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聆听罗布泊的声音作文600字》
聆听罗布泊的声音作文600字
聆听罗布泊的声音作文600字 罗布泊,经历了沧海桑田的罗布泊,如此沉重的回忆,犹如层层逼近,逐渐蚕食罗布泊的沙砾,沉沉的,压在我的心底。千年之前,楼兰古城,何等繁华,何等壮丽。当月落黄沙下,更能听见那池底嬉戏的游鱼,透过那沉沉的黄沙,向我们,传来千古悠悠的悲歌。
罗布泊,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那个带给我无穷乐趣和无限辛酸的地方,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仿佛历历在目。我听着哗哗的抽水声,看着水被大量的抽走,我的心仿佛在流血。我的成长,正如罗布泊的衰亡史。我,一年一年的长大,而罗布泊却一年一年,慢慢地,变小。终于,如今,仙湖已逝,这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在百年之间,被悄然抹杀。小时候的月亮,映着罗布泊,碧影磷光,人们在湖畔轻歌曼舞,而如今,一切已然不在。
坐在河边,翻开曾经记录了罗布泊的相册,看着那一张张照片,不禁伸出手去抚摸,可再看向罗布泊时,它已经不复存在了,眼中泛起了泪花,泪悄无声息滴落在照片上,一切都不在了,不在了,不在了……
人类啊,你什么时候在能真正觉悟啊,难道罗布泊的消失还不能让你们明白你们所做一切的严重后果吗?难道还要让月牙泉也和罗布泊一起消失吗?难道你们就真的要给自己再次挖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吗?
我真的希望你们真正敬畏自然,不让自己掉进自掘的陷阱之中。
篇二:《作文:罗布泊的启示》
罗布泊的启示
当我们今天在城市里抬头仰望星空,才发现星星少了很多,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当我们今天在草原上抬头仰望星空,才发现星星真的好多,多得都数不清。这才知道,星星不是永远消失,而只是在繁杂城市里消失了。
回头想想人类对大自然的恶性,真是惨不忍睹啊!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垃圾和某些工业、生活排放的有害气体,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动植物的破坏等等。所以大自然也在对人类进行这系列报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布泊的消失。{关于罗布泊的作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原本罗布泊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这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 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就这样,罗布泊消失了,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了。
这就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1. 每天的淘米水用来浇花
2. 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关于罗布泊的作文}.
3. 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
4. 在不忙的情况下,少不要驾驶自驾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 ……{关于罗布泊的作文}.
今天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只要这条路走下去,当我们再在城市中仰望星空的时候,才可以看到数不清星星。
篇三:《关于罗布泊的神秘事件》
关于罗布泊的神秘事件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
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
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
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
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
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
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
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
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
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
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编辑本段]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
一去不返。
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头部朝着上海的方向。 由于罗布泊深藏在沙漠深处,人们要想靠近它十分困难。而仅有的几次成功的现场考察,却在理论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早在19 世纪下半叶,就有学者来到 罗布泊进行了考察。他见到的湖泊芦苇丛生、鸟类聚居,是一大片富有生机的淡水湖;可这个湖泊与中国地理记载的罗布泊有南北一个纬度的差别。所以有人认为他见到的可能根本不是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早已经干涸。也有人据此提出了惊人的想法:由于汇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携带大量泥沙,造成了河床的淤塞,填高了湖底,于是罗布泊便自行改道,游移到了别的地方。这正是那个学者发现的湖泊。
篇四:《《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用课内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docx》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用课内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关于罗布泊的作文}.
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想出金点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内自读课文大部分都选自名家、名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自读课文,把课内自读课文提供给学生作为训练的平台,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学生通过对教读课文的学习所得到的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发挥“导”的作用,在学生的讨论中穿针引线,抓住重难点,予以点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还要做好归纳总结。既强化记忆又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我已做了很多次实验,效果很好。现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主题:
通过课内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解决生字,标出自然节。晨读课指导学生充分朗读,了解文章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刚的一篇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师:晨读课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老师想问同学们两个问题:
(1) 读了本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
(2) 作为人类的一员,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尽量用一句话来回答。
生1:罗布泊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了,作为人类我感到很气愤也很惭愧。 生2:老师我觉得这样更全面:罗布泊一个美丽的湖泊,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缺少环保意识消失了。作为人类我感到很羞愧,我希望人类能警醒,从现在做起。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好,预习得很认真,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说说吗? 生3:我觉得作者所说的不只是罗布泊,还有青海湖,月牙泉等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作者的感情是悲痛的、惋惜的、遗憾的,作为人类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多媒体显示新疆的地图,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老师很想听一下同学们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生4:罗布泊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现在消逝了。
“是呀,这么美的五彩池谁不想去游一游呢?那个比菜碟大不了多少的池当然不能游了,然而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的那个池倒不妨试试。可是,同学们,那么美的池,那么干净的水,那么亮丽的自然风景区,你忍心去游泳吗?”“不忍心。”学生齐声回答。
就这样,这位老师凭着沉着和机智,巧引妙导,把棘手的、尴尬的问题转化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轨道上来。当然,对那些老师实在无法解答一时也无从引导学生解决的问题,不妨如实相告,留待课后解决。
师:对于这个题目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看看谁的回答更精彩?
生5:老师,我觉得作者在这儿用“消逝”比用“消失”好,因为“消逝”有慢慢的过程,而“消失”是突然发生,“消逝”是逝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作者既写出了环境破坏的过程,又警醒人们爱护环境。
师:生5既读透了课文,又善于思考,真是一位善于发现的孩子,说得真好。我们大家给他一次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的阅读和自学能力。根据文义和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你能为本文的学习设计几个题目吗?生6: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生7: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生 8:罗布泊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变成了什么模样?
师:同学们所提问题都不错,都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更有一种文体意识,现在我们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生9:当年碧波荡漾的罗布泊如今成了干湖、死湖。
师:我们如何让这个问题的回答使读者心动,让文采飞扬呢?下面我们观看罗布泊的今昔吧!
(多媒体打出一幅“从前的罗布泊”图片。)
生 10:这里碧波荡漾,湖像一面平静的镜子,有欢愉的小鸟;牛羊成群,绿柳环绕,河流清澈。
(多媒体打出一幅“现在的罗布泊”图片。)
生11:这里无鱼、无草、无树、无飞鸟,死一般的寂静;像脱尽外衣,大地裸露胸膛,很恐怖。
师:同学们现在再试着回答我们的第一个问题,看看有什么进展?{关于罗布泊的作文}.
生12:河流清澈、碧波荡漾、牛羊成群、绿柳环绕、鸟儿欢唱的罗布泊如今却变得死一般的寂静,它无鱼、无草、无树、无飞鸟,非常恐怖。
师:进步不小啊!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的确让我们心痛啊!师:好,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写的?这篇文章在我们心灵中产生很大的共鸣,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为什么作者能做到这些呢?{关于罗布泊的作文}.
生13:语句优美、生动。比如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恰当地“炼”字等。
生14: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生15:有悬念、有波澜的情节。
生16:细致地描写、充实的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本文的?
生17:第3节中“一棵”、“一条”、“一只”、“任何”等词语用得好,写出了罗布泊的荒凉,也写出了作者的痛苦、无奈、惋惜之情。
生18:第22节,“裸露”、“脱尽了”、“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大地以生命,我们仿佛看到它痛苦的呻吟声)
生 19:从前碧波荡漾的仙湖,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痛苦的罗布泊,恐怖的罗布泊,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探究出罗布泊变化的原因,又用数据“130多、138处、400多处,一万立方”等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巨大”,“也”强调人口急增,水的需求量也急增。这样读者对其产生的危害就更清楚,引起了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忧患意识。
生20:还用了排比手法。例如:
(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 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
强化。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运用排比手法,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生21:我觉得作者更是以真情、直接的感情抒发来打动读者的。比如:
(1)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师:是啊,文章处处有真情的流露,读来令人震惊、痛心、遗憾。还有一处,老师觉得写的也很出色:“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作者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师: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我们一起再来总结一下,一篇好的文章到底是怎样的呢?
生21:真实的情感;用翔实的资料,具体的数据报道事实;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恰当地细节描写。
师:同学们,最终导演了这出悲剧的是谁?恰恰就是我们人类。我们为之痛心,我们为之遗憾!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只要我们大家去努力,相信许多的“罗布泊”就一定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学习本文,我们不仅要树立起环保意识,还感悟出了一些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和技巧,受益匪浅啊!希望同学们把它们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作文中去,不断地总结感悟,写出更美的习作来。
师:课后,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真情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反思】
2011年4月6日,我执教了校级公开课,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我反思良久,感想颇多。
1.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语言非常生动,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非常有震撼力。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绝好教材。文章内容比较简单但却极具感染力。在学生现在阅读与写作能力存在着很大问题的今天,我决定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也给学生上一节阅读与写作课,所以我就在一开始提出两个问题
(1)读了本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
(2)作为人类的一员,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把课堂一开始就交给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我接着设计了第二个问题:审题,对题目的理解很到位,最让我欣喜的是学生对“消逝”、“消失”两个词的理解,那么具有灵性、创意;“消逝”有一个过程,而“消失”是突然发生;“消逝”比“消失”的程度深,是逝去了不会回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下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我通过学生设计本课教学问题的方法,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既能活跃课堂,加深理解文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我挑选出了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呢?作者是怎样写的?我用多媒体打出“从前的罗布泊” 图片和“现在的罗布泊”图片让学生分别根据课文内容或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同学们都非常动情,语气中充满了痛苦、悲愤、遗憾和谴责,同学和听课老师都为之动容。我知道,学生真正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同喜同悲,无形之中也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针对“作者是怎样写的”我又设计一个题目:这篇文章在我们心灵中产生很大的共鸣,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为什么作者能做到这些呢?在这一过程中,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将可贵的生命精神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