自己,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好。

平淡晚年

爷爷长期是这种状态,一九八九年,爷爷退休。能拿到一些退休金,加上奶奶的(我的奶奶也是一名老师)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一九九三年农历二月十一日,我出生了,爷爷过完生日不久之后又得到了他唯一的孙子,可谓喜上眉梢。后来我渐渐长大,他开始教我读书,但是他从来都是找着原文念。渐渐地,我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岁时,我开始阅读古诗词,有不懂到渐渐懂得,爷爷很乐意教我,我也很乐意学。爷爷对我的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吵着要吃糖饼,爷爷用刀把普通的饼切开,在里面塞满糖。他总是把馒头做成花的形状,就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爷爷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了他的晚年。

病重四月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爷爷被诊断出患上了食道癌。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当时,我正在初三冲刺的阶段,听到这个消息更是倍感紧张,无心学业,成绩很不好。爷爷在我家中养病,我每天给他讲一些学校里的事,读一两篇我写的东西,他很高兴,尽管我们一家人极力隐瞒,他还是感到不妙。那年春节,他只喝了一碗清汤,因为无论吃什么东西都会吐出来。四个月以后,他回到家里,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他又转到县医院治疗,我们都知道无力回天,但还是抱有一线希望,他过生日那天,我到医院看他,他还冲我微笑。可是两天后,我再看到他是,我只剩下了痛哭。

据奶奶说。那天早上,爷爷说想要回到家里,大家吃力的将他抬到车里。到家之后,他已经不能言语了,十一点多钟,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孩子的学习就靠你(指的是我的妈妈)了”。此后,爸爸扶起他,他吃力的坐起来看看外边,不一会平静的离开了人世。此时此刻,他想的也许是当年的一幕幕,也许只想到了我。而我却不在他的身边,最爱我的人离我而去,我却不得而知,真是一生的遗憾!!!后来,我写了一首诗:

噩耗传来泪欲潸,千呼万号断肠肝。前日榻前还笑语,今朝唯见一冰棺。

坎坷半生未平安,飞升天界早为仙。孙儿读书必发奋,先祖泉下亦相欢。

平仄皆不和韵律,聊表寸心。

一生无友

爷爷为人刚强,正直。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帮过许多人,可是,在他死之后,没有一个人来送花圈。只有一个他的至交,也是我妈妈的老姑爷,送了一副挽联。想当年,风云一时,谁是来者。叹今朝,寂寞半生,唯有英名。读罢此联,怎能不让人心生凄凉。爷爷当年助了多少人,冒着危险给朋友作证,被人登了二十二张大字报。在朋友潦倒之时仗义疏才,提拔任用好朋友。可是,他遭遇不幸之时,谁帮过他?他一生无友,没有一个人在利益面前展现出友情的力量。在他退休之后,只有一两个人去看望过他。他一手提拔的李景忠(后来成为辽中县教育局局长)送给他一台电视,买过一些东西,还算过得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帮过他。为了我大姑的工作,他弯下腰去找他过去的下级帮忙,还来得只是断然回绝。爷爷痛骂了他一顿,那当年所谓的朋友却没有良心发现。灵堂里面,爷爷的那些侄儿本来没有眼泪,晚上,我的一个大爷(我爸爸的叔伯兄弟)骂道:“受过老头恩惠的,都他妈来哭。你当年穷困,谁助你考的大学,你怎么转到辽中来的,你怎么活下来的……?”听到这些,在爷爷的棺材前跪下了几个人,发自内心的流出了眼泪。如果不是这几句话,恐怕连这些他的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都忘了那些恩情了吧!这就是世态炎凉。后来,主办丧事的人说,我经常干这种事,还没见过这样想老人的,少见啊!

今天是元宵节,我想爷爷在天上或者地上的某个地方和他的那些朋友开怀畅饮吧!

篇二:《我的爷爷》

一九三一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我的爷爷出生在辽中县朱家房镇深井子村。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全家人就对他有特别的关照。他是最小的儿子,也是这个不太富裕的家庭唯一的希望。太爷爷为他取名宝聚,希望他能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二零零八年农历二月初四日零点零七分,刚在病床上过完七十七岁生日的爷爷在深井子的家中平静的离开了人世。昨天,我去奶奶家,奶奶向我讲述了爷爷的一生。现在,我将她零散的语言整合起来,为爷爷写一篇传记,表达我对他的思念之情。求学生涯爷爷名为宝聚,却是一生坎坷,未见富贵。九岁丧母,跟着父亲和哥哥生活。后来,太爷爷用积攒下来的钱供他念书,为此,爷爷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失去了读书的机会。爷爷是幸运的。据爷爷回忆,他最开始在失学馆念书,是一种类似私塾的学校,条件十分艰苦。爷爷学习勤奋,尤其是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写得一笔好字。后来他考入三台子中学,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爷爷算是有学问的人。由于抗美援朝的关系,中学只念了两年就毕业了,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他只好辍学。后来,他在老大房的一所学校里当了老师。上学让爷爷获得了知识,也给他留下了永远的痛。求学期间,爷爷经常挑灯夜读,当时点的是一种洋油灯,散发出十分刺鼻的气味,油烟吸入肺中,爷爷染上了肺病。加之自己做饭,烟熏更是雪上加霜。那时,爷爷才十九岁,留下这样的病根显然不是好事。肺病困扰了爷爷的一生,有一次差点要了他的性命。无家岁月当了教师的爷爷总算告别了黑土与黄牛,挣三十元的微薄工资,还能够勉强度日。后来他又调到田家房村小学,经人介绍,结识我的奶奶。一九五四年夏天,他们喜结连理,这年冬天,爷爷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谓双喜临门。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困扰着他们,他们没有房子。当初分家时,爷爷太小,与父亲住在一处,后来长年在外念书,从没想过盖房的事。奶奶八岁丧父,家境贫寒,更不会分给他房子。于是,在此后将近十年,爷爷都是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总是花钱租房子住,其实就是一些家庭的下屋,或者没人住的房子,直到一九六一年,爷爷才在老家盖起了两间土坯房。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大姑都是在别人家出生的。奶奶给我讲了当初的窘境。结婚后,爷爷奶奶回到村里,爷爷走在前面,在一条岔路前爷爷停住了,奶奶问:怎么了?爷爷苦笑,说了一句“咱们往哪走啊?去我二哥家还是三哥家。去谁家都困难,二哥家有六个孩子,三哥家有七个孩子,哪有咱们的地方。”他们只得这家住几天,那家呆几日。嫂子们看似热情,其实连饭都很难吃饱。爷爷的工作又总是调动,由教师提升到书记,后来有点如县政府,然后又回到于家房镇任党委秘书,后又调到六间房,不久有调到朱家房,每到一处,就要另起炉灶,奶奶说他们搬了二十七次家。为官廿年爷爷虽然生活上颠沛流离,在官场上却是如鱼得水,连连升迁,由虚职文秘升到一二把手。爷爷为官清廉,无论是在县里还是在地方,他都有很多次贪污的机会,但他没有贪过一分钱。朱家房镇原来的政府大楼,是在爷爷的监督下修建的,当时爷爷带了一个大皮包,工程款都装在其中。可是除了在工地或者在财政部门,他从来没有打开过那个皮包。晚上回家,这个皮包就在他的枕边,他安然入睡,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奶奶对我说,当时如果拿出一两打,就能发家,而且谁也不会知道。爷爷在此期间只往家里拿了一个大板凳,用来修补房子,这大概是爷爷唯一的贪污下来的东西。可是,好景不长,文革的风暴把他从人生的巅峰卷到了谷底。由于种种原因,爷爷被开除公职,他不明白,自己为共产党干了一辈子,怎么落得这个下场。由于他的罪名都是别人捏造的,爷爷又与人事部门的领导相较深厚。朋友给他指明三个部门,让他挑选,而且到那个部门都是一把手。分别是税务,医院,粮库。税务是有油水的,而且工资高。但是很繁重,爷爷又是个外行,加之奶奶的叔伯弟弟在这个部门,本来就表现不好,此后要是来了一个管事的姐夫,岂不是要美得上天,爷爷又没法管教他。爷爷当时意冷心灰,不想再劳心费力,他选择了医院,一九七七年,爷爷到朱家房镇医院当起了书记,只是个挂名的虚职。在此期间,爷爷终日靠打麻将打发时间,或者靠吸烟喝酒麻痹自己,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平淡晚年爷爷长期是这种状态,一九八九年,

爷爷退休。能拿到一些退休金,加上奶奶的(我的奶奶也是一名老师)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一九九三年农历二月十一日,我出生了,爷爷过完生日不久之后又得到了他唯一的孙子,可谓喜上眉梢。后来我渐渐长大,他开始教我读书,但是他从来都是找着原文念。渐渐地,我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岁时,我开始阅读古诗词,有不懂到渐渐懂得,爷爷很乐意教我,我也很乐意学。爷爷对我的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吵着要吃糖饼,爷爷用刀把普通的饼切开,在里面塞满糖。他总是把馒头做成花的形状,就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爷爷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了他的晚年。病重四月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爷爷被诊断出患上了食道癌。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当时,我正在初三冲刺的阶段,听到这个消息更是倍感紧张,无心学业,成绩很不好。爷爷在我家中养病,我每天给他讲一些学校里的事,读一两篇我写的东西,他很高兴,尽管我们一家人极力隐瞒,他还是感到不妙。那年春节,他只喝了一碗清汤,因为无论吃什么东西都会吐出来。四个月以后,他回到家里,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他又转到县医院治疗,我们都知道无力回天,但还是抱有一线希望,他过生日那天,我到医院看他,他还冲我微笑。可是两天后,我再看到他是,我只剩下了痛哭。据奶奶说。那天早上,爷爷说想要回到家里,大家吃力的将他抬到车里。到家之后,他已经不能言语了,十一点多钟,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孩子的学习就靠你(指的是我的妈妈)了”。此后,爸爸扶起他,他吃力的坐起来看看外边,不一会平静的离开了人世。此时此刻,他想的也许是当年的一幕幕,也许只想到了我。而我却不在他的身边,最爱我的人离我而去,我却不得而知,真是一生的遗憾!!!后来,我写了一首诗:噩耗传来泪欲潸,千呼万号断肠肝。前日榻前还笑语,今朝唯见一冰棺。坎坷半生未平安,飞升天界早为仙。孙儿读书必发奋,先祖泉下亦相欢。平仄皆不和韵律,聊表寸心。一生无友爷爷为人刚强,正直。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帮过许多人,可是,在他死之后,没有一个人来送花圈。只有一个他的至交,也是我妈妈的老姑爷,送了一副挽联。想当年,风云一时,谁是来者。叹今朝,寂寞半生,唯有英名。读罢此联,怎能不让人心生凄凉。爷爷当年助了多少人,冒着危险给朋友作证,被人登了二十二张大字报。在朋友潦倒之时仗义疏才,提拔任用好朋友。可是,他遭遇不幸之时,谁帮过他?他一生无友,没有一个人在利益面前展现出友情的力量。在他退休之后,只有一两个人去看望过他。他一手提拔的李景忠(后来成为辽中县教育局局长)送给他一台电视,买过一些东西,还算过得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帮过他。为了我大姑的工作,他弯下腰去找他过去的下级帮忙,还来得只是断然回绝。爷爷痛骂了他一顿,那当年所谓的朋友却没有良心发现。灵堂里面,爷爷的那些侄儿本来没有眼泪,晚上,我的一个大爷(我爸爸的叔伯兄弟)骂道:"受过老头恩惠的,都他妈来哭。你当年穷困,谁助你考的大学,你怎么转到辽中来的,你怎么活下来的""?”听到这些,在爷爷的棺材前跪下了几个人,发自内心的流出了眼泪。如果不是这几句话,恐怕连这些他的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都忘了那些恩情了吧!这就是世态炎凉。后来,主办丧事的人说,我经常干这种事,还没见过这样想老人的,少见啊!今天是元宵节,我想爷爷在天上或者地上的某个地方和他的那些朋友开怀畅饮吧!

篇三:《人物传记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亲的家谱 陈鸣

⑴陈星伍今年54岁了,他是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的一名医生。每天早上7点多,他从狭促的职工宿舍楼醒过来,第一件事是找打火机和接开水。对他来说,早餐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不能没有烟和铁观音。 ⑵他的老婆名叫陈桂花,她总说他是土医生,比镇上的××和×××都不懂得养生。这话大概说了有30年,如果邻居细心一点,差不多能以这对夫妻的对话每天校准时钟。

⑶陈星伍大概也是30年前进了这家医院,从一头秀发干到现在头皮发亮。在这个小镇上,医生受人尊敬,走在马路上不论老少大家都喊他“五叔”。刚掉头发那几年,每天都会有人赞他:“五叔越来越聪明了”。“五叔”大部分时候是一边伸手摸摸头发,一边闪亮地笑起来。

⑷陈星伍还有一个令他自豪的身份,他是一名致公党员。这个政党的党员大部分是归侨、侨眷和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不过海外关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给陈星伍带来的其实是诸多的烦恼。

⑸这得从陈星伍的童年说起。

⑹陈星伍的爸爸叫陈启煜,解放前曾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的军官,后来这支部队被蒋介石解散,他因为“包庇共匪”流落到福建漳平。这个罪名并不冤枉,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林一心开秘密会议都是在陈启煜老家的宅子里。可是到了解放后,这段前朝历史和陈家绵乱复杂的海外关系就再也扯不清楚了。

⑺“文革”的时候,陈星伍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他每回考试都考第一名,不过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才能勉强地挤进高中听课,每天顶着无数骂“地主龟儿子”的唾沫星子。我猜想,少年陈星伍说起“我爸是陈启煜”的时候,应该多少怀着某种复杂的羞愧。

⑻后来有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退学,不再忍受耻辱,因为学校操场上开起了批斗会,他看到台上站着他的父亲和虔诚的基督徒母亲。

⑼退学之后的陈星伍每天都在山上挖草药,他总背一口锅,一路咣咣当当地找吃的。许多年以后,他经常站在自家阳台上指给他儿子看,“那个山爹以前爬过”。现在那些山上早没人影了,拿着望远镜瞅也只能瞄见几棵树,大概只有雨点会到达那里了。

⑽困顿的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某一个时刻开始改变。有一天,陈星伍在他爸爸的书桌底下看到用毛笔恭恭敬敬写的四个字“恩公小平”,这张小纸条一直到陈启煜去世都贴在书房里。也是从那几年开始,陈星伍的运气稍微好了一点。因为他爸爸年岁已高,他获得了“补缺”的机会,最终陈星伍选择了当一名医生。

⑾1985年,因为我的到来,陈启煜有了孙子,陈星伍有了儿子。陈星伍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像他埋头过苦日子,而是像他背着走过无数山峰的那口帅锅那样,咣咣当当地发出些自己的声响来,于是就在名字里安了个“鸣”字。虽然这个名字后来面临着很多重名的问题,但我还是比较庆幸自己没有被取名为“陈咣咣”或者“陈当当”。 ⑿陈星伍的生活依旧辛苦。为了赚钱给儿子买三鹿奶粉,他兼职做起了生意,一开始是弄了台机器榨花生油,后来改行卖液化气炉具。在选择行业的精明程度上,小镇上确实无人能及,他很快赚了不少钱。

⒀不过麻烦事情很快又来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有一天回家看见好几个镇上的年轻人坐在我家里泡茶,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来讨要保护费的。

⒁壮年时候的陈星伍性格极为硬朗,《让子弹飞》里头姜文问,我能不能站着把这钱赚了,陈星伍那时候的想法大略相同,可惜他毕竟没法像姜文那样,印子和枪轮流掏出来在桌上拍得叭叭响。派出所的叔叔们也纷纷表示:这种事情我们不便插手。想站着赚钱难度当然不小,至于为啥不便插手那就更费琢磨了。

⒂后来几个流氓又吓唬陈星伍和他老婆陈桂花,不给点儿钱,我们骑摩托车把你儿子撞了。那是我小时候第一次觉得,爸爸是谁真的很重要。

⒃陈星伍像1990年代每一个在下海浪潮里游过一番泳的人一样,有所收获,但很快被各种开着游艇和军舰的人甩在了后头。“保护费”事件以后,陈星伍经常骑着摩托车带着儿子到小镇最高的峰上去看远山和落日,他说:“要聪明,也要坚忍。”那么多事情发生之后,陈星伍很少抱怨,前几天,当他知道儿子要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的时候,他发了条短信过来:“要感谢时代,要感谢国家。”我仿佛能看到他在屏幕的那边微笑和头皮一同闪亮。在五星红旗下成长的陈星伍,和他父亲生命的起落,每一刻都和这个国度连在了一起。

⒄陈启煜在88岁的年龄上安然去世。葬礼上,我第一次看到硬汉陈星伍号啕大哭,他在我面前为了他的父亲、我的爷爷痛哭,在葬礼上代表所有儿女发言,他说:“我爸是陈启煜。”我想,那一刻陈星伍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恩

和自豪。

⒅关于陈星伍,我们可以讲他的很多故事——他是医生,一个致公党员,是陈启煜的儿子,但最重要的是,他是我爸。作为一个没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他难得能被书写并刊登在一份“严肃”的报纸上。但他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荣誉,恰如这个国度里所有平凡而辛劳的父亲一样。如果要给自己的父亲颁一个奖,我希望自己就是属于他的那枚勋章。

(节选自《南方周末》 2011年2月3日第1407期。)

(1)下面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记述的虽然是一个平凡百姓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经历和国家的发展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读者可以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历史的缩影。

B.文章以旁观者的角度讲述父亲的经历,直到文章结尾才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传记我的爷爷 我的父亲传记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