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给孔子的一封信》
给孔子的一封信
孔老夫子:
您好!
尽管已知没有那位邮寄员可以穿越时空,带去我对您的敬佩;尽管已知没有那件科技产品可以追溯远古,捎去我对您的崇拜;尽管已知没有那只飞燕归鹤可以纵跨古今,携去我对您的歌颂。但我坚信您一定知道一位21世纪的学子在此时此刻提笔深思,该如何写这并未注明收信地址的信,因为您的性灵您的思想在华夏大地几千年未曾消停过。
提起您——孔老夫子,每个中华儿女都肃然起敬,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记得曾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伟人就像一座高山,总是让人抬头仰望”,而您,是中国教育的泰山北斗,又怎能不让人仰望呢?生活在动荡不安的鲁国,您承载着岁月的艰辛,承受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练,你忍受着没落的贵族家庭所带来的生活的不幸,命运的不公。是怎样坚定的信念,何等伟大的抱负让您创立儒家学派,又是怎样宏伟的志气,何等可敬的勇气使您提出“仁”的治国思想!
初学《论语》,您步入了我学习的殿堂,令其富丽堂皇,我不明白为何您有如此雄厚的力量,似一股浩浩荡荡的江水,注入华夏儿女的心田。携着文化的精华,携着思想的灵魂。您,澈洗着华夏,让中华大地散发光芒。似一缕晨曦,令人身心舒展,带着千古的教育,带着仁爱的理想,您普照着华夏,让中华大地披满灵光。是您让我懂得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虔诚态度;是您让我学会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是您让我明白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择友之道。在华夏各地,您“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因材施教”弟子三千余,贤人七十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是对您真挚的讴歌,你用一生的心血,令中华文化在世界树立高大的丰碑,你用最尽心尽力的教育来引导人生,领悟人生,就像急待雨露的大地在饱饮甘霖之后展示天地间最动人的春意。两千多年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无论是从教育家的形象还是思想家的角度来看,你都是智慧的化身。
您周游列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为的是让“仁”的思想传遍各国,让统治者明白“爱人”“为政以德”的理念,却不想四处碰壁,一腔爱国为民的热血,如岩浆的炽热,似红日的热情,却难以换取封建统治者的觉醒,于是乎你发出“苛政猛于虎也”的喟叹,那一声长叹绵延千载!您可知,您那“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心愿在今天不是更体现的十分完美吗?您可知,“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您可知,。。。。。。21世纪明白您,21世纪的中华文明明白您,在古老的中华,有位文化的巨人,思想的巨人,他白发苍苍却凌然屹立!
“仁、义、礼、智、信”,时至今日,依旧散发着它的光芒,那是中华魂,神圣庄严而又不容侵犯。壮我中华雄风,扬我中华威名,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刷不掉的是你震彻千古的强音,几千年的风雨兼程,磨不掉的是踏遍天下的足迹。 孔老夫子,用您的仁义之眼看我21世纪和谐社会,仁爱之风,处处遍及;看我创新教育,百万学子,齐展笑颜。用您的智慧之耳听我文化号声,响彻不绝,为您奏响;听我中国特色,科学发展,震颤世界。
孔老夫子,你是华夏文明不倒的丰碑!
此致
敬礼
一名21世纪的学生
2011年5月23日
甘肃省通渭县北城铺乡石关学校九年级(1)班 宋玮华
指导教师 周建胜
第二篇:《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敬爱的孔子:
您好!
“孔子,你您!”此时此刻对您说这句话,已经晚了!
即便是这样,我对您的那一份“情”仍然不变。
您知道吗?
自我读书以来,每一次读到《论语》,都令我心生羡慕。您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对于您能名垂千古的您足以。我常仰望您的地位,自知不能也不能控制。
只能假如,如果氏族生在您那个时代,一定跪拜您好为师。你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跟着您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我最欣赏您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因此,我也算是一个仁慈之人,而这是您给予的。
其实有这种念头应该也不为过的。但唯一令我好奇的是,以您当时的地位和声望,您会收我一个毛头小孩做您的弟子叶绿素?也许这是毫无疑问的,凭您在我心中的地位,我相信您一定会收我入您的门下的。到时风第一件要做的大事就是给师父您叩三个响头,表示三生三世拜您为师不后悔,然后真诚的喊一声“师父,您真好!”。
可是,当我睁开眼睛时,我才发现,这竟然只是一个梦而已,只是在我内心深处的一点渺茫的署光。
直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您的思想继续向前发展,后来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动摇了您在我凡中的位置。
我曾纠结过,您的功与过相比起来,诚然是功胜于过,可是,嘴上的功夫与真正的心声比起来,您还是依然屹立在我心中的那位老师。您那“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鞭策性的语句时时激励着我奋进。
您现在使我觉得好高大。我依然是那句话,有您做我的师父,我一定不会在生话中“迷路”了。幸好,您留下了《论语》照亮我们在夜里前行。
我将在这里代表后人感谢您,感谢您时时在“论语”走出来指点我们!{给孔子的一封信800}.
您的未入门的弟子:杨姣姣
2011年4月24日
第三篇:《给孔子的一封信》
给孔子的一封信
建设路小学 四(4班)许馨月
孔子爷爷:
您好!
近来忙否?不知道你在那个世界里是否还是与原来一样?不知道你在哪个世界是否还是与原来一样。我从未见过您是长得怎么样的?但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猜您一定是个长着一大把白胡子,满肚子学问的老师。我知道您一生有很多的学生:有聪明的子贡;勇敢的子路;守信用的颜回;心性浮躁的司马牛和严谨庄重的子张。
您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您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您的《论语》一书,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封为中华传世名著,您的儒家思想成为当今社会的制法题材,您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
您的思想主张有“仁、忠、孝、义、让”,前四个字的确让我心悦诚服。因为这四个字不仅他我懂得了对长辈要尊重,对同学要热心,还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讲义气,有一颗仁爱、感恩的心。但是对“让”字,晚辈却有自己的看法。晚辈觉得凡事不能太绝对,做人不能太拘泥固执,该争的时候一定要争,不该让的时候一定不能让,该亮出自己的时候一定要亮出自己。试想:一个国家、民族如果不争取发展机会,对任何事情都是一个果断地“让”字,怎能强大起来呢?
您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那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
学费您也会乐意收做学生。您从不以家境贫穷或福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您受
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您还是我的良师益友,当我自认为课堂上听懂了就不再复习巩固时,您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我静下心来,认真复习,取得新的收获;当我因学习名列前茅而骄傲时,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刻给我敲警钟,让我不敢放松,虚心学习他人的强处;当我不想参加劳动想让别人代劳时,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如当头棒喝,鞭策我自己的事自己做。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人以古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把您的话作为我的一面镜子,令我受益匪浅。
此致
敬礼{给孔子的一封信800}.
许馨月
5月22 日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甘肃省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四年级四班
――王奡宇
指导教师:杜晓萍
时间过得飞快,但是那些以生命报效祖国的忠臣与将领不会像沙子一样流去。他们就像是历史的垫脚石,为国家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屈原就是其中的一位忠臣,也是众多历史人物中最让我感动一位爱国人士。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三闾大夫,他学问很深,懂得治国之道,这让一个上官大夫十分嫉妒,因此,上官大夫就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楚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后来楚怀王被骗到秦国,当了几年的囚犯生活后死在了秦国。当他的尸体被送回楚国,所有的人都十分悲愤。屈原恨透了劝楚王去秦国,而讨好秦国的奸臣,曾上书让新继位的楚顷襄王,让他任用忠臣,远离奸臣,整顿军队,为楚怀王报仇。可楚顷襄王不但不听他的劝告,还听信小人对屈原的诬陷,把他流放到湘南去了。
在流放期间,屈原既担忧祖国,又愤恨奸臣,于是写出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千古名篇《离骚》。
在流放的日子中屈原的心情非常郁闷,他经常披散着头发在汨罗江边
上徘徊,叹息流泪。有一个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翁看见屈原,对他说:“您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屈原回答:“这个世道太黑暗了,只有我还清醒,我就被流放到这了。”渔翁又说:“您得学会顺应时势,既然世道浑浊,就应该随波逐流别人都喝醉了,您干吗还要清醒呢?”屈原摇摇头:“人的清白之身怎能受玷污?我宁愿跳进江心,让鱼吃掉,也不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小人同流合污!”
屈原被流放,小人当道,当秦国大将白起攻进城时,悲愤欲绝的屈原抱着石头跳江自杀了。老百姓一知道这个消息,自发的划船来营救,到了江中,不见屈原的尸首, 就撒下白米喂鱼,不让鱼吃了屈原大夫的尸首。
屈原一生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宁可被流放,甚至投江自尽,也不肯改变自尽所坚持的原则。
他身上那种坚贞的气节、爱国的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永远为后世的人们所敬仰。
屈原对楚国的忠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为国尽忠甚至献出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我想正是屈原这种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让我为之深深感动!
我喜欢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
嘉峪关市 建设路小学四(4)班 马鹏博
很多人都知道,我读的书可多了!从小时候的《童话故事》到现在的《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文学》、四大名著等等,都摆满了
我的书架。不管什么样的书我都看,什么样的书我都喜欢。读了这么多书籍,我最喜欢的还是文学经典《三国演义》。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内容丰富,里面有许多的好词佳句,有知识有计谋,有如雷贯耳的历史人物""故事情节迭荡起伏、险象环生、令人回味无穷,真是精彩极了!{给孔子的一封信800}.
伟大的中华名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杰出的人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数千年来在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屹立于名族之林。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精神、最动人心魄的时代之一。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汉末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康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到诸葛亮初出茅庐而定天下三分,直至三国鼎立。最后三国皆归于晋的故事。
我最喜欢书中的张飞、刘备、关羽、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也非常喜欢桃园三结义、连环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历史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段故事就是“草船借箭”。它主要讲嫉贤妒能的周瑜以军中缺箭为由,命令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十日内造出十万枝箭,否则就要把他斩首,然而诸葛亮说三天就够了,并立下军令状。第三天,熟知天文地理,精通战术兵法的诸葛亮带着鲁肃,乘着漫天大雾到曹营“借”了十万枝箭,使周瑜的阴谋彻底落空。就因为周瑜的心胸狭隘,最后让他说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历史名句。
《三国演义》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经典,每次品读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心得。《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诸葛亮
第四篇:《给孔子的一封信》
给孔子的一封信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六中学七年级一班:郭浩楠 指导教师:王春芝 尊敬的孔子先生:
我是您的一个普通学生,相隔数千年后壮胆写信打扰您,不仅是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有几个问题亟待您的指教。
您生于鲁国,游历于各诸侯之间,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学富五车,经验丰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张:“温、良、恭、俭、让”,前四个字让我心悦诚服,但“让”字让却不敢恭维。老子又作了一个与您如出一辙的论断:“我恒有三宝:一为勤,二为俭,三为不敢争天下先。”是吗?
我觉得凡事都不能太绝对了,做人行中庸一点,做事要视环境决定做人的标准,不能拘泥固执,该争的时候就争,该不让的时候就不要让,该表现的时候就得努力表现自己,捍卫自己。
在现实生活当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不让”且要“争”。先生有所不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而不像你当年国泰民安,无论是经济抑或是军事,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人民道德,都可谓瞬息万变。地方性的区位联系,国家之间的合作、互利,国际互联网等迅速发展让人叹为观止。试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安稳地依着祖宗的家产,
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果断的“让”字,不参与,争取经济合作,不和别国在竞争中取得发展,那么历史又将推向何处呢?
孔子先生,您也许不知道,中华民族在19世纪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一份份不平等条约摆在清政府面前,他们可是您的好子孙,“让”、“让”、“让”""于是在一片“让”声当中您的家当被典当一空,至今还有许多文物还在列强的博物馆中呀!然而,您的子孙们又准备闭上眼睛休息了。 生灵涂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让”出来的。
还有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事要禀告先生您。1948年,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强大的新中国。1997年,香港在邓小平的据理力争下回归了祖国怀抱。二年后,澳门又回归祖国。静心闻着紫荆花和荷花的香味时,我明白了要靠努力争取国家强大的真谛。
看着香港澳门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想起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党我正确路线,综合国力不断升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还能恪守您的一个“让”字吗?先生您说呢?请先生明察。 在此祝先生
身体健康,心想如意。
您的一个“愚昧”的学生 2011年5月15日
第五篇:《给孔子爷爷的一封信》
给孔子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孔子爷爷:
您好!我是来自21世纪的普通中学生。
虽然我并不是非常了解您,但以我了解您的程度来讲,您在我的心中的地位已经很伟大了。
说实话,我对您真正的了解起源于《论语》。当我刚开始学习《论语》时,我还不能完全懂其中的道理。但经过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懂得其中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我明白了,书只有反复去读,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学而不思则困,思而不学则”。让我们明白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性还很多。
学习了怎么多,我只想问您,为什么悟出那么多关于学习和人生的道理?是通过什么事二领悟出来的呢?而且每一条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示。
您一身中教了那么多的学生,其中他们的身份都不同,有富贵的,有贫穷的,二你却抛开这一切,都一视同仁,是贫穷人也有学习的机权利。当然,成功的人也很多,而那些人的
成功也少不了您的功劳,是你耐心的教导他们,使他们也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完《论语》后,我就非常想了解你的性格,就非常想知道您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我相信,您决定是一位心胸宽阔、心底善良的人,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我有时会痴想,如果你是我们的老师,那我在学习上遇
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肯定会一一化解!或许当面感受您心胸宽阔的样子,或许当您的学生还会像您一样,有那种与众不同的心态吧。
您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有很多人很崇拜您,想成为您那样的伟人。
现在,如果我要报答您,我就应该把您说的名言警句都铭记于心,并把它做出来,成为像您那样的人,成为报效祖国、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是对您真正的回报!
此致:
崇高的敬礼!!!
您的忠实信徒——曾 迪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六篇:《致孔子先生的一封信》{给孔子的一封信800}.
致孔子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您在别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你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张没有因为时间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爱的种子”依旧在我们心中蓬勃生长。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如果说,孔子的“仁学”充分地讨论了“仁”与“人”的关系(或者说“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孟子进一步讨论了“人”与“天”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天”这一概念非常复杂,最早商、周时代“天”有“上帝”的意思,像是有意志的“最高神”,到孔孟时代这种意思渐渐淡化,但“天”还带有目的性能动性和有机性,但无论如何“天”包含着“自然界”的意思。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发挥人的内在的恻隐之心等,就可以知道人性本善(向善);知到人性本善,就可以知到“天”是生生不息的刚健的大流行,它有使人物生育长养的功能,《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朱熹说得更明白:“仁者”“在天地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天心”(自然界的要求)本“仁”(生生不息的),“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和“天心”是贯通的,这就是说儒家的这套“仁学”作为一种哲学说实是一种道德形上学。故《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天道”(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真实无妄的,本然如此的;因此“人道”也应该真实无妄,信实无欺,自觉地按照“天道”的要求行事。所以儒家认为,人不仅不应“欺人”也不应该“欺天”。而现在的统治者,特别是像推行霸权主义的美国统治集团的领导者,不仅“欺人”,而且“欺天”,照中国传统思想的看法,这样的统治者不仅要受到人的惩罚,而且要受到“天遣”。
孔子的这套“仁学”理论虽然不能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问题,但它作为一种建立在道德形上学之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一条准则,使“人与人之间”并扩而大之使“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相处无疑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要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而同而不和”的主张。他认为,以;和为贵”而行;忠恕之道”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作到能在不同中求得和谐相处;而不讲道德没有学问的人往往强迫别人接受他的主张而不能和谐相处。这就是说,孔子把;和而不同”看成是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分歧时处理事情的一条原则。这一原则对于解决当今不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