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妙用)》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
专题概述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人的品格可以从细微中见出,一件事也常常由细节决定其功败垂成。一篇作品,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常常是那些具体的细节。作品中的细节,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的描写。细节描写犹如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能达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赋予作品以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细节,看似平常,故而常常被忽略。细节,虽则平常,却又最能持久。做到娴熟的运用细节描写,一则是炼就一双慧眼,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于平常中发现美,从形声色味中,从举手投足中发现美的存在;二则是炼就一颗慧心,从寻常的神态言语间,琢磨出一个眼神一句话语背后的心理,透过细节琢磨出人与物的情感、性格与命运,从平常举止中领略到不寻常的意义;三是炼就一双慧翅,善于调动联想与想象,一座山峰,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同一座山的不同气韵,从一滴水里窥看折射的万道阳光,细节就能幻化出无穷姿态。炼就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一双慧翅,需知贵在坚持,勤谨而用心,就一定能在写作中收获丰硕的成果。
传神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好的作品之所以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许多作文内容空洞,通篇没有一处亮点,这大多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有话不会说。而细节,恰是作文成熟的重要标志。如何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养成作文时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 具体该如何有效的将细节与故事情节,故事与人物性格,细节与文章结构联系起来,让细节描写成为文学的有力表现方式呢?本专题将循序渐进的加以理论讲解,并切实引导大家将细节描写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在叙事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锻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手眼,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串联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营造结构。
☆高考链接☆
形象丰满
【考点阐释】
1.考点要求
“丰富:形象丰满”属于发展等级,能力层级为D级。
2.内涵诠释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专家指点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李准
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
——赵树理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创作就是把若干细节结成或大或小有完美形式的整体。 ——高尔基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 艺术起于至微。 ——列夫·托尔斯泰
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巴尔扎克致广大而尽精微 ——《中庸》 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米开朗基罗要紧的是使人物生动,使他们能够从纸上跃然而起,使我们能够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体态的特征,嗅到他的气息。重要的是攫住那立即可以使人物生动的最最特出的精细部分。 ——革拉特珂夫《我怎样写(士敏土)》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所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写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
——周振甫《小说例话》
无论一个细节一一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若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细节,只有当它有代表性的是很,只有它能够像光线一样,立刻从黑暗中照出一个人或者一种现象的时候,它才有生存的权利,才是必须的。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寻找和决定细节,需要严格的挑选,描写得出色的细节,能使读者对整体、对一个人和他的情绪,或者对事件以及对时代产生一个直觉的、正确的概念。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重新做人》中杰米·华伦汀在窥探下手路径时,描写了看见从银行里走出一位窈窕淑女的刹那感受,“一阵突如其来的烈火把吉米·华伦汀烧成了灰烬”,这一细节,对于下文情节的展开,有何作用?
答:这一细节细腻真切的描摹出了安娜蓓尔的出现在杰米·华伦汀心灵中引起的强烈震撼,正是对安娜蓓尔强烈的爱恋,使他萌生了向善的心,安娜蓓尔成为他走向新生的支柱性动力。这一细节,是全篇情节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如烈火般的感受正是爱情的力量。恰是爱情的力量才促使杰米·华伦汀彻底金盆洗手,重新做人,最终靠聪明与勤奋赢得了事业爱情双成功!
2、杰米·华伦汀听到安娜蓓尔请求他想办法救小外甥女时,他脸上浮现出一丝古怪而柔和的笑容,这一丝古怪而柔和的笑容中蕴含着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此时的杰米·华伦汀意识到如果去救孩子,那么势必会引起别人才怀疑,极大可能暴露隐藏已久的身份,那么,辛辛苦苦赢得的基业与爱情将付之一炬化为泡影。但如果不出手相救,这是他不愿意的,他爱安娜蓓尔,不想让她失望,而且,他内心的那种善良占据着的他的心,所以,他不能不救。在取舍权衡中,他进行着一场极其痛苦的矛盾挣扎。这古怪的一丝不易被觉察的微笑里埋藏的是剧烈的疼痛。在他最终决定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救助孩子时,他的心变得坦然平静,因而,他的笑容里显现出柔和。
作者借助细微的神态暗示了复杂不寻常的内心。
交流互动
重温记忆中那些曾触动自己的细节,观察记录眼前的片刻。
1、初中三年,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或同学是谁?他们身上曾有那些镜头令你难忘?
2、观察同桌思考的神态,并用文字快速记录下来。
细节与故事情节
自读体会
《邻居家的那条狗》
1、 “我”一直无法忍受狗的叫声,老早就打算用弹弓射瞎狗眼,为何最终放弃了?情节转
变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我”早就想射瞎狗眼,最终却放弃了。因为,在瞄准弹弓时,“我”看清了狗眼睛里流露的乞求,在这眼神的触动下,“我”放弃了仇恨。
“我”瞄准“狗眼”的细节,是故事发生转折的关键之处。
“那亮晶晶的闪动”“那分明是乞求的眼神和滚烫的泪水”,此时,“举起的手禁不住颤了起来”,这仿佛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聚焦狗眼,看清了狗眼中那闪动的泪水,“我”内心的善念终于战胜了怨恨。正是有了这个具体、实在的细节描写,“我”心灵转变的过程描写才显得合情合理,才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情节转换。
指点迷津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细节。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绘,或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细节描写就是要抓住有特点的关键之处,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似的,把细微处放大,让读者看个究竟。
我们平日作文,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情节的完整,忽略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需知,叙述只能让读者看个大概,不能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无法感染读者,而描写则能让读者看个明白,而最精彩的地方时细节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在叙事作品中,要尽量避免使用陈述的、下定义的方法,如,说某某是一个细心的人,某某是一个开朗的人之类;要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让那个人物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来显现自己的性格特征。
因此捕捉细节、运用细节描写,是使文章鲜活生动的重要途径。
作文写得不好,究其原因也正是缺乏对事物细致用心的观察。细致用心就是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还要一边用脑去思考。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清晰的具体的而不是朦胧的笼统的认识。
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观察景物,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的方面去感触,调动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观察。观察人物,从外貌、动作、神态上去观察。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
我们一定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瞬间的灵感,时过境迁之后,会被遗忘。所以,时时观察,还要时时记录。将观察所得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通过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结构,写作时就能及时提取了。 片段欣赏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在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想一想,作者写草与通常的写景有何不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写作启示?
【参考答案】作者静静的将目光聚焦于身边的草上,他不是把草当成草,而把草当成有灵性的生命,用自己的心灵与草儿的心灵轻轻碰触,在碰触中与草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再对话交流中解读出草儿的心性情绪。作者没有通常意义的停留在表层的形、声、色、味的描摹上,将笔触深入到草儿的生命中。“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在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草儿有灵性,会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这笑若隐若现,真实存在。作者往更细里窥探草儿,“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发现了草儿的千姿百态,和它们千姿百态背后的性情各异,有的活跃,有的含羞,整个荒野被一片笑声蔓延。
草儿有生命、有灵性,用人的生命、灵性去碰触草儿的生命、灵性,于是,灵犀一点便通了。我们观察景物,不要单纯的看景,而要进行一场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才能领悟出蕴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的奇异与美妙。
名作欣赏
篇二:《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转载]
──小学数学名师课件设计举隅
“无课件,不成课”,已经成为当前公开课教学评价指标上的一种共识。在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身影不仅随处可见,而且在素材处理上,匠心独运,细致完美。
一、背景图片的处理
背景图片是多媒体课件的必备元素。它既有视觉上的装饰美化功用,也有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伏笔效用。恰当使用,能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反之,则无异于空洞的摆设──“花瓶”。它大体分成恒定型和变化型两类。
如贲友林老师《认识时分》一课,教学内容是钟表上时分认识,课件的主背景就设计了一幅淡化处理衬于文字下方的怀表图(如下),在不同的探究环节,恒定不变地使用,属于恒定型背景图。
而他的《认识东西南北》一课,从欣赏儿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引入,然后创编“中午、下午、晚上”太阳位置移动方向随之变化的儿歌,在充分的探索交流中,学生愉快轻松的掌握了知识。其中对应使用的三幅背景图如下。
配合时间的变动,背景图也相应呈现出旭日东升,正午骄阳,夕阳晚照的变化,属于变化型背景图。
这样,背景图片与知识对象互相映衬,科学对应,达到了一种相得益彰的境界。
二、音频素材的处理
多媒体课件中所用的音频素材主要有背景音乐、音效和解说词。小学数学名师们在这几种音频素材的选用和处理上,各有高招。
1.背景音乐
美国快速学习法先驱泰丽指出:“某些类型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平抚呼吸、平静β波震颤并引发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放松性警觉状态。”那么,在一节课的什么时段使用背景音乐呢?
首先,等待上课时,试想,如果仅单一呈现一张显示着课题和教者的静态图片,未免单调又乏味。而加入了背景音乐,就能为听课师生营造一种放松或者振奋的氛围,如果音乐联系着新课,更将妙不可言。
其次,动手操作时,如果配以大气舒缓的旋律型音乐,既轻松,又高效。例如,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走进圆的世界》等课,在师生等待上课、学生动手操作时,都精心安排了背景音乐。当前公开课,背景音乐几乎成为课件必有的“流行”元素。
2.音效
大家对微软Office办公组件PowerPoint里面内置的音效:掌声、风铃、风声肯定是耳熟能详了。但是,它们太常见了,反而“没劲”。名师们都选用什么音效文件呢?
仔细观看了徐斌老师《9的乘法口诀》和张齐华老师《认识分数》、《认识整万数》等课件,就会发现,它们选用的是XP系统里的一些经典音效,如动感的水滴声,清脆的“叮”声,凝重的“咚”声文件名参照如下:chimes.Wav、ding.Wav、notify.Wav
3.解说词
最后,谈谈解说词,譬如给出驱动任务时录制好的画外音、儿歌创编时的提示性口白。代表作品有徐斌老师《9的乘法口诀》里的九九歌;贲友林老师《7的乘法口诀》里童声的“矮人歌”;柳小梅老师《用字母表示数》“1只青蛙1张嘴”儿歌。
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张齐华老师开“文
化数学”先河《轴对称图形》一课的结尾,那段激情满怀,
诗意唯美的现场解说:“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
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看花丛中翩翩的蝴蝶,蜜蜂;
那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你难道就没有感受到对称的力量吗?有人说:因为美,大自然才选择了对称,同学们,如果你们深入地想一想,这当中,仅仅是因为美吗?”Authorware胶片修饰,逐一过渡的一张张桂林山水照片,那优美柔情的背景古筝曲,再配以张老师激情澎湃的解说,数学,也步入了“如诗、如歌、如画”的完美境界。
三、视频素材的处理
名师们似乎对TV视频素材分外钟情。有的老师直接引用,有效导入了新课,或者巩固深化了对新知的认识。有的老师则创造性再用,体现了个体的智慧和创意。
例如直接引用的范例:黄爱华老师的《24时计时法》,课件直接播放了“新闻联播”的片头视频,引发“7点”与“19:00”这两种计时法之争,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踏上了新知的探究之旅。华应龙老师《认识百分数》课伊始,课件便播放了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参赛的录像,并提出“如果你是主教练,你让哪个球员去踢点球?”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的课尾则播放了某广告:男孩冬冬将蛋糕平均分成4份后,却发现一共有8个小伙伴,灵机一动,他从中间横切一刀,将蛋糕平均分成8份,这时,第9个男孩出现了。怎么办呢?冬冬又将自己分得的一份分成2份,将其中一份送给了他小小一个广告,既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涵,又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而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一课,在解决问题环节,借某节目的“妙手推推推”游戏板块,设计了“猜办公组合价格”的生活性数学问题。课尾又创造性改编了一个名为“幸运转转转”的游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素材处理智慧。
四、动画素材的处理
当前公开课上最热门的动画素材,非flash动画莫属。
它能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有效导入新课。例如强震球《角的度量》课始的开炮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体验了“要想瞄准,角度最重要”这一关于角的现实感受。
它还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把抽象复杂、受时空限制、传统媒体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用动态图像表现出来。例如贲友林《认识时分》中,对于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知识难点,便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针走一大格同时,分针走了60小格,所以“1时=60分”。{于细微处见,作文}.
它更能让一节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例如,李开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原》课尾就通过flash,呈现了一袭白衫,放荡不羁的李白,行走在唐朝街道,伴以美酒弦乐,数学诗“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人声朗诵应景而出,运用还原策略解决古人之问也自然带出。此时,课已戛然,意却未尽!{于细微处见,作文}.
众所周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那么,借鉴名师们对课件素材的精细化处理方法,我们是否也能让多媒体课件成为自己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辅助利器?
篇三:《于细微处见精神——立意》
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章的立意
同学们平时写作时,老师常常会说某某人离题了,这“离题了”除了少数人写的根本不是题目的内容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没处理好,如写《假如我是老师》,写自己想做一个贪财、不负责任、毫无公平之心的老师。这样的文章肯定被打入冷宫的。也有一些文章,整体看来写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偏偏得不了高分。大家想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有关此方面的关键问题——立意。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立意的要求: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因此,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集中、新颖、深刻。{于细微处见,作文}.
〔一〕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1、立意正确,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但也是复杂纷繁的,只有正确的认识生活,才能把握好文章的立意。
2、立意正确,需要一定的提炼能力。它需要在写文章时学生自己提炼主题,若没有提炼能力,文章便无法展开;或者提炼的观点有失偏颇,整篇文章的立意就会出现偏差。
3、立意健康,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这种驾驭能力往往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二)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突出一个主题。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同时表达两个意思;否则,就会让别人听得糊涂,摸不着头脑。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但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 三 ) 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1、立意深刻,要学会点化。这种点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志显”,从而将文章的立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把对母亲的爱推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情感顿然升华。
2、立意深刻,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兴于彼,作者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哪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个学生写《心中的小船》,明写加重的小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小船,承载着一家人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由此可见,成功地运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一石双鸟,拓宽或加深文章的意蕴。
3、立意深刻,要学会整合。整合就是将许多零散的、平面的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嫁接,或在“点”上加深,或在“面”上加宽,使文章在厚重的内容中显示出深广的内含。下面三个同学写《故乡的元宵节》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甲:故乡的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彩莲船、鞭炮,叫人目不暇接。 乙:故乡的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就是用柞树或杉树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的噼噼啪啪响。然后全家老少一起念念有词,祈祷全家平安,最后是放鞭炮,人人高喊:S——S,说是把毛狗给赶跑了。
丙:故乡的元宵节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赶毛狗”。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而后,电灯亮起来,元宵节的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地溜走了。最后只剩下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中时断时续
生甲赞颂元宵节的热闹,立意正确,但平面化;生乙写了一种民俗,似乎也不精彩;生丙将二人的内容进行整合,立意一下子深刻了许多:现代文明正无情地冲击着古老习俗的防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啊!
( 四 ) 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
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1、立意新颖,莫忘了避“俗”。你看,一写蜡烛,老师就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写蜜蜂,劳动人民就像蜜蜂,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一写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几乎成了通用的公式。而立意真正要作到有新意,就务必避俗避熟。
2、立意新颖,莫忘了求“异”。求异思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比如根据“知足者常乐”翻出“不知足者常乐”;根据“不要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根据“近墨者黑”翻出“近墨者未必黑”等等,都是求异思维的奇葩。
3、立意新颖,莫忘了变“角”。变角就是变化一种切入的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就为之一新。比如,有一学生写家乡的变化,它以“稻草家庭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汽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的农村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汽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立意练习: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
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全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篇四:《高考作文训练之于细微处见精神》
高考作文训练之于细微处见精神
写作训练:
名句指津+理论导向+典例引路+典题出港+试水起航+文海拾贝系列之
第五专题 于细微处见精神 引言: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举止,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节能丰富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本性和盘托出。写作技巧上要重视细节描写,提高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串联故事情节、渲染环境和营造结构。强化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
【名句指津】
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李准)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李准 创作就是把若干细节结成或大或小有完美形式的整体。(高尔基)
细节仿佛作家的财宝,情节则好比他们手中的玩具.比较成熟的作家大多不甚在意情节的保密,有的在动笔之前要向别人讲述自己编织的情节,以听取意见,求得改进.但对新颖而典型的细节,无论是苦苦搜寻得来不易,还是偶然巧遇不费功夫,它们总要珍藏起来,秘不示人。(崔道怡:《小说创作十二讲》)
【理论导向】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叙事作品中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展现给读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联想、回味空间。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里,对病人的肖像描写就是一个细节。正是这个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于细微处见,作文}.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4)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 要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的关于服饰的细节描写。
(5)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七个火柴》一文中,在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6)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一文中,对少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严重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非常能够表现这个少年体贴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于细微处见,作文}.
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前呼后应{于细微处见,作文}.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第三次,包扎所里,“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渐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详略有致
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可以写得详细,有时可以写得简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从“偷听”者角度讲,店小二妻虽在门外,但心里紧张,既要偷听,又要防止被人发现;而后者林冲,身在暗处,无须防备,尽管细听。从谈话者角度讲,前者心怀鬼胎,怕人听到,密谋声低;而后者自以为阴谋得逞,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因此,店小二妻子只能听得藏头落尾,似是而非,而林冲当然听得真真切切。正是作者这样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才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对比展示
鲁迅的小说《祝福》有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祥林嫂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