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2015百强县的完整排行榜》
2015百强县的完整排行榜暨《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5》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5
》发布,2015年百强县新鲜出炉,看看2015百强县的完整排行榜吧。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5》发布,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新鲜出炉,江苏省昆山市荣膺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
2015百强县的完整排行榜
在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中,江苏包揽前四名,苏州占有三席,其中,昆山位列第一名,江阴、张家港和常熟分列第二至第四名,太仓位居第
七。在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排名中,昆山位居榜首。
在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东部地区占据了55席,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别占20、16和9席。尽管东部地区入选的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但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在这份名单中的表现仍然最为抢眼,其中,山东省在百强中占据17席,江苏省占据17席,浙江省占据12席。这表明,山东、江苏和浙江在中小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具有难以撼动的优势。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由于区划调整,广东省实力较强的县市大多改为市辖区,因此,广东在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入选城市较少,但这不能否定广东省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江苏省昆山市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湖南省长沙县、辽宁省海城市继续稳居中部地区第一名和东北部地区第一名,西部地区第一名则是四川的双流县。
绿皮书显示,2015年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达53.9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7%;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4,社会民生取得较大进步;中小城市两型指数为59.7,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水平提升明显。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达到了76.0,领先于东
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5.2、68.9、64.2)。与过去几年有所不同的是,中部地区成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最快的区域(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与2014年基本类似的是,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仍然提高较慢,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百强县评比能否抛弃背后利益的博弈
很是意外,百强县评比不是官方所为,更让百姓想不到的是,这百强县发布的机构居然还存在着污点,对于百强县所发布的信息还存在着弄虚作假行为,居然曾出现过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入围的现象。既然是这样,对于百强县的评比,其数据一出来,相关媒体跟风报道,又是为何呢?难道百强县评比真得很重要吗?百强县评比到底又能给地方政府带来什么呢?
百强县如果说重要,只能是通过这项工作能够让百姓了解到在经济发展中,哪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哪一个地区百姓生活比较富裕,同时从侧面也看到了哪一个地区的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谋事干事了。让百姓能够了解到部分地区政府领
导干部的政绩。相对于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来讲,虽说没有什么奖励,但这是一种荣誉,这项工作与任何评比来讲都会让领导干部自豪,这是对领导干部政绩的一种褒奖。也许百强县的评比意义就在这里。媒体对于这一项工作跟风报道,更主要的是有媒体帮助地方领导有炫耀政绩之嫌,或者是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报道,督促地方领导能够有所作为,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因此媒体对于百强县评比也相当关注的。
既然百姓、地方政府和媒体都对百强县评比工作比较重视,为什么政府部门对百强县评比不由官方来做呢?通过相关新闻报道,百姓了解到,百强县的评比原来也由统计局来承担责任,可是评比的结果呢?总是让外界百姓质疑其评比的结果真实性,尤其是百强县评比涉及到的指标应该很多,因此对于这项工作,国家统计局最终将评比工作取消了。国家统计局既然取消了评比,为什么相关的民企又来做这项工作,况且这个民企还存在着严重违规行为,连年度报告都没有上报,居然来承担此重责,到底有何目的?让百姓想来应该有两个目的:一是迎合某些地方领导干部炫耀政绩的心里,既然是官方不做了,自己做了,对于地方领导来讲肯定支持,并且相关媒体也相当关心,承担了这项工作肯定是名利双收,尤其对于地方来讲,更有一种黄袍加身的感觉,因此就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二是为自身赚取名利。既然是民企,在评比工作中肯定存在着漏洞,如钱钱交易行为,即使在相关新闻中其企业相关领导人一再否认,没有权钱交易行为,可是评比后的结果,其百强县的榜单里多了很多国家级或者是地方级贫困县,尤其是地方百强县评比工作中,这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不得不让百姓质疑相关企业在评比工作中存在着潜规则。有利了,这名更不用说了,承担此评比重责,让全中国百姓都知道了企业,于是在这项工作中,无形之中为企业做了一则广告,企业又获得了意外的利益。有名有利在,企业怎么不会愿意做这事呢?
百强县评比既然存在着黑幕,就应该叫停,况且百强县评比不仅仅只涉及到经济指标,更应该涉及到环境指标、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等,如此多的因素存在,百强县评比不评也罢。再者就是百强县评比的确让地方政府有炫耀政绩之嫌,会让地方政府领导干部骄傲,有不谋进取之嫌,这更是时代发展的大敌,如果在这一项工作中,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没有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这百强县评比负面效应多多,评比不应该再进行下去了。
如果说百强县评比真正有意义的话,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不是炫耀自己更应该在经济发展等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领导干部来讲更要知
耻而进,尤其是那些通过旁门佐道获得光鲜头衔的,政府更应该对其百强的身份进行核查,如果通过自身谋进获得了成功,应该好好地奖励,如果名不副实,更要对其追究责任,同时对评比单位所存在的黑幕进行彻查,真正让百强县评比工作充满时代正能量。
百强县评比,希望不是背后利益的博弈,在此项工作中,百姓更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时代正能量,能够为时代改革与发展立大功,如果不能承担此重责,这百强县的评比最好止于此,切莫让这一不太切合实际的头衔给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戴了一项大帽子,其结果让百姓鄙夷。
篇二:《2015年副省级以上城市经济排名你的家乡排第几》
2015年副省级以上城市经济排名你的家乡排第几? 2016-03-24 03:56:3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明
2015年副省级以上城市经济排名 谁是下一个超越者?(图)
导读
2015年多个城市经济总量排位发生了变化,其中宁波经济总量超过了大连,长春超过了哈尔滨。而随着区域产业的变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2016年、2017年,这些城市位次还会在竞争中发生变化。
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肖明
以区域中心城市最为基本定位的副省级以上城市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最新进程和挑战。
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汇总各地公布的数据发现,2015年副省级以上城市仍具有相当的经济活力,在地区生产总值(GDP)靠前的城市中,重庆、杭州、深圳、青岛、宁波、哈尔滨均逆势加快。
这些经济加快的城市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第二产业相对稳定,同时服务业较前一年涨幅比较大。
以重庆为例,2015年GDP增速为11%,比上一年加快了0.1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1.3%,相比2014年的12.7%变化不大。而该市2015年服务业增速为11.5%,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5个百分点。
杭州2015年服务业增速甚至创下14.6%的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5个百分点。
此外,2015年多个城市经济总量排位发生了变化,其中宁波经济总量超过了大连,长春超过了哈尔滨。而随着区域产业的变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2016年、2017年,这些城市位次还会在竞争中发生变化。
多城市经济增长逆势加快
根据汇总测算,2015年22个副省级城市、直辖市,以及GDP总量较大的城市中,深圳、杭州、青岛、宁波、哈尔滨经济增速,比上一年逆势加快。宁波经济总量超过了大连。
2015年重庆经济增速排名第一,达到了11%,比上一年加快了0.1个百分点。杭州经济增速10.2%,比上一年加快了2个百分点。
深圳、青岛2015年经济增速分别为8.9%、8.1%,比上一年加快0.1个百分点。宁波2015年经济增速为8%,比上一年加快0.4个百分点。哈尔滨2015年经济增速为7.1%,比上年加快了0.2个百分点。
这些城市为何经济逆势加快,这与这些地区工业相对稳定,服务业发展更快有关。杭州经济加快,主要与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信息经济贡献大有关。
其他城市经济增速普遍有所放慢。
例如,天津2015年经济增速为9.3%,比2014年放缓了0.7个百分点。无锡2015年经济增速为7.1%,比上一年放缓了1.1个百分点。沈阳放缓程度大,2015年经济增速为3.5%,比上一年的6%有所放缓。这些地区放慢,最主要是受工业放慢的影响。
其中显著的特征是东北城市经济增速放慢,除了沈阳外,2015年东北其他副省级以上城市增速均有放缓。其中,大连经济增速仅仅为4.2%,比上一年放慢了1.6个百分点。长春经济增速为
6.5%,放缓了0.1个百分点。
东北内部城市也在发生变化,2015年哈尔滨GDP总量超出了长春。同时,在与其他区域城市竞争的过程中,东北的城市的排名也受到影响。2015年宁波经济总量超过了大连。
城市GDP排名变化,本质是区域经济特征的表现。2001年,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的GDP总量为1000多亿元,长沙是700多亿元,武汉和南京也是1000多亿元,与东北的三个城市相当。但是到了2015年,南京和武汉的GDP总量几乎是哈尔滨、长春的2倍,长沙的GDP总量甚至超过了东北三省的所有副省级城市。这表明中部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远远比东北城市要快。 东北经济增速放慢的原因,也能从其副省级城市的经济结构中得以印证。比如沈阳2015年的工业是负增长,这导致整个第二产业放慢,最后整个GDP名义增速放慢。照此看来,未来西北副省级城市西安,也将出现赶超之势。
城市间成对竞争促进产业优化布局
比较2015年各个副省级城市、直辖市,以及经济总量较大的城市,经济呈现明显的雁阵队形。 其中超过2万亿的是京沪。1万亿到2万亿的有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8个城市。另外南京和青岛的经济总量已经接近1万亿,不出意外,2016年这两个城市也将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
其他的除了厦门经济总量低于5000亿外,西安、长春、哈尔滨、济南、宁波、沈阳、长沙、大连、无锡都属于5000亿到1万亿之间的级别。但是长沙、无锡、宁波2015年经济总量超过了8000亿,21世纪宏观研究院预计,上述3个城市最晚2018年都进入万亿城市级别。
上述城市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成对的你追我赶超型。比如北京和上海,广州和深圳,天津和重庆,成都和武汉,南京和杭州,宁波和大连等。
这每一对城市不仅行政级别差不多,GDP总量差距也小,发展阶段也类似。像武汉与成都的经济总量差距很小,重庆和天津最近几年是相互超越。南京和杭州都是长三角与上海同等距离的副中心,都有明显的比较效应特征。
城市之间的竞争为城市产业的进一步布局也提供了动力。例如,京沪的服务业比重在2015年分别达到79.6%、67.8%,比重较高,且分别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事实上两个城市都定位有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特征,为全国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最发达城市。
广州、深圳的服务业比重在2015年分别达到66.77%、58.8%,为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的第三、第四位。杭州和南京的比重分别是58.2%、57.32%,相互比较接近。西安的比重也到了58%以上。这些城市的工业化正在加快完成,服务业相对发达。而武汉、天津、青岛、大连才刚刚实现服务业超过50%的比重。
但2015年重庆、长沙、沈阳、长春的服务业比重均不50%,标明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还未完成。也正是因为此,重庆在服务业和工业均保持较快的情况下,有望超越更多的城市。
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未来重庆经济总量还会加快追赶一线城市。主要原因是,北上广深目前经济主要是以服务业为主,增速难以达到两位数。
其他的城市赶超也会活跃,比如2016年长沙与无锡之间的争夺更为激烈,2015年长沙经济与无锡的差距只有8亿元,经济总量为8510.13亿元,但是GDP增速为9.9%,高于无锡7.1%的增速。
篇三:《2013年度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报告》
根据“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要求,为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监测、评价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的进程和效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经信委省统计局关于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57号),省经信委、省统计局联合组织了2013年度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工作。现将评价结果分析如下。 一、工业强省建设的进展情况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战线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为重点,着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工业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13年,全省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工业增加值1636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7%;人均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8万元提高到3.0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2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2012年的10.5%提高到11.5%。同期,质量效益各项指标明显趋好。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由2012年的18.3%提高到19.3%,提高1.0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2012年的5.4%提高到5.8%,提高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2年的15.1万元/人提高到16.9万元/人,扣除价格因素后提高9.9%。
(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68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1%,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每百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数20.9个,比2012年增加0.3个;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4.1件,比2012年增加0.4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5854亿元,新产品产值率25.2%,比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三)结构优化稳步推进。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12年的23.9%和24.9%提高到24.6%和34.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4.8%,与2012年基本持平。其中,反映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大幅提高,由2012年的46.3%提高到53.6%。
(四)单位资源占用产出有所增加。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85.8万元/亩,扣除价格因素同比提高12.6%;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1.2万元/吨标准煤,同比提高9.9%;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278.6元/立方米,同比提高12.3%。
表1 2013年浙江省工业强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的进展情况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经信委省统计局关于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57号),对90个工业强县(市、区)进行了综合评价。
(一)各县(市、区)工业创强的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评价结果,2013年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结果较2012年总体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各县(市、区)评价总得分区间分布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013年,90个县(市、区)简单平均的综合评价得分为44.4分,比2012年提高3.5分。90个县(市、区)中,81个县(市、区)综合评价得分比2012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占比达90%。其中,提高5分以上、3~5分的县(市、区)分别达22个、27个。90个县(市、区)中综合评价得分超过60分的县(市、区)达8个,除滨江区、鄞州区、萧山区和慈溪市外,新增诸暨市、乐清市、上虞区和余姚市;综合评价得分在50~60分的县(市、区)有14个,比2012年增加4个;综合评价得分在40~50分的县(市、区)有36个,比2012年增加10个;综合评价得分在30~40分的县(市、区)有24个,比2012年减少14个;综合评价得分在30分以下的县(市、区)8个,比2012年减少4个。
表2 2012-2013年90个县(市、区)综合评价得分比较
(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2013年,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涉及的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等5个一级指标得分呈同步提升态势,平均得分分别为45.7、39.1、52.0、50.8和37.1分,比2012年分别提高3.0、2.4、4.7、5.1和3.4分,说明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加快由注重总量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化和信息化向更高层次深度融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工业在做大中不断做强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从总量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县(市、区)有17个,新增长兴县;超500亿元的县(市、区)有39个,新增新昌县。
从单项指标得分看,除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指数新纳入无法进行比较外,其余18个二级指标中有15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均值比2012年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提高最快的3
个二级指标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规模以上制造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表3 2012-2013年19个二级指标实现程度均值比较
(三)工业强县(市、区)试点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第Ⅰ档(201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县(市、区)综合评价平均得分60.6分,比2012年提高6.0分;第Ⅱ档(201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00~1000亿元)县(市、区)综合评价平均得分为49.3分,比2012年提高4.0分;第Ⅲ档(201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下)县(市、区)综合评价平均得分为39.0分,比2012年提高2.8分。其中,20个工业强县(市、区)试点综合评价平均得分和5个一级指标平均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他70个非试点县(市、区),
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13年,20个省级工业强县(市、区)试点平均得分56.6分,较2012年高5.0分,提高幅度比70个非试点县(市、区)高出2.5分。
表4 2013年综合评价各档得分均值比较表
三、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的问题分析
从2012年度、2013年度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结果看,当前我省工业化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做强工业、发展现代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一)做强工业的步伐还有待加快。个别县(市、区)综合评价得分过低、县(市、区)之间得分差距过大问题没有明显改善。除少数县(市、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宜大规模发展工业外,我省仍有相当比例县(市、区)工业经济基础不够扎实,发展水平不够高。全省还有半数以上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低于500亿元;有32个县(市、区)综合评价得分低于40分,占1/3以上。按近两年的得分提升速度,采用趋势外推法测算,到2020年,90个县(市、区)综合评价平均仅达70分左右,实现既定目标的难度不小,工业强省、工业强县(市、区)建设步伐还需加快。
(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有待加大。尽管2012年度、2013年度5个一级指标中结构调整指标平均得分得分最高、提升幅度也较大,但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调整和制造业主导产品采标核查力度的加强是该项指标得分提高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这两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均值提升幅度较小。2013年,90个县(市、区)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高于30%的县(市、区)只有24个,低于20%的县(市、区)还有38个。
篇四:《2015中国城市GDP排名出炉》
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为1990年以来首次"破7",增速创25年新低。
城市GDP方面:截至2016年1月19日,全国大部分城市的2015年经济运行数据已经公布,根据信息汇总,2015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如下:
GDP最高的四大经济强省方面:广东21个省辖市中,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是唯一所有省辖市都跻身全国百强的省份;山东17个省辖市中,15个进入全国百强,百强城市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浙江11个省辖市中,8个进入全国百强。
详细排名:
1.上海25300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2425万)
2.北京2300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68万)
3.广州(广东1)181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1667万)
4.深圳(广东2)17500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1077万)
5.天津17200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1516万)
6.重庆16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3001万)
7.苏州(江苏1)14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8.武汉(湖北1)11000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1033万)
9.成都(四川1)108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万1442)
10.杭州(浙江1)10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889万)
11.南京(江苏2)9600亿元,同比增长9.2%(人口:821万)
12.青岛(山东1)940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871万)
13.长沙(湖南1)8600亿元,同比增长9.7%(人口:731万)
14.无锡(江苏3)8500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650万)
15.佛山(广东3)82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720万)
16.宁波(浙江2)80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781万)
17.大连(辽宁1)7800亿元,同比增长3.8%(人口:669万)
18.郑州(河南1)7450亿元,同比增长9.6%(人口:937万)
19.沈阳(辽宁2)7280亿元,同比增长3.5%(人口:828万)
20.烟台(山东2)63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2万)
21.济南(山东3)628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万)
22.东莞(广东4)620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31万)
23.泉州(福建1)615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29万)
24.南通(江苏4)612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0万)
25.唐山(河北1)605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53万)
26.西安(陕西1)600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62万)
27.哈尔滨(黑龙江1)5750亿元,同比增长6.9%(人口:1001万)
28.福州(福建2)5670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734万)
29.长春(吉林1)5650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767万)
30.石家庄(河北2)56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49万)
31.合肥(安徽1)5600亿元,同比增长10.5%(人口:769万)
32.潍坊(山东4)53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924万)
33.徐州(江苏5)52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862万)
34.常州(江苏6)5200亿元,同比增长9.1%(人口:469万)
35.温州(浙江3)4610亿元,同比增长8%(919万)
36.绍兴(浙江4)4400亿元,同比增长7.1%(501万)
37.鄂尔多斯(内蒙古1)436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201万)
38.大庆(黑龙江2)4280亿元,同比增长5%(人口:281万)
39.济宁(山东5)4220亿元,同比增长8.4%(人口:808万)
40.淄博(山东6)420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461万)
41.盐城(江苏7)418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721万)
42.扬州(江苏8)408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461万)
43.昆明(云南1)405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26万)
44.南昌(江西1)4000亿元,同比增长9.6%(人口:524万)
45.临沂(山东7)382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1083万)
46.东营(山东8)375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万)
47.包头(内蒙古2)3689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276万)
48.台州(浙江5)368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603万)
49.泰州(江苏9)3600亿元,同比增长9.9%(人口:508万)
50.嘉兴(浙江6)3592亿元,同比增长%(人口:455万)
51.洛阳(河南2)3576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662万)
52.厦门(福建3)356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67万)
53.镇江(江苏10)356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311万)
54.金华(浙江7)3462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536万)
55.南宁(广西1)3425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666万)
56.沧州(河北3)342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680万)
57.襄阳(湖北2)34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50万)
58.宜昌(湖北3)3332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405万)
59.邯郸(河北4)33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917万)
60.泰安(山东9)3292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556万)
61.榆林(陕西2)329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35万)
62.惠州(广东5)314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470万)
63.呼和浩特(内蒙古3)3091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00万)
64.威海(山东10)306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280万)
65.中山(广东6)301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12万)
66.保定(河北5)29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1017万)
67.吉林(吉林2)2950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441万)
68.鞍山(辽宁3)2941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364万)
69.南阳(河南3)2916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09万)
70.德州(山东11)2793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650万)
71.岳阳(湖南2)2790亿元,同比增长8.7%(人口:559万)
72.太原(山西1)2753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429万)
73.聊城(山东12)2739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591万)
74.乌鲁木齐(新疆1)2730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口:353万)
75.常德(湖南3)2720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607万)
76.漳州(福建4)2700亿元,同比增长10.9%(人口:496万)
77.贵阳(贵州1)2692亿元,同比增长12%(人口:468万)
78.淮安(江苏11)265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560万)
79.衡阳(湖南4)2603亿元,同比增长8.7%(人口:810万)
80.茂名(广东7)2534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601万)
81.滨州(山东13)251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80万)
82.芜湖(安徽2)244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361万)
83.湛江(广东8)2438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16万)
84.菏泽(山东14)2400亿元,同比增长9.1%(人口:843万)
85.柳州(广西2)2398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375万).
86.株洲(湖南5)23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395万).
87.许昌(河南4)2318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431万).
88.江门(广东9)2311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448万)
89.咸阳(陕西3)2300亿元,同比增长8.6%(人口:495万)
90.廊坊(河北5)223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450万)
91.枣庄(山东15)221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94万)
92.周口(河南5)2199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880万)
93.连云港(江苏12)2141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07万)
94.湖州(浙江8)21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262万)
95.宿迁(江苏13)2052亿元,同比增长%(人口:572万)
96.新乡(河南6)203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600万)
97.通辽(内蒙古4)2028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13万)
98.遵义(贵州2)2025亿元,同比增长14.6%(人口:800万)
99.郴州(湖南6)2021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469万) 100.兰州(甘肃1)200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401万)
篇五:《2015年中国最新城市等级划分出炉》
2015年中国最新城市等级划分出炉(名单) 一线城市5个: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国经济中心)
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天津(重要经济大港)
二线发达城市8个: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南京(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重庆(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二线中等发达城市15个: 成都(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武汉(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哈尔滨(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沈阳(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西安(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春(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沙(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郑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 省会)
苏州(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佛山(经济强市)
东莞(经济强市)
无锡(经济强市)
烟台(经济强市)
太原(经济强市、地级市省会)
二线发展较弱城市:
合肥 (地级市省会)
南昌 (地级市省会)
南宁 (地级市省会)
昆明 (地级市省会)
温州 (重要的经济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业城市)
唐山(河北经济强市)
三线城市:
乌鲁木齐(新疆自治区首府)
贵阳(贵州省会)
海口(海南省会)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2015年浙江工业强县综合排名出炉,你的城市,第几名? 2015年广东第一强县