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红领巾广播站美文欣赏第三期广播稿》
红领巾广播站美文欣赏第三期广播稿
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播音员:杨丽欣 李爽
文章:《和时间赛跑》、《无题》、《有一年的六月叫离别》
串联词:
甲:美文如画 诵读如歌
大家好,这里是红领巾广播站“美文欣赏”。我是主播____ 乙:我是___
甲: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
乙: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一去不复返。
它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
它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甲:它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它是衡量重量的标准,
它就是时间!
乙: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送给大家。
甲:同学们,你们明白其中的深意了么?时间是那样吝音,又是那样公平,就请从现在开始做时间的主人吧!
乙: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要做一番伟大
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本期节目收到了于老师的来稿,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请欣赏《无题》
甲:莎士比亚说:“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请听六年二班薛思彤的来稿《有一年的六月叫离别》。 甲:有一朵花开的时间需要去等待,于等待中细听花开的声音。 乙:有一盏茶浓的间隙需要去品尝,在品尝里静观茶叶的沉浮。 甲:美文如画,诵读如歌,节目的最后把一曲《明日歌》送给大家。
第二篇:《广播电视文稿写作教案》
第一讲 广播电视文稿写作的意义
一、人为什么要写作?
1.表达的欲望
2.话语的权力
3.传播的需要
4.职业的分工
二、写作的意义(哲学思考)
谈到意义一词,怀疑主义者总是感到有些无奈,意义通常会不合适宜的将他们引领到虚无的世界。追究意义,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而精神层面的解读往往会让灵魂战栗,思维抽搐。
1.认识世界的过程
写作源于心灵,源于对人自身的认识,进而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种种隐幽表白与世人。
2.表达世界的工具
写作是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转化成一个能让他人看见的客观实在物。
3.写作,对于在校学生的意义
首先,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
第二,写作有助于观察社会、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义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生活。
第三,写作有助于梳理思绪,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第四,写作有助于深化认识。如果你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你的认知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从而深知和丰富认识。
第五,写作会有助于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品质。口头语言由于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和交谈对象及时的反馈与沟通,不一定需要非常准确与完整,而书面语言,由于缺乏特定情境和及时反馈,就需要十分完整和精当。当你在写作中炼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感怀时,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
第六,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使你更具有成就感。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
三、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1.从对象上看,新闻写作是一种客观写作,文学写作是一种主观写作
2.从性质上看,新闻写作属于公共写作,而文学写作属于私人写作
3.从格局上看,两种写作的格局无所谓谁大谁小。
世界,历史,精神风貌。
一个人的格局小了,就会被限制住。(于丹)
四、广播电视文稿写作的意义
1.建构音频历史
2.复原景观社会
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与组织——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当代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的成名作《景观社会》被西方学者誉为“当代资本论 ”。他认为“世界已经被拍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进人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景观已成为一种物化了的世界观,而景观本质上不过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3.缔构音像文化
五、写作的要求
1.首先要做人,然后才是写作。
2.写作是个体力活。写作首先是一种艰苦卓绝的体力劳动,然后才是众所周知的,是一
门艺术。
六、广播电视文稿写作课的授课方法
1.理论讲解
2.专题练习
3.随堂点评
第二讲 广播新闻文稿写作
一、广播新闻的特点
(一) 广播的长处
1.传播信息的及时性。
2.收听对象的广泛性。
3.表达内容的传真性。
4.收听节目的方便性。
(二) 听觉在接受新闻信息方面的规律性:
1.喜具体,忌抽象。
2.喜形象,忌笼统。
3.喜浅显,忌艰深。
美国新闻界艮宁公式: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与其迷雾系数成反比。迷雾系数越高的作品,即不确定性愈多、愈艰深晦涩的报道可读性愈差。浅显包括:报道内容的通俗性和广播语言的口语化。
4.喜清晰,忌混乱。
(三)广播作品视觉感增强的措施:
1.注重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的刻画新闻事物,力求把新闻事实表述的能使听众感受到和抚摸到。
2.在表述具体内容时,少用笼统、抽象的概括性语言。
3.在写作中要抓住有意义的细节,力求细节展示新闻事物特征,加深听众印象。“细节是事实中的事实。”
增强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句子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二、广播新闻稿的要求与结构特点
广播稿是广播中各种不同题材的统称,它包括广播中播出的新闻、通讯、录音报道、广播讲话、广播对话、配乐(音)广播等报道形式。
可听性、实效性、广泛性。
(一)广播稿的基本要求
听众的心理状态:
1.喜新厌旧,喜欢听时效性强的报道。
2.喜肥厌瘦:即喜欢听内容新颖、富有情趣的节目。
3.喜软厌硬:喜欢亲切悦耳的播音方式和活泼的文风,厌恶生硬呆板,盛气凌人。
4.喜富厌贫:喜欢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
5.喜近厌远:地域上或利益上接近。
6.喜短厌长:喜爱言简意赅,短小精悍。
(二)广播稿的结构特点
1.主线单一
2.构思新颖:
1)开头引人入胜。
2)穿插妙趣横生的插语、议论。
3)设悬念,先提问题后回答。
4)结尾感染力。
5)层次分明。
三、广播稿的语言特点
(一)口语化
总要求: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明白流畅,使人一听就懂。
1.要用双音词,不用或少用单音词(一个字或音节组成的词)如“可” 、“能 ” 、“已”、“将”,声音短促,不清楚。“今天我虽有时间,但不愿上街”不如“今天我虽然有时间,但是并不愿意上街去玩”通俗易懂。
2.要用口头语,不用或尽量少用文言词或半文半白的的词。例 为宜——比较适合,日益——越来越。
3.尽量把书面语言改成口头语。地址——位置在。
4.不用同音不同意的词。走进(近),(致)治癌,全部(不)。
5.少用或不用长句子,多用短句子。
6.少用虚词,关联词。
7.尽量不用倒装句。“我要冲锋陷阵,为国争光!在战前动员会上王坚毅激动的说” 。
8.少用或不用简称。“小学教育”——“小教”
(二)形象生动
1.避虚就实,以实代虚。
2.巧用修辞。
(三)字音响亮,声调和谐
四、广播稿的写作要求
(一)以具体形象的事实说话
1.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枯燥的数字,力求使听众听得见、摸得着。即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无形——有形,远处拉近。
2.多用事实说话,少用抽象的、笼统的概括性语言,A、“xx党支部5位支委都年事已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B、“xx党支部成员年龄过大,5名支委只剩下8颗牙齿”。
(二)要写得短小精悍——篇幅短(300——500字),段落短:
1.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中心意思。
2.注意选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
3.文字不拖泥带水。句子短。(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动词)
(三)通俗易懂
1.语言要通俗流畅。写“语”非写“文”。
2.少用行话,专用名词和术语。
3.不要让观众算账。粗放。
4.要有必要的重复。
(四)采用谈话体
美国新闻教授察尔尼说:“谈话式的体裁就是广播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它要求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有一些事件还是非常复杂的,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不拘形式、最简洁和日常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并不是说要广播编辑把自己当作一位方言作家,尽用些庸俗词汇和土话,而是说他应该把广播稿写得像日常谈话一样的自然。”。
(五)亲切、自然、口语化
1.注意:改变在导语或开头部分交代新闻五要素的写法,且交代其中的两三个要素;
2.在交代主要新闻事实前,要有一个开场白式的话语作先导,引起听众注意,然后要展开新闻事实。例《大老齐成了香“饽饽”》,句子简短、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3.要适合说(说得语音响亮、不拗口、优美、形象)适合听(听来顺耳、易记、易懂)。
4.要防止同音相混,不该省的不要省。
5.结构要单一(单线式)。
6.注意几种标点的用法,如:引号表反语“有几个‘慈祥’的老板” 括号等补充完整。
五、广播写作过程中的翻译
广播翻译是个囊括方方面面,包罗万象的翻译行当。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法律、文学体育等等无其不有的一个综合性的翻译范畴。翻译什么类型的稿件就得严谨推敲相关行业的名词术语,这就是严复老先生所讲的“信”。翻译稿件要让听众听得明白,不能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怪消息。
但是在这里我们不涉猎多种类的广播翻译,只是谈一下广播新闻翻译中如何处理遇到一些难题的过程。谈不上什么理论和经验,只是抛砖引玉,供大家在广播新闻翻译中作为参考,不涉及广播其他行业的翻译。广播传媒的翻译范围很大很宽。如《文艺栏目》的节目插话、电影剪辑的对白翻译、长篇连续广播的小说翻译、歌词的翻译等等。在翻译《医药·科技栏目》的稿件时会出现大量医药科技专用名词术语,翻译难度很大。翻译那个行业的稿件,那个行业的名词术语就冒出来了。需要潜心斟酌,不可以掉以轻心。所以,广播业翻译的技术含量是相当大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
在提到广播新闻翻译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之前,我们还是谈一下广播的两大特点。这有助于了解广播新闻翻译的过程。广播是以声音传播信息、以口语传达信息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与平面、电视媒体是有区别的。报纸是白纸黑字,有反复阅读的时间;电视有图象的衬托;广播一听即过,无法重复收听。当然现在的网络点播正在弥补这一缺陷,但在广大的农牧区恐怕还难以实现。听觉媒体的翻译要求口语化、通俗化、易懂化。另外它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电波一秒钟绕地球7圈半,通过电波传播信息的广播可以说是世界上传播信息速度最快的一个现代化工具。世界上出现什么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事件)它在几分钟之内甚至比它更快的速度传给全世界各个角落,对它的这一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大家还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出了美国前总统里根被枪击事件,该事件发生后,美国广播公司在两分钟之内把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从事发现场第一个向全世界广播。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方面广播是一支轻骑兵,广播在重大新闻宣传中表现不俗,它的地位更加提升,西方发达国家依然重视广播。广播新闻的这种快速传播信息的优点,要求我们广播新闻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语句时,我们觉得不伤害其原文内容的前提下,需要灵活地翻译、需要解释翻译、需要移位翻译。
一是需要快速翻译。过去我们一直说“时间”就是金钱,但这一句话好像最近几年被“信息”就是金钱这一句话所替代似的。不管怎么说,在全球化的大气候和信息成为资源的时代,国与国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翻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迫切希望及时交流各自的先进科技文化。广播新闻翻译在这一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着信息,给与优质服务。广播新闻以它的快速、简练优胜于其它媒体。谨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新闻翻译这块,几乎每天在紧张地翻译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闻,每个小时要完成八九百字的翻译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广播新闻翻译,既要抢时间还要翻译好,把新闻稿件准确无误地传播出去。
如:以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为例,当时接到这方面的稿子被允许播出时,离播出时间所剩时间无及,领导要求我们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翻译、审阅、录播出去。因为冒出了一个新名词??“非典”。我们一时拿不准,若是按它的起源语“SARS”音译,听众又听不懂。后来,我们就按汉语的语言内容形式翻译的。这也就印证了生成翻译理论的观点,即“在两个不同语言的民族中,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事物、现象、概念等都有其特有的词汇,而在另一个民族中没有这样的事物、现象、概念等时,也就没有相应的对应词汇,但却能翻译。”
二是需要灵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在迅猛发展,众多行业领域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几乎在分分秒秒中产生,作为民族语言广播新闻节目其翻译量度逐渐增加增大。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特殊的语言和句子,这时我们不采取灵活机动的翻译措施,不遵循本民族的语言特点,只是跟随原稿语言和句子形式进行翻译,我们翻译的新闻宣传效果会减色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灵活性并不意味着改变新闻事实,而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用民族语言做出浅白晓畅的翻译,使听众耳孰能详。我们翻译新闻的目的,就是让听众听懂我们传播的信息,最后产生共鸣,得到效果。以声音传播信号,以语言传达信息的广播新闻翻译更加要求通俗易懂。诚如鲁迅先生针对翻译所讲的“一是保持原文的风姿,二是力求其易解”。
有这样一条新闻:“来自上海的游泳选手李勇和他的队友高沪生同样以出色的表现分别夺得200米蛙泳、200米仰泳比赛冠军。”从这一条体育消息的字面上看,直译并非不可以。但在瞬间消逝的广播中,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听起来总是有一点别扭。平面媒体,像报纸的版面上,原封不动地翻译刊登,一时模糊一点,但反复阅读也就明白了。但在以听觉传播信息的广播新闻里这样翻译播出,欠缺一点通俗易懂、一听明了的感觉。要是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机动的翻译方法,把运动员取得的成绩结果,移位贴到运动员本人的后面,听起来就更加清楚。我们是这样翻译的:“来自上海的游泳选手李勇在200米蛙泳、他的队友高沪生在200米仰泳比赛中以出色的表现分别夺得冠军。”这样翻译毫不损害原文的内容,听起来简明扼要,通顺清楚,比49个字的原稿还少了10个字。灵活性的翻译是广播新闻翻译的需要所在。
三是需要编译。广播是即时而过的听觉传媒。听明白了,你获得了信息;没有听明白则无法反复。所以,广播新闻提倡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反对繁琐冗长,拖泥带水。如这样一条消息:某年,本市重点中学的高中招生平均规模达到八个班以上,普通高中的入学新生达到5、3万人,在校生总数达到14、6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96%和87%。这是一条展示教育成就的报道。为了加强报道的说服力,不仅报道了升学学生的数字,还举出了百分比率。但比率与数字又是分开的,听起来还是晕头胀脑。就笔者的想法,对这样的句子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一是数字和比率同时走,不要分开,这样一听就明了;二是从新闻规律出发,把新闻事件交代清楚,不必去报道详细的数字。可以采用这样的编译方法:“某年,本市重点中学的高中招生平均规模达到八个班以上,普通高中的入学新生比上年增长了96%,在校生总数比上年增加了87%。”这样处理后,原稿的基本内容是完整的。它就是说明一件新闻事实,今年的高中招生数字和在校生都比上一年增加了。我们觉得在这里没有列举数字只提到了比率,但是问题却都交代清楚了。
四是需要释译。人类社会在发展前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新的名词术语也随之产生。随着新兴事业而产生的新的名词术语与形容词丰富了我们的词库,活跃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继而提高了我们的宣传效果,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上的时候,如果不按照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的特点,过分依赖原有的形式,被原有的表面结构牵着走,民族语言特有的流畅的表达方式就不会存在了。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不能忽视本民族的语言特点,不能死板地教条地翻译。根据具体情况,有时
第三篇:《国旗下的讲话广播稿》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七周
升旗仪式
第一项:出旗。
今天由我们六(1)班的同学们担任升旗仪式的旗手,
六(1)班是一个勤奋好学、团结向上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