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石潭记改300 小石潭记扩写300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小石潭记》改写 》

《小石潭记》改写

过了小丘向西继续行走,不到两百步,看到一片郁郁青青的竹林,隐天蔽日。阳光斜斜地穿过竹叶,射向地面。林中薄雾还未散去,真有一番仙雾缭绕的味道。继续前行,便听见清脆的水声,好一似仙女身上的玉环叮咚做响。一行六人忍不住大叫着向前冲去,都要寻找那水的源头。 大家劈开翠竹,继续前行,眼前突现的是一弯碧波小潭。 潭水清澈通透,像三个月的婴儿那黑亮的眸子;又像八月一碧如洗的天空;正如我此刻的心,再无半点尘世烦扰。扑向潭边,一条细小的鱼儿在水草间穿梭游动,它那渺小的身躯好像捧在手里就会融掉一般,又好似含在口里就会化掉一样,让人爱怜。这精灵只有这活泼的水才能养育的啊!这是一潭有生命的水哩! 双手捧起这生命之水,一股凉意从指尖沁入肌肤,这是我与小石潭第一次亲密接触。围着小潭,我轻轻漫步,才发现潭的底部竞是一块完整的巨石,细滑而有光泽,阳光照射下来,直射潭底,映出耀眼的光辉。长年以来,它已被赋予生命,你瞧!紧紧与它相依的衣藻、水草随波舞动,鱼虾、小蟹在其中穿来穿去,它们是在开派对吗?小石潭越发地吸引我,让我留连忘返了。 潭底巨石向四周翻卷的部分,成为岛屿,小的成为岸上的岩石;多年的风吹雨打,它们也变幻得千奇百怪,有的像石斧,有的像屏风,有的似马踏飞燕,有的似彩云追月;岸边翠绿的滕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站在高处,向下眺望,好似进入仙林桃源一般,身有飘然之感,小石潭,我是爱上了你啦! 西南而望,一条小溪直汇小潭,这便该是小潭的源流吧!顺着小溪望去,斗折蛇行,崎岖蜿延,阳光照耀下,浮光点金,显得格外动人。小溪沿岸,都是天然而成的碎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象狗的牙齿,相互交错,虽不整齐,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但我终究看不见这小潭的源头。 趟过小溪,坐在潭中的岩石上休息,发现这潭中鱼有百十条,阳光下泻,鱼儿也似乎在晒太阳,影子映在石头上,一动不动;我用手撩起一汪清水,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竞不见了踪影;一会儿,它们便又不计前嫌,又成群结队地游了回来;它们就这样来来往往,仿佛与我嬉闹同乐! 环顾四周,竹林把小潭团团抱住,一阵冷风吹来,不觉寒气透骨;方圆之内竞无一人,一阵寂寞之情袭上心头。这小潭虽美丽,虽奇特,虽俊秀,却太过凄清了,想我尘世俗人,久居富贵繁华之地,怎耐得这悲凉寂寞啊! 终不敢在此久留,匆匆与小潭作别。时间过去了很久,我也到过许多风景优美之处,却总不能忘那一潭碧水……

篇二:《小石潭记复习中考试题修改》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一、 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

【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

【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 3.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规词语

【篁竹】竹林。【珮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凉。【以为】作为。【卷】弯曲。【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逝】去,离开。【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5、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二、 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潭中景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7、课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侧面衬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 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1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修辞方法?

第一段采用了 17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怡然..

不动 ,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在发现小石潭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凄神寒骨”,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小石潭记改300}.

10

①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三、迁移拓展

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小石潭记》2007-2010历年中考试题

2007年四川内江市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2007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语文试题(课改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小石潭记改300}.

(1)水尤清冽 尤: (2)往来翕忽 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答:

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

200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治 驼

昔有医人,能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凄神寒骨( )②以其境过清( )③能媒能治背驼( ) ④延吾治( )⑤可朝治而夕如矢( )⑥其子欲鸣诸官( ) ⑦我业治驼( )⑧但管人直(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 (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译文: 1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2分) 答: 1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2分) 答:

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甲)(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译文:____ 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答: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甲〗 岳阳楼记(节选)〖乙〗 小石潭记(节选)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008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2009年上海市)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2009年浙江省舟山卷)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伐竹取道( )

(2)佁然不动 (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译文: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答: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石潭记改300 小石潭记扩写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